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展望——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生导师张亮教授访谈
1
作者 张亮 赵立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3-7,共5页
中国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70年大体可以划分为"史前史"(1949-1978年)、兴起(1978年-20世纪90年代初)、深入发展(20世纪90年代初-21世纪初)、大繁荣(21世纪初至今)四个阶段,在每个阶段都有其历史特点和历史意义。21世纪以来,... 中国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70年大体可以划分为"史前史"(1949-1978年)、兴起(1978年-20世纪90年代初)、深入发展(20世纪90年代初-21世纪初)、大繁荣(21世纪初至今)四个阶段,在每个阶段都有其历史特点和历史意义。21世纪以来,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走向大繁荣,但是也让人心生"忧虑"。未来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需要回归经典西方马克思主义;深入思考研究东欧新马克思主义;开辟新的研究视角,从人头、学派的研究走向"问题式"的理论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徒生涯 国外马克思主义 西方马克思主义 东欧马克思主义 理论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论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 被引量:1
2
作者 唐正东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3-53,255,共12页
马克思主义革命发展阶段论在基本原理层面所展现出来的核心要义,是生产力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发展水平决定了革命的性质及其发展程度。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运用“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构建了把马克思主... 马克思主义革命发展阶段论在基本原理层面所展现出来的核心要义,是生产力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发展水平决定了革命的性质及其发展程度。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运用“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构建了把马克思主义革命发展阶段论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辩证地结合起来的创新性理论图景。这种创新性突出地表现在提出了由无产阶级领导的(按社会性质来说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道路的革命所建立的却是新民主主义的社会和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的国家、按社会性质来说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却为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扫清了更广阔的道路等观点。这些观点在马克思主义革命发展理论史上具有重要的理论创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发展阶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新民主主义 理论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被引量:5
3
作者 张亮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1期1-7,168,共8页
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思想体系在全球传播过程中必然会经历不同程度的本土化改造。本土化之所以是必然的、必须的,是因为这些思想体系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中国已进入新时代,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历史地成为当前及未来一段时... 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思想体系在全球传播过程中必然会经历不同程度的本土化改造。本土化之所以是必然的、必须的,是因为这些思想体系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中国已进入新时代,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历史地成为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界必须完成的一项重要工作。只有站稳为人民这个根本立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才有可能结出甘甜的果实。以人民为中心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必须能够把握、表达激荡在人民心中的时代声音,创新性地激活存在于人民心中的哲学遗产,用人民喜闻乐见的"普通话"讲好精深的哲学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化 以人民为中心 新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经济学批判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创新——从马克思的地租理论谈起 被引量:2
4
作者 周嘉昕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7-26,共10页
政治经济学批判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创新之间的关系问题是近年来学界关注的热点之一,其中的焦点是马克思在《资本论》写作过程中对黑格尔辩证法的重新发现。研究马克思对地产和地租问题的考察,有助于丰富对上述问题的理解。对地产和... 政治经济学批判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创新之间的关系问题是近年来学界关注的热点之一,其中的焦点是马克思在《资本论》写作过程中对黑格尔辩证法的重新发现。研究马克思对地产和地租问题的考察,有助于丰富对上述问题的理解。对地产和私有财产的分析构成了马克思早期从唯心主义转向人本主义唯物主义的直接现实动因。在政治经济学研究中,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马克思抵制了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形而上学,揭示了包括地租在内诸多政治经济学范畴的历史性本质。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重新发现,在直接的意义上同"资本一般"的讨论相关联;"资本一般"术语的消失和"六册计划"的调整,标志着马克思有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辩证叙述方式的推进,其中,地租理论在剩余价值理论的完善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史观 辩证法的合理形态 剩余价值理论 绝对地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确处理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三种关系
5
作者 张亮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5-39,共5页
