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的调查与思考——基于南京审计学院学生评价的视角 被引量:4
1
作者 谢冬慧 和秀星 《南京审计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101-108,共8页
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对改进和完善高校教师的教学评价机制有着极其重要的向导和参考作用,对促进高校教师的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提升大学生培养质量更有积极的意义。为全面了解学生对课堂教学的需求及心理状态,以促... 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对改进和完善高校教师的教学评价机制有着极其重要的向导和参考作用,对促进高校教师的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提升大学生培养质量更有积极的意义。为全面了解学生对课堂教学的需求及心理状态,以促进师生互动,共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升本科教学质量,增加所培养人才的市场竞争力,采用电子问卷与纸质问卷两种方式进行了一次调研,针对调查所得的相关数据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寻找到了一些值得参考的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科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评价 教学评价指标 课堂教学管理 课堂教学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重点建设学科--南京审计学院法学理论学科
2
《南京审计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F0002-F0002,共1页
南京审计学院法学理论学科于2008年始被确立为江苏省重点建设学科,包括法制现代化、法律伦理学和审计法基本理论三个研究方向,三个方向带头人分别为程乃胜教授、刘爱龙博士和胡智强教授。学科带头人程乃胜教授是安徽省高校优秀中青年... 南京审计学院法学理论学科于2008年始被确立为江苏省重点建设学科,包括法制现代化、法律伦理学和审计法基本理论三个研究方向,三个方向带头人分别为程乃胜教授、刘爱龙博士和胡智强教授。学科带头人程乃胜教授是安徽省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学理论 江苏省 审计 学院 南京 学科带头人 学术带头人 培养对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计法学研究会首届学术研讨会综述
3
作者 齐兴利 刘何斌 《南京审计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107-112,共6页
2015年5月16日,由江苏省法学会审计法学研究会主办、南京审计学院法学院承办、南京市浦口区人民法院协办的"江苏省法学会审计法学研究会首届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审计学院隆重召开。来自南京审计学院以及江苏省社科院、江苏省审计厅、江... 2015年5月16日,由江苏省法学会审计法学研究会主办、南京审计学院法学院承办、南京市浦口区人民法院协办的"江苏省法学会审计法学研究会首届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审计学院隆重召开。来自南京审计学院以及江苏省社科院、江苏省审计厅、江苏省人民检察院、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江苏省公安厅、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审计署驻南京特派办、东南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各地方审计局、明发集团、江苏金易律师事务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学研究会 律师事务所 南京审计学院 国家审计 特派办 审计处理 审计机关 审计法 南京财经大学 政府绩效审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OBIT的信息系统审计框架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张文秀 齐兴利 黄溶冰 《南京审计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29-34,共6页
随着信息系统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信息系统审计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而受到较多关注。我国信息系统审计缺乏对规范体系的理论研究,而国际上多个审计组织已提出COBIT、GTAG、GAIT、FISCAM、ITIL、BS7799、COSO等一系列与信息系统审... 随着信息系统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信息系统审计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而受到较多关注。我国信息系统审计缺乏对规范体系的理论研究,而国际上多个审计组织已提出COBIT、GTAG、GAIT、FISCAM、ITIL、BS7799、COSO等一系列与信息系统审计相关的国际准则与指南。结合我国信息系统审计的特点和国际准则的先进思想而构建的基于COBIT的信息系统审计框架以信息系统控制目标为核心,分为面向系统的信息系统审计和面向数据的信息系统审计两大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系统审计 COBIT 审计准则 审计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审计与法治国家建设 被引量:9
5
作者 钱小平 魏昌东 《审计与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1-34,共4页
当代中国法治国家的建构必然触及国家审计权的重构,提高国家审计社会公信力和权威性的唯一途径是改变现行国家审计权配置模式,将国家审计权设计为一种居于立法权之下、具有独立性且完全有别于行政权的国家权力。
关键词 国家审计 法治国家 国家审计权 评析与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建设项目审计决定书法律效力论析 被引量:5
6
作者 王艳丽 魏昌东 《审计与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7-21,共5页
