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共享审计师与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
1
作者 杨婧 赵瑞萱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80-86,共7页
共享审计师具有信息传递和知识溢出的作用,从而影响其执业网络内的企业决策行为。本文采用我国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数据,检验共享审计师对企业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的趋同影响关系。结果表明:共享审计师会引导被联结企业和联结企业趋同... 共享审计师具有信息传递和知识溢出的作用,从而影响其执业网络内的企业决策行为。本文采用我国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数据,检验共享审计师对企业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的趋同影响关系。结果表明:共享审计师会引导被联结企业和联结企业趋同于严格的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在代理问题较严重和信息披露质量较差的情况下,共享审计师发挥的趋同效应更加明显;与非“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相比,来自“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共享审计师的趋同效应更加显著;当业务复杂程度增加时,共享审计师会引导联结企业制定宽松的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本研究从共享审计师角度,为规范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行为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部控制 缺陷认定标准 共享审计师 执业网络 趋同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计机构治理机制与审计质量:系统、组织与方案 被引量:2
2
作者 曹强 韩洪灵 陈汉文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10,共8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努力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要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调动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的力量,增强审计监督合力”。新时代新征程对国家审计、社会审计与内部审计之间相互协同从而形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努力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要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调动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的力量,增强审计监督合力”。新时代新征程对国家审计、社会审计与内部审计之间相互协同从而形成监督合力提出了新的历史要求。现有研究尚未系统深入探究这三类审计之间相互协同的理论基础、具体机理、路径与方式,同时也较少从系统观的视角探析如何强化对三类审计的综合治理。为此,本文首先从“组织场域”的视角出发探讨三类审计系统协同的理论基础与机理,提出“审计场域”是国家审计机关、社会审计机构及内部审计机构相互协同最为坚实的理论和现实基础,在此基础上从协同规范体系、信息共享系统建设和人员交流机制三方面讨论三类审计机构的协同机制,最后基于“制度同质”和“组织同形”的基本逻辑从宏观与微观互动的整合视角建构审计机构治理的综合解决方案。本文的研究旨在强化三类审计的协同治理以提升审计质效,以高质量审计监督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计机构 审计质量 审计场域 组织设计 高质量审计 整合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的根本立场 被引量:2
3
作者 陈汉文 张笛 韩洪灵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共6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再次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是党执政兴国最大的底气,是党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根基。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推动国家...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再次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是党执政兴国最大的底气,是党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根基。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应始终立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做好国家财产的看门人、经济安全的守护者、人民权益的维护者。本文首先围绕马克思主义人民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以人为本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阐述“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内涵。在此基础上,本文从审计服务人民服务国家的外在现实需求和自身能力供给视角,系统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以人民为中心这一根本立场的生成基础、价值意蕴及其实现路径,以期推动新时代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人民为中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 思想内涵 生成基础 价值意蕴 实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计机构治理机制与审计质量:基于组织社会学的整合研究框架 被引量:1
4
