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时代价值的三重叙事逻辑
1
作者 张明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1-46,258,共7页
全面科学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价值,要从更加宽广深刻的视角、更加宏大的历史逻辑与更加多元的理论维度出发。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叙事逻辑角度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 全面科学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价值,要从更加宽广深刻的视角、更加宏大的历史逻辑与更加多元的理论维度出发。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叙事逻辑角度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符合历史规律与人民意志的必然选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求索中华民族延续百年的伟大复兴目标,建构了科学的思想指引,设置了全新的历史坐标。从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叙事逻辑角度来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解答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规定与中国特殊实践之间的关系问题,在坚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规定性的基础上,为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建构了全新的出场路径。从丰富人类现代化图景的叙事逻辑角度来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打破西式一元现代化的话语霸权,立足于本国实际推动现代化建设,不断推动中国现代化经验的系统化总结与普遍化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现代化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开放与中国话语的创新 被引量:6
2
作者 张明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21,共10页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建设话语的相对供给不足,推动了改革开放的突破性探索,内在预设了中国话语创新的理论空间。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实现了从世界舞台的边缘走向中心的巨大转换,这种发展方位的巨大历史性变迁对中国话语的创新...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建设话语的相对供给不足,推动了改革开放的突破性探索,内在预设了中国话语创新的理论空间。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实现了从世界舞台的边缘走向中心的巨大转换,这种发展方位的巨大历史性变迁对中国话语的创新提出了全新要求。改革开放的显著成就不仅从根本上保障了中国话语的生命力,而且也建构了话语自信的内在根基。改革开放推动中国话语历史性建构的核心在于,科学回答了在经济文化水平相对落后条件下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时代之问与人民之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新时代的背景下,中国话语的创新与发展具备了前所未有的新特点,其中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新时代中国话语的建构愈发具有从特殊性上升到普遍性的趋向,中国话语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历史征程中具备了广阔的理论空间。其中,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构筑好中国话语的对外传播方式,构成了推动新时代中国话语创新性发展的重要路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中国话语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中国道路 理论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现代性思想的三重开放性问题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明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7-32,共6页
毛泽东在现代性问题上的理论姿态可以概括为现代化的张力与现代性焦虑的"力场",即学习现代化与规避西式现代性弊病的双重逻辑。毛泽东关于中国现代性问题的理论思考及其探索性实践的影响,并未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弱化,反而在特... 毛泽东在现代性问题上的理论姿态可以概括为现代化的张力与现代性焦虑的"力场",即学习现代化与规避西式现代性弊病的双重逻辑。毛泽东关于中国现代性问题的理论思考及其探索性实践的影响,并未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弱化,反而在特定历史阶段呈现出不断强化的趋势。毛泽东现代性思想为后世留下了三大开放性问题:一是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异域想象"维度所展开的资本主义现代性批判,如何过渡到完成在当前全球资本主义时代对西方现代话语霸权的理论突围;二是后发民族国家在建构自身现代性方案的探索性实践中,如何正确处理现代性的"共相"与"殊相"的张力关系;三是后革命时代氛围下,如何安置理想主义的激情问题。上述三重开放性问题以显性或隐性形式,不断影响着当代中国现代性的探索性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现代性 开放性问题 另类现代性 当代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