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十年来的南京方言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刘顺 《南京审计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92-97,共6页
三十年来南京方言研究中,语音的研究重点集中在入声、轻声、儿化和变调上,语音的基本面貌已经描写出来;词汇研究的重要成果是出版了高质量的南京方言词典;语法的研究也已经起步,在动词重叠、特殊句法格式和个别助词的研究上有了可喜的... 三十年来南京方言研究中,语音的研究重点集中在入声、轻声、儿化和变调上,语音的基本面貌已经描写出来;词汇研究的重要成果是出版了高质量的南京方言词典;语法的研究也已经起步,在动词重叠、特殊句法格式和个别助词的研究上有了可喜的进展。总体上看,南京方言研究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是还不全面、不系统、不深入,今后应该进行系统化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方言 语音 词汇 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小说中江苏民间制度文化地域性特征评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韩希明 《南京审计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68-73,共6页
明清时期江苏地区的小说体现了鲜明的江苏地域特征,表现在婚姻形式、家庭秩序、文化教育和社会风气四方面。出现这些地域特征的原因在于江苏的经济基础的特殊性、移民的影响和新思潮的冲击。地理因素造成的经济发展不均衡是苏南苏北民... 明清时期江苏地区的小说体现了鲜明的江苏地域特征,表现在婚姻形式、家庭秩序、文化教育和社会风气四方面。出现这些地域特征的原因在于江苏的经济基础的特殊性、移民的影响和新思潮的冲击。地理因素造成的经济发展不均衡是苏南苏北民间制度文化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江苏民间制度文化在与其他地区的互动与融合过程中,一直处于强势地位,引领着全域民间制度文化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小说 江苏地区 民间制度文化 地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小说“人狐恋”情节的文化透视
3
作者 龚玉兰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08-111,共4页
中国古代小说中"人狐恋"故事,以往学界喜从人的角度来诠释狐精的差异性,其实更应该从狐精的角度反观人世,摒除道教的采补说以及宗教的前缘说,着力于人情世态进行文化透视,从中窥视到男性潜意识中的占有欲望,认识到中国古代小... 中国古代小说中"人狐恋"故事,以往学界喜从人的角度来诠释狐精的差异性,其实更应该从狐精的角度反观人世,摒除道教的采补说以及宗教的前缘说,着力于人情世态进行文化透视,从中窥视到男性潜意识中的占有欲望,认识到中国古代小说家把"人狐恋"作为人与异类相恋典型例证的缘由,那就是"人狐合一",既满足了宗教劝人行善的教义,又通过狐精的结局,满足了人类于仙与人之间的某种幻想,而狐精的真性情,更多是人类情感的投射与情感缺失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小说 狐精 人狐恋 文化透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传》小题材的叙述功能与文化背景
4
作者 刘成荣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55-158,共4页
《左传》小题材的运用很有特色,在成就《左传》经典化方面功效不可小视。小题材的大量引入,既体现了作者选材的独特视角,也反映出历史时代的变迁,还使得事件的叙述更接近历史的真实。这些小题材不仅传递出春秋时期社会变化的文化信息,... 《左传》小题材的运用很有特色,在成就《左传》经典化方面功效不可小视。小题材的大量引入,既体现了作者选材的独特视角,也反映出历史时代的变迁,还使得事件的叙述更接近历史的真实。这些小题材不仅传递出春秋时期社会变化的文化信息,还有着重要的文学功能,在成就《左传》文学经典地位方面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传》 小题材 叙事 文化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三闾香草地 故应哀怨祖离骚——易顺鼎吴越山水诗中的楚文化特色
5
作者 黄培 吴翔 《南京审计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65-68,共4页
湖湘籍诗人易顺鼎曾经漫游吴越,并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在这些山水诗中,他成功地融入了楚文化的特征。在传统江南山水诗柔媚秀丽、清绝空灵的风格之外,又融入了浪漫主义精神、悲剧性的情感以及非正统的思想特征,从而使得他的诗歌形成了奇... 湖湘籍诗人易顺鼎曾经漫游吴越,并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在这些山水诗中,他成功地融入了楚文化的特征。在传统江南山水诗柔媚秀丽、清绝空灵的风格之外,又融入了浪漫主义精神、悲剧性的情感以及非正统的思想特征,从而使得他的诗歌形成了奇恢弘闳、文中有我、感慨兴亡的总体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文化 吴越 浪漫主义 狂人 悲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便是(了)”的词汇化与语法化——兼论语气词“就是(了)”的形成 被引量:8
6
作者 刘顺 潘文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6-73,共8页
