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产业政策转型研究——以江苏为例 |
凌永辉
刘志彪
孙瑞东
|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4
|
|
2
|
区域协同融通发展的逻辑框架、长效机制与政策路径——以长江经济带为例 |
凌永辉
刘志彪
|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3
|
产业链链主治理赋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微观机制与政策 |
刘志彪
|
《广东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4
|
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产业集群效应:2000-2023 |
赵春艳
刘志彪
|
《浙江学刊》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5
|
新型支柱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与政策选择 |
刘志彪
凌永辉
孙瑞东
|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3
|
|
6
|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与发展新质生产力双向驱动的机制及路径 |
刘志彪
孔令池
|
《行政管理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3
|
|
7
|
以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
吴福象
|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8
|
中西部地区承接国内产业转移的现状、动因与建议 |
刘志彪
刘俊哲
|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5
|
|
9
|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视阈下的产业“内卷式”竞争治理——基于种群竞争模型的分析 |
王兵
刘志彪
|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0
|
“十五五”时期中国制造业高端化途径:加大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投入 |
刘志彪
王兵
|
《学术界》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1
|
“新型经济全球化”与“慢球化”的理论表征及相容性分析 |
张月友
|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2
|
绿色信贷政策与污染企业绩效:投融资约束与内部控制视角 |
华岳
刘英杰
逯建
|
《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
2025 |
3
|
|
13
|
中国城市群协同创新多维邻近机制与制度优化路径 |
孔令池
高波
|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4
|
我国政策取向一致性的理论逻辑、存在问题与改进建议 |
杜运苏
刘志彪
|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5
|
区域产业协调政策的创新效应——来自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的证据 |
孙瑞东
陈柳
|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