作者 韩洪灵 曹强 陈汉文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11,共4页
审计机构复杂而多重的治理逻辑广泛而长期地存在,使得审计机构呈现出“非协同治理—策略性应对”的典型性组织行为。为此,本文以组织社会学为总体理论思想、以宏微观整合研究为基本方法论、以新制度主义为研究范式,建构新时代背景下审... 审计机构复杂而多重的治理逻辑广泛而长期地存在,使得审计机构呈现出“非协同治理—策略性应对”的典型性组织行为。为此,本文以组织社会学为总体理论思想、以宏微观整合研究为基本方法论、以新制度主义为研究范式,建构新时代背景下审计机构治理机制与审计质量的研究框架。研究表明,审计质量的决定因素与影响路径实质上便是审计机构组织治理过程中的正当性机制,包含管制正当性、规范正当性与文化—认知正当性。审计机构宏微观组织场域的形成有赖于审计机构正当性要素的制度化过程,该过程便是审计质量在本质上的形成过程。在此基础上,本文以“资源、程序、制度”这些组织有效运行的基本要素构建了审计机构的治理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计机构 治理机制 审计质量 组织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行行政处罚监管、外部审计监督与信贷风险防控:互补还是替代? 被引量:1
5
作者 池国华 周正义 《财经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1-80,共10页
基于2007—2021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银行数据,选择银行行政处罚监管视角,探究银行监管与外部审计监督在信贷风险防控中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在信贷风险防控中,银行行政处罚监管与外部审计监督存在互补关系,且该互补关系并非源自外部审计... 基于2007—2021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银行数据,选择银行行政处罚监管视角,探究银行监管与外部审计监督在信贷风险防控中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在信贷风险防控中,银行行政处罚监管与外部审计监督存在互补关系,且该互补关系并非源自外部审计质量的中介效应,而是双方能够实现优势互补并形成监督合力。协调互补机制在于外部审计师能够根据处罚公告信息确定信贷业务审计重点,而银行监管部门也可利用外部审计工作增强其对信贷业务的监管;双方在信贷风险防控中的互补作用,对非国有产权、审计师独立性强、内部控制质量高的银行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行行政处罚监管 外部审计监督 信贷风险 互补关系 替代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有资产管理审计整改实践与思考——基于2020~2023年110份省级审计整改报告
6
作者 剧杰 陈婉冰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77-83,共7页
国有资产管理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保障公共服务供给的重要制度安排,通过优化资源配置、防范流失风险,为国家战略实施与民生福祉增进提供支撑。而对国有资产管理的审计整改是推动制度完善、确保国有资产高效合规运营、实现资产保值增值... 国有资产管理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保障公共服务供给的重要制度安排,通过优化资源配置、防范流失风险,为国家战略实施与民生福祉增进提供支撑。而对国有资产管理的审计整改是推动制度完善、确保国有资产高效合规运营、实现资产保值增值的关键途径。本文以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20~2023年共110份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报告中的国有资产管理部分为基础,对当前整改实践的总体情况进行分析,并进一步分析四类国有资产审计披露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以提升国有资产管理的透明度和效率,确保国有资产得到合理利用和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资产 国有资产管理 审计整改 审计整改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审计师研究:中国引领与国际前沿
7
作者 杨道广 陈今 陈汉文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9-30,共12页
个体审计师是审计业务的执行主体。基于个体审计师层面的研究近年来已成为继会计师事务所整体层面、分所层面研究之后实证审计研究的第三大分支,也是我国会计学科发表国际顶尖期刊论文最集中的细分领域。尽管有覆盖会计师事务所整体的... 个体审计师是审计业务的执行主体。基于个体审计师层面的研究近年来已成为继会计师事务所整体层面、分所层面研究之后实证审计研究的第三大分支,也是我国会计学科发表国际顶尖期刊论文最集中的细分领域。尽管有覆盖会计师事务所整体的质量管理系统,但同一事务所内不同审计师提供的审计质量仍然存在差异。究其原因:首先,个体审计师是执行审计业务的主体。不同个体对质量管理系统和标准化审计程序的掌握能力与遵从程度存在差异性,进而直接影响审计业务执行的过程与结果。其次,个体审计师工作存在团队性。审计业务是以团队方式执行的,个体审计师需要与团队成员相互合作、协调与沟通。审计业务执行过程与结果受团队成员及其互动的影响。最后,个体审计师基于内部合作形成的私人网络、基于外部关系形成的社会网络会对会计师事务所既有的质量管理系统产生一定程度的干扰或补充。为此,本文从个体审计师效应的存在性、特征的差异性、工作的团队性以及关系的网络性等四个方面系统梳理个体审计师领域的研究,以期为个体审计师研究提供一个较为全面的分析框架和研究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审计师 审计师团队 关系网络 审计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内部审计:目标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曼 涂嘉实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84-89,共6页
