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4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商业业态变迁与消费行为互动关系论——新型商业业态本土化的社会学视角 被引量:9
1
作者 张鸿雁 李程骅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99-105,共7页
本文从城市社会变迁理论和商业业态本土化的理论视角 ,对商业业态和人的消费行为互动关系进行综合考察 ,认为消费对于社会人和经济人而言 ,始终超越购买商品的意义 ,囊括了消费环境、消费文化、消费自我感知等多方面的“符号价值” ,商... 本文从城市社会变迁理论和商业业态本土化的理论视角 ,对商业业态和人的消费行为互动关系进行综合考察 ,认为消费对于社会人和经济人而言 ,始终超越购买商品的意义 ,囊括了消费环境、消费文化、消费自我感知等多方面的“符号价值” ,商业业态发展和提升的历史过程 ,就是与人的消费行为互为里表、相互促进的过程。当今中国以大卖场、超市、便利店和销品茂为代表的商业零售“新业态” ,在整个社会系统运行中正在“形塑”着现代“城市消费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社会变迁理论 商业业态 本土化 消费行为 互动关系 消费环境 消费文化 消费自我感知 社会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体的“社会事实”与个体的“社会行动”——关于迪尔凯姆与韦伯社会学方法论的逻辑基点比较 被引量:13
2
作者 刘中起 风笑天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46-50,共5页
迪尔凯姆主张从社会结构方面来解释社会现象 ,坚持用一种社会事实去解释另一种社会事实的原则 ;韦伯始终认为个人才是社会行动的真正主体 ,只有通过把握人的行动动机才能“理解”社会现象的“主观意义”。两位大师由各自的逻辑基点出发... 迪尔凯姆主张从社会结构方面来解释社会现象 ,坚持用一种社会事实去解释另一种社会事实的原则 ;韦伯始终认为个人才是社会行动的真正主体 ,只有通过把握人的行动动机才能“理解”社会现象的“主观意义”。两位大师由各自的逻辑基点出发构建了各自的社会学理论体系 ,形成了社会学研究传统中整体主义的、实证的传统和个体主义的、人文的传统的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学方法论 社会事实 社会行动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孝”之道的社会学探索 被引量:40
3
作者 翟学伟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27-161,共35页
思想转化为行动,有一套复杂的传导机制,也伴随着思想本身在操作上的现实改变。由于孝的观念及其实践在中国历史文化中极为重要,故可以作为一个重要范例加以考察。从社会学角度来研究孝,主要任务是探讨其运行的社会方式,包括它如何从儒... 思想转化为行动,有一套复杂的传导机制,也伴随着思想本身在操作上的现实改变。由于孝的观念及其实践在中国历史文化中极为重要,故可以作为一个重要范例加以考察。从社会学角度来研究孝,主要任务是探讨其运行的社会方式,包括它如何从儒家思想转化为中国人的行动并对社会产生真实的影响与建构。孝的本意在于事亲,但儒家将其同仁连接,进而成为仁的实现路径。至此,从仁至孝,可以看作一种从思想到行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孝所承担的社会学意义在于其因"报本返始"的含义而构建起的天人认知框架。这一框架的基本运行方式即是由亲子关系形成的互报模式与情感的角色化。其基本核心依据在于其关系设置上的不对等性所产生的下一代对上一代的歉疚与报恩。孝一旦运行,会导致中国人将整个社会生活集中于家族谱系、社会温情化、伦理导向、关系网络、权威至上等方面,进而可以起到整合社会的作用。可以说,孝所形成的社会特征是中国社会最稳定的传统。虽然说新文化运动以来,其主导性已经式微,但其社会底色依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报本反始 天人关系 情感角色化 教化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们的四个误区及其反思——对当前我国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社会学思考 被引量:11
4
作者 童星 文军 《学术界》 2001年第6期61-69,共9页
维护社会稳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前提 ,然而 ,在我国维护社会稳定的实际操作过程中 ,还存在着一些长期遗留的误区。其主要是 :第一 ,过于强调社会要素的稳定 ,忽视了社会结构的稳定 ;第二 ,过于强调资源配置的集中 ,忽视了社会分化的... 维护社会稳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前提 ,然而 ,在我国维护社会稳定的实际操作过程中 ,还存在着一些长期遗留的误区。其主要是 :第一 ,过于强调社会要素的稳定 ,忽视了社会结构的稳定 ;第二 ,过于强调资源配置的集中 ,忽视了社会分化的影响 ;第三 ,过于强调社会冲突的负功能 ,忽视了对手段性冲突的引导 ;第四 ,过于强调政府在社会控制中的作用 ,忽视了中介组织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误区 忽视 中国 对手 引导 强调 实际操作 社会稳定工作 基本前提 社会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美城市化与城乡关系发展基本规律比较──中美城市化比较的社会学视角 被引量:6
5
作者 张鸿雁 高红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39-44,共6页
关键词 中国 美国 城市化 城乡关系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二元性到二重性:吉登斯对社会学方法规则的超越 被引量:15
6
作者 刘江涛 田佑中 《河北学刊》 2003年第3期23-27,共5页