"便是(了)"形成于元末明初,它是在谓语位置上通过语用推理、吸收语境义、不断词汇化和语法化而产生的。到明朝中前期,语气词"就是(了)"开始替换准语气词"便是(了)",明朝晚期以后,"便是(了)"很... "便是(了)"形成于元末明初,它是在谓语位置上通过语用推理、吸收语境义、不断词汇化和语法化而产生的。到明朝中前期,语气词"就是(了)"开始替换准语气词"便是(了)",明朝晚期以后,"便是(了)"很少使用,现代汉语时期完全被"就是(了)"替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气词 便是(了) 就是(了) 词汇化 语法化 词汇替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越南古代汉文诗叙论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时人 刘廷乾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5-90,共16页
越南古代文学中,诗歌是最先成熟并发展的样式,汉文诗又为越南古代诗歌之主流。越南古代汉文诗主要承袭中国唐代以来的诗歌传统,尤以"近体诗"最为发达。文章对越南独立建国以后汉文诗的历时性发展进行了比较全面的介绍,认为在... 越南古代文学中,诗歌是最先成熟并发展的样式,汉文诗又为越南古代诗歌之主流。越南古代汉文诗主要承袭中国唐代以来的诗歌传统,尤以"近体诗"最为发达。文章对越南独立建国以后汉文诗的历时性发展进行了比较全面的介绍,认为在取得很大成绩的同时,越南古代汉文诗也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特点,其中包括创作观念上沿袭中国的"言志缘情"传统而有所变通,艺术形式上深受"唐律"的影响,故其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不是很明显,题材较窄,创作上的模仿和程式化也比较严重。这是在特殊的背景条件下形成的现象,不能完全按照研究中国古代诗歌的方法来研究越南古代汉文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南 汉文诗 概述 艺术特征 民族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裸X”词族的衍变及其语言经济学考察 被引量:8
8
作者 丁存越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39-141,共3页
"裸X"词族是近年来颇为流行的一种语言现象,它们不仅频现于言语活跃的网络社会,更扩展到平面媒体,呈现泛化的特征,对我们的社会用语产生了重大影响。用经济学中成本、效用的原理对"裸X"的泛化做出进一步解释是一种... "裸X"词族是近年来颇为流行的一种语言现象,它们不仅频现于言语活跃的网络社会,更扩展到平面媒体,呈现泛化的特征,对我们的社会用语产生了重大影响。用经济学中成本、效用的原理对"裸X"的泛化做出进一步解释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裸” 泛化 义素 语言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表方向介词“向”的产生及产生动因 被引量:6
9
作者 张成进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68-174,共7页
汉语中表方向的介词"向"由动词"向"语法化而来,介词"向"来源于连动结构中的动词"向"。"向"语法化的句法动因是进入连动式结构,实现了词性降类;"向"语法化的语义动因是语... 汉语中表方向的介词"向"由动词"向"语法化而来,介词"向"来源于连动结构中的动词"向"。"向"语法化的句法动因是进入连动式结构,实现了词性降类;"向"语法化的语义动因是语义的非终结性,在与连动结构里其它动词主次要地位竞争中处于次要地位,提供空间信息。"向"词性降类后形成的介词短语从语言类型学角度而言具有处所状语的特点,不论其处于动词前还是动词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因 降类 语法化 语言类型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语言类学术集刊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赵嫚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6-69,共4页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集刊调查材料,参照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公布的信息,对语言类集刊从出版概况、内容、年代分布、地区分布、创办主体等方面进行全面调查,并剖析语言类集刊在学术规范和影响方面的情况,对语言类集刊的发展趋势进行...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集刊调查材料,参照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公布的信息,对语言类集刊从出版概况、内容、年代分布、地区分布、创办主体等方面进行全面调查,并剖析语言类集刊在学术规范和影响方面的情况,对语言类集刊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类集刊 出版规范 CSSCI 学术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李清照咏花词中的自我形象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映光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4-108,共5页
