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司法的第三维度:社会学维度——从法意与民意的纠结谈起 被引量:5
1
作者 陈爱蓓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5-99,共5页
在现代民主法治国家,司法具有三个维度,第一维度是司法的实体法维度;第二维度是司法的程序法维度;第三维度是司法的社会学维度,司法活动需要直接或间接地获取民意信息,法官裁判难免会受到"民愤"等民意因素的影响。因此,法意... 在现代民主法治国家,司法具有三个维度,第一维度是司法的实体法维度;第二维度是司法的程序法维度;第三维度是司法的社会学维度,司法活动需要直接或间接地获取民意信息,法官裁判难免会受到"民愤"等民意因素的影响。因此,法意与民意在一定程度上的纠结是司法的三维职能所系,定罪量刑不能不考虑到"民愤"等社会信息。由于缺乏非社会特征化的吸纳渠道,"民愤"所表达的民意信息常常是非理性的,考察司法实践中最难做到的"无罪放人"和"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两类事实,其中的关联性可见一斑,以合理的程序设计和案例指导来实现法庭审判的非社会特征化,便是梳理法意与民意的积极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 第三维度 法意 民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治主体、互信机制与对话方式:合作社会的治理逻辑 被引量:7
2
作者 李静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1-107,共7页
人类社会业已进入合作社会阶段,为适应这一新的社会形态,治理逻辑亟待嬗变,而合作治理则成为最佳选择。合作治理建基于完全自治的主体存在,需要对主体进行自治化的社会建构,并使其占据治理的话语权,同时,要在自治主体间营造充分的信任关... 人类社会业已进入合作社会阶段,为适应这一新的社会形态,治理逻辑亟待嬗变,而合作治理则成为最佳选择。合作治理建基于完全自治的主体存在,需要对主体进行自治化的社会建构,并使其占据治理的话语权,同时,要在自治主体间营造充分的信任关系,推动信任关系从习俗型信任到契约型信任,最终实现合作型信任的类型嬗变。最后,在自治主体有效对话的基础上,合作社会的治理逻辑将以"从参与到协作、从协作到对话、从对话到合作"的方式予以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作社会 合作治理 互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养老模式新探——以南京市鼓楼区为例 被引量:16
3
作者 陈平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19-123,共5页
居家养老作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方式,适合中国国情,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居家养老的概念、特点和发展现状,然后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角,对居家养老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以南京市鼓楼区居家养老的实践为... 居家养老作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方式,适合中国国情,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居家养老的概念、特点和发展现状,然后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角,对居家养老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以南京市鼓楼区居家养老的实践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在分析鼓楼区居家养老做法和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大力发展居家养老的有效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家养老 传统文化 社区服务 和谐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国家依法推进社会管理的理念、路径及其借鉴 被引量:6
4
作者 陈爱蓓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15-221,共7页
社会管理对我国而言,牵涉面很广,已有的经验不多,需要广泛借鉴异域做法,尤其是有长期法治传统的国家成熟的法治经验。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在社会自治和管理领域有着长期的实践,尽管各国的具体情况千差万别,但是仍然能够归纳出一些共性的经... 社会管理对我国而言,牵涉面很广,已有的经验不多,需要广泛借鉴异域做法,尤其是有长期法治传统的国家成熟的法治经验。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在社会自治和管理领域有着长期的实践,尽管各国的具体情况千差万别,但是仍然能够归纳出一些共性的经验,其中保障公民社会权利的基本理念以及在社会管理治理化方面通过科学合理的组织机构设计、市场导向的社会管理方式、社区干预的社会管理定位、民主参与的社会管理程序四条路径保障广泛的公民社会权利,对于我国创新社会管理,构建和发展广泛的公共责任机制极具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社会管理 公民社会权利 依法治理 公共责任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不平等与社会权利的保障——兼谈我国收入分配法制对社会正义的调适 被引量:3
