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含4’-(1-咪唑基-亚甲基)苯甲酸盐配位聚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1
作者 邹志红 樊健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17-119,共3页
合成了 3个新的含 4’ (1咪唑基亚甲基 )苯甲酸盐的金属配合物 ,[M(imbz) 2 ]·nH2 O[M =Cu(II)、Ni(II)、Cd(II) ,imbz-=4’ (1咪唑基亚甲基 )苯甲酸根 ,n =1或 2 ],用元素分析、热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及磁化率测定... 合成了 3个新的含 4’ (1咪唑基亚甲基 )苯甲酸盐的金属配合物 ,[M(imbz) 2 ]·nH2 O[M =Cu(II)、Ni(II)、Cd(II) ,imbz-=4’ (1咪唑基亚甲基 )苯甲酸根 ,n =1或 2 ],用元素分析、热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及磁化率测定等方法对配合物结构的进行了表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1-咪唑基-亚甲基)苯甲酸盐 配位聚合物 红外光谱 磁化率 合成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合物光化学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
2
作者 沈学芹 段春迎 朱龙根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1993年第2期3-7,共5页
本文简述了配合物光化学的近期进展和将来趋势.
关键词 配合物 光化学 超分子光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磷-锌盐纳米复合化学镀层抗腐蚀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马美华 李峰 +2 位作者 李小华 潘涛 忻新泉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509-512,共4页
研究了硅钢片上镍 -磷与纳米微粒磷酸锌、锡酸锌、硅酸锌的复合化学镀 ,讨论了纳米微粒用量对镀层抗腐蚀性能的影响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观察外貌 ;称重法测定厚度 ;通过加速腐蚀实验、高温氧化实验、抗粘性实验等多种方法测定其耐... 研究了硅钢片上镍 -磷与纳米微粒磷酸锌、锡酸锌、硅酸锌的复合化学镀 ,讨论了纳米微粒用量对镀层抗腐蚀性能的影响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观察外貌 ;称重法测定厚度 ;通过加速腐蚀实验、高温氧化实验、抗粘性实验等多种方法测定其耐腐蚀性能 .结果表明 :在最佳施镀条件下纳米微粒用量在 0 .5g/L时可得光亮、致密、耐腐蚀性不仅优于硅钢片 ,甚至优于相近厚度的镍 -磷化学镀层的纳米复合材料镀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复合化学镀 镍-磷-纳米微粒锌盐 耐腐蚀性能 镀层 金属 表面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素Fe(Ⅲ)配合物的固相合成 被引量:8
4
作者 周益明 许娟 +3 位作者 孙冬梅 王青 陆天虹 忻新泉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05-306,共2页
At room temperature(25 ℃), urea and ferric chloride hexahydrate(system Ⅰ) or f erric nitrate nonahydrate(system Ⅱ) in a mole ratio of 6∶1 were mixed and ground finely in an agate mortar for 6 hours, a direc t soli... At room temperature(25 ℃), urea and ferric chloride hexahydrate(system Ⅰ) or f erric nitrate nonahydrate(system Ⅱ) in a mole ratio of 6∶1 were mixed and ground finely in an agate mortar for 6 hours, a direc t solid state reaction occurred. IR and elemental analysis confirmed the products obtained are the com- plexes of urea with ir on(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素 铁盐 Fe(Ⅲ)配合物 固相合成 铁(Ⅲ) 配合物型微量元素肥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材料表面纳米复合化学镀层镍-磷-硅酸锌的XPS和AES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小华 马美华 +2 位作者 陈昌云 郑和根 忻新泉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1-44,47,共5页
