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B-ALL患儿VDLP化疗缓解后髓源抑制性细胞的水平变化及其与免疫系统的关系
被引量:
1
1
作者
郭雪梅
方拥军
+2 位作者
吕成兰
王永韧
孙晓燕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611-1614,共4页
目的:观察并研究外周血髓系来源的抑制性细胞在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儿经长春地辛、柔红霉素、培门冬酶和强的松(Vindesine、Daunorubicin、Pegaspargase、Prednisone,VDLP)方案化疗缓解后的变化并分析其与免疫系统的可能关...
目的:观察并研究外周血髓系来源的抑制性细胞在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儿经长春地辛、柔红霉素、培门冬酶和强的松(Vindesine、Daunorubicin、Pegaspargase、Prednisone,VDLP)方案化疗缓解后的变化并分析其与免疫系统的可能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30例经VDLP方案化疗后缓解的B-ALL患儿为B-ALL组,选取30例正常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分别抽取2组的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并计算其外周血CD33^+细胞和CD33^+HLA-DR^-、CD14^+CD33^+HLA-DR^-、CD15^+CD33^+HLA-DR^-骨髓源抑制性细胞的比例,分析其在B-ALL患儿经VDLP方案化疗缓解后的变化及其与免疫系统的关系。结果:治疗后B-ALL组和对照组外周血CD33^+细胞比例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B-ALL组外周血患儿CD33^+细胞比例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B-ALL组患儿外周血CD33^+HLA-DR^-、CD14^+CD33^+HLA-DR^-、CD15^+CD33^+HLA-DR^-髓系来源抑制性细胞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健康儿童(P=0.02,P=0.02,P=0.04)。治疗后B-ALL组患儿外周血CD33^+HLA-DR^-、CD14^+CD33^+HLA-DR^-、CD15^+CD33^+HLA-DR^-骨髓源抑制性细胞比例均高于治疗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外周血骨髓源的抑制性细胞在B-ALL患儿行VDLP方案化疗后完全缓解期比例高于治疗前,显著低于正常值,这可能与化疗后患儿免疫系统还未完全恢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髓系
抑制性细胞
B-ALL
VDLP方案
免疫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B-ALL患儿VDLP化疗缓解后髓源抑制性细胞的水平变化及其与免疫系统的关系
被引量:
1
1
作者
郭雪梅
方拥军
吕成兰
王永韧
孙晓燕
机构
南京
医
科
大学
附属
儿童
医院
血液
肿瘤
科
南京大学附属鼓楼医院血液科
出处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611-1614,共4页
文摘
目的:观察并研究外周血髓系来源的抑制性细胞在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儿经长春地辛、柔红霉素、培门冬酶和强的松(Vindesine、Daunorubicin、Pegaspargase、Prednisone,VDLP)方案化疗缓解后的变化并分析其与免疫系统的可能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30例经VDLP方案化疗后缓解的B-ALL患儿为B-ALL组,选取30例正常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分别抽取2组的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并计算其外周血CD33^+细胞和CD33^+HLA-DR^-、CD14^+CD33^+HLA-DR^-、CD15^+CD33^+HLA-DR^-骨髓源抑制性细胞的比例,分析其在B-ALL患儿经VDLP方案化疗缓解后的变化及其与免疫系统的关系。结果:治疗后B-ALL组和对照组外周血CD33^+细胞比例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B-ALL组外周血患儿CD33^+细胞比例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B-ALL组患儿外周血CD33^+HLA-DR^-、CD14^+CD33^+HLA-DR^-、CD15^+CD33^+HLA-DR^-髓系来源抑制性细胞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健康儿童(P=0.02,P=0.02,P=0.04)。治疗后B-ALL组患儿外周血CD33^+HLA-DR^-、CD14^+CD33^+HLA-DR^-、CD15^+CD33^+HLA-DR^-骨髓源抑制性细胞比例均高于治疗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外周血骨髓源的抑制性细胞在B-ALL患儿行VDLP方案化疗后完全缓解期比例高于治疗前,显著低于正常值,这可能与化疗后患儿免疫系统还未完全恢复有关。
关键词
外周血髓系
抑制性细胞
B-ALL
VDLP方案
免疫系统
Keywords
peripheral blood myeloid
inhibitory ceils
B-ALL
VDLP
immune system
分类号
R733.71 [医药卫生—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B-ALL患儿VDLP化疗缓解后髓源抑制性细胞的水平变化及其与免疫系统的关系
郭雪梅
方拥军
吕成兰
王永韧
孙晓燕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