新时代赋予内部审计促进组织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政策措施的重要使命,但已有文献大多从国家审计视角研究重大政策措施落实审计的相关问题。本文基于内部审计职能理论和政策执行的史密斯模型,提出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内部审计的目标:... 新时代赋予内部审计促进组织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政策措施的重要使命,但已有文献大多从国家审计视角研究重大政策措施落实审计的相关问题。本文基于内部审计职能理论和政策执行的史密斯模型,提出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内部审计的目标:揭示并推动解决国家重大政策在本单位落实过程中的问题,监督国家重大政策措施在本单位的落实效果,为国家重大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在此基础上,从政策措施落实的风险管理、成本管理、落实效果审计等三方面设计实现目标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重大政策措施 内部审计 风险管理 成本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持开展研究型审计——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的方法论 被引量:4
9
作者 陈汉文 曹强 +1 位作者 贺东航 韩洪灵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8,共6页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开展研究型审计为必由之路,要求审计机关做实研究型审计。研究型审计的基本理论模型是“政治—政策—项目—资金”和“资金—项目—政策—政治”的双向贯通、首尾循环、正反可逆模型,具有定位精准、宏微结合、顶天...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开展研究型审计为必由之路,要求审计机关做实研究型审计。研究型审计的基本理论模型是“政治—政策—项目—资金”和“资金—项目—政策—政治”的双向贯通、首尾循环、正反可逆模型,具有定位精准、宏微结合、顶天立地、切中本质的特征。该理论模型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所包含的坚持人民至上、坚持守正创新、坚持系统观念、坚持目标导向、坚持问题导向等核心要义与实践要求。具体表现在:坚持人民至上,审计工作要关注和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守正创新,“守”审计政治属性与经济监督主责主业之正,“创”审计政治功能、宏观管理职能与工作方式之新;坚持系统观念,用全面系统的视野、普遍联系的观点、统筹规划的方法和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与解决审计问题;坚持目标导向,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审计方向,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坚持问题导向,审计工作要敏于发现问题、精于分析问题、善于解决问题。由此本文得出结论,研究型审计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审计领域的深刻贯彻与生动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的方法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型审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方法论 审计监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美跨境会计审计监管冲突:两次危机、深层逻辑与调和路径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文文 韩洪灵 陈汉文 《审计与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26,共10页
中美跨境会计审计监管冲突能否实质性解决,不仅关乎中概股企业长远健康发展,还对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以及全球资本市场进一步融合具有重要影响。遵循“两次危机—深层逻辑—调和路径”这一逻辑主线,探讨中美跨境会计审计冲突问题的深层根... 中美跨境会计审计监管冲突能否实质性解决,不仅关乎中概股企业长远健康发展,还对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以及全球资本市场进一步融合具有重要影响。遵循“两次危机—深层逻辑—调和路径”这一逻辑主线,探讨中美跨境会计审计冲突问题的深层根源与监管应对。两次中概股危机经历了从“监管规制差异”到“监管冲突政治化”的演化,折射出中美跨境会计审计监管冲突的深层逻辑在于国家主权、数据安全、监管模式与跨境执法权限方面的分歧,据此从监管制度完善和跨境监管合作两个方面给出调和路径:一是对内“提升”,完善中概股监管模式、强化跨境敏感信息保护与治理、扩大中国证券监管机构执法权限;二是对外“合作”,强化对证券发行人和会计师事务所的跨境监管合作及跨境会计审计司法合作与互助。研究结果可以为实质性推动中美会计审计监管冲突的解决提供重要资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美跨境 会计审计监管冲突 两次危机 深层逻辑 调和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境审计师信息流动国际协议解读:内容框架、规则特点与治理启示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婧 刘烨 +1 位作者 池国华 陈汉文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30-36,共7页
本文在深入解读美国审计监管机构与奥地利联邦财政部签署的《特定个人数据转移协议》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数据治理理念及法律法规,提出审计师信息跨境流动监管合作的可参考方案。美奥协议的核心内容涵盖协议定位与主体范畴、数据处理原则... 本文在深入解读美国审计监管机构与奥地利联邦财政部签署的《特定个人数据转移协议》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数据治理理念及法律法规,提出审计师信息跨境流动监管合作的可参考方案。美奥协议的核心内容涵盖协议定位与主体范畴、数据处理原则、争议解决与持续监督以及效力动态调整机制,协议特征表现为法律框架的伞状结构、风险管控的三级分类模型、主权维护的技术化路径以及权利救济的双轨制安排。基于我国当前面临的跨境审计监管难题,本文提出构建动态法律衔接框架化解主权冲突、实施数据风险分级管控匹配监管需求、完善双轨制救济体系保障主体权益等立足中国国情的参考方案。本文旨在为我国审计师个人数据跨境流动相关国际协议的关键条款设计提供参考,以构建既符合国际规则又能支撑企业国际化的跨境数据治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数据保护 数据安全 跨境审计监管 跨境数据转移 中概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美跨境审计监管:基本逻辑、问题揭示与应对策略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文文 韩洪灵 陈汉文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44-51,共8页