吉登斯的社会学研究 ,是以三条线索为逻辑展开对社会学方法规则的重构。一是试图解决一向困扰社会学研究的社会系统 (结构 )与个体行动之间的关系问题 ;二是寻求解决生活世界与社会科学专业性世界之间的关系问题 ;三是着手解决理论之间... 吉登斯的社会学研究 ,是以三条线索为逻辑展开对社会学方法规则的重构。一是试图解决一向困扰社会学研究的社会系统 (结构 )与个体行动之间的关系问题 ;二是寻求解决生活世界与社会科学专业性世界之间的关系问题 ;三是着手解决理论之间传统与现代的关系问题。正是通过这三条线索的逻辑展开 ,吉登斯实现了社会学方法规则的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学 方法 规则 吉登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想类型与经典社会学的分析范式 被引量:43
7
作者 周晓虹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4-99,共6页
经典社会学产生于欧洲社会从传统向现代过渡的 19世纪和 2 0世纪之交 ,这一背景决定了主要的经典社会学家都以类似韦伯的理想类型的方法 ,对社会形态作两分式的分类。作者认为 ,这一特点形成了经典社会学家研究社会的基本分析范式。这... 经典社会学产生于欧洲社会从传统向现代过渡的 19世纪和 2 0世纪之交 ,这一背景决定了主要的经典社会学家都以类似韦伯的理想类型的方法 ,对社会形态作两分式的分类。作者认为 ,这一特点形成了经典社会学家研究社会的基本分析范式。这种分析范式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社会文化的基本主题 ,又孕育了它的先天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想类型 经典社会学 分析范式 社会形态 腾尼斯 社区 乡民社会 社会变迁 市民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高考制度改革的社会学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龙耀 李娟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4-49,共6页
中国现行统一高考制度不利于个体社会化,不利于高等教育的发展,不利于社会良性流动,不利于社会文化的多元传承,西方自主招生模式也将遭遇国情困局。高考制度设计应以人为出发点,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为高等专业教育选拔有专业培养潜质的... 中国现行统一高考制度不利于个体社会化,不利于高等教育的发展,不利于社会良性流动,不利于社会文化的多元传承,西方自主招生模式也将遭遇国情困局。高考制度设计应以人为出发点,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为高等专业教育选拔有专业培养潜质的人才。现行高考制度忽略专业潜质的因素,过分强调公共课考试,不利于真正有专业潜质人才的选拔。笔者构想:实行"分专业高考制度",在完善高中毕业会考制度的基础上,将高考的公共科目取消,实行分专业出题考试,能够满足绝大多数学生的专业兴趣发展,能够使绝大多数学生的专业潜质得以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考 社会学视角 分专业高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观察“风险”何以可能 关于卢曼《风险:一种社会学理论》的评述 被引量:23
9
作者 张戌凡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73-187,共15页
关键词 社会学理论 风险社会 卢曼 现代化理论 风险理论 文化关系 文化维度 系统理论 法律思想 格拉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学的传记取向:当代社会学进展的一种维度 被引量:33
10
作者 鲍磊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74-205,共32页
20世纪80年代前后,传记取向成为社会(科)学中众多转向或取向的一种。相较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由芝加哥学派引领的传记研究,这一取向的范围更为宽广。它关注个人经历、历史与文化之间的交互作用,反对奉实证主义为圭臬的社会科学研究,重视... 20世纪80年代前后,传记取向成为社会(科)学中众多转向或取向的一种。相较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由芝加哥学派引领的传记研究,这一取向的范围更为宽广。它关注个人经历、历史与文化之间的交互作用,反对奉实证主义为圭臬的社会科学研究,重视人的主体性与能动性。这一取向消解或者说超越了传统的二元论或二分法,促使社会学家反思自己的概念架构、研究方法以及书写实践。虽然在晚近的发展中,一些学者甚至提出了自传/传记社会学这一具有分支学科性质的指称,但这一取向还是"浮现中的实践",尚处于晚熟状态,因此还存在不少争议,布尔迪厄甚至从根本上将传记视为一种幻觉。随着"传记时代"的来临,传记社会学势将成为一个开创性的研究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记 传记取向 传记社会学 社会学自传 传记幻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空间与私有空间:城市住宅空间的社会学思考 被引量:15
11
作者 李程骅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07-112,共6页