5
作者 陈爱蓓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06-212,共7页
贫富差距日益扩大正在成为中国社会高速发展中面临的重要问题,甚至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核心因素。要让社会发展的成果惠及每个公民,对于我国社会法制建设来说,核心要旨在于保障每个公民都能获得基本的生活条件,消除贫困者面临的社会... 贫富差距日益扩大正在成为中国社会高速发展中面临的重要问题,甚至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核心因素。要让社会发展的成果惠及每个公民,对于我国社会法制建设来说,核心要旨在于保障每个公民都能获得基本的生活条件,消除贫困者面临的社会排斥。财富分配在国家、企业、民众三者之间的比例关系不合理,制度不公无形之中拉大社会阶层差距,成为当前社会不平等的根源。因此,法制的设计需要考虑在主权国家范围内造成社会不平等的原因,并推行再分配手段和福利国家政策加大调节力度。同时,由于我国加入WTO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程度不断加深,社会权利的责任主体若只局限于国家,将很难有力地平衡全球化造成的社会不平等趋势,因而在高于主权国家的国际层面和低于主权国家的社会层面形成倡导公共责任的社会法律体系,也是社会法制建设不容忽略的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不平等 社会权利保障 收入分配法制 全球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金融风暴与大学生就业:危机抑或契机 被引量:1
6
作者 陈义平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1-55,共5页
以人口社会学视角对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审视发现,金融危机本身这一"突发性"外部因素对大学生就业会有一定影响,但程度相对有限,只有深化改革、完善市场调节机制,大学生就业难的深层次矛盾或将可能因为这次金... 以人口社会学视角对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审视发现,金融危机本身这一"突发性"外部因素对大学生就业会有一定影响,但程度相对有限,只有深化改革、完善市场调节机制,大学生就业难的深层次矛盾或将可能因为这次金融危机获得纾解的时间与机会,而高等教育及其他公共事业由于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冲击可能成为未来需要面对的最大风险,因此,教育及其他公共事业投入与发展规划需将宏观人口发展战略纳入其重要组成部分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 人口队列效应 金融危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青年社交的矛盾性特征及其消解
7
作者 卢晓雯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6-215,共10页
当前,青年社交问题日益成为社会转型和变迁过程中的普通问题。在社交媒介与现实世界的日常观照下,青年的社会交往呈现出矛盾性、复杂性的特征:在社交环境方面,呈现出虚拟与现实并存;在社交时间向度方面,呈现出加速与减速并存;在社交关... 当前,青年社交问题日益成为社会转型和变迁过程中的普通问题。在社交媒介与现实世界的日常观照下,青年的社会交往呈现出矛盾性、复杂性的特征:在社交环境方面,呈现出虚拟与现实并存;在社交时间向度方面,呈现出加速与减速并存;在社交关系方面,呈现出强关系与弱关系并存;在社交需求方面,呈现出亲密陪伴与独立乐活并存;在社交表征方面,呈现出“社牛”与“社恐”并存。从本质上讲,青年社交特征所表现出的矛盾性既指涉了青年群体在现实空间对社交需求的呼唤,也表征着他们在转型社会中的社交困境。对此,进一步加强对青年群体的理解和包容,从营造良好社交环境、合理引导社交需求、创建新型社交关系和塑造理性社交心态等方面加以纾解、引导和支持,对于青年建立自我认同、优化人际关系和健康自信发展具有重要价值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 矛盾性 数字化 社交需求 社会加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福利制度的空间分化——以城乡社会变迁为分析中心 被引量:6
8
作者 陆影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9-136,254,255,共10页