花的意象在李清照词中多系喻己之词,其咏花词所投射出来的清瘦素洁的审美品味、闲静淡雅的气质神韵、深婉细腻的情感和卓然超群的人格,如同她本人的自画像:一是以花之形态写词人之形象;二是以花之品相投射词人的审美取向;三是以花之风... 花的意象在李清照词中多系喻己之词,其咏花词所投射出来的清瘦素洁的审美品味、闲静淡雅的气质神韵、深婉细腻的情感和卓然超群的人格,如同她本人的自画像:一是以花之形态写词人之形象;二是以花之品相投射词人的审美取向;三是以花之风神格调显词人之品格风韵。词人赏花亦自赏,咏花亦自咏。从中透露出李清照"清丽其词,端庄其品"、亦花亦人、花与人浑然一体的女性词人的自我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清照 咏物词 咏花 自我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古典主义教育的道德蕴含 被引量:4
12
作者 施常州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7-93,共7页
我们今天正日益面临着虚无主义的现代性症候,这意味着化育个体健全的心智,乃是当下教育的要义之所在。问题在于随着古典知识即美德的转向,现代教育的知识旨趣越来越多地成了对力量的崇拜,导致现代教育在"力"的崇拜中的迷失。... 我们今天正日益面临着虚无主义的现代性症候,这意味着化育个体健全的心智,乃是当下教育的要义之所在。问题在于随着古典知识即美德的转向,现代教育的知识旨趣越来越多地成了对力量的崇拜,导致现代教育在"力"的崇拜中的迷失。我们需要重申知识即美德,触摸古典教育的余韵,守护教育的形上芬芳,以弥补当下教育的内在缺失。中国传统文化提倡修身为本、注重道德践履,正是当代德育之根基与经典。离开了人文根基,孤立地进行德育,德育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德育需要深厚的人文底蕴作为支撑。宋代文化中道德教育的蕴涵,集中体现在亲情与友情、隐逸与节操、咏菊与颂竹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无 知识 美德 力量(权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旦”的词汇化、语法化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成进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4-72,共9页
"一旦"最初用为数量短语,意思是"一个早晨或一天"。先秦时词汇化为"短时、顷刻"义时间名词,两汉时语法化为兼表情状的时间副词,意思是"忽然、一下子",魏晋南北朝时又进一步虚化为具有连接功能... "一旦"最初用为数量短语,意思是"一个早晨或一天"。先秦时词汇化为"短时、顷刻"义时间名词,两汉时语法化为兼表情状的时间副词,意思是"忽然、一下子",魏晋南北朝时又进一步虚化为具有连接功能的时间副词,义近"如果、假如",并一直沿用到现代汉语。整体转指部分的认知转喻机制是促使"一旦"发生词汇化的主要动因。认知隐喻、语义虚化、主观性强化、句法环境扩展是促使"一旦"发生语法化的主要动因。现代汉语共时层面中关于"一旦"或副词或连词或副连兼类词的争议,"一旦"或表未然或表已然的分歧,都可在历时分析中得到较好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旦 词汇化 语法化 认知隐喻 认知转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务汉语立体化教学模式的探讨 被引量:3
14
作者 丁存越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67-172,共6页
商务汉语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组成内容之一,对汉语国际推广也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商务环境缺乏、实践机会少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的提高。本文试图提供一个新教学模式,着重营造贯穿教学全过程的商务氛围,以解决目前教学中的... 商务汉语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组成内容之一,对汉语国际推广也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商务环境缺乏、实践机会少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的提高。本文试图提供一个新教学模式,着重营造贯穿教学全过程的商务氛围,以解决目前教学中的不足,同时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并强调教师的引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务汉语 教学模式 立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好个X”格式的来源及相关问题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世群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2-105,共4页
"好个X"格式来源于唐五代时期"(S)好个X"这样的名谓句格式。在语法化过程中,格式中的"好"由性质形容词演变成一个专用的感叹标记。随着"好"进一步虚化,"个"也由结构助词发展为量词,&... "好个X"格式来源于唐五代时期"(S)好个X"这样的名谓句格式。在语法化过程中,格式中的"好"由性质形容词演变成一个专用的感叹标记。随着"好"进一步虚化,"个"也由结构助词发展为量词,"X"项也扩展出引语和专名的用法。"好一个X"是"好个X"通过类推方式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个X”格式 词汇来源与拓展 语法化 语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纪昀《阅微草堂笔记》的医学哲学思想 被引量:1
16
