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代中国传统民间年画研究状况述评 被引量:1
1
作者 吴文佳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16-16,17-21,共6页
从建国初我国传统民间年画研究的启蒙入手,考察至2006年,将年画研究发展的历史阶段划分为四个时期,即年画研究的肇始期、沉滞期、复兴期与繁荣期。在此基础上,参考其社会背景,区分年画研究的不同层面,分别对每一时期的传统民间年画研究... 从建国初我国传统民间年画研究的启蒙入手,考察至2006年,将年画研究发展的历史阶段划分为四个时期,即年画研究的肇始期、沉滞期、复兴期与繁荣期。在此基础上,参考其社会背景,区分年画研究的不同层面,分别对每一时期的传统民间年画研究及其成果进行归纳、描述与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 传统年画 年画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术教育与人格重建 被引量:1
2
作者 丁方 《饰(北京服装学院学报艺术版)》 2009年第4期101-102,共2页
本文作者作为一位高校的教师,同时也是一名从事艺术实践的当代画家,依据切身的工作和体验,深入探讨了当代中国美术教育与人格重建之间的关系,发人深省。
关键词 中国 美术教育 知识分子 人格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纪念碑艺术回眸
3
作者 尚荣 曹再飞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9-12,共4页
1937年至1938年,侵华日军在南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致使无辜遇难的同胞达三十万之众。南京市人民政府自80年代始在江东门建立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同时还在集体屠杀遗址和遇难同胞丛葬地建立了一批纪念碑。这些纪念馆与纪念碑... 1937年至1938年,侵华日军在南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致使无辜遇难的同胞达三十万之众。南京市人民政府自80年代始在江东门建立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同时还在集体屠杀遗址和遇难同胞丛葬地建立了一批纪念碑。这些纪念馆与纪念碑,艺术上大多采用抽象、寓意以及象征的手法,力求与环境结合,做到融合性,协调性的统一,从而深化主题。因而是一批集建筑、雕塑、铸造、书法等艺术于一体的纪念性设计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大屠杀 纪念馆 艺术回眸:纪念性设计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南朝写本书法研究》的评论及研究
4
作者 李娜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A02期433-435,共3页
《敦煌南朝写本书法研究》中对于不同写本的书法风格并非泛泛而谈,而是对形式构成进行细微描述,关注到了包括点画、结字、章法等在内的笔势结构以及运锋、墨法等笔法的使用。作者不仅注意到了这67部南朝写本的一些共同特征,也将它们各... 《敦煌南朝写本书法研究》中对于不同写本的书法风格并非泛泛而谈,而是对形式构成进行细微描述,关注到了包括点画、结字、章法等在内的笔势结构以及运锋、墨法等笔法的使用。作者不仅注意到了这67部南朝写本的一些共同特征,也将它们各自的独特风格描绘了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学 敦煌南朝写本书法研究 书法艺术 评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朝鲜民画文字图研究
5
作者 林银雅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4-67,共4页
儒教思想本身虽源自中国,但韩国把儒教精神转化为一种基本的生活样式并在实行方面更加完备。本文以儒家思想为国家建国理念的朝鲜时期民间绘画当中,选择研究儒家性格最明显的文字8字图的诞生背景以及内容,与当时朝鲜社会思潮儒家思想对... 儒教思想本身虽源自中国,但韩国把儒教精神转化为一种基本的生活样式并在实行方面更加完备。本文以儒家思想为国家建国理念的朝鲜时期民间绘画当中,选择研究儒家性格最明显的文字8字图的诞生背景以及内容,与当时朝鲜社会思潮儒家思想对朝鲜民画文字图的内容影响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民画 文字图 儒家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埃及美术
6
作者 封钰 《中国美术》 2016年第4期140-144,共5页