从过去几十年的发展历程来看,我国城市与农村之间的社会福利资源配置和供给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处于不平衡发展状态,表现为社会福利制度的空间分化现象。从本质上说,社会福利制度也具备空间性特征,是国家权力在不同社会空间中进行资源... 从过去几十年的发展历程来看,我国城市与农村之间的社会福利资源配置和供给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处于不平衡发展状态,表现为社会福利制度的空间分化现象。从本质上说,社会福利制度也具备空间性特征,是国家权力在不同社会空间中进行资源配置的一种表征,具有空间符号表征意义。因此,对于城乡社会福利制度的研究可以与“空间”相勾连,使“空间”成为理解这一变迁的重要视角。而且,传统有关城乡社会福利制度的研究主要从宏观制度视角展开,“空间”视角在其中具有一定的理论适用性,建立空间研究范式能够开拓新的理论维度,弥补现有社会福利理论的不足。此外,空间社会学与社会福利学两个学科之间也存在着学术对话的可能性,有必要在这两个学科之间建立跨学科的理论框架与研究方法之间的“交互界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社会福利 空间分化 权力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活乡愁:传统村落文化生态的传承与重塑 被引量:25
9
作者 郑娜娜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6-155,共10页
传统村落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库”,是传承历史文化、延续历史文脉的重要载体。它通过物质和非物质文化形态反映乡村居民的伦理道德、价值观念、生产生活方式、民俗风情等。传统村落的文化生态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系统,包... 传统村落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库”,是传承历史文化、延续历史文脉的重要载体。它通过物质和非物质文化形态反映乡村居民的伦理道德、价值观念、生产生活方式、民俗风情等。传统村落的文化生态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系统,包含天人合一的自然生态、自发有序的空间生态、商贸互融的市镇生态、生生与共的人文生态等核心要素。但现代化和城镇化的发展使传统村落文化生态出现失衡,存在着传统建筑保护与村民改善生活愿望相左、资本下乡目的与当地居民人本价值背离、村落空心化与文化遗产传承主体缺失、重视实体修复与轻视特色文化资源挖掘并存等多重发展困境与悖论。这需要从坚持文化整体保护理念、重塑乡村精神文化家园、激活乡村建设主体意识、党建引领多元主体共治、发挥数字技术赋能文化传承等多方面重塑村落文化生态,促进传统村落的活态保护与持续发展,进而助力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文化传承 乡村振兴 数字乡村 文化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任重塑与协调共生:食品安全网络化治理的逻辑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静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5-90,共6页
食品安全事件因为涉及范围广、造成伤害深、社会影响大一直备受关注,尤其是在复杂性、多样性、风险性倍增的现代社会更是成为学界与实务界研究的热点。我国现行食品安全治理机制存在利益博弈格局下的"分段监管"之困境,亟须从... 食品安全事件因为涉及范围广、造成伤害深、社会影响大一直备受关注,尤其是在复杂性、多样性、风险性倍增的现代社会更是成为学界与实务界研究的热点。我国现行食品安全治理机制存在利益博弈格局下的"分段监管"之困境,亟须从信任重塑与协调共生两个维度对其进行网络化治理机制设计。要通过个体利益让渡与公共利益建构、权威信息发布与信息不对称消除、伦理道德规范建设与公共道德体系重塑,重建各参与主体间的信任关系。要通过价值协同、信息共享、诱导及动员三个向度的协调机制设计,协调各方利益,提高治理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化治理 食品安全 信任 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限认识与合乎理性的错误——刑事司法裁判概率性错误的成因分析
11
作者 陈爱蓓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44-148,共5页
刑事司法实践中,由法官认定的司法裁判事实属于社会认知背景下的事实,经验认知的成分始终无法回避,而经验认知是有限认识,没有办法保证判断当时的认知绝对不会出错。因此,法官裁判认定的事实在实体上始终有产生概率性错误的可能性,这种... 刑事司法实践中,由法官认定的司法裁判事实属于社会认知背景下的事实,经验认知的成分始终无法回避,而经验认知是有限认识,没有办法保证判断当时的认知绝对不会出错。因此,法官裁判认定的事实在实体上始终有产生概率性错误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因为案件叙事建构的偏离、证据体系的缺陷以及逻辑推演的盖然性,而与司法过程相伴而生。明确法官形成裁判事实的过程和裁判事实存在概率性错误的合理性,即错案客观上无法绝对避免,对于有效控制刑事错案、树立科学的错案预防理念实属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裁判事实 有限认识 概率性错误 合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