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信朋友圈“点赞”行为文化表达的逆向思考 被引量:29
1
作者 刘一鸥 陈肖静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7-99,共3页
"点赞"行为在网络的流行引发了人们对这一网络文化表达方式的思考。作为"点赞"的主要阵地,微信朋友圈的"点赞"研究主要集中在族群、原因、行为特征以及意义生产上。本文在总结部分研究的基础上,从人类学... "点赞"行为在网络的流行引发了人们对这一网络文化表达方式的思考。作为"点赞"的主要阵地,微信朋友圈的"点赞"研究主要集中在族群、原因、行为特征以及意义生产上。本文在总结部分研究的基础上,从人类学和传播学角度,重新审视朋友圈的"点赞"文化现象与成因,以获得对当今"点赞"文化理解的批判性认识。本文认为,点赞原因和过程并不如想象的积极乐观,交流的不对称导致意义空缺,结果自然不是文化的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朋友圈 点赞 文化 意义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集群行为”:从概念建构到价值研判——知识社会学的分析视角 被引量:13
2
作者 李兰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60-63,共4页
各种群体性事件的频发已经成为转型社会的一道景观。而互联网自身的传播特征,使得它成为现实群体性事件的扩散器和发酵器,网络群体性事件引起了学者的关注,"网络群体性事件"作为一个概念也被学术界大量使用。但这样一个概念... 各种群体性事件的频发已经成为转型社会的一道景观。而互联网自身的传播特征,使得它成为现实群体性事件的扩散器和发酵器,网络群体性事件引起了学者的关注,"网络群体性事件"作为一个概念也被学术界大量使用。但这样一个概念是否科学?本文通过对"网络群体性事件"和"网络集群行为"两个概念进行知识社会学分析,认为"群体性事件"的概念来自官方文本,被赋予了负面色彩。其实"网络集群行为"这一价值中立的概念更适合用来界定各类复杂的线上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性事件 网络群体性事件 群体 网络集群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仪式观还是传递观——《媒介事件》与《作为文化的传播》再辨析 被引量:5
3
作者 郭静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59-62,共4页
我国的传播学界习惯将凯瑞的《作为文化的传播》与戴扬和卡茨所著的《媒介事件》视为一脉相承的传播学仪式研究著作。并出现了相当一批打着"仪式观"旗号,而实际上却是秉持着"传递观"的行为研究、应用研究。笔者认为... 我国的传播学界习惯将凯瑞的《作为文化的传播》与戴扬和卡茨所著的《媒介事件》视为一脉相承的传播学仪式研究著作。并出现了相当一批打着"仪式观"旗号,而实际上却是秉持着"传递观"的行为研究、应用研究。笔者认为,《媒介事件》与《作为文化的传播》从"仪式"内涵到研究范式均存在很大的不同,并指出凯瑞的仪式观和我国主流的哲学观、传播价值观以及民主观均不相符。而我国学者明明秉持着"传递观"却非要戴上"仪式观"的帽子则反映出根深蒂固的实用主义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式观 传递观 《媒介事件》 《作为文化的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化多元出版主题 建设新闻出版强国 被引量:1
4
作者 韩丛耀 季芬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25-29,共5页
当前,在世界范围内,出版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消费者阅读旨趣的改变,多元文化的主题呈现,为新闻出版带来了良好的发展平台;视觉化的平面出版、交互式的数字出版和创意性的空间出版的兴起,使得出版业空前活跃。尤其是在全球经济一体... 当前,在世界范围内,出版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消费者阅读旨趣的改变,多元文化的主题呈现,为新闻出版带来了良好的发展平台;视觉化的平面出版、交互式的数字出版和创意性的空间出版的兴起,使得出版业空前活跃。尤其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文化多元化以及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的背景下,新闻出版题材的繁复多样、新闻出版主题的多元共生、同质异构和异质同构的多种出版样式给新闻出版业带来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出版业 版主 全球经济一体化 多元文化 文化多元化 世界范围 平面出版 数字出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交网络的记忆框架——基于MH370客机失联事件相关微博的考察 被引量:5
5
作者 施海泉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0-72,共3页
本文以MH370事件为切入点,以其失联百天(2014年6月15日)及7月17日MH17坠毁事件发生一周时的相关微博为考察对象,从莫里斯·哈布瓦赫的记忆理论视角出发,梳理社交网络记忆的一般形态,分析其形成与演变的影响机制,从而构建社交网络记... 本文以MH370事件为切入点,以其失联百天(2014年6月15日)及7月17日MH17坠毁事件发生一周时的相关微博为考察对象,从莫里斯·哈布瓦赫的记忆理论视角出发,梳理社交网络记忆的一般形态,分析其形成与演变的影响机制,从而构建社交网络记忆的细部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网络 沟通记忆 记忆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R技术的虚拟与现实:网络空间之实在性反思 被引量:3
6
作者 黄娟娟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1-74,98,共5页
普遍认为互联网构筑了一个与现实空间相对立的虚拟空间。对立的产生意味着人们对于网络空间的认识偏向于从区分现实世界出发。然而,不断增加的经验性研究表明,虚拟空间的研究似乎总是绕不开现实社会的存在。在"空间转向"的理... 普遍认为互联网构筑了一个与现实空间相对立的虚拟空间。对立的产生意味着人们对于网络空间的认识偏向于从区分现实世界出发。然而,不断增加的经验性研究表明,虚拟空间的研究似乎总是绕不开现实社会的存在。在"空间转向"的理论背景下,对空间的理解不应只局限于空间中的生产而引发的社会问题讨论,同时需要关注空间本身的生产所展现的、隐藏的、揭示的问题,即网络空间的社会逻辑与实在性问题。网络空间的实在性与其说争论于虚拟与现实之间的联系,不如说更多的关注虚拟与现实的对立之于网络空间的存在思考。本文结合AR(包括VR)技术的分析,提出正视网络空间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空间 空间生产性 虚拟 现实 增强现实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博传播中的编码与解码——以微博视频“星巴克咖啡价格调查”为例 被引量:3
7
作者 陈娟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5-76,83,共3页
