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当代中国邪教传播探析
被引量:6
- 1
-
-
作者
吴东升
-
机构
南京大学社会学系博士后流动站
-
出处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0-35,共6页
-
文摘
本文依据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对当代中国邪教传播的路径和手法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探讨,阐述了民众痴迷邪教与邪教传播的双向互动关系,从一个独特的视角透视了邪教在当代中国蔓延发展的内幕。
-
关键词
概论
传播
邪教
当代中国
双向互动关系
民众
-
分类号
D669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经济危机与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
被引量:2
- 2
-
-
作者
王浩斌
-
机构
南京大学社会学系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
-
出处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4-29,共6页
-
文摘
1859年,马克思第一部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学著作《政治经济学批判》发表了。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这是一部建立在唯物主义历史观基础上的"科学的、独立的"经济学。自马克思发表《政治经济学批判》以来,历史走过了整整150个年头。在这150年里,世界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资本主义社会也在不断地"更新升级",但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并没有被超越,相反,150年来的世界历史一再以不同方式证明了马克思的正确与伟大。久远的姑且不说,就最近而言,2007年以来蔓延全球的金融风暴让欧美的金融机构频频告急,各国政府纷纷出台空前的救市政策,但收效甚微;而新自由主义所倡导的主流经济学又解释不了这种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希望寻求深层次的理论支撑。于是,曾经深刻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根源的马克思在欧洲重新风行起来,上至政治家、下到普通民众都开始仔细研读马克思的鸿篇巨著《资本论》,英国的《泰晤士报》因此惊叹"马克思归来"。在马克思宏伟的理论构思中,《资本论》只是《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续篇",然而,其受关注度已远远超过了后者,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构成了对后者的遮蔽。因此,为了深入挖掘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本刊专门组织了5篇文章,立足于经济学—哲学的综合性视角,聚焦于方法论的思考,深入梳理了《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理论价值与当下意义,希望以此推进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经济学的深层思考。
-
关键词
《政治经济学批判》
马克思
经济危机
唯物主义历史观
纪念
资本主义社会
经济学著作
世界形势
-
分类号
F0-0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