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劳动力流动到区域产业转移——江苏双二元经济结构的演变机制分析 被引量:14
1
作者 郑江淮 高彦彦 《审计与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1-84,共14页
基于江苏省二元经济发展情况,把空间产业转移因素引入传统的部门二元经济模型,提出了一个包含部门和空间的双二元经济结构,并以此来分析劳动力流动、产业的空间布局以及政府政策三类要素对双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产业转移... 基于江苏省二元经济发展情况,把空间产业转移因素引入传统的部门二元经济模型,提出了一个包含部门和空间的双二元经济结构,并以此来分析劳动力流动、产业的空间布局以及政府政策三类要素对双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产业转移改变了劳动力流动的空间选择,即从"外地转移"向"本地转移"转变;政府政策则改变了劳动力流动的成本收益比,提高了企业转移产业资本的利润空间,便利了劳动力在部门和区域之间的流动,从而有助于消解双二元结构。运用江苏省13个地级市1996年—2006年间的数据进行的实证分析也表明,非农劳动力比重的增加、FDI形式的资本转移有助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但区域协调发展政策并未促使部门间收入差距的缩小,而且不同的区域收入差距的决定模式也不相同。但是,总体而言,促使二元经济发散的力量仍占主导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二元经济结构 劳动力流动 产业空间转移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和上海外向型经济模式比较及借鉴 被引量:2
2
作者 吴福象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7期72-75,共4页
改革开放以来,深圳和上海两座城市都取得了瞩目成就。深圳和上海两种代表性发展模式都是从工业型经济开始起步,然后逐步向创新型经济、知识型经济和服务型经济过渡;并且,在创新型经济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等方面也有很多共性。深圳和上海... 改革开放以来,深圳和上海两座城市都取得了瞩目成就。深圳和上海两种代表性发展模式都是从工业型经济开始起步,然后逐步向创新型经济、知识型经济和服务型经济过渡;并且,在创新型经济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等方面也有很多共性。深圳和上海两种代表性发展模式也存在诸多不同,如开放初期起点和经济类型的不同,起飞阶段创新型经济产业内容和承载使命的不同、知识型经济和服务型经济实物资产贡献度的识别方式和利益分配的不同等。深圳和上海外向型经济模式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很多的成功经验和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工业型经济 创新型经济 外向型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学研合作、自主创新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于长三角企业调研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16
3
作者 杨以文 郑江淮 任志成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64-73,共10页
产学研合作是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企业与大学组建研发团队和成立研发公司已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产学研合作较为普遍的合作模式。通过构建数量模型我们发现,在监督不可行的情况下,企业与大学采取组建研发团队... 产学研合作是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企业与大学组建研发团队和成立研发公司已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产学研合作较为普遍的合作模式。通过构建数量模型我们发现,在监督不可行的情况下,企业与大学采取组建研发团队的产学研合作模式比成立研发公司的合作模式更能促进企业创新水平提升,但是,在监督可行的条件下,企业与大学采取成立研发公司的合作模式,比组建研发团队的合作模式,更能促进企业创新水平提升,其后利用长三角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的调研数据,对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产学研合作模式进行了实证检验,检验的结果与理论研究是相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学研合作 自主创新 战略性新兴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发展效率视角的企业家行为配置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曾世宏 《产经评论》 2010年第3期24-32,共9页
企业家生产性行为的合理配置直接决定着经济结构变迁和产业发展效率。具体来说:企业家对产业目标市场的进入与退出能力和水平决定了产业发展的方向以及产业结构之间的合理性;企业家的生产性产业投资行为与水平决定了产业发展的速度;企... 企业家生产性行为的合理配置直接决定着经济结构变迁和产业发展效率。具体来说:企业家对产业目标市场的进入与退出能力和水平决定了产业发展的方向以及产业结构之间的合理性;企业家的生产性产业投资行为与水平决定了产业发展的速度;企业家的技术选择和技术吸收能力决定了产业发展的质量和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企业家对生产组织与生产方式选择的生产性行为也与产业发展效率直接关联。本文对国外这几个方面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了文献回顾与述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发展效率 企业家行为配置 述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税制改革、城市偏向与中国农业增长 被引量:14
