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伟大建党精神与党内政治文化的内在逻辑 被引量:2
1
作者 徐龙建 《湖湘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9-37,共9页
伟大建党精神与党内政治文化的内在逻辑是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研究的重要理论课题。伟大建党精神是党内政治文化的精神始基和逻辑源起,为党内政治文化奠立思想基石、确立目标追寻、激活红色基因、培育主流价值;而党内政治文化则从物质、... 伟大建党精神与党内政治文化的内在逻辑是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研究的重要理论课题。伟大建党精神是党内政治文化的精神始基和逻辑源起,为党内政治文化奠立思想基石、确立目标追寻、激活红色基因、培育主流价值;而党内政治文化则从物质、制度、心理、行为四个层面分别与伟大建党精神载体共享、规范共建、内核共塑、实践共鸣。深刻把握二者内在逻辑,以伟大建党精神坚定党内政治文化自信,对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伟大建党精神 党内政治文化 红色文化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的百年演进及其动力机制 被引量:1
2
作者 孙亮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6-21,105,106,共8页
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的百年演进可分为四个时期,分别为创建探索期、调整动荡期、修复发展期、战略性安排期。1928年《巡视条例》的颁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的正式创建。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没有被“中止”,也没有被... 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的百年演进可分为四个时期,分别为创建探索期、调整动荡期、修复发展期、战略性安排期。1928年《巡视条例》的颁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的正式创建。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没有被“中止”,也没有被“无形废除”,而是进入到探索调整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多种政治运动接连展开,运动式巡视应运而生。“文化大革命”时期党的巡视工作虽然受到严重影响,但并没有中断。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巡视制度进行了修复与发展,党内监督成为该时期巡视制度的主要功能。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已跃升为党内监督的战略性制度安排。总体来看,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在百年演进中实现了双重转向,即巡视模式由秘密式巡视转向运动式巡视,再转向制度式巡视。巡视功能由革命动员转向组织领导,再转向党内监督。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的百年演进是外部压力、内部推力、主观助力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巡视制度 巡视条例 党内监督 中国共产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集体记忆:理论逻辑与实践向度 被引量:15
3
作者 王延隆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年第1期62-69,共8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赋予意义和蕴含价值属性的集体记忆,具体表现为族群想象的共同体、通过符号再现的共同体、接受文化滋养的共同体和嵌入价值评断的共同体。嵌入价值评断的分析,赋予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新的认知结构。文章在厘清中...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赋予意义和蕴含价值属性的集体记忆,具体表现为族群想象的共同体、通过符号再现的共同体、接受文化滋养的共同体和嵌入价值评断的共同体。嵌入价值评断的分析,赋予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新的认知结构。文章在厘清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在逻辑的基础上,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集体记忆要把握四重向度,分别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的确立与重塑、内容生产与再生产、符号的表达与强化、文化的滋养与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集体记忆 理论逻辑 实践向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集体记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维度 被引量:15
4
作者 王延隆 吴海涵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18-224,共7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产生体现为全体民族成员能够认识到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客观存在,从而产生认知感、认同感和归属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是蕴含价值属性的集体记忆,赋予中华民族共同体以全新的认知结构。集体记忆是阐释中华民族共同...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产生体现为全体民族成员能够认识到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客观存在,从而产生认知感、认同感和归属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是蕴含价值属性的集体记忆,赋予中华民族共同体以全新的认知结构。集体记忆是阐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视角,厘清集体记忆的产生机制和基本类型,并以此为基点建立理论框架,可以澄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基础和核心内容,并呈现其价值维度、利益维度、符号维度和传播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共同体 集体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维空间生产:烈士纪念的空间形态、建构模式与实践进路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延隆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39-145,共7页
烈士纪念从空间场域看,实际上是建构一种特殊的、蕴涵国家意识形态的社会空间。“纪念空间”从形态逻辑看,是蕴含物理空间、社会空间和情感空间的多维空间共同体,从空间分布、知识生产和价值传递方面可展开研究。南京雨花英烈的纪念空... 烈士纪念从空间场域看,实际上是建构一种特殊的、蕴涵国家意识形态的社会空间。“纪念空间”从形态逻辑看,是蕴含物理空间、社会空间和情感空间的多维空间共同体,从空间分布、知识生产和价值传递方面可展开研究。南京雨花英烈的纪念空间从建筑设计、场馆布展、精神弘扬等方面,都可成为构建多维的烈士纪念共同体实践的有益样本。烈士纪念多维空间的实践进路要重塑服务供给机制,构建烈士纪念的立体空间;再造资源链接机制,激活烈士纪念的社会空间;创新需求回应机制,提升烈士纪念的情感共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烈士纪念 空间生产 空间形态 建构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工业化思想的理论内涵和时代价值 被引量:2
6
作者 徐坤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20,共6页
毛泽东工业化思想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深入总结近代以来中国工业化道路探索性实践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工业化理论为指导,以中国共产党工业化实践为依托,逐步形成与发展起来的工业化理论。深化拓展毛泽东工业化... 毛泽东工业化思想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深入总结近代以来中国工业化道路探索性实践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工业化理论为指导,以中国共产党工业化实践为依托,逐步形成与发展起来的工业化理论。深化拓展毛泽东工业化思想研究,需坚持大历史观,从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工业化实践的整体历史谱系出发对其进行综合把握;需要从学术层面界划毛泽东工业化思想的逻辑边界,并在此基础上系统把握毛泽东工业化思想的丰富理论内涵。深刻把握毛泽东工业化思想的时代价值,既是推动中国工业化理论发展所提出的重要理论命题,更是新时代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创新所提出的重大现实命题,必须把准工业化发展所面临的主要矛盾,坚持独立自主推进新时代工业化建设,充分弘扬新中国工业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工业化思想 社会主义道路 统筹兼顾 人民属性 新中国工业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培养“新人”的历史嬗变、价值逻辑与实践向度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延隆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0-154,共5页
“培养什么样的人”和“为谁培养人”是重要的理论命题和实践问题。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根据不同时期的时代需求培养无产阶级新人、社会主义新人、“四有”新人和时代新人等。中国共产党培养“新人”体现“为党育才”的价值目标,... “培养什么样的人”和“为谁培养人”是重要的理论命题和实践问题。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根据不同时期的时代需求培养无产阶级新人、社会主义新人、“四有”新人和时代新人等。中国共产党培养“新人”体现“为党育才”的价值目标,体现功能性、社会性和情感性的价值层级,体现价值主张、传递和实现的逻辑进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培养“时代新人”的实践向度要把握好处理好“三个关系”,在实践目标要坚持个体自由与集体共识相统一,在实践方法要坚持政治引领与教育引领相统一,在价值导向要坚持功能性、社会性、情感性相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时代新人 价值逻辑 实践向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