当我们用"经典"这个词来形容某些艺术品的时候,虽然词本身包含着优秀和永恒的含义,但是艺术经典本身不仅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这些作品所包含的艺术形式和内容会成为每个世代绝对典范。当我们从风格的角度来看待不同的艺术品时... 当我们用"经典"这个词来形容某些艺术品的时候,虽然词本身包含着优秀和永恒的含义,但是艺术经典本身不仅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这些作品所包含的艺术形式和内容会成为每个世代绝对典范。当我们从风格的角度来看待不同的艺术品时,我们强调的恰恰是它们的个性,即是它们的韵味,即独一无二性。但是,另一方面,被称为经典的艺术,又必须同时具有超越时代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及博物馆 拉姆赛 艺术经典 艺术形式 埃及神庙 金字塔形 图坦卡蒙 古代埃及 阿蒙神庙 阿努比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弘扬、延续、创新——高校《中国民间美术》教学之思 被引量:1
7
作者 黄颖茜 《戏剧之家》 2016年第4期161-161,共1页
中国民间美术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造物活动中取得的艺术成就,是原始造物艺术的延续和一切美术形式的来源。本文是作者担任高校《中国民间美术》课程的教学后,对民间美术这种特有的艺术形式在我国(尤其是当代青少年)人民中的弘扬、延续... 中国民间美术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造物活动中取得的艺术成就,是原始造物艺术的延续和一切美术形式的来源。本文是作者担任高校《中国民间美术》课程的教学后,对民间美术这种特有的艺术形式在我国(尤其是当代青少年)人民中的弘扬、延续、创新产生的体会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美术 弘扬 延续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始美术的独特魅力 被引量:1
8
作者 邱德昌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1年第6期92-94,共3页
在遥远的岁月里,我们的祖先在征服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作了一种造型形式,它曾支撑着原始人类的信仰,左右着他们的审美意识,传递着他们的原始愿望。至今,它依然纵横在我们的视野中,与我们共同承担着现代文明的繁荣。
关键词 独特魅力 原始美术 造型形式 改造自然 原始人类 审美意识 现代文明 共同承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近现代中国上海地区美术转型期中的写实主义油画
9
作者 邱玉磊 《戏剧之家》 2014年第8期247-247,共1页
本文将以民国时期一九三零年代的上海为考察区间,对近现代中国受到西方审美体系冲击之后的美术创作活动的审美转向逐步厘清,作一个大致的梳理与辨析。选择上海为考察标本,是因为上海是国民政府领导下的前沿城市,雄踞重要的地理位置,社... 本文将以民国时期一九三零年代的上海为考察区间,对近现代中国受到西方审美体系冲击之后的美术创作活动的审美转向逐步厘清,作一个大致的梳理与辨析。选择上海为考察标本,是因为上海是国民政府领导下的前沿城市,雄踞重要的地理位置,社会经济发展迅速,文化艺术的土壤远比其他地区更为优渥,因而西洋艺术的传播也相对较快而少阻力,对上海地区的考察具有典型化与代表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现代 上海地区 美术转型期 写实主义油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费朗西斯科·巴尔别里《南京的天空》
10
作者 贾小鸽 《艺术科技》 2015年第12期143-143,共1页
2015年10月23日,在南京大学艺术研究院展出了七位艺术家关于"金陵艺术家驻地项目"的汇报展,洋溢着鲜明的托斯卡纳风情,也融入了南京的印象与体悟。费朗西斯科·巴尔别里的《南京的天空》这幅画尤为特别。
关键词 费朗西斯科·巴尔别里 视觉 平面与纵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世纪朝鲜后期实景山水与中国清代山水比较研究——以郑鄯和弘仁为个案研究
11
作者 陆怡佳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17年第9期43-44,共2页
文章将研究重点放在18世纪后期,朝鲜后期(1700-1850)相当于中国清代,试图以"真景山水"画风代表人物的郑鄯的山水画为主要研究对象,介绍朝鲜后期实景山水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形成过程,从其代表作品《金刚山系列》进行分析,同时与... 文章将研究重点放在18世纪后期,朝鲜后期(1700-1850)相当于中国清代,试图以"真景山水"画风代表人物的郑鄯的山水画为主要研究对象,介绍朝鲜后期实景山水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形成过程,从其代表作品《金刚山系列》进行分析,同时与中国清初弘仁的《黄山系列》分别从艺术手法和风格以及艺术思想等进行比较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鄯 弘仁 山水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城市雕塑发展的问题及其对策 被引量:15