5
作者 高彦彦 郑江淮 《南方经济》 CSSCI 2012年第7期18-29,共12页
分税制改革因导致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财权和事权的不匹配而增加了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从而深刻地改变着地方政府的行为模式。当农业税费全归地方财政收入,农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下降而经济增长又成为地方官员政治晋升的主要指标时,... 分税制改革因导致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财权和事权的不匹配而增加了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从而深刻地改变着地方政府的行为模式。当农业税费全归地方财政收入,农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下降而经济增长又成为地方官员政治晋升的主要指标时,面临财政压力的理性地方政府会强化其城市偏向程度,从而损害农业增长。本文运用1978至200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的实证分析表明:分税制下的地方财政压力对农业增长特别是粮食增长产生消极影响;非本级财政收入因缓解地方财政压力而有助于农业增长;地方政府对预算外资金的依赖则不利于农业增长。历史和经验证据支持了分税制改革强化地方政府城市偏向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税制改革 财政压力 城市偏向 农业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主导下的迂回式农业发展:中国经验 被引量:6
6
作者 郑江淮 高彦彦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6-32,共7页
中国在政府主导的赶超战略下农业发展历程可以总结为"迂回式"发展模式,迂回模式是指落后国家通过优先发展工业再迂回发展农业的思想。工业化及其在空间上的城市化进程从供求两个方面塑造农业发展的市场、技术和组织基础。工... 中国在政府主导的赶超战略下农业发展历程可以总结为"迂回式"发展模式,迂回模式是指落后国家通过优先发展工业再迂回发展农业的思想。工业化及其在空间上的城市化进程从供求两个方面塑造农业发展的市场、技术和组织基础。工业化和城市化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市场规模则促使农业组织化和专业化经营,工业化同时还为农业提供大量生产的技术基础。然而,迂回式发展的后阶段仍需政府政策打破城市和工业偏向的传统,转而偏向农村和农业,提供市场增进型政策,最终实现城乡和工农之间的政策均等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迂回发展 赶超战略 工业化 市场基础 非均衡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市场化能改善城乡收入差距吗?——来自中国23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5
7
作者 高波 樊学瑞 王辉龙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0-149,174-175,共11页
土地市场化改革是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制度变量。采用2001—2013年23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据实证分析中国土地市场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发现土地市场化在全国层面显著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但这种影响存在区域差异。东部地区土地... 土地市场化改革是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制度变量。采用2001—2013年23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据实证分析中国土地市场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发现土地市场化在全国层面显著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但这种影响存在区域差异。东部地区土地市场化改善了城乡收入差距,而中西部地区土地市场化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因此,从全国范围来看,土地征收补偿机制宜从以静态货币补偿为主转向以动态补偿为主,并体现区域差异性,特别是要提升中西部地区城乡土地市场一体化水平。与此同时,应破除农地和城市土地权益不平等的土地二元结构,打通城乡不动产市场,构建城乡统一的土地制度和住房市场,促使同地同权、同地同价;应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减少政府对土地资源配置的不当干预,平衡土地在区域间的供给,促使东中西部的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市场化 城乡收入差距 土地二元结构 土地资源配置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疗服务供给、价格水平与社会福利增进--基于中国1992~2008年经验数据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杨以文 郑江淮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5-62,共8页