对Q235碳钢片和D310硅钢片表面镍 磷 硅酸锌纳米复合化学镀层,用SEM观察外貌;称重法测定厚度;10%NaCl、1%H2S加速腐蚀试验、10%CuSO4溶液点滴试验循环伏安(CV)、抗粘性及抗高温氧化试验等测定其性能。用X 射线光电子谱(XPS)及俄歇电子能... 对Q235碳钢片和D310硅钢片表面镍 磷 硅酸锌纳米复合化学镀层,用SEM观察外貌;称重法测定厚度;10%NaCl、1%H2S加速腐蚀试验、10%CuSO4溶液点滴试验循环伏安(CV)、抗粘性及抗高温氧化试验等测定其性能。用X 射线光电子谱(XPS)及俄歇电子能谱(AES)测定其价态及组成。结果表明其性能优于镍 磷镀层和其它微米复合化学镀层、表面的镀层Q235碳钢片优于D310硅钢片表面的镀层,镀层的原子百分组成为:D235碳钢片:Ni79 00,P10 06,Zn2 01,Si1 88,O5 87,C1 18;D310硅钢片:Ni80 50,P10 67,Zn1 70,Si1 52,O4 83,C0 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复合化学镀 层镍-磷-硅酸锌 耐腐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核钌铁配合物的合成及分子内能量传递过程 被引量:1
6
作者 段春迎 游效曾 +1 位作者 陶辉 朱龙根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1期1492-1497,共6页
合成两系列12种钌铁多核配合物1~12,研究其电化学和光化学性质,发现配合物在450nm光的激发下产生的Ru(Ⅱ)上的单态激发态通过分子内能量传递和体系间窜迁过程分别形成Fe(Ⅱ)和Ru(Ⅱ)上2种三态激发态,在发射光谱中产生540nm和610nm两个... 合成两系列12种钌铁多核配合物1~12,研究其电化学和光化学性质,发现配合物在450nm光的激发下产生的Ru(Ⅱ)上的单态激发态通过分子内能量传递和体系间窜迁过程分别形成Fe(Ⅱ)和Ru(Ⅱ)上2种三态激发态,在发射光谱中产生540nm和610nm两个发光位置.分子内能量传递过程的效率与配合物中Ru(Ⅱ)和Fe(Ⅱ)间的距离和配合物中Fe(Ⅱ)单元的个数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 能量传递过程 络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AB四氮杂环铜配合物的合成、氧化还原及其TCNE复合盐的导电性质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明星 徐正 游效曾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515-517,共3页
TAAB四氮杂环铜配合物的合成、氧化还原及其TCNE复合盐的导电性质李明星,徐正,游效曾(南京大学配位化学研究所,配位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93)关键词TAAB大环,铜配合物,氧化还原性质,TCNE电荷转... TAAB四氮杂环铜配合物的合成、氧化还原及其TCNE复合盐的导电性质李明星,徐正,游效曾(南京大学配位化学研究所,配位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93)关键词TAAB大环,铜配合物,氧化还原性质,TCNE电荷转移盐,导电性质大环配合物的研究对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AB大环 配合物 氧化还原性质 导电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Oxin)_3·3H_2O纳米晶的一步固相化学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1
8
作者 李道华 忻新泉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421-1424,共4页
在近室温条件和超声波作用下,通过固相化学反应一步合成了La(Oxin)3.3H2O(8-羟基喹啉镧)纳米晶。用X射线衍射及电子衍射法分析了固相产物的物相,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测粒子的大小、形貌、粒径及粒径分布。结果表明,产物为颗粒大小均匀、... 在近室温条件和超声波作用下,通过固相化学反应一步合成了La(Oxin)3.3H2O(8-羟基喹啉镧)纳米晶。用X射线衍射及电子衍射法分析了固相产物的物相,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测粒子的大小、形貌、粒径及粒径分布。结果表明,产物为颗粒大小均匀、平均粒径约为40 nm的纳米晶,产率为95.9%。改变反应物、反应物配比、掺入惰性物质、加入微量溶剂或表面活性剂、研磨不同时间等固相反应条件对合成纳米晶的晶粒形貌、粒度和粒径分布有一定影响。合成的纳米晶材料具有操作方便、合成工艺简单、产率高、选择性好、粒径均匀、且粒度可控、污染少,同时又可以避免或减少液相中易出现的硬团聚现象等突出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Oxin) ·3H2O 纳米晶 超声波 固相化学合成 结构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蒽醌及黄酮类化合物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反应研究 被引量:43
9
作者 张保林 王文清 白凤莲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373-378,共6页