作者 韩希明 周宁人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3-16,共4页
清代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继承和吸收了古代医学哲学思想并且直接进行描述和阐发,但其本意并非宣扬医学哲学,作品用道德伦理对医学哲学进行改造,提升了医学哲学的人文精神。事实上,《阅微草堂笔记》讨论的是道德、伦理,有时无视客观... 清代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继承和吸收了古代医学哲学思想并且直接进行描述和阐发,但其本意并非宣扬医学哲学,作品用道德伦理对医学哲学进行改造,提升了医学哲学的人文精神。事实上,《阅微草堂笔记》讨论的是道德、伦理,有时无视客观性而将道德准则强加于医学,这就使有关医学哲学的论述显得牵强附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阅微草堂笔记》 医学哲学 伦理宣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境多元模式探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方艳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74-178,共5页
现代语言学各家各派学者从不同侧面、角度对语境的概念、要素、意义进行了界定、归纳和阐释,语境研究呈多元化模式。国外语境理论的多元模式主要表现为从社会文化、语言交际、心理认知、话语、语言变异的角度对语境进行研究,国内语境理... 现代语言学各家各派学者从不同侧面、角度对语境的概念、要素、意义进行了界定、归纳和阐释,语境研究呈多元化模式。国外语境理论的多元模式主要表现为从社会文化、语言交际、心理认知、话语、语言变异的角度对语境进行研究,国内语境理论的多元模式主要表现为从修辞、语义、语用的角度对语境进行研究。多元化语境模式实质涉及到抽象和具体两个层面,在不同层面中语境的形态分别出呈现静态和动态的特征。客观实体和知识是语境两种主要的存在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境 多元模式 层面 形态 存在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十年汉语语法研究的热点视角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成进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18-225,291,共8页
近十年来,汉语语法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形成了众多的研究热点,这些热点问题的形成得益于汉语语法研究中新理论、新视角的深入开掘。本文从三个方面对近十年来的汉语语法研究热点视角进行阐述:(1)汉语语法研究的认知视角;(2)... 近十年来,汉语语法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形成了众多的研究热点,这些热点问题的形成得益于汉语语法研究中新理论、新视角的深入开掘。本文从三个方面对近十年来的汉语语法研究热点视角进行阐述:(1)汉语语法研究的认知视角;(2)汉语语法研究的类型学视角;(3)汉语语法研究的韵律词法、韵律句法学视角。同时指出,多视角研究综合互补是近十年汉语语法研究的一个突出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语法 语言类型学 韵律构词 韵律句法学 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谈移就的界定及其心理机制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世群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24-126,共3页
学界对移就的界定多有偏颇,我们通过比较移就与比喻、比拟、通感等近似辞格的区别,从语法和语义两个角度将移就重新界定为:把甲事物的性状移来修饰乙事物或行为,构成一个偏正结构,修饰语在语义上不指向中心语。移就从形式上看,可分为定... 学界对移就的界定多有偏颇,我们通过比较移就与比喻、比拟、通感等近似辞格的区别,从语法和语义两个角度将移就重新界定为:把甲事物的性状移来修饰乙事物或行为,构成一个偏正结构,修饰语在语义上不指向中心语。移就从形式上看,可分为定中式和状中式移就两种,它们有着共同的心理机制和修辞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就 界定 心理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助词“过”的语法化历程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世群 《南京审计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85-90,共6页
动态助词"过"一般分为"过1"和其中"过2","过1"表示动作的完结,"过2"表示曾然。其语法化历程为:一般动词"过"→趋向动词"过"→动态助词"过1"→动态助... 动态助词"过"一般分为"过1"和其中"过2","过1"表示动作的完结,"过2"表示曾然。其语法化历程为:一般动词"过"→趋向动词"过"→动态助词"过1"→动态助词"过2"。动态助词"过1"和"过2"的演变又可分别区分为两个阶段,即演变发生和演变扩散。就形成机制而言,"过1"的产生主要是受隐喻、类推以及重新分析的作用,趋向动词"过"的形成是"过1"产生的关键;而"过2"是"过1"吸收了助词"来"及其经常出现的句法环境的语法意义而产生的,可以说是"过1"在特殊语境下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1 过2 动态助词 语法化 演变发生 演变扩散 语法演变 语法创新 语境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