12
作者 沈春竹 葛幼松 季峰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3-26,共4页
目前我国城市雕塑建设中存在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 ,如缺少规划与管理、缺乏资金投入以及总体发展水平不高等。针对这些问题 ,对我国当前城市雕塑法制建设、规划与管理、评审与公众参与、资金渠道、推广等方面提出了发展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雕塑 城市雕塑 城市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图像与园林:设计学视野中的明清戏曲小说版刻插图 被引量:6
13
作者 陆庆龙 邰杰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0-75,共6页
从某种意义而言,园林图像版刻制作即造园制图的程式,凝聚着一种民族审美理想的规范化形式美,凸显着历史园林与建筑的叙事策略及美学价值观。本文从一种类"摄影术"的园林版画、一种类"图谱式"的园林版画、一种类&qu... 从某种意义而言,园林图像版刻制作即造园制图的程式,凝聚着一种民族审美理想的规范化形式美,凸显着历史园林与建筑的叙事策略及美学价值观。本文从一种类"摄影术"的园林版画、一种类"图谱式"的园林版画、一种类"精致化"的园林图像共三个层面对设计学视野中的明清戏曲小说版刻插图进行了"图像与园林"的交互式关联阐发,认为对其园林图像历史资料的逻辑化整编将能够导向一种崭新的现实景观艺术设计、一种有脉络的具当代品格的中国绘画艺术创作、一种承载文化记忆的历史文本重构转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图像 明清戏曲小说 版刻插图 摄影术 图谱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现代设计与日本传统文化精神 被引量:30
14
作者 吴文佳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0-72,共3页
现代与传统,是一对相互矛盾的范畴,而日本的现代设计却以其独特的民族特征跻身世界设计强国之列。这完全是得益于传统文化的留存及应用。本文尝试从艺术分析和文化内因思考两个不同的角度对日本传统文化精神加以简要分析并指出其在日本... 现代与传统,是一对相互矛盾的范畴,而日本的现代设计却以其独特的民族特征跻身世界设计强国之列。这完全是得益于传统文化的留存及应用。本文尝试从艺术分析和文化内因思考两个不同的角度对日本传统文化精神加以简要分析并指出其在日本现代设计中的体现及其认识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现代设计 传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景这边独好”——感悟黄格胜地域风景画 被引量:3
15
作者 聂危谷 杨曦 《艺术探索》 2006年第3期137-138,共2页
怀着对家乡无比热爱和眷恋,黄格胜用那些充满地方民族特色和人间烟火气息的风景符号,纯真质朴地诠释了桂林山水和桂北风情,创造了风格鲜明的地域风景画。
关键词 地域文化 桂林山水 黄格胜 桂北风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雕塑的意义——一种生存论的穿透性解读方式 被引量:3
16
作者 丁方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60-165,144,共7页
一个文明的灵魂,是指其生命整体所展现的形态,一个文明的艺术现象,往往最真切地象征了其灵魂状态。雕塑艺术的先验形式及造型要素的逻辑变化,往往是一个文明的灵魂形态衍变轨迹的最有力印证之一;尽管这其中还要涉及音乐、宗教、建筑、... 一个文明的灵魂,是指其生命整体所展现的形态,一个文明的艺术现象,往往最真切地象征了其灵魂状态。雕塑艺术的先验形式及造型要素的逻辑变化,往往是一个文明的灵魂形态衍变轨迹的最有力印证之一;尽管这其中还要涉及音乐、宗教、建筑、绘画甚至数学、天文学等等。现代社会已为我们提供了有关中外雕塑艺术的大量书籍与资料。但是由于现代信息社会使我们了解得太多,加之研究领域的广泛,而使得每一个具体的研究范畴成为相对独立的对象,这种专业化的过程在增加我们的艺术史各方面知识的同时也产生了不良影响。它把理应统一并置的艺术图景进行了人为的分类与割裂。这便提出了比较的需求。比较之所以可行,是基于"人性一致的原则"。人类共同心理的相似活动可以说明为什么在这地球上许多彼此远离的地方和互不交往的人群当中,都会出"图腾崇拜"、"外婚制"和"斋戒"等信仰与制度。在这种"同一性"中的"特殊性",恰恰要在比较中才能厘清。在雕塑语言最深处闪烁着的是人类灵魂向往永恒的微茫之光。我们必须自我培养出一种整体性的思考方式和比较的研究方法,这样才能使我们对不同文明及艺术形式所隐含的人类生存本质规律,有一个准确的把握,从而完成"我们生存的链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雕塑 艺术形式 比较 意义 生存论 穿透性 解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物之间”的风景绘画美学诠释——从安德鲁·怀斯开始 被引量:3