西方马克思主义并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学院哲学,而是一场与20世纪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紧密相连的理论运动。要想完整、准确地把握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就必须正确处理与之密切相关的三种基本关系:思想史与社会史的关系,西方马克... 西方马克思主义并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学院哲学,而是一场与20世纪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紧密相连的理论运动。要想完整、准确地把握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就必须正确处理与之密切相关的三种基本关系:思想史与社会史的关系,西方马克思主义与同时代各种思潮、理论的关系,以哲学史为中心的研究和以哲学家为中心的研究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马克思主义 哲学史研究 方法论 思想史 社会史 哲学史中心 哲学家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个必须坚持”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中国化的新境界
6
作者 唐正东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12,共8页
“六个必须坚持”分别对应于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中的群众史观、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认识和实践辩证关系的原理、事物矛盾运动原理和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法、唯物辩证法的普遍联系和发展变化等观点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 “六个必须坚持”分别对应于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中的群众史观、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认识和实践辩证关系的原理、事物矛盾运动原理和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法、唯物辩证法的普遍联系和发展变化等观点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从学理性贡献的角度深化对“六个必须坚持”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必须掌握好、运用好“六个必须坚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个必须坚持” 理论创新 世界观 方法论 中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及其当代发展——柯林·海伊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亮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1-145,共5页
访谈围绕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理论及其遗产、列宁与葛兰西国家理论的异同及思想史效应、"密里本德-普兰查斯之争"的实质与影响、雅索普的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及当代地位这四个重大问题展开,勾勒出了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从马克思... 访谈围绕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理论及其遗产、列宁与葛兰西国家理论的异同及思想史效应、"密里本德-普兰查斯之争"的实质与影响、雅索普的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及当代地位这四个重大问题展开,勾勒出了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从马克思恩格斯到当代英国的基本发展线索与理论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理论 马克思 列宁 葛兰西 “密里本德-普兰查斯之争” 雅索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如何研究城市问题:一种三元空间辩证法视角 被引量:11
8
作者 刘怀玉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5-19,共5页
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存在着对城市问题的迟钝与失语现象由来已久,一方面缘于城市问题意识不自觉,另一方面则衍生于研究方法论的短板。马克思主义要介入城市问题的讨论,其主要任务首先并不是对现实的批判,而是对目前主流的城市问题研究的实... 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存在着对城市问题的迟钝与失语现象由来已久,一方面缘于城市问题意识不自觉,另一方面则衍生于研究方法论的短板。马克思主义要介入城市问题的讨论,其主要任务首先并不是对现实的批判,而是对目前主流的城市问题研究的实证主义方法论之批判反思,以彰显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当代生命力。在这方面,西方都市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列斐伏尔与哈维分别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方法中发现了各自的三元空间辩证法,二者对于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都市社会问题都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问题 空间辩证法 列斐伏尔 哈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发展中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英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启示 被引量:3
9
作者 张亮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6-59,共4页
在20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英国马克思主义”在通过发展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这个方面树立了最值得人们重视的榜样.它的经验表明,要想在发展中坚持历史唯物主义,首先要能准确认识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的批判的方法论本质,其次要有在... 在20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英国马克思主义”在通过发展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这个方面树立了最值得人们重视的榜样.它的经验表明,要想在发展中坚持历史唯物主义,首先要能准确认识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的批判的方法论本质,其次要有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下研究本土问题的自觉意识,最后要能找到“哲学和社会科学的联盟”的恰当方式或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英国马克思主义" 本土意识 "哲学和社会科学的联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展望20世纪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未来发展走向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亮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8-12,共5页