现行审计法律规范体系不够严密是导致国家审计决定书运行障碍的根本原因。关于国家建设项目审计决定书法律效力的分歧主要有:审计机关是否有权对国家建设项目的施工方进行审计;审计机关是否有权对被审计相关合同的有效性作出判断;审计... 现行审计法律规范体系不够严密是导致国家审计决定书运行障碍的根本原因。关于国家建设项目审计决定书法律效力的分歧主要有:审计机关是否有权对国家建设项目的施工方进行审计;审计机关是否有权对被审计相关合同的有效性作出判断;审计决定书能否作为确定被审计项目合同价格的依据;施工方对审计决定书的异议应作为民事纠纷还是行政争议处理等。我们应借鉴国外相关审计法律,从以下几方面完善我国的审计法律法规体系以强化国家建设项目审计决定书的法律效力:引入合同鉴证制度或者事前审计制度、强化强制审计制度、完善经济责任追究制度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建设项目 审计决定书 法律效力 分歧 完善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沼气工程绩效审计指标体系的构建——基于修正的平衡计分卡 被引量:6
7
作者 齐兴利 倪良辉 张鹏 《南京审计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31-37,共7页
采用修正后的平衡计分卡构建的农村沼气工程绩效审计指标体系包括5个二级指标24个三级指标。沼气工程绩效审计指标权重的确定采用层次分析法(AHP)。
关键词 农村沼气工程 政府绩效审计 平衡计分卡 工程绩效审计 生态农业 绩效审计指标体系 新农村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谨防涉农资金蒸发 强化新农村建设审计——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审计为例 被引量:3
8
作者 齐兴利 倪良辉 姚迅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6期34-37,共4页
近年来,审计署相继对高等级公路、水利水电、铁路建设等项目进行了专题审计调查,发现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违反财经纪律、挪用建设资金、套取工程款、工程质量难以保证等问题。因此,强化涉农资金绩效审计是当前审计机关顺应经济发展,推进... 近年来,审计署相继对高等级公路、水利水电、铁路建设等项目进行了专题审计调查,发现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违反财经纪律、挪用建设资金、套取工程款、工程质量难以保证等问题。因此,强化涉农资金绩效审计是当前审计机关顺应经济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点任务。文章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审计的现状出发,通过分析各种影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审计实施的因素,揭露涉农资金审计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审计的具体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基础设施 建设资金 审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国家审计权属性与重构 被引量:24
9
作者 魏昌东 《审计与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2-37,共6页
明确国家审计权的属性是国家审计体制改革的理论前提和出发点。国家审计权的直接上位权力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的最高国家权力,国家审计权是与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处于同一位阶的国家基本权力。在此基础上改革现行的行政型国家审... 明确国家审计权的属性是国家审计体制改革的理论前提和出发点。国家审计权的直接上位权力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的最高国家权力,国家审计权是与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处于同一位阶的国家基本权力。在此基础上改革现行的行政型国家审计体制,在中央一级设立与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相平行的最高审计院,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在地方各级设立与地方各级政府、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相平行的各级地方审计院,向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地方各级审计院接受上一级审计院的业务领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审计 审计权属性 审计权重构 体制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舞弊调查中审计师、法务会计师、律师主体角色的定位、冲突与协同 被引量:2
10
作者 殷楠 苏欣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5-79,124,共5页
伴随经济全球化的加速,舞弊频繁发生并成为困扰公司实务界的一个世界性难题。舞弊调查包括舞弊防范、舞弊检查、舞弊惩处。舞弊调查工作的成功取决于审计师、法务会计师、律师三个核心主体角色间的准确定位、冲突克服及有效协同,而目前... 伴随经济全球化的加速,舞弊频繁发生并成为困扰公司实务界的一个世界性难题。舞弊调查包括舞弊防范、舞弊检查、舞弊惩处。舞弊调查工作的成功取决于审计师、法务会计师、律师三个核心主体角色间的准确定位、冲突克服及有效协同,而目前舞弊调查工作的实践证明,定位不准、分工不明导致审计师、法务会计师、律师之间的工作冲突,给舞弊调查工作带来了巨大的障碍。如何准确定位三个核心角色、如何有效化解冲突达成高效协同是成功治理舞弊的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弊调查 主体 定位 冲突 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企业内部审计法律制度:定位缺陷与完善对策 被引量:18
11
作者 魏昌东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4-168,共5页