本文以城市空间拓展为大背景 ,从人是最具有“领域感”动物的观点入手 ,探讨了住宅空间发展中的诸多热点问题 :私有空间和公共空间的依存关系 ,私有空间在人的价值上的“标签”含义 ,公共空间与城市发展水平提升的互动关系 ,城市的整体... 本文以城市空间拓展为大背景 ,从人是最具有“领域感”动物的观点入手 ,探讨了住宅空间发展中的诸多热点问题 :私有空间和公共空间的依存关系 ,私有空间在人的价值上的“标签”含义 ,公共空间与城市发展水平提升的互动关系 ,城市的整体大空间与住宅空间的平衡发展等。并以中外城市空间扩张特别是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住宅区演变为例 ,阐明了人对私有空间的“占有欲”在城市空间消长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存关系 互动关系 城市 住宅空间 公共空间 私有空间 平衡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通社会学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何玉宏 邢元梅 《理论月刊》 2004年第12期38-42,共5页
鉴于交通对人类社会经济生活的重要意义,用社会学的视角和方法研究交通与社会生活诸要素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规律,使交通更好地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服务,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科建设的需要。交通社会学尚处于起步阶段,其发展... 鉴于交通对人类社会经济生活的重要意义,用社会学的视角和方法研究交通与社会生活诸要素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规律,使交通更好地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服务,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科建设的需要。交通社会学尚处于起步阶段,其发展需要借助于其他学科已有的理论成就,其中最主要的有工业区位论、古典人类生态学和新正统生态学理论。本文着重归纳了这些理论对交通社会学学科建设提供的理论支持,并简要介绍了交通社会学作为一门学科的界定和主要研究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社会学 工业区住论 古典人类生态学 新正统生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芝加哥社会学派的贡献与局限 被引量:29
13
作者 周晓虹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94-98,共5页
芝加哥社会学派是社会学历史上极少数科学家共同体之一。它的形成与美国尤其是芝加哥自 1 9世纪后期起迅猛的工业化和都市化有关 ,也与美国的高等教育革命及大学的扩张有关。芝加哥社会学在其独领风骚的 40年里 ,在社会心理学和城市社... 芝加哥社会学派是社会学历史上极少数科学家共同体之一。它的形成与美国尤其是芝加哥自 1 9世纪后期起迅猛的工业化和都市化有关 ,也与美国的高等教育革命及大学的扩张有关。芝加哥社会学在其独领风骚的 40年里 ,在社会心理学和城市社会学等领域产生了一批影响远大的大师 ,也对美国以及整个世界社会学的学科化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作者认为 ,早期芝加哥学派的非学科化倾向以及学术上的近亲繁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加哥社会学派 经验研究 贡献与局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学研究方法:走向规范化与本土化所面临的任务 被引量:31
14
作者 风笑天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4-48,共5页
本文从规范化和本土化两个方面,分析和探讨了提高我国社会学研究方法水平所面临的主要任务。文章指出,要处理好经验研究与社会学理论、定量方法与定性方法、理想状态与现实条件之间的关系,加强对研究论文的方法评价,促进研究方法的教学... 本文从规范化和本土化两个方面,分析和探讨了提高我国社会学研究方法水平所面临的主要任务。文章指出,要处理好经验研究与社会学理论、定量方法与定性方法、理想状态与现实条件之间的关系,加强对研究论文的方法评价,促进研究方法的教学、训练、研究与交流,还要加强对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基本建设与资料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学研究方法 规范化 本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化与社会学想象力的拓展 被引量:12
15
作者 成伯清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4-70,共7页
全球化给社会学研究范式提出了哪些挑战?主流社会学历来将社会等同于民族国家。本文首先分析了民族国家作为社会分析的给定框架的局限,以及国家本身作为研究课题的重要性;接着介绍了几种有关全球体系的结构性特征的理论模式,旨在表明影... 全球化给社会学研究范式提出了哪些挑战?主流社会学历来将社会等同于民族国家。本文首先分析了民族国家作为社会分析的给定框架的局限,以及国家本身作为研究课题的重要性;接着介绍了几种有关全球体系的结构性特征的理论模式,旨在表明影响社会生活的因素可能源于超越民族国家的力量;最后,我们以社会不平等为例,指出社会学想象力不仅在所关注的社会结构上需要拓展到民族国家之外,而且基本的思维方式也需要作出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社会学 民族国家 思维方式 社会公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经济社会学的建构——对费孝通《江村经济》的再探讨 被引量:13
16
作者 汪和建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7-43,共7页
