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频谱熵和双频指数用于测定依托咪酯血浆效应室平衡速率常数的比较 被引量:12
1
作者 王强 马正良 +5 位作者 刘礼军 张马忠 桂勤芳 鲍方 何风勇 杨初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08-211,共4页
目的比较用熵指数和脑电双频指数(BIS)测定依托咪酯单次注射后的最大效应时间(TPEAK),并藉以估计依托咪酯的血浆-效应室平衡速率常数(Ke0)。方法22例患者静脉注射最大效应负荷剂量依托咪酯后,用熵指数模块和听觉诱发电位监测仪测定从注... 目的比较用熵指数和脑电双频指数(BIS)测定依托咪酯单次注射后的最大效应时间(TPEAK),并藉以估计依托咪酯的血浆-效应室平衡速率常数(Ke0)。方法22例患者静脉注射最大效应负荷剂量依托咪酯后,用熵指数模块和听觉诱发电位监测仪测定从注射开始至反应熵(RE)、状态熵(SE)、BIS最低的时间(TPEAK),用TPEAK和Arden等报道的依托咪酯药代学模型,按照Minto等提出的方法计算Ke0。结果RE、SE、BIS的TPEAK中位数分别为70、70和80s,Ke0中位数分别是1.10/min、1.10/min和1.02/min。结论单次注射依托咪酯后,熵指数和BIS监测的TPEAK和计算的Ke0相同,且有别于国外研究报道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托咪酯 消除速率常数 临床分析 治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MPA受体介导氯胺酮抗抑郁大鼠海马BDNF及TrkB变化 被引量:5
2
作者 杨春 李文媛 +5 位作者 张广芬 徐世霞 余海鹰 高志勤 杨建军 徐建国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101-1103,共3页
目的观察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恶唑(AMPA)受体介导氯胺酮抗抑郁过程中大鼠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酪氨酸受体激酶B(TrkB)的表达变化。方法 8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均分为八组:第一部分包括二甲基亚砜(DMSO)+生理盐水(V1组... 目的观察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恶唑(AMPA)受体介导氯胺酮抗抑郁过程中大鼠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酪氨酸受体激酶B(TrkB)的表达变化。方法 8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均分为八组:第一部分包括二甲基亚砜(DMSO)+生理盐水(V1组)、DMSO+氯胺酮(V2组)、AMPA受体阻断剂(NBQX)5mg/kg+氯胺酮(N5组)、NBQX10mg/kg+氯胺酮(N10组);第二部分包括DMSO+酒精+生理盐水(V3组)、DMSO+酒精+氯胺酮(V4组)、AMPA受体激动剂(CX546)1mg/kg+生理盐水(C0组)、CX5461mg/kg+氯胺酮组(C1组)。干预前1d大鼠强迫游泳15min,干预当天分别进行DMSO、NBQX及CX546预处理,30min后给予1ml生理盐水或氯胺酮10mg/kg。第2次给药后30min强迫游泳,记录5min内不动时间,随后取海马组织检测BDNF及TrkB表达。结果与V2组比较,N5组及N10组大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增加,海马BD-NF、TrkB表达减少(P<0.05)。与V4组比较,C1组大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减少,海马BDNF、TrkB表达增加(P<0.05)。结论 AMPA受体介导氯胺酮抗抑郁作用,这可能与海马组织中BDNF和TrkB表达上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胺酮 抑郁 AMPA受体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酪氨酸受体激酶B 海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帝视内窥镜与 GlideScope 视频喉镜在困难气道双腔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16
3
作者 朱炜 骆璇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165-1167,共3页