企业内部审计制度是现代企业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环节。中国企业内部审计法律制度建构于20世纪80年代初叶,制度体系建设已初具规模,然而,囿于建构时间的迟滞性、法律资源的本土性以及建构视野的局限性,中... 企业内部审计制度是现代企业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环节。中国企业内部审计法律制度建构于20世纪80年代初叶,制度体系建设已初具规模,然而,囿于建构时间的迟滞性、法律资源的本土性以及建构视野的局限性,中国企业内部审计在目标、职能、领域、机构与模式等定位方面均存在缺陷。中国加快建设现代企业制度,建构与之相适应的企业内部审计法律制度是当务之急,故而有必要:(1)调整目标与职能定位:增加审计价值与实现风险控制;(2)调整规范定位:提高位阶,构建内审法律规范体系;(3)明确机构定位:确保独立性与权威性;(4)满足人员定位:建构多元智识资源的审计队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内部审计 定位缺陷 完善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参与原则与中国社会审计法律制度完善——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预防性措施为视角的切入 被引量:4
12
作者 魏昌东 侯紫扬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3-58,共6页
犯罪控制模式由"国家本位"向"国家.社会"双本位模式的演变,是现代国家犯罪控制机制的必然选择。社会参与原则是《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倡导的预防性反腐败政策五项原则之一,对腐败犯罪的预防与惩治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犯罪控制模式由"国家本位"向"国家.社会"双本位模式的演变,是现代国家犯罪控制机制的必然选择。社会参与原则是《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倡导的预防性反腐败政策五项原则之一,对腐败犯罪的预防与惩治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基于审计的腐败发现、防御与治理功能,审计被多项区域性、国际性反腐败公约列为腐败治理的积极性预防措施。社会审计法律制度是中国审计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在腐败的预防与控制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以社会审计权理论为指导完善社会审计法律制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参与原则 社会审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绩效审计影响力提升路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文秀 齐兴利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8-51,共4页
为了提高政府绩效审计的影响力,本文从各国政府审计组织面临的共同挑战和一些积极的探索出发,指出应注重选择有重大意义的审计主题,测量绩效审计的影响力及加强审计成果的沟通,并提出一些具体的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 绩效审计 审计影响 审计主题 审计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善中国国家审计腐败风险控制机制之构想——基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腐败风险控制机制的思考 被引量:9
14
作者 魏昌东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23-228,共6页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着力倡导建设以风险控制为导向的国家审计腐败控制系统,据以强化预防优先理念在腐败治理中的价值引导功能。审计具有天然的腐败发现与控制功能,但是,囿于腐败风险控制观念、制度设计与运行环境等诸多障碍,中国国家...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着力倡导建设以风险控制为导向的国家审计腐败控制系统,据以强化预防优先理念在腐败治理中的价值引导功能。审计具有天然的腐败发现与控制功能,但是,囿于腐败风险控制观念、制度设计与运行环境等诸多障碍,中国国家审计的腐败预防功能尚未得到有效发挥。根据《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要求,确立以风险控制为导向的腐败预防理念,强化审计评估的预防功能,提高审计公告透明度,完善审计问责的法律约束力,是现代法治背景下构建中国国家审计腐败风险控制机制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 国家审计 腐败风险控制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利益的法学解读 被引量:7
15
作者 刘宏宇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43-46,共4页
在法学、经济学、政治学和社会学学者视野中,在中国老百姓的日常谈论中,都非常关注公共利益的问题。公共利益是人类群体生活的规范目标,但公共利益的特征决定了它的实现不是自发的,有赖有关机关的界定和运用。同时,公共利益又是一个使... 在法学、经济学、政治学和社会学学者视野中,在中国老百姓的日常谈论中,都非常关注公共利益的问题。公共利益是人类群体生活的规范目标,但公共利益的特征决定了它的实现不是自发的,有赖有关机关的界定和运用。同时,公共利益又是一个使用频繁的法律概念,其作用和意义在不同的法律中不完全相同,其内涵的不确定性给人们在实践中准确把握其范围带来了困难。国内外学者对如何界定公共利益的讨论,揭示了公共利益是不特定多数人的利益这一基本含义和内容的不确定性这一基本特征,并为合理界定公共利益指明了方向。在当代中国,公共利益在法律中的形成和界定,更多地应发挥立法机关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利益 不确定性 利益诉求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计市场结构的现实状况、深层成因与对策建议 被引量:1
16
作者 齐兴利 闫小莉 徐中华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4-109,共6页