17
作者 陆庆龙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98-202,共5页
论文从以下层面对"心物之间"的安德鲁·怀斯风景绘画美学进行哲学向度的探讨:第一,"风景美学"亦是"自然哲学"——发现自然之魅;第二,安德鲁·怀斯的风景图像诠释——人与景之间;第三,微观世界的... 论文从以下层面对"心物之间"的安德鲁·怀斯风景绘画美学进行哲学向度的探讨:第一,"风景美学"亦是"自然哲学"——发现自然之魅;第二,安德鲁·怀斯的风景图像诠释——人与景之间;第三,微观世界的穿透式精准描绘——纯粹的现象风景;第四,汲取安德鲁·怀斯的艺术精神内核——走向性灵本真的质朴美学。同时,着眼于怀斯对笔者的艺术创作启示而确定了今后艺术创作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绘画 安德鲁·怀斯 绘画美学 自然 图像 美术创作 艺术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庞薰琹民族性装饰艺术探索及其当代意义 被引量:3
18
作者 封钰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5-78,共4页
作为我国著名现代画家、现代设计的奠基人和设计教育的开拓者,庞薰琹对民族装饰艺术的探索具有极大的当代价值。他的民族装饰艺术思想体现了人类学、美学和视知觉的有机结合。他不仅从"经济、实用、美观"角度总结了我们传统... 作为我国著名现代画家、现代设计的奠基人和设计教育的开拓者,庞薰琹对民族装饰艺术的探索具有极大的当代价值。他的民族装饰艺术思想体现了人类学、美学和视知觉的有机结合。他不仅从"经济、实用、美观"角度总结了我们传统装饰艺术要旨,而且以日常生活作为立足点为我国现代设计开启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饰艺术 民族艺术 庞薰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意蕴与现代表现间的形式语言关联——从雪景图像论“留白”在油画创作中的技法活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陆庆龙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03-205,共3页
关于留白的传统意蕴梳理、从国画到油画的形式语言转译、走向现代艺术形式语言表达的留白建构,这三个层次的理论阐释旨在点明传统意蕴与现代表现间存在深度的形式语言关联,文章即将"留白"这一中国经典绘画语言语法如何活用至... 关于留白的传统意蕴梳理、从国画到油画的形式语言转译、走向现代艺术形式语言表达的留白建构,这三个层次的理论阐释旨在点明传统意蕴与现代表现间存在深度的形式语言关联,文章即将"留白"这一中国经典绘画语言语法如何活用至当代风景油画创作之中,进行了相关经验总结与理论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画艺术 艺术创作 留白 形式语言 雪景创作 现代油画表现 技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蔡元培与林风眠中西调和论及其历史文化语境 被引量:1
20
作者 聂危谷 蔡竞然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40-148,共9页
文章通过对特定时期文化史料的梳理考辨,以及相关艺术理论的比较探析,旨在客观地揭示林风眠中西艺术调和论对于中国艺术史的贡献及其历史局限性。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东西方文化之异同以及能否调和,成为持久论战的问题焦点。"一战&qu... 文章通过对特定时期文化史料的梳理考辨,以及相关艺术理论的比较探析,旨在客观地揭示林风眠中西艺术调和论对于中国艺术史的贡献及其历史局限性。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东西方文化之异同以及能否调和,成为持久论战的问题焦点。"一战"的发生与战后西方世界的自省,促使和加强了中国学人对西方文明的反思;同时西方世界对东方文化的关注,亦激励了中国学人重新认识本土文化的价值。中西文化调和论正是在这样的文化语境中产生和发展的。而倡导"以美育代宗教"的蔡元培,也是推崇中西文化调和并首倡中西艺术调和的关键人物。留法期间就因兼涉中西绘画而初试创造力锋芒的林风眠,得到了蔡元培的高度赏识。在先后主政北平与杭州国立艺专期间,林风眠有赖其艺术史和美学的深刻认知,以及对西方现代艺术和中国艺术大传统的敏锐洞察力,坚持推进中西艺术调和论。并在深入阐发调和论而建构的中西艺术优势互补论与情感—理智平衡论之间,引入了双向推理的逻辑关系。进而指导艺术教育实践,由此促成了林风眠学派及其"再东方化"的艺术进程,造就了一番跨文化的艺术事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美术史 蔡元培 林风眠 绘画理论 中西文化调和 中西艺术调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