目的评估和比较帝视(DS)内窥镜和GlideScope(GS)视频喉镜在困难气道患者双腔支气管导管(DLT)插管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使用改良普通喉镜行DLT插管2次失败后的择期胸科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患者在插管失败后改用DS(DS... 目的评估和比较帝视(DS)内窥镜和GlideScope(GS)视频喉镜在困难气道患者双腔支气管导管(DLT)插管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使用改良普通喉镜行DLT插管2次失败后的择期胸科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患者在插管失败后改用DS(DS组)或GS(GS组)行DLT插管。记录插管失败的原因、视频喉镜插管情况、插管时间和左双腔管定位情况,以及术后患者口腔黏膜、牙齿以及气道损伤情况。结果 DLT插管困难的原因有:声门高,会厌大,张口度小,上门牙突出、缺失或松动,反牙合,颈项强直。DS组插管成功率明显高于GS组(P<0.05);定位成功率及插管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S组术后牙齿脱落松动、口腔黏膜损伤发生率明显高于DS组(P<0.05)。结论 DS和GS均有助于困难气道患者的DLT插管和定位。但DS对于张口度小、上门牙缺失松动和畸形、严重下颌前突和颈项强直所致的困难气道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困难气道 双腔支气管插管 帝视内窥镜 GLIDESCOPE 视频喉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托咪酯ke0用于靶控输注系统的性能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强 马正良 +4 位作者 刘礼军 杜勤芳 鲍方 何风勇 杨初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24-426,共3页
目的验证由峰效应时间法(TPEAK)计算的依托咪酯血浆-效应室平衡速率常数(ke0)值在效应室浓度(Ce)靶控时的准确性。方法 69例患者随机均分为三组,靶控输注依托咪酯400ng/ml持续15 min,计算血浆浓度。Ⅰ组靶控血浆浓度,Ⅱ组、Ⅲ组分别以ke... 目的验证由峰效应时间法(TPEAK)计算的依托咪酯血浆-效应室平衡速率常数(ke0)值在效应室浓度(Ce)靶控时的准确性。方法 69例患者随机均分为三组,靶控输注依托咪酯400ng/ml持续15 min,计算血浆浓度。Ⅰ组靶控血浆浓度,Ⅱ组、Ⅲ组分别以ke0为0.48/min和1.02/min的Ce。记录依托咪酯浓度、BIS的经时变化过程,同时监测BP、HR和意识消失(LOC)时间;用两种ke0值分别模拟Ⅰ组患者LOC时的Ce。结果与Ⅱ组比较,Ⅲ组能更好地预测依托咪酯药物效应的时间过程。Ⅰ组患者LOC中位数(75 s)显著大于Ⅱ组和Ⅲ组(40 s,P<0.05)。ke0为1.02/min时,Ⅰ组患者LOC时模拟的Ce(336 ng/ml)与Ⅲ组患者靶控效应室输注LOC时的浓度387n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间SBP的最低值和DBP的最大降幅的平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源自BIS监测所得的峰值时间及其计算所得的ke0值1.02/min能更准确地预测依托咪酯效应位靶控输注时药物效应的时间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托咪酯 双频指数 药效学 血浆效应室平衡速率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内注药联合加巴喷丁治疗胸腰段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 被引量:4
5
作者 崔吉正 张津玮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1-123,126,共4页
目的:探讨皮内注药联合加巴喷丁治疗胸腰段亚急性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 :57例亚急性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A组(皮内注药联合口服加巴喷丁,n=29)和B组(口服加巴喷丁,n=28),共治疗6周。以疼痛评分(VAS评分)及疼痛缓解... 目的:探讨皮内注药联合加巴喷丁治疗胸腰段亚急性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 :57例亚急性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A组(皮内注药联合口服加巴喷丁,n=29)和B组(口服加巴喷丁,n=28),共治疗6周。以疼痛评分(VAS评分)及疼痛缓解程度作为评价的主要疗效指标,其他指标包括疼痛对睡眠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患者对治疗效果的评价及Mc Gill疼痛问卷简表(SF-MPQ)分值的改变。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分别降至(1.10±0.41)分和(4.27±0.89)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降低,A组较B组降低更为明显。A、B组达到50%疼痛缓解程度的比率分别为89.7%和39.3%(P<0.05)。A组患者睡眠和生活质量改善的比率均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皮内注药联合加巴喷丁治疗胸腰段亚急性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可迅速缓解疼痛,改善睡眠及生活质量,疗效确切,结果优于口服加巴喷丁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皮内注药 加巴喷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吲哚氰绿排泄试验评价肝储备功能与罗库溴铵药效学的关系 被引量:1
