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人工智能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1
作者 沈坤荣 丁露 赵倩 《社会科学辑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7-145,F0003,239,共11页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在微观层面,人工智能通过提高要素利用率促进效率升级,释放要素投入的增长潜力;在中观层面,人工智能通过推动产业升级提高产...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在微观层面,人工智能通过提高要素利用率促进效率升级,释放要素投入的增长潜力;在中观层面,人工智能通过推动产业升级提高产业竞争力,夯实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在宏观层面,人工智能通过加快创新驱动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激活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变量。需要指出,人工智能在赋能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存在阶段性的风险与挑战。一方面,由于存在“索洛悖论”,人工智能并未显著带动生产率的提升;另一方面,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会加剧就业总量压力与就业结构矛盾,产生安全风险与治理不足的问题,对经济增长产生负外部性。为了充分发挥人工智能的赋能作用,我国需要统筹好发展与治理的关系,既要通过技术进步实现生产率的大幅提升,从而加快人工智能发展;又要完善人工智能治理框架,引导人工智能健康、安全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经济发展 生产率提升 人工智能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周期视角下制造业集聚对企业家精神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孔令池 高波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79-89,共11页
基于2000~2015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制造业面板数据,深入剖析了制造业集聚与企业家精神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从制造业整体来看,制造业集聚与企业家精神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制造业集聚达到一定水平后,会不利于企业家精神的提升;从... 基于2000~2015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制造业面板数据,深入剖析了制造业集聚与企业家精神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从制造业整体来看,制造业集聚与企业家精神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制造业集聚达到一定水平后,会不利于企业家精神的提升;从制造业分行业来看,由于产业周期的发展阶段不同,现阶段我国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集聚与企业家精神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与企业家精神之间也呈现倒U型关系但并不显著;从制造业分区域来看,由于区域发展的起步时期不同,东、中部地区的制造业集聚对企业家精神的影响效应,与全国总体基本一致,西部地区的制造业集聚效应存在空间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周期 制造业集聚 企业家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镇化新阶段:农业转移人口和农民市民化 被引量:51
3
作者 洪银兴 杨玉珍 王荣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16,共13页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四五规划建议再次强调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一般可从基本生存条件和基本公共服务两个层面来评价。基本生存条件评价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城镇就业是市民化之本。二是城...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四五规划建议再次强调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一般可从基本生存条件和基本公共服务两个层面来评价。基本生存条件评价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城镇就业是市民化之本。二是城镇安居是市民化之基。在基本公共服务方面评价也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平等的受教育权利。二是平等享受社会保障制度。以人口转移为城镇化1.0阶段,进入新时代为城镇化2.0阶段。随着现代化的推进,我国的城镇化会在2.0阶段基础上进入3.0阶段,即没有进城的农民就地在城镇实现市民化。前一轮城镇化农民创造了在小城镇自己转移自己的城镇化模式,城镇化3.0阶段则是城镇在城乡融合中创造市民化新模式。城镇要完成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重任,就要具有城市功能,有能力吸纳农业转移人口并市民化。城镇的城市化水平则成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重要评价指标。城镇城市化面临市民化能力建设问题,既涉及进入城镇的农民的市民化能力提升,又涉及城镇的市民化能力。新时代的市民化是政府为主导的,不能单纯靠农民自己,需要政府的积极推动和规划,主要表现在公共财政的支持和引导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农民市民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打造全球增长共赢链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评《构建全球增长共赢链:机制、路径及中国经验》
4
作者 刘志彪 《国际贸易》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F0004-F0004,共1页
在杭州2016年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全球增长共赢链”概念。作为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方向发展的重要理论指导,如何明晰构建“全球增长共赢链”的机制、路径及中国的对策选择... 在杭州2016年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全球增长共赢链”概念。作为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方向发展的重要理论指导,如何明晰构建“全球增长共赢链”的机制、路径及中国的对策选择,成为摆在理论和实践部门的重大战略性课题。基于此,南京审计大学戴翔教授所著的《构建全球增长共赢链:机制、路径及中国经验》一书,对“全球增长共赢链”进行了理论和经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国集团 经济全球化 增长共赢链 中国的对策 战略性课题 理论与实践探索 共赢 工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统一大市场理论研讨会”主旨发言摘编 被引量:21
5
作者 罗必良 陆铭 +8 位作者 郑怡林 王永钦 罗楚亮 毛寿龙 冯兴元 踪家峰 吴荻枫 刘业进 莫志宏 《南方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1,共21页
2022年4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简称《意见》),《意见》提出: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制度规则,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 2022年4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简称《意见》),《意见》提出: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制度规则,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全面推动我国市场由大到强转变。《意见》迅速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为了正确理解《意见》的精神实质,深刻把握“统一大市场”的内涵、目标及实现路径,广东经济学会于2020年5月10日以线上会议的方式举办召开了建设统一大市场理论研讨会,邀请到该领域有专业研究的10位著名专家与优秀中青年学者,就“全国统一大市场”这一主题进行学术研讨。现将参会专家发言要点刊登如下,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一大市场 要素资源 中青年学者 公平竞争 《意见》 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 学术研讨 实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主可控、产业识别与政策选择——区域情境下提升产业影响力、控制力的分析框架 被引量:10
6
作者 程俊杰 闫东升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1-39,共9页
加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是我国中长期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部署,这要求在全球化背景下提升产业的影响力和控制力。鼓励地方积极探索是实现这一国家目标的基本路径。本文在区域情境下,探讨了产业自主可控的内涵与路径,在此基础上提... 加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是我国中长期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部署,这要求在全球化背景下提升产业的影响力和控制力。鼓励地方积极探索是实现这一国家目标的基本路径。本文在区域情境下,探讨了产业自主可控的内涵与路径,在此基础上提出重点产业领域的遴选标准,并以制造业基础较好的东部中心城市A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地方应积极开展领军企业培育、产业集群提升、区域市场一体化三大行动,着力从企业、产品、环境及市场三个方面提升产业的影响力和控制力,进而逐步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可控 产业 区域 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前大气污染财政转移支付政策评价及建议
7
作者 踪家峰 甘任嘉 穆晓莉 《税收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9-95,共7页
财政转移支付在大气污染治理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当前,我国大气污染治理转移支付体系在公平、效率、机制及保障等方面存在一些亟待改进之处。应以缓解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及强化环境治理绩效为切入点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即通过保障纵向转... 财政转移支付在大气污染治理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当前,我国大气污染治理转移支付体系在公平、效率、机制及保障等方面存在一些亟待改进之处。应以缓解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及强化环境治理绩效为切入点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即通过保障纵向转移支付力度以均衡地区间财力差异,借助治理绩效以优化纵向转移支付机制设计,完善财政资金直达通道,尽快建立横向转移支付制度,强化环保督察对大气治理资金监管力度。同时,在协调公平与效率的前提下,优化当前转移支付政策体系并提升区域大气污染治理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压力 大气污染治理 财政转移支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