审计市场作为市场经济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结构状况不仅直接关系到整个市场体系优化资源配置功能的发挥,还决定着注册会计师行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现实地位和发展空间。从江苏审计市场来看,高端客户市场仍以"四大"为主... 审计市场作为市场经济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结构状况不仅直接关系到整个市场体系优化资源配置功能的发挥,还决定着注册会计师行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现实地位和发展空间。从江苏审计市场来看,高端客户市场仍以"四大"为主,本土事务所还远不能满足高端资本市场的需求,呈现出弱竞争性的"寡占型市场"。因此,应遵循国际会计公司发展之路,促进会计师事务所的优质规模化,在竞争中求发展,以建设富有竞争力的"寡占型"审计市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计市场结构 会计师事务所 市场竞争力 寡占型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植与借鉴:南京国民政府民事审判制度溯源 被引量:3
17
作者 谢冬慧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36-144,共9页
作为一国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事审判制度的发展演变深受该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清末中国开始移植与借鉴大陆法系的民事审判制度,到了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在继承原有部分民事审判制度的基础上,继续广泛移植与借鉴大陆法系国... 作为一国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事审判制度的发展演变深受该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清末中国开始移植与借鉴大陆法系的民事审判制度,到了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在继承原有部分民事审判制度的基础上,继续广泛移植与借鉴大陆法系国家的民事审判制度,从而推动了该制度的发展。通过对德国、日本等大陆法系国家民事审判制度的移植与借鉴,我国民国时期的民事审判制度发展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这段历史对我国修改现行民事诉讼法也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审判 大陆法系 移植 融合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宪政视野下的我国公共财政审计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爱龙 郭怡萱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2-86,共5页
基于当前我国行政权"一权独大"的具体国情,宪政建设的重点与难点既在于减少和降低政府行政权在国家权力配置中的权重,又在于完善对政府权力的监督方法,强化监督机制。公共财政审计是一项重要的法律监督权,它与民主宪政建设具... 基于当前我国行政权"一权独大"的具体国情,宪政建设的重点与难点既在于减少和降低政府行政权在国家权力配置中的权重,又在于完善对政府权力的监督方法,强化监督机制。公共财政审计是一项重要的法律监督权,它与民主宪政建设具有深刻的内在关联性。结合我国宪政建设的薄弱环节和公共财政审计的法治功能,在制度与机制的安排上,须建构立法型审计模式,实行省以下审计机关的垂直领导体制,完善审计法律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国情 宪政建设 公共财政审计 法律监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国民政府民事审判制度何以发达——基于时代背景的考察 被引量:3
19
作者 谢冬慧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5-149,共5页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民事审判制度的发展达到了一个较高的层次,将中国法律的近代化推到了旧中国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何以如此?它是基于特定的政治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制度设计,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它是以当时的时代背景为依托,对...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民事审判制度的发展达到了一个较高的层次,将中国法律的近代化推到了旧中国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何以如此?它是基于特定的政治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制度设计,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它是以当时的时代背景为依托,对当时社会需求在制度上的回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政府 民事审判 制度设计 时代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国家审计准则》规范设置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胡智强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3-99,共7页
国家审计准则是审计法律体系之纽结,在外部效果上直接关系到相对人的权利义务,并对司法活动具有规范效应。我国于2011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国家审计准则》采取了类型化的规范设置方式,其中,指导性条款作为对良好审计实务的推介,由审... 国家审计准则是审计法律体系之纽结,在外部效果上直接关系到相对人的权利义务,并对司法活动具有规范效应。我国于2011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国家审计准则》采取了类型化的规范设置方式,其中,指导性条款作为对良好审计实务的推介,由审计人员自由裁量是否遵循,实际上降低了《国家审计准则》规范的整体效力以及对审计人员的职业要求,不利于防范审计风险,应该予以摈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审计准则 规范 类型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