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70年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40年的不懈开拓,我国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已经成为一门显学。我们与国外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时间距离在显著缩短,这一现象的凸显提醒我们:到了必须关注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时候了... 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70年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40年的不懈开拓,我国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已经成为一门显学。我们与国外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时间距离在显著缩短,这一现象的凸显提醒我们:到了必须关注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时候了!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未来应当如何可持续地深入发展呢?除了密切追踪21世纪以来国外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发展,更要站在新的时代方位上再访20世纪国外马克思主义。具体说来,就是深耕"西方马克思主义";重访东欧新马克思主义;转向以问题为中心的理论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外马克思主义 西方马克思主义 东欧新马克思主义 理论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主要特点 被引量:1
11
作者 姜迎春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5-60,238,共6页
马克思的社会批判理论是马克思的哲学批判、经济学批判和文化批判理论的总称,它是马克思主义革命性和实践性的重要体现。其批判所指是资本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体系。马克思的社会批判理论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特色,这主要表现为哲学批判... 马克思的社会批判理论是马克思的哲学批判、经济学批判和文化批判理论的总称,它是马克思主义革命性和实践性的重要体现。其批判所指是资本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体系。马克思的社会批判理论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特色,这主要表现为哲学批判与经济学批判、客观主义批判与主观主义批判、精英主义批判与大众主义批判的统一。把握马克思的社会批判理论的主要特点,是科学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精神实质的需要,也是正确把握当代社会实践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社会批判 唯物史观 辩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曼彻斯特笔记》:历史、文本与研究现状
12
作者 孔伟宇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2-211,共10页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曼彻斯特的理论和实践工作,为他们新世界观的创立奠定了至关重要的基础,《曼彻斯特笔记》重现了这一理论与实践发生的历史现场。马克思、恩格斯之所以到曼彻斯特开展研究,是因为曼彻斯特既是当时全世界资本主义最发达...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曼彻斯特的理论和实践工作,为他们新世界观的创立奠定了至关重要的基础,《曼彻斯特笔记》重现了这一理论与实践发生的历史现场。马克思、恩格斯之所以到曼彻斯特开展研究,是因为曼彻斯特既是当时全世界资本主义最发达的城市,也是社会主义运动活跃的地方。马克思在《曼彻斯特笔记》中不仅深入研究了政治经济学的一系列理论,而且首次接触并研究了英国宪章派等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两者的结合与矛盾促使马克思阐发一种新的世界观。所以,《曼彻斯特笔记》被视为青年马克思思想形成的一个重要阶段,为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与深化奠定了关键性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曼彻斯特笔记》 《资本论》 政治经济学 社会主义学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大学生哲学素养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张亮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4-178,共5页
面向南京大学2011级本科新生的哲学素养调查表明,大部分学生对哲学都持有一种非功利的态度,重视自身哲学素养的养成与提高,但是,以中学阶段哲学教学为代表的传统哲学教学模式,无论是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上,还是在课程形态上,都不再能... 面向南京大学2011级本科新生的哲学素养调查表明,大部分学生对哲学都持有一种非功利的态度,重视自身哲学素养的养成与提高,但是,以中学阶段哲学教学为代表的传统哲学教学模式,无论是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上,还是在课程形态上,都不再能够有效满足学生的需要。基于南京大学近几年来的教改实践,笔者从指导思想、教学方式、课程体系和价值导向等方面就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哲学素养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素养 大学生 问卷调查 马克思主义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特殊性与唯物史观的具体化路径——从普殊同对马克思批判理论的再阐释谈起 被引量:7
14
作者 唐正东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6-33,177,F0002,共10页
普殊同把历史特殊性既看成是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某种背叛式偶然现象,又当作对当下经验要素之本质结构的探寻。在他看来,马克思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所说的劳动、商品和内在矛盾,是专指这些范畴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的表现形式的。虽然... 普殊同把历史特殊性既看成是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某种背叛式偶然现象,又当作对当下经验要素之本质结构的探寻。在他看来,马克思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所说的劳动、商品和内在矛盾,是专指这些范畴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的表现形式的。虽然普殊同对历史特殊性的这种理解在当代西方左派学界中已经是很深刻的了,但由于他忽略了马克思所说的科学抽象在资本逻辑分析中的重要作用,因而,不管是在对马克思批判理论的解读还是在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剖析上,他的观点都仍然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对唯物史观具体化路径的真正思考必须正确处理好抽象与具体的辩证关系,并把对“具体”的研究从对具体本身的研究提升到对具体发展规律的研究层面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特殊性 唯物史观 具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从他性交往异化到劳动异化--《穆勒笔记》再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一兵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2-52,共11页