中美审计监管合作协议的签署是中美跨境会计审计合作的重要进展,同时也意味着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在跨境执业时面临美国审计监管机构的常态化检查。本文以2022~2024年美方审计监管机构对我国跨境执业会计师事务所的检查报告为基础,遵循“... 中美审计监管合作协议的签署是中美跨境会计审计合作的重要进展,同时也意味着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在跨境执业时面临美国审计监管机构的常态化检查。本文以2022~2024年美方审计监管机构对我国跨境执业会计师事务所的检查报告为基础,遵循“基本逻辑——问题揭示——应对策略”的研究思路,剖析美方跨境审计监管所依循的基本逻辑,揭示我国跨境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过程中暴露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应对策略。研究发现,美方监管在检查对象、检查领域和检查方法方面呈现出覆盖面广、重点突出、技术纵深、标准趋严和协同性强的结构性特征。透过美方检查报告,我国跨境执业会计师事务所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未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违反审计监管机构标准或规则、独立性违规以及多重质量控制缺陷等问题,从而折射出相关会计师事务所面临程序失范、技术滞后、独立性侵蚀、质量控制缺失与市场准入受限等多重风险。据此提出应对之策:精准掌握美方监管逻辑,优化应对机制;完善技术合规工具,应对技术穿透性检查;规范审计工作流程,多维提升程序合规性;健全独立审查机制,阻断利益冲突传导;构建质量控制闭环体系,强化质量控制效力;探索申述联动机制,完善“检查—救济”协同。本研究旨在为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应对跨境审计监管提供思路借鉴,以期促进跨境资本市场流动和我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境审计监管 监管逻辑 会计师事务所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持立足经济监督——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的定位
13
作者 陈汉文 曹强 +1 位作者 张笛 韩洪灵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3-10,共8页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审计工作“要立足经济监督定位,聚焦主责主业”。国家审计立足经济监督定位聚焦主责主业有其深刻的理论逻辑、政治逻辑、制度逻辑和实践逻辑。从理论逻辑看,立足经济监督建立在马克思功能性分权治理理论与党的自我...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审计工作“要立足经济监督定位,聚焦主责主业”。国家审计立足经济监督定位聚焦主责主业有其深刻的理论逻辑、政治逻辑、制度逻辑和实践逻辑。从理论逻辑看,立足经济监督建立在马克思功能性分权治理理论与党的自我革命理论之上;从政治逻辑看,立足经济监督是国家审计政治属性的必然要求、政治功能的重要保证和政治立场的集中体现;从制度逻辑看,立足经济监督是我国《宪法》《审计法》和相关行政法规赋予的制度定位;从实践逻辑看,立足经济监督凝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实践的宝贵经验和内在规律。对以上“四重逻辑”的审视和阐述,有助于进一步理解与明确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战略定位,进一步聚焦主责主业,有效发挥审计效能,从而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贡献更大的审计力量,谱写审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审计 经济监督 主责主业 四重逻辑 审计原创性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持做到“三个如”——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的工作要求
14
作者 陈汉文 张笛 +1 位作者 王帆 韩洪灵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7-14,共8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审计工作,总的要求是在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更好发挥审计监督作用上聚焦发力,具体要做到“三个如”——“如臂使指”“如影随形”“如雷贯耳”。“三个如”高度凝练了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审计工作,总的要求是在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更好发挥审计监督作用上聚焦发力,具体要做到“三个如”——“如臂使指”“如影随形”“如雷贯耳”。“三个如”高度凝练了新时代新征程审计监督的政治性、全面性与权威性特征,精准呼应了“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工作总要求,蕴含着深邃的理论意蕴与重要的实践价值,为新时代新征程审计工作锚定了方向。“如臂使指”是根本原则,强调国家审计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精准发挥治理效能,释放各监督主体间的协同监督效力。“如影随形”是目标任务,要求审计监督全方位覆盖,将监督嵌入权力运行全对象、全流程、各环节,实现“事前预警—事中纠偏—事后问责”闭环。“如雷贯耳”是实践要求,彰显审计监督的权威性,确保监督行动具有不可抗拒的强制性和人人信任的公信力。本文从理论视角讨论“三个如”的概念内涵和重要意义,并立足党的自我革命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督思想核心理念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督体系建设要求,从学理上阐释“三个如”之间的内在逻辑,进而从多个维度、不同层面探索“三个如”的具体实现路径,以期为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个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 自我革命 审计监督 工作要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键审计事项披露能否抑制企业“漂绿”行为?——基于A股重污染上市公司的证据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建宇 沈娇 蔡闫东 《审计与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9-72,共14页