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大黄素、黄酮、栎精、柚皮甙、黄芩甙和龙胆苦甙等化合物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结合反应。发现除龙胆苦甙外,其余化合物对HSA的荧光有很强的猝灭作用。从荧光猝灭结果求得了它们与HSA的结合常数,表明这... 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大黄素、黄酮、栎精、柚皮甙、黄芩甙和龙胆苦甙等化合物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结合反应。发现除龙胆苦甙外,其余化合物对HSA的荧光有很强的猝灭作用。从荧光猝灭结果求得了它们与HSA的结合常数,表明这些化合物与HSA的结合能力随其所含极性基团的增多而减弱。根据Fo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机理,求出了第一结合部位与HSA分子中214-色氨酸残基的距离,由此提出了形成复合物的结构模型。并对油酸钠与大黄素、黄酮的竞争结合反应和黄芩甙与大黄素、栎精之间的竞争结合反应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蒽醌 黄酮 血清白蛋白 荧光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锌表面Mo(W)-S-Zn簇合物转化膜的XPS和AES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李道华 叶向荣 +1 位作者 周益明 忻新泉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5,共3页
在锌表面获得了多种不同颜色且具有金属光泽的不溶性Mo(W)SZn簇合物转化膜。所获膜层具有良好的耐蚀性能和装饰效果,加热处理后颜色将发生变化,加速腐蚀试验结果表明,金黄色膜耐蚀性最佳。FTIR、FTRaman... 在锌表面获得了多种不同颜色且具有金属光泽的不溶性Mo(W)SZn簇合物转化膜。所获膜层具有良好的耐蚀性能和装饰效果,加热处理后颜色将发生变化,加速腐蚀试验结果表明,金黄色膜耐蚀性最佳。FTIR、FTRaman、XPS和AES分析表明,该膜层厚度约为60nm。钼在膜表面的价态为+6价,而在膜内则以+6、+4价共存。从AES深度分布曲线可知,其组织为32.5%Zn,19.3%Mo,39.4%S,8.5%O。膜为多分子层组成的复杂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膜 簇合物 XPS AES 电镀 镀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固定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1
作者 张宇 陈年友 朱龙根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675-680,共6页
综述了近年来溶胶一凝胶(Sol-gel)技术在生物活性物质固定化方面的应用和进展.蛋白质、酶、抗体(抗原)、细胞及微生物均可被包埋于Sol-gel玻璃中.包埋后,这些生物活性物质仍保持其生物活性和光谱性质,有望成为实... 综述了近年来溶胶一凝胶(Sol-gel)技术在生物活性物质固定化方面的应用和进展.蛋白质、酶、抗体(抗原)、细胞及微生物均可被包埋于Sol-gel玻璃中.包埋后,这些生物活性物质仍保持其生物活性和光谱性质,有望成为实用的生物催化剂和生物传感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L-GEL 包埋 生物活性物质 溶胶-凝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Sn-P-ZnCr_2S_4(CdCr_2S_4)纳米复合镀层的性质和组成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小华 马美华 +2 位作者 龙琪 周桃玉 忻新泉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0-23,共4页
为了获得耐蚀性能优异的复合化学镀层,利用中性化学复合镀技术,在A3碳钢片表面制备了金黄色光亮致密的Cu-Sn-P-ZnCr_2S_4和Cu-Sn-P-CdCr_2S_4纳米复合化学镀层。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镀层外貌;以称重法测定厚度;通过5%NaCl溶液... 为了获得耐蚀性能优异的复合化学镀层,利用中性化学复合镀技术,在A3碳钢片表面制备了金黄色光亮致密的Cu-Sn-P-ZnCr_2S_4和Cu-Sn-P-CdCr_2S_4纳米复合化学镀层。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镀层外貌;以称重法测定厚度;通过5%NaCl溶液、1%H_2S气体加速腐蚀试验、抗粘性试验及室温氧化试验等多种手段测定了其性能;用X射线光电子谱(XPS)及俄歇电子能谱(AES)测定了其价态及组成。结果表明:Cu-Sn-P-ZnCr_2S_4(CdCr_2S_4)纳米复合材料镀层的性能优于Cu-Sn-P合金镀层,复合镀层Cu-Sn-P-ZnCr_2S_4中,各原子百分数(%)约为:Cu 68.00,Sn 3.50.P 6.90,Zn 2.10,Cr 4.20,S 8.40,C 6.80;Cu-Sn-P-CdCr_2S_4中:Cu 69.00,Sn 3.30,P 5.90,Cd 2.4,Cr 4.8,S9.60.C 4.80。Cu-Sn-P-ZnCr_2S_4占镀层的93.10%,Cu-Sn-P-CdCr_2S_4占镀层的95.00%。所得镀层耐蚀性好,耐盐水及室温氧化性能均优于Q235钢片和相近厚度的Cu-Sn-P合金镀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复合镀 Cu-Sn-P-ZnCr2S4 Cu-Sn-P-CdCr2S4 纳米复合镀层 耐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环糊精对香兰素的包合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宋乐新 孟庆金 游效曾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1994年第4期99-102,共4页
