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信息化时代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范式的新跃进 被引量:9
1
作者 李斌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96,共6页
心理健康已成为现代健康概念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中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面临着不充分不均衡的困境,无法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心理服务需求。“互联网+”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创新机遇,推动传统教育模式优化升级转型。互... 心理健康已成为现代健康概念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中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面临着不充分不均衡的困境,无法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心理服务需求。“互联网+”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创新机遇,推动传统教育模式优化升级转型。互联网技术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融合,需从教育理念、平台建设、课程体系、心理咨询、危机干预、师资队伍等方面优化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路径,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心理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涯教育视角下普通高中选科指导实践模式的建构及检验 被引量:7
2
作者 顾雪英 陈华若 陈实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3-77,共15页
新高考改革将选择权交还给学生,不仅带来选择空间的放大和决策时间的前置,而且引发高中生对未来愿景的更多期许。选科指导成为兼及学生当下选择与长远发展的重要契机和有力抓手。基于生涯教育的视角建构涵盖选科指导目标之“谐和”、内... 新高考改革将选择权交还给学生,不仅带来选择空间的放大和决策时间的前置,而且引发高中生对未来愿景的更多期许。选科指导成为兼及学生当下选择与长远发展的重要契机和有力抓手。基于生涯教育的视角建构涵盖选科指导目标之“谐和”、内容之“融和”、路径之“通和”、评价之“正和”为一体的“4和”模式,并通过实践运用检验其效用和价值,旨在回应时代关切。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式能显著降低学生选科过程中的决策困难,提升学生生涯发展的成熟度,加深其对高中学习意义的理解,促进由表层学习动机向深层学习动机的转化。实验结果一方面验证了生涯教育视角对于选科指导具有正向作用,另一方面也在操作层面检验了“4和”实践模式的可借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涯教育 选科指导 实践模式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分析视阈下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策略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蔡智勇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32-138,共7页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是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域一个重要实践课题。弗洛伊德将心理危机解释为自我攻击的一种结果,相继提出了两种心理危机理论。文章运用精神分析理论框架来解析心理危机的内部动力,在此基础上提出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是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域一个重要实践课题。弗洛伊德将心理危机解释为自我攻击的一种结果,相继提出了两种心理危机理论。文章运用精神分析理论框架来解析心理危机的内部动力,在此基础上提出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策略和干预方法。心理危机预防策略包括加强心理危机风险评估,建设心理安全文化,明确心理咨询师角色,认真开展心理普查,签订反心理危机协议;心理危机干预方法包括建立治疗联盟,移情-反移情的识别,反移情恨的修通,超我的分析,心理危机的合作式评估与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析 心理危机 预防策略 干预策略 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变革中的不安:青年群体AI焦虑的形成机制及其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天元 晏静露 《中国青年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2-60,共9页
人工智能技术正日益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对个体日常生活产生深远影响,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技术发展和应用不确定性的担忧。现有研究较少关注青年群体的AI焦虑及其形成机制和潜在影响。通过质性研究发现,青年群体的AI焦虑类型多... 人工智能技术正日益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对个体日常生活产生深远影响,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技术发展和应用不确定性的担忧。现有研究较少关注青年群体的AI焦虑及其形成机制和潜在影响。通过质性研究发现,青年群体的AI焦虑类型多样,主要包括“机器换人”焦虑、学业/工作焦虑、伦理违背焦虑以及透明性不足焦虑。AI素养、心理韧性、感知的技术威胁和信息过载,共同塑造了青年群体的AI焦虑。AI焦虑对青年群体的影响具有双重性,部分青年积极接纳新技术,充分利用AI技术的辅助作用,提升自我价值和效能感;而另一部分青年则因过度的AI焦虑产生心理压力,进而出现自我损耗、技术厌恶和排斥问题。缓解AI焦虑需要青年个体、技术企业和政府的协同努力,尤其是政府应发挥“守门员”作用,警惕AI技术发展可能对伦理道德和社会规范带来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技术 AI焦虑 技术接纳 技术排斥 技术威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义符在汉语词汇抽象语义分类中的作用机制
5
作者 王斌 晏芹 张积家 《心理学探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8,共8页
采用类别判断任务和ERP技术,考察义符在生物/非生物概念分类中的作用机制。行为结果发现,对生物概念,比起无标示类属义符的词,有标示类属义符词的反应时更短。ERP结果发现,对于两类概念,比起无标示类属义符的词,有标示类属义符的词诱发... 采用类别判断任务和ERP技术,考察义符在生物/非生物概念分类中的作用机制。行为结果发现,对生物概念,比起无标示类属义符的词,有标示类属义符词的反应时更短。ERP结果发现,对于两类概念,比起无标示类属义符的词,有标示类属义符的词诱发的N400波幅更小、LPC波幅更大。研究表明,在汉语词汇抽象语义的分类过程中,义符在语义提取(N400)和语义整合阶段(LPC)均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符 汉语词汇 抽象语义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分流”到“协调”:“普职比大体相当”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要求 被引量:4
6
作者 刘学东 魏亚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5-12,共8页
“普职比大体相当”政策是我国职业教育顶层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具有科学性、合理性,经历了试点探索、初步实施、优化调整和协调发展四个阶段。文章通过对2009—2020年全国“普职比”数据的统计分析可知:“普职比大体相当”政策得到较... “普职比大体相当”政策是我国职业教育顶层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具有科学性、合理性,经历了试点探索、初步实施、优化调整和协调发展四个阶段。文章通过对2009—2020年全国“普职比”数据的统计分析可知:“普职比大体相当”政策得到较好落实,但“普职比”呈现进一步扩大的趋势。文章进而从政府、中职学校、学生家长等利益相关者视角,提出在普职协调发展背景下“普职比大体相当”政策的实施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职分流 普职协调 普职比 大体相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