“双碳”目标背景下,企业“漂绿”行为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利用2013-2020年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对企业“漂绿”行为的影响和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关键审计事项披露能够显著抑制企业“漂绿”行为,提升绿... “双碳”目标背景下,企业“漂绿”行为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利用2013-2020年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对企业“漂绿”行为的影响和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关键审计事项披露能够显著抑制企业“漂绿”行为,提升绿色创新效率水平;机制分析发现,关键审计事项披露主要通过降低信息不对称并获取市场信任,同时驱动企业落实社会责任发挥效应;异质性分析表明,所处地区环境规制强度较低、关键审计事项语调消极、数字化程度较高以及风险承担水平较低的企业能够强化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政策效应。结论丰富了企业“漂绿”的相关研究,同时拓展性研究了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环境治理政策效果,为抑制“漂绿”行为、实现平稳高效的绿色转型提供了政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审计事项披露 企业“漂绿” 绿色创新效率水平 信息不对称 市场信任 社会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部审计体制的整体性重构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汉文 黄轩昊 陈俊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10-17,共8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整治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腐败。国有企业是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的交汇点。在新时代,有必要对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体制进行整体性重构,以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力量,推动国有企业反腐时间窗口前...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整治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腐败。国有企业是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的交汇点。在新时代,有必要对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体制进行整体性重构,以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力量,推动国有企业反腐时间窗口前移,进而实现从事后反腐向事中反腐和事前防腐的转变。本文主要论证加强党对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全面领导的制度逻辑、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创新性地提出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体制应进行整体性重构,变革为隶属于党委(党组)审计委员会直接领导,构建国有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垂直领导制,实行总审计师的中央或地方各级审计委员会办公室直接委派制。为此,进一步提出与这一改革相适应的配套政策措施,以期推动我国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高质量发展。本文的理论推断、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同样适用于中央和地方各级党政部门、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等单位内部审计体制的整体性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国有企业 内部审计 体制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持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审计干部队伍--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的基础性保障
17
作者 陈汉文 张笛 +1 位作者 金瑛 韩洪灵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9-18,共10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要求“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审计干部队伍”。审计干部队伍是审计事业发展的决定因素之一,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审计干部队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的基础性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要求“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审计干部队伍”。审计干部队伍是审计事业发展的决定因素之一,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审计干部队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的基础性保障,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2006年10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首次提出并阐释了针对审计工作的“三立”要求,即“以审计精神立身,以创新规范立业,以自身建设立信”。