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组织激肽释放酶对酸敏感离子通道1a介导的大鼠酸中毒神经元氧化应激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刘玲 杨昉 +5 位作者 刘海波 李敏 刘亚红 刘新峰 张仁良 董强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200-205,共6页
目的探讨组织激肽释放酶(TK)对酸中毒损伤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对酸敏感离子通道1a(ASIC1a)介导的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取原代培养8~10 d的新生SD大鼠皮质神经元,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酸中毒组(pH=6.0的细胞外液处理4 h),TK(100 nmol... 目的探讨组织激肽释放酶(TK)对酸中毒损伤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对酸敏感离子通道1a(ASIC1a)介导的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取原代培养8~10 d的新生SD大鼠皮质神经元,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酸中毒组(pH=6.0的细胞外液处理4 h),TK(100 nmol/L)、缓激肽B2受体(B2R)激动剂(缓激肽,100 nmol/L)、ASIC1a阻断剂(狼蛛毒素,100 ng/ml)及B2R拮抗剂(HOE140)预处理组。TK、B2R激动剂、ASIC1a阻断剂预处理组在给予酸性液处理前,先给予相应药物预处理30 min;B2R拮抗剂预处理组,在TK干预前30 min,给予HOE140(500 nmol/L),30 min后给予酸性液处理。采用活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测定各组神经元的存活率。应用不同的荧光探针标记细胞内活性氧(ROS),一氧化氮(NO),线粒体膜电位(MMP)以及细胞内游离Ca2+,采用荧光酶标仪测定上述各组细胞内各荧光物质的相对强度,计算各物质的相对含量。结果①正常对照组,TK、ASIC1a阻断剂及B2R激动剂预处理组的神经元存活率分别为(96.6±2.6)%、(79.7±5.9)%、(74.2±4.6)%、(77.7±5.0)%,与酸中毒组的(59.0±6.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2R拮抗剂预处理组为(64.6±3.8)%,与TK预处理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酸中毒组细胞内ROS、NO及游离Ca2+水平显著增高(P<0.01),MMP水平显著下降(P<0.01);与酸中毒组比较,TK、ASIC1a阻断剂及B2R拮抗剂预处理组细胞内ROS、NO及Ca2+水平显著下降,MMP水平显著增高(P<0.01或P<0.05);而与TK预处理组比较,B2R拮抗剂预处理组细胞内ROS、NO含量,游离Ca2+水平明显增高,MMP水平明显下降,P<0.01。结论在酸性环境下,ASIC1a激活介导了神经元内氧化应激反应,诱导神经元损伤;TK通过B2R能够减轻ASIC1a介导的氧化应激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激肽释放酶 酸中毒 氧化性应激 神经元 酸敏感离子通道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激肽释放酶对酸敏离子通道介导的神经元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2
作者 刘玲 唐敏 +3 位作者 任惠民 杨雪莲 周厚广 董强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7-54,共8页
为了解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组织激肽释放酶(tissu kallikrein,TK)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与酸敏感离子通道(acid-sensing ion channels,ASICs)激活的关系以及其可能涉及的细胞内信号通路,本研究建立大鼠原代皮层神经元缺氧缺糖(oxygen-glucose... 为了解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组织激肽释放酶(tissu kallikrein,TK)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与酸敏感离子通道(acid-sensing ion channels,ASICs)激活的关系以及其可能涉及的细胞内信号通路,本研究建立大鼠原代皮层神经元缺氧缺糖(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OGD)、缺氧缺糖-酸中毒(OGD-Acidosis)损伤模型以模拟在体缺血/再灌注损伤,应用细胞免疫化学方法观察损伤前后神经元形态学的变化,并检测ASIC1a的分布变化;用活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了解神经元存活情况并检测Caspase-3酶活性了解神经元凋亡情况。观察OGD和OGD-酸中毒对培养神经元的存活率和Caspase-3活性的影响及TK预处理、缓激肽(bradyki-nin,BK)预处理、ASIC1a特异性和非特异阻断剂预处理对OGD-酸中毒损伤神经元上述指标的影响,并检测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C-Jun-N末端激酶(JNK)和磷酸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或Akt(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剂对TK作用的影响。结果显示:OGD-酸中毒对神经元的损伤明显重于单纯OGD,阻断ASICs的激活能提高OGD-酸中毒神经的存活率、降低Caspase-3活性;TK和BK预处理能促进OGD-酸中毒损伤神经元存活、抑制Caspase-3激活;阻断ERK和PI3K/Akt信号通路能够抑制TK促OGD-酸中毒损伤神经元存活效应。结果表明,ASICs的激活参与了OGD-酸中毒神经元损伤过程;TK对OGD-酸中毒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可能是拮抗了ASICs介导的谷氨酸非依赖的神经元毒性作用,并可能与ERK和PI3K/Akt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激肽释放 酶酸敏感离子通道 缺氧缺糖 酸中毒 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评价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疗效 被引量:29
3
作者 刘玲 杨昉 +5 位作者 李敏 侯华娟 刘亚红 陈光辉 张仁良 刘新峰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67-71,共5页
目的采用血栓弹力图(TEG)仪检测颅内外动脉支架置入术(PTAS)后,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患者的血小板抑制情况,以指导PTAS术后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个体化调整。方法回顾性分析从南京卒中注册系统中纳入的65例脑梗死或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目的采用血栓弹力图(TEG)仪检测颅内外动脉支架置入术(PTAS)后,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患者的血小板抑制情况,以指导PTAS术后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个体化调整。方法回顾性分析从南京卒中注册系统中纳入的65例脑梗死或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临床资料。在PTAS治疗术后第3天抽取静脉血,采用TEG仪检测花生四烯酸(AA)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和腺苷二磷酸(ADP)受体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比较患者经两种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以及患者对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反应的差异。结果①阿司匹林对AA途径的抑制率为(80±28)%,显著高于氯吡格雷对ADP受体途径的抑制率(53±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65例患者中,对阿司匹林组治疗效果良好、有效、反应低、无效者分别为45(69.2%)、8(12.3%)、7(10.8%)、5例(7.7%),氯吡格雷分别为19(29.2%)、14(21.5%)、23(35.4%)、9例(13.8%)。对阿司匹林反应良好的患者,3例对氯吡格雷无反应,14例反应低下;对氯吡格雷反应良好的患者,均对阿司匹林反应良好或有效。对氯吡格雷反应低下者,4例对阿司匹林反应低,5例对阿司匹林有效,14例效果良好。两种疗效有一定关联性(χ2=33.311,P<0.01)。③对阿司匹林反应良好+有效者为53例,反应低+无效者为12例;而对氯吡格雷反应良好+有效者为33例;反应低+无效者为32例,两种药物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m=15.042,P<0.01)。结论采用TEG仪检测PTAS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的抑制率,有利于指导临床制定个体化的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方案。阿司匹林对PTAS患者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强于氯吡格雷。患者对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的反应有差异性,部分对氯吡格雷反应低下者,可能对阿司匹林反应良好或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疾病 血管成形术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药物抵抗 血栓弹力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