青年马克思最初跳出经济学语境的哲学话语,缘起于认同赫斯的他性交往异化构式,但他指认交换媒介的货币是人的社会共同本质的异化,这是马克思全部思想史上出现的第一个完整的异化构式。这也是一个从赫斯交往异化构式中逐步摆脱出来的过... 青年马克思最初跳出经济学语境的哲学话语,缘起于认同赫斯的他性交往异化构式,但他指认交换媒介的货币是人的社会共同本质的异化,这是马克思全部思想史上出现的第一个完整的异化构式。这也是一个从赫斯交往异化构式中逐步摆脱出来的过渡性异化构式。马克思意识到,基于资产阶级社会等于交换和贸易的抽象的交往/共同社会本质异化批判构式,却与国民经济学一样,恰恰模糊了资本家与工人的真实关系。当时已经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的青年马克思不得不想的问题是,工人与资本家都是交往类本质异化中的商业领域中的“小贩”吗?所以,他必须将对资产阶级社会的批判焦点重新聚焦到与资本家对立的工人身上。这就需要从含混的市民—商业交换(流通领域)/交往的主体际关系转换到工人—劳动(生产领域),于是,源自赫斯的交往异化构式的他性社会联系的异化构式就走向马克思自己的劳动异化批判构式I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穆勒笔记》 交往异化 劳动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哲学话语中的劳动概念深化:《伦敦笔记》的文本学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孔伟宇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5-90,80,100,共8页
《伦敦笔记》是马克思第三次系统研究经济学的历史现场。马克思为什么要再次对政治经济学进行深入研究?其目的既不是要成为一名经济学家,也不仅仅是要在经济学内部找寻资产阶级社会经济运行的规律,而是要以哲学的话语在经济视域中探究... 《伦敦笔记》是马克思第三次系统研究经济学的历史现场。马克思为什么要再次对政治经济学进行深入研究?其目的既不是要成为一名经济学家,也不仅仅是要在经济学内部找寻资产阶级社会经济运行的规律,而是要以哲学的话语在经济视域中探究过去劳动价值论的原理和缺陷,最终扬弃资产阶级的经济学,实现对资产阶级社会的科学批判。所以,对劳动概念的重新认识和深化极大地促进了马克思在《伦敦笔记》中对劳动价值论的超越以及对资产阶级社会矛盾的发现与扬弃,一步步走向历史唯物主义的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话语 社会经济运行 文本学 劳动价值论 科学批判 经济学 历史唯物主义 劳动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唯物史观具体化:马克思的探索及其意义 被引量:7
17
作者 唐正东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2-19,共8页
马克思在《法兰西阶级斗争》和《雾月十八日》中首次推进了唯物史观具体化的理论历程,他通过深化对生产方式内在矛盾在特定条件下的外部表现形式、把政治斗争史的研究提升到政治发展之历史规律的层面等问题的探讨来完成这一理论工作。... 马克思在《法兰西阶级斗争》和《雾月十八日》中首次推进了唯物史观具体化的理论历程,他通过深化对生产方式内在矛盾在特定条件下的外部表现形式、把政治斗争史的研究提升到政治发展之历史规律的层面等问题的探讨来完成这一理论工作。马克思的这种理论探索不仅使他在法国政治史的研究上实现了方法论及理论成果的创新性突破,而且,他在唯物史观具体化问题上的探讨也为后来者树立了榜样。深化对唯物史观具体化的理论解读,不仅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成就的认识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唯物史观 具体化 方法论 内在矛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危机、文化霸权与国家形式的转型——斯图亚特·霍尔的现代英国国家批判理论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亮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10,共6页
霍尔的撒切尔主义批判是一个系统"工程"。霍尔围绕英国国家的历史与现实组织了多个集体研究项目,"接合"普兰查斯、葛兰西等的理论资源,建构了一种社会危机状态下的资本主义国家形式转型理论,并以此支撑其对撒切尔... 霍尔的撒切尔主义批判是一个系统"工程"。霍尔围绕英国国家的历史与现实组织了多个集体研究项目,"接合"普兰查斯、葛兰西等的理论资源,建构了一种社会危机状态下的资本主义国家形式转型理论,并以此支撑其对撒切尔主义的具体批判分析。在霍尔看来,撒切尔主义是具有真实社会历史根源的意识形态建构产物,同时也是一个完整的、新颖的、相当有效的政治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图亚特·霍尔 撒切尔主义 社会危机 文化霸权 国家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马克思“继承人”的吉登斯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亮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0-75,共6页
吉登斯通过对马克思、涂尔干和韦伯的资本主义理论的反思性批判,重新确定了社会理论的历史叙事,并认识到"哲学和社会科学的联盟"是马克思理论研究最具魅力和当代价值的地方。虽然吉登斯后来选择了和马克思一样的创新道路,但他... 吉登斯通过对马克思、涂尔干和韦伯的资本主义理论的反思性批判,重新确定了社会理论的历史叙事,并认识到"哲学和社会科学的联盟"是马克思理论研究最具魅力和当代价值的地方。虽然吉登斯后来选择了和马克思一样的创新道路,但他的"哲学和社会科学的联盟"存在不少缺陷,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其理论成果的持久影响力。吉登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批判具有相当坚实的实践基础,同时也吸收了同时代许多马克思主义者的研究成果,不过,由于受到后现代主义的影响,这种批判存在若干过犹不及、似是而非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登斯 马克思 历史唯物主义 “哲学和社会科学的联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和政治经济学批判 被引量:2
20
作者 周嘉昕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9-26,共8页
作为马克思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制高点,政治经济学批判本身构成了今天深化历史唯物主义理解的关键。这需要我们回到作为现代市民社会自我映现的古典政治经济学逻辑进程之中,发现其与德国古典哲学的内在关联以及马克思从哲学批判到政治经... 作为马克思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制高点,政治经济学批判本身构成了今天深化历史唯物主义理解的关键。这需要我们回到作为现代市民社会自我映现的古典政治经济学逻辑进程之中,发现其与德国古典哲学的内在关联以及马克思从哲学批判到政治经济学批判所实现的理论"视焦"的推进,并在回应当代误解的基础上从坚持唯物史观原则、强调"总体性"观点、注重"再现"方式三个角度探索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当代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经济学批判 历史唯物主义 劳动价值论 自我意识 私有财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