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新科技时代生产力的物质前提和主体向度——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视域下的新科技时代生产力问题 |
蓝江
|
《理论探讨》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
2
|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展望——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生导师张亮教授访谈 |
张亮
赵立
|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0 |
|
|
3
|
转折中的列斐伏尔:晚期马克思主义的起点 |
张一兵
|
《江海学刊》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4
|
“两个结合”: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中国化时代化的必由之路 |
唐正东
|
《社会科学辑刊》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5
|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论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 |
唐正东
|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
6
|
聚焦城市的“照着说”:历史唯物主义的田野工作——列斐伏尔《马克思主义思想与城市》研究 |
张一兵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
7
|
“资产阶级社会”表面财富背后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马克思《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研究 |
张一兵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3
|
|
|
8
|
数字化资本主义的末路:逆人类纪的负熵抗争——斯蒂格勒2016年南京大学研究课程解读之一 |
张一兵
|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2
|
|
|
9
|
市民社会批判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的转换 |
王浩斌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2
|
|
|
10
|
社会发展的正义维度:基于马克思主义立场的思考——从鲍德里亚的理论缺陷谈起 |
唐正东
|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0 |
|
|
11
|
从社会实践关系场域走向社会生产结构:历史唯物主义核心视野的三次转移 |
刘怀玉
董坤
|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2
|
市民社会与劳动异化:重新回到马克思——《回到马克思》第二卷出版之际(访谈) |
张一兵
孔伟宇
|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2
|
|
|
13
|
“六个必须坚持”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中国化的新境界 |
唐正东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
14
|
自在自然、人化自然与历史自然——马克思哲学的唯物主义基础概念发生逻辑研究 |
姚顺良
刘怀玉
|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25
|
|
|
15
|
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的意义、方法与对象 |
张一兵
周嘉昕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5
|
|
|
16
|
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及其当代发展——柯林·海伊教授访谈录 |
张亮
|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0
|
|
|
17
|
从苏联马克思主义到文化马克思主义--英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传统的战后形成 |
张亮
|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2
|
|
|
18
|
从文本的深处走向历史的深处——马克思主义哲学解读模式化的理论意义 |
胡大平
|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7
|
|
|
19
|
青年恩格斯:从历史唯物主义创立者到都市马克思主义开拓者——以《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的理论旅行史为线索 |
刘怀玉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7
|
|
|
20
|
马克思主义如何研究城市问题:一种三元空间辩证法视角 |
刘怀玉
|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