“三立”高度凝练了审计干部队伍建设需遵循的思想引领、价值指南和行动准则,彰显了审计干部绝对忠诚、绝对过硬、绝对可靠的品格特质,契合了习近平新时代人才观对审计干部以德为先、德才兼备、自我革命能力的要求,是审计干部的道德素质、专业素质以及综合素质的有机结合,指引着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审计干部队伍的建设方向。本文剖析“三立”的科学内涵、理论基础、内在逻辑与现实意义,在此基础上分别从建设审计专门队伍、建设审计服务队伍、建设审计专家队伍与创新审计人才培养机制四个维度探索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审计干部队伍的具体实现路径,以期助益于新时代审计人才培养,进而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的基础性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立” 审计干部队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 高素质 专业化 基础性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美跨境审计监管合作协议:分歧焦点、内在根源与兼容方案
18
作者 马一先 曾令宁 +1 位作者 陈帅 陈汉文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52-60,共9页
中美跨境审计监管合作协议的签署意味着中美双方的合作迈出重要一步。然而在协议内容层面诸如监管合作原则、美方监管权限和敏感信息处理等核心议题仍存实质分歧,折射出双方在监管合作中缺乏三个重要构件,即相互尊重主权的合作基础、数... 中美跨境审计监管合作协议的签署意味着中美双方的合作迈出重要一步。然而在协议内容层面诸如监管合作原则、美方监管权限和敏感信息处理等核心议题仍存实质分歧,折射出双方在监管合作中缺乏三个重要构件,即相互尊重主权的合作基础、数据安全的一致认知以及彼此信任的合作意识。因此,确立主权平等、数据安全与相互信任三大原则是中美双方构建对等高效的跨境审计监管合作机制的关键。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通过系统解析美国与法国和美国与瑞士跨境审计监管合作协议文本条款,参考国际证监会组织“示范谅解备忘录”,从协议文本结构、协议法律依据、协议目的与原则、国内法优先适用、磋商与沟通机制、信息请求、信息请求评估、信息使用、信息归还、信息继续分享、联合检查程序、信息保密、信息公开、有效性评估、协议形式等核心具体条文方面,为完善中美协议提供涵盖文本结构设计与核心条款设置的多维度参考。本研究致力于解构中美跨境审计监管合作的分歧本质,通过理论框架构建与实践经验比照,为完善中美跨境审计监管合作协议提出具有操作性的改进方案,以期实现中美跨境审计监管协同,为全球资本市场治理体系优化提供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境审计监管 主权平等 数据安全 相互信任 核心条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境审计监管的合作与博弈——基于英美协议的文本分析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19
作者 蔡闫东 徐陈敏 陈汉文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36-43,共8页
在跨境资本国际流动及非美国公司赴美上市的大背景下,美国与包括我国在内的多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跨境审计监管合作协议。由于跨境审计监管机构在审计底稿与数据安全审查等核心条款上存在结构性矛盾,投射出跨境审计监管合作中权力博弈与... 在跨境资本国际流动及非美国公司赴美上市的大背景下,美国与包括我国在内的多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跨境审计监管合作协议。由于跨境审计监管机构在审计底稿与数据安全审查等核心条款上存在结构性矛盾,投射出跨境审计监管合作中权力博弈与制度冲突的复杂图景。本文选取美国与英国签署的跨境审计监管合作协议,对协议文本的核心条款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中美跨境审计监管合作协议文本及我国配套法律框架提出优化方案。其中,协议文本层面涉及法律依据、监管主导权、合作范围动态调整、信息要求与使用限制、法律冲突预案设计、信息安全管理与保密以及协议退出机制等方面,配套法律框架建设包括完善数据出境安全审查制度和强化境内监管主权等内容。本文希冀为完善我国跨境审计监管合作协议的关键条款提供改进建议,以设计符合国际规则的技术性解决方案,切实维护中概股合法权益与保护我国数据主权和国家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AOB FRC 跨境审计监管 监管主导权 数据主权 国家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数字化与关键审计事项语调
20
作者 陈骏 李文钰 +1 位作者 蔡闫东 钱锦江 《南开管理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9-50,88,共13页
本文基于中国沪深A股上市企业2016~2020年年报文本数据,从关键审计事项披露语调的视角考察企业数字化对审计师披露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程度越高,审计师披露的关键审计事项语调越积极。进一步分析发现,企业数字化通过促进内... 本文基于中国沪深A股上市企业2016~2020年年报文本数据,从关键审计事项披露语调的视角考察企业数字化对审计师披露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程度越高,审计师披露的关键审计事项语调越积极。进一步分析发现,企业数字化通过促进内部质量控制和提升公司信息透明度,使审计师在披露关键审计事项时使用更多积极词汇。异质性分析表明,在企业CEO拥有科技背景,企业数字技术应用水平较高,企业获得高新技术资质,或会计师事务所信息化水平更高,又或区域数字化发展水平更高的样本中,数字化对审计师披露语调的促进作用更显著。此外,通过检验审计师对企业数字化的反应行为可以发现,尽管审计师对企业数字化持乐观态度,但在承接和实施审计业务过程中依然保持了谨慎执业的作风。本研究结论拓展了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影响因素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审计师对企业数字化做出的披露应对行为,并为财务报表使用者的经济决策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数字化 披露语调 关键审计事项 数字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