β-环糊精对香兰素的包合研究宋乐新,孟庆金,游效曾(南京大学配位化学研究所,配位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08)关键词包合物,香兰素,β-环糊精,合成β-环糊精(β-CD)是由7个葡萄糖分子以α-1.4糖苷键连... β-环糊精对香兰素的包合研究宋乐新,孟庆金,游效曾(南京大学配位化学研究所,配位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08)关键词包合物,香兰素,β-环糊精,合成β-环糊精(β-CD)是由7个葡萄糖分子以α-1.4糖苷键连接起来的环状低聚糖,呈筒状结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和物 环糊精 香兰素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酰替苯胺异构化的NMR研究
14
作者 孙红哲 李邨 +2 位作者 姚亦明 方奇 游效曾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117-120,共4页
自Ernst1979年创立的二维核磁共振交换谱(2D-EXSY)以来,人们可以仅从一张谱获得复杂体系的动力学信息,勿需用变温等繁琐手段,大大简化了实验.因此该法已在有机化学、金属有机化学及生物化学等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利用前文对2D... 自Ernst1979年创立的二维核磁共振交换谱(2D-EXSY)以来,人们可以仅从一张谱获得复杂体系的动力学信息,勿需用变温等繁琐手段,大大简化了实验.因此该法已在有机化学、金属有机化学及生物化学等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利用前文对2D-EXSY 所做的近似处理方法,对甲酰替苯胺的顺、反异构化进行了研究,并将所得到的结果同线形分析法所得的结果进行了比较,证明本法结果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酰替苯胺 异构化 NM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铁表面 W-S 簇合物彩色钝化膜的组成和结构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道华 叶向荣 +1 位作者 周益明 忻新泉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1-5,共5页
通过(NH4)2WS4溶液浸渍,在钢铁表面获得了具有良好装饰效果和耐蚀性能的彩色W-S簇合物膜.FT-IR、F-IR、FT-Raman、XPS和AES分析结果表明,簇合物膜中存在W—S—Fe、端基W—S和端基W—O键... 通过(NH4)2WS4溶液浸渍,在钢铁表面获得了具有良好装饰效果和耐蚀性能的彩色W-S簇合物膜.FT-IR、F-IR、FT-Raman、XPS和AES分析结果表明,簇合物膜中存在W—S—Fe、端基W—S和端基W—O键,膜层由W、S、Fe、O元素组成,膜外层各元素价态分别为+6、+6(+4)、+3、-2,膜内层其价态则分别为+6(+4)、-2、+2、-2.膜为多分子层结构,从AES深度分布曲线的组成恒定区求得了元素的相对原子分数和膜层厚度.反应时间越长,膜越厚.在250℃空气中加热2h后膜层所含元素种类和价态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钝化膜 钢铁表面 钝化剂 结构 钨硫簇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CO_3纳米晶的固相反应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道华 叶向荣 忻新泉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97-99,共3页
Nanocrystalline BaCO 3 was synthesized at ambient temperature by solid state reactions. Phase, particle size and morphology of the prepared nanocrystallite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D and TEM. The crystallite product ha... Nanocrystalline BaCO 3 was synthesized at ambient temperature by solid state reactions. Phase, particle size and morphology of the prepared nanocrystallite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D and TEM. The crystallite product has a size about 30 nm. The effects of a series of reaction conditions on the synthesis of BaCO 3 are studi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晶 固相反应 合成 碳酸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硫原子簇化合物的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质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小华 马美华 +2 位作者 张长丽 郑和根 忻新泉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53-757,共5页
总结近年来Mo(W,V)/S/Cu(Ag,Au)含硫原子簇化合物的三阶非线性吸收与非线性折射等光学性质的研究状况,Mo(W,V)/S/Cu(Ag,Au)含硫原子簇化合物的结构与光学性质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含硫原子簇化合物 光学性质 结构 非线性折射 阶非线性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