6
作者 朱炜 汪小海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040-1042,共3页
目的研究肝脏储备功能与罗库溴铵药效学的关系。方法71例肝硬化失代偿患者择期行分流加断流术,于术前1d行吲哚氰绿(ICG)排泄试验。按15minICG储留率(ICGR15)将患者分为I1组、I2组与I3组,另20例肝功能正常患者为对照组(C组)。静脉麻醉诱... 目的研究肝脏储备功能与罗库溴铵药效学的关系。方法71例肝硬化失代偿患者择期行分流加断流术,于术前1d行吲哚氰绿(ICG)排泄试验。按15minICG储留率(ICGR15)将患者分为I1组、I2组与I3组,另20例肝功能正常患者为对照组(C组)。静脉麻醉诱导后静脉注射罗库溴铵0.6mg/kg,当T1恢复至对照值的25%时第二次静脉注射罗库溴铵1/2首次剂量。持续监测拇内收肌群颤搐高度,观察静脉麻醉下罗库溴铵起效时间、T1最大抑制程度、首次诱导剂量的临床作用时间、术毕自主恢复指数。同时监测重复追加维持剂量的临床作用时间及各组的平均用药量。结果I2组与I3组肌松起效时间、TOF恢复时间、恢复指数均明显长于C组和I1组(P<0.05或P<0.01),I3组无反应期明显长于C组、I1组及I2组(P<0.01)。重复追加罗库溴铵4次以上,临床作用时间具有I3组>I2组>I1组的规律。平均用药量I3组<I2组<I1组。结论ICGR15对于判断肝硬化患者围术期如何使用罗库溴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肌肉阻滞 罗库溴铵 吲哚氰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多发性关节挛缩症伴脊柱侧凸患者围手术期的呼吸管理 被引量:2
7
作者 董媛媛 钱邦平 +2 位作者 张伟 顾小萍 马正良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90-494,共5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多发性关节挛缩症(arthrogryposis multiplex congenital,AMC)伴脊柱侧凸患者围手术期的呼吸管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行脊柱矫形手术的22例AMC伴脊柱侧凸患者的病例资料。男12例,女10例,平... 目的:探讨先天性多发性关节挛缩症(arthrogryposis multiplex congenital,AMC)伴脊柱侧凸患者围手术期的呼吸管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行脊柱矫形手术的22例AMC伴脊柱侧凸患者的病例资料。男12例,女10例,平均年龄13.7±4.6岁(5~26岁)。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气道评估(Mallampati评分、颈椎后仰受限、张口受限)结果、术前肺功能、麻醉诱导时的插管情况、手术时间及拔管时间等呼吸管理的相关临床资料,总结此类患者围手术期呼吸管理的特点。结果:22例患者中,Mallampati评分Ⅰ级4例(18%),Ⅱ级7例(32%),Ⅲ级8例(36%),Ⅳ级3例(14%),颈椎后仰受限6例(27%),张口受限4例(18%)。所有患者术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肺通气功能减退,其中轻度6例(27%),中度9例(41%),重度7例(32%)。22例患者均成功进行气管内插管,其中采用普通喉镜插管成功4例(18%)、普通喉镜导芯辅助3例(14%),视频喉镜5例(23%),光棒6例(27%),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插管4例(18%)。3例术前气道评估预计严重困难气道患者表面麻醉下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插管,8例患者麻醉诱导保留自主呼吸进行了气管插管。术后最短拔管时间为10min,最长达245min。术前重度肺功能减退患者较术前轻、中度肺功能减退者拔管时间明显延长(P<0.05)。结论:AMC伴脊柱侧凸患者困难气道多见,常合并肺功能障碍,手术及麻醉风险高,在麻醉前需充分进行气道评估,优化麻醉呼吸管理策略,减少围手术期呼吸系统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多发性关节挛缩症 脊柱侧凸 困难气道 呼吸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