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关于建立我国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若干思考——美国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成功经验之启示 |
曲铭峰
|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
2005 |
37
|
|
2
|
选修制在高等教育现代化过程中的作用与机制 |
张红霞
|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15
|
|
3
|
关于建国头17年高等教育改革的若干理论分析 |
胡建华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0 |
16
|
|
4
|
中国特色本科教学评估建设的路径选择——我国高等教育评估25年检视 |
柳友荣
|
《高教发展与评估》
CSSCI
|
2009 |
6
|
|
5
|
中国图书情报高等教育的回顾与展望 |
由长延
|
《图书与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3
|
|
6
|
江苏高等教育近代化的特点探析 |
王运来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
2000 |
3
|
|
7
|
规模扩张的背后——分层的高等教育和断裂的社会 |
费翔
|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
2007 |
2
|
|
8
|
宗教与东西方高等教育的历史 |
程明明
|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
2004 |
3
|
|
9
|
近现代中美两国高等教育模式移植的比较 |
顾柳珍
|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1
|
|
10
|
本科教学:研究型大学的核心使命——“大学之道”在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回归 |
潘金林
龚放
|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21
|
|
11
|
大学的法律地位分析——研究大学与政府关系的一种视角 |
胡建华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17
|
|
12
|
要思考“得出思想”,而非“问卷加计算”——重温弗莱克斯纳的“大学研究观” |
龚放
|
《高教发展与评估》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4
|
|
13
|
高等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平等发展的体系建设思考 |
邹茜茜
余秀兰
|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
2019 |
7
|
|
14
|
博耶的学术生态观与高等学校的学术定位 |
潘金林
龚放
|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6
|
|
15
|
多元学术能力:美国博士生教育目标新内涵 |
潘金林
龚放
|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8
|
|
16
|
论教育政策的利益分析:必要性、框架及应用 |
李北群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30
|
|
17
|
日本大学教学改革的启示 |
胡建华
|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11
|
|
18
|
大众化教育进程中精英教育的重新审视 |
刘海燕
|
《复旦教育论坛》
|
2003 |
37
|
|
19
|
90年代以来日本大学评价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
胡建华
|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21
|
|
20
|
大学市场化行为的若干理论分析 |
胡建华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