通过构建理论模型研究,发现民营医院供给的医疗服务越多,越能抑制医疗服务价格水平的上涨。通过构建计量模型,利用中国1992~2008年各省市医疗服务的面板数据,研究发现,扩大民营资本的医疗服务供给规模可以抑制医疗服务价格水平过快上涨... 通过构建理论模型研究,发现民营医院供给的医疗服务越多,越能抑制医疗服务价格水平的上涨。通过构建计量模型,利用中国1992~2008年各省市医疗服务的面板数据,研究发现,扩大民营资本的医疗服务供给规模可以抑制医疗服务价格水平过快上涨,可以增进社会福利,与理论模型结论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服务 价格水平 国有医院 民营医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校教育投资、家庭内知识外部性与农户收入回报:来自苏北农村的证据 被引量:7
9
作者 高彦彦 《南方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3-26,共14页
本文运用苏北农村农户层面的微观数据,并结合农业生产和农户家庭特征,来估计农民的教育回报率。农户以家庭为单位进行联合劳动的特征导致农户收入贡献的不可分性以及家庭内教育投资具有正的外部性,使得个人教育投资回报小于家庭回报。然... 本文运用苏北农村农户层面的微观数据,并结合农业生产和农户家庭特征,来估计农民的教育回报率。农户以家庭为单位进行联合劳动的特征导致农户收入贡献的不可分性以及家庭内教育投资具有正的外部性,使得个人教育投资回报小于家庭回报。然而,由于家庭内部更多成员的教育投资的外部性具有递减的特征以及婚姻市场存在的匹配现象,可能会出现由知识拥挤带来的教育投资过度问题。本文的实证分析表明:农户家庭内成员的教育投资的确存在外部性;教育投资回报会随着受教育人数的增加而减少;农村婚姻中存在教育匹配效应;户主配偶的教育投资存在动态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投资 收入回报 知识外部性 不可分性 婚姻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大消费能跨越“上中等收入陷阱”吗?
10
作者 郑东雅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13,155,共10页
面对"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很多学者提出要扩大消费,本文对这个渐趋主流的观点进行考察。首先运用1980—2010年89个国家(地区)的面板数据研究不同类型中等收入国家(地区)的消费模式。研究发现:跨越"下中等收入陷阱"... 面对"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很多学者提出要扩大消费,本文对这个渐趋主流的观点进行考察。首先运用1980—2010年89个国家(地区)的面板数据研究不同类型中等收入国家(地区)的消费模式。研究发现:跨越"下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地区)消费占比先下降,在8327美元左右消费占比开始上升,这似乎可以支持扩大消费有助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观点。但是,类似的U型消费模式会使上中等收入国家(地区)陷入"上中等收入陷阱"。而跨越"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地区)消费占比一直在缓慢下降,这意味着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非但不需要扩大消费,反而需要降低消费占比。其次对消费占比和实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格兰杰因果关系进行检验。研究发现U型消费模式可能会导致上中等收入国家(地区)陷入"上中等收入陷阱",而消费占比一直下降的模式只是跨越"上中等收入陷阱"的前提条件。据此本文推断,目前认为消费占比应该增加的观点是非常危险的,它有可能会让中国陷入"上中等收入陷阱",对于目前的中国来说,我们应该继续压低消费、建立创新型经济、实现产业结构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模式 经济增长 中等收入陷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学研合作中的异质性、不对称与模式选择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强 郑江淮 《产经评论》 2013年第1期26-35,共10页
从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面对国内外要素成本的上升和跨国公司对中国的技术控制,中国的企业发展空间受到挤压。在这种环境下,利用产学研合作提升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实现技术追赶,是可行的途径之一。但产学研合作中企业所处产业、学科知... 从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面对国内外要素成本的上升和跨国公司对中国的技术控制,中国的企业发展空间受到挤压。在这种环境下,利用产学研合作提升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实现技术追赶,是可行的途径之一。但产学研合作中企业所处产业、学科知识、企业和大学组织以及发展阶段的异质性,以及企业和大学之间在信息获取、收益分配和合作目的上的不对称性,使得我国有效率的产学研合作很难实现。西方国家在解决这些问题时采取了不同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包括制度方面的创新、建立技术转移机构(TTOs)、促进大学衍生企业的发展(USOs)和创立大学科技园(STPs),这些模式对实施国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同时也为我国产学研合作模式的选择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学研 异质性 不对称 模式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