本文运用斯图亚特·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对微博传播中的编码和解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微博的编码和解码分别增加了一个环节,即网络编辑的二次编码环节和意见领袖的初次解码环节。由于受到二次编码等因素的影响,网民的解码方式更加... 本文运用斯图亚特·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对微博传播中的编码和解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微博的编码和解码分别增加了一个环节,即网络编辑的二次编码环节和意见领袖的初次解码环节。由于受到二次编码等因素的影响,网民的解码方式更加复杂、多元和多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博传播 编码 解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良友》画报的图像传播学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季芬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247-251,共5页
创刊发行于上海的《良友》画报是20世纪中国第一本大型综合性画报,其发行量与影响力经久不衰,并以领导时尚潮流、展现都会风华、报导公众人事、紧扣时代脉搏,真实记录当下都会生活,成为较为典型的图像传播媒介。本文试从《良友》画报的... 创刊发行于上海的《良友》画报是20世纪中国第一本大型综合性画报,其发行量与影响力经久不衰,并以领导时尚潮流、展现都会风华、报导公众人事、紧扣时代脉搏,真实记录当下都会生活,成为较为典型的图像传播媒介。本文试从《良友》画报的封面视觉呈现、摄影图片的选用、版面编排与美术设计等图像传播形式对其进行解读,以期获得当时上海的都市文化发展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友》画报 图像 图像传播 都市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媒介化企业的兴起:基于资本转换的理论视角 被引量:3
9
作者 郭静 胡翼青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6-79,共4页
企业新媒体端口建立了全新的信息空间和信息场域,在缺乏优质内容的前提下,企业新媒体照样有着出众的社会影响力,它们能吸引到足够多的关注,有足够的空间进行公关和品牌营销。这是因为企业新媒体平台往往可以提供刚需性的服务信息。这种... 企业新媒体端口建立了全新的信息空间和信息场域,在缺乏优质内容的前提下,企业新媒体照样有着出众的社会影响力,它们能吸引到足够多的关注,有足够的空间进行公关和品牌营销。这是因为企业新媒体平台往往可以提供刚需性的服务信息。这种技术平台极大地支持着企业的资本转化,使其形成一种新企业运维方式:它们通过运营自己的媒体营造品牌形象,进行公共沟通并试图通过资本转化为其经济资本的复制而服务。然而当下的企业组织结构并不支持这种企业形态,需要结构性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微一端” 新媒体场域 社交媒体 媒介化企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学术出版“走出去”的创新策略 被引量:2
10
作者 丁雪伟 《出版广角》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35-37,共3页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实践,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扩大中国文化国际话语权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日益凸显。学术是全球共通的语言,通过学术出版可以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讲述中国经验,与世界分享中国...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实践,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扩大中国文化国际话语权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日益凸显。学术是全球共通的语言,通过学术出版可以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讲述中国经验,与世界分享中国智慧。为了更好地连通中西,让学术出版在新形势下获得新发展,中国学术出版“走出去”势在必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出版 “走出去”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学术国际话语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影响力——以新闻学与传播学为视角
11
作者 王德生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1-78,共8页
全面考察我国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中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影响力以及相关研究热点,为此选取学术引用的角度,以CSSCI数据库1998-2021年间收录的876篇引用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新闻学与传播学论文为分析对象,借助文献计量学、知识图谱等分析方... 全面考察我国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中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影响力以及相关研究热点,为此选取学术引用的角度,以CSSCI数据库1998-2021年间收录的876篇引用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新闻学与传播学论文为分析对象,借助文献计量学、知识图谱等分析方法进行解读。数据分析结果显示马克思恩格斯著作在我国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中被广泛引用,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马克思恩格斯的重要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资本论(第1卷)》《共产党宣言》等,被引频次位居前列。通过相关论文分析,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复旦大学等科研机构及其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较为突出;《现代传播》《国际新闻界》《新闻与传播研究》等刊载相关论文数量位居前列。最后,通过对相关论文关键词进行知识图谱分析,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新闻学、新闻自由、学术期刊等是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恩格斯著作 新闻学与传播学 学术影响力 研究热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