费孝通的《江村经济》不仅是一个标志着“新的发展”的人类学的实地研究 ,也是一种特定视角的经济社会学即社区经济社会学的研究。费孝通的独特贡献 ,在于开创了经济社会学发展中的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即功能主义社区研究视角。他通过对... 费孝通的《江村经济》不仅是一个标志着“新的发展”的人类学的实地研究 ,也是一种特定视角的经济社会学即社区经济社会学的研究。费孝通的独特贡献 ,在于开创了经济社会学发展中的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即功能主义社区研究视角。他通过对一个农村社区即江村的经济体系与其社会结构的相互关系及其变迁的研究 ,发展出了三个中程的经济社会学理论 ,即经济生活与社会结构相互作用理论、乡村工业改革理论及城乡关系理论。费孝通不仅开启了将社会人类学方法引入经济社会学研究的先河 ,而且 ,在此过程中还对这种传统的功能主义社区研究方法进行了修正和完善。功能主义社区研究视角虽难成为当今经济社会学研究中的主流视角 ,但它对于改进经济社会学中的经验研究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村经济》 费孝通 经济社会学 功能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婚:一项社会学视角的思考 被引量:10
17
作者 陈雯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37-140,共4页
离婚是一种法律规定和个人行为,离婚率的变动深刻地体现出社会的风向与变迁。离婚制度作为一项最基本的社会制度发挥着保障、补救和惩罚等重要作用,离婚体现着追求生活质量、婚姻幸福的现代文明理念,同时离婚也带来单亲家庭、问题子女... 离婚是一种法律规定和个人行为,离婚率的变动深刻地体现出社会的风向与变迁。离婚制度作为一项最基本的社会制度发挥着保障、补救和惩罚等重要作用,离婚体现着追求生活质量、婚姻幸福的现代文明理念,同时离婚也带来单亲家庭、问题子女、社会失范等社会问题。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伴随着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跃进、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流动人口的剧增和多元并存、新旧更替的价值观念发展,如何构建和谐稳定的家庭关系、如何应对离婚率的趋高态势将成为重中之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婚 离婚率 社会制度 现代性 社会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SSCI的社会学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2005-2006) 被引量:17
18
作者 何日取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5-189,共5页
对CSSCI关键词标引次数和论文被引用次数两组数据的分析表明:2005-2006年间社会学的研究热点主要包括和谐社会等政策导向性话题,社会保障研究,人口、家庭与性别问题,城市化与农民工问题,社会网络、社会资本和"关系"研究,社会... 对CSSCI关键词标引次数和论文被引用次数两组数据的分析表明:2005-2006年间社会学的研究热点主要包括和谐社会等政策导向性话题,社会保障研究,人口、家庭与性别问题,城市化与农民工问题,社会网络、社会资本和"关系"研究,社会结构及其变迁研究等。而2000-2006年关键词标引次数的变化则表明:社会学研究热点受社会现实与政策的变化、社会学内部研究兴趣或研究范式的转换等因素的影响,呈现不同的升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学 研究热点与趋势 CSSC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学的转向 一种基于个人的立场 被引量:6
19
作者 翟学伟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25,共25页
西方社会学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中成长起来并服务于政府与其他社会组织的社会科学,因此它的知识传统具有一种职业性的立场。比较其他相关学科,这一立场导致了社会学很难给普通个体带来什么收益,由此社会学不是像它自己声称的那样有使个... 西方社会学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中成长起来并服务于政府与其他社会组织的社会科学,因此它的知识传统具有一种职业性的立场。比较其他相关学科,这一立场导致了社会学很难给普通个体带来什么收益,由此社会学不是像它自己声称的那样有使个体增益的用途。若想改变这种局面,社会学需要重新认识社会结构与行动之间的关系,发展出一套演绎性的知识体系。而社会交换论及其延伸是这一转向的前兆,它给个人立场的社会学以希望,也为中国本土研究重构这一立场带来了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立场 职业立场 社会行动 人性假设与演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晒客的社会学透视 被引量:9
20
作者 余建华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69-71,共3页
网络晒客作为网络新兴群体,近来逐渐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它的产生与社会的发展存在着紧密联系。从一开始,它就注定了将是一场以年轻人为主的游戏。它的产生与发展在满足了广大网民的某种需求的同时,也给网络社会的和谐发展带来了诸多... 网络晒客作为网络新兴群体,近来逐渐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它的产生与社会的发展存在着紧密联系。从一开始,它就注定了将是一场以年轻人为主的游戏。它的产生与发展在满足了广大网民的某种需求的同时,也给网络社会的和谐发展带来了诸多挑战。针对网络晒客中出现的不良行为,可从技术、道德教育、法律手段三个方面加以防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晒客 网络社会 日常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