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靶标确证与单细胞多组学的天然产物机制研究进展
1
作者 陈娜娜 杜昊杰 孙洋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32-1040,共9页
天然产物是新药研发的宝库,越来越多的天然产物在各种疾病中显示出巨大的治疗潜力。单细胞多组学技术包括单细胞基因组学、单细胞转录组学、单细胞蛋白质组学、单细胞表观组学等,是对单个细胞进行多方面分析和研究的方法,能够获得更全... 天然产物是新药研发的宝库,越来越多的天然产物在各种疾病中显示出巨大的治疗潜力。单细胞多组学技术包括单细胞基因组学、单细胞转录组学、单细胞蛋白质组学、单细胞表观组学等,是对单个细胞进行多方面分析和研究的方法,能够获得更全面、更准确的单细胞数据,在天然产物靶标领域研究提供了更深入的视角。该文总结了用于识别和验证天然产物靶点的方法和新兴技术,并总结了新兴技术如单细胞多组学和人工智能在天然产物药理学研究中的应用。通过将靶标识别和单细胞多组学的最新研究技术结合,更深入地阐明天然产物的作用机制,加速中医药的创新并推动其产业化和国际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产物 靶标识别 靶标验证 单细胞多组学 小分子探针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细胞技术在药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方雯 孙洋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601-1606,1612,共7页
单细胞多组学测序技术是指在单个细胞水平上,对基因组学、表观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等,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的一项新技术,其能够揭示单个细胞的基因结构和基因表达状态,反映细胞间的异质性,在肿瘤学、发育生物学、免疫学及神... 单细胞多组学测序技术是指在单个细胞水平上,对基因组学、表观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等,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的一项新技术,其能够揭示单个细胞的基因结构和基因表达状态,反映细胞间的异质性,在肿瘤学、发育生物学、免疫学及神经科学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随着单细胞技术的飞速发展,生命科学领域已经逐步进入了单细胞生物学时代。单细胞多组学测序数据联合分析,探索复杂的生命现象的发生和调控过程,相对于评估群体的传统分析方法,这些基于单个细胞上的分析能更加全面地描述细胞特性,可极大促进科学家们对基础科学领域的研究。单细胞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药理学领域的研究,包括促进临床诊断与个体化治疗,以及药物开发、探究肿瘤耐药机制、解析不同疾病中的微生物菌群、优化生物医学实验模型、阐明天然产物和中药活性分子作用机制、与深度学习结合预测药物响应等。该综述重点介绍单细胞技术的最新进展,举例概述单细胞技术在药理学研究中的具体应用,并就该领域存在的挑战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细胞多组学 单细胞测序 单细胞技术 单细胞药理学 精准治疗 药物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免疫失衡及干预策略 被引量:50
3
作者 杨晨茜 瞿娇 +4 位作者 刘怡彤 孟思伟 王冰琳 冯美卿 孙洋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45-453,共9页
冠状病毒是一类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单链RNA病毒,21世纪头二十年由冠状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已在世界范围内引起3次较大规模的流行,加强对冠状病毒的研究势在必行。该文主要以SARS冠状病毒(SARS-CoV)、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ERS-CoV)以... 冠状病毒是一类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单链RNA病毒,21世纪头二十年由冠状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已在世界范围内引起3次较大规模的流行,加强对冠状病毒的研究势在必行。该文主要以SARS冠状病毒(SARS-CoV)、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ERS-CoV)以及最近在全球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2019-nCoV)为例,总结了这些冠状病毒在结构、基因、来源、传染力和致病性等方面的异同,基于实验研究和临床报道,从细胞因子风暴、中性粒细胞异常增多、淋巴细胞亚群失衡等方面阐述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发病的免疫失衡现象以及相应的干预策略,并提出后续展望,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治提供新策略和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新冠肺炎 免疫应答 细胞因子风暴 中性粒细胞捕获网 淋巴细胞亚群失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发病机制及药物调控研究进展 被引量:34
4
作者 张曙琼 邵粉丽 孙洋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761-1766,共6页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风湿病,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范畴,以由骶髂关节炎和其它中轴关节炎引起的炎性背痛,以及骨关节结构损伤和病理性新骨形成为特征。严重的关节及关节外病变给AS患者的生活造成了极...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风湿病,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范畴,以由骶髂关节炎和其它中轴关节炎引起的炎性背痛,以及骨关节结构损伤和病理性新骨形成为特征。严重的关节及关节外病变给AS患者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不便与痛苦,因此,近年来研究者对AS的发病机制及药物调控研究愈发重视。目前,广受认可的AS发病机制包括遗传因素、免疫因素以及经典成骨通路的影响,各机制间相互联系,共同导致AS疾病进展。针对其发病机制,一系列靶向炎症的治疗药物不断涌现,包括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白细胞介素-17/白细胞介素-23(IL-17/IL-23)单克隆抗体以及一些缓解疾病症状的抗风湿类药物等。此外,该文也强调了靶向病理性成骨的治疗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发病机制 遗传 炎症 新骨形成 治疗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关节炎发病机制及药物调控新进展 被引量:15
5
作者 韩明睿 刘倩倩 孙洋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07-812,共6页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十大致残性疾病之一,其发病率极高,涉及整个关节的病变,其病变组织涉及软骨、软骨下骨及滑膜。目前认为其发病机制主要集中于:(1)衰老、创伤、肥胖、生物力学、生物节律改变等因素导致的软骨代谢稳态失衡...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十大致残性疾病之一,其发病率极高,涉及整个关节的病变,其病变组织涉及软骨、软骨下骨及滑膜。目前认为其发病机制主要集中于:(1)衰老、创伤、肥胖、生物力学、生物节律改变等因素导致的软骨代谢稳态失衡导致的软骨损伤。(2)软骨下骨异常骨重构导致的软骨下骨硬化及骨刺的产生。(3)软骨碎片作用于滑膜巨噬细胞和T细胞等导致的滑膜炎症。目前,已出现了多种针对以上症状的靶向药物在进行临床及临床前研究。该综述侧重于当前对OA潜在的发病机制的理解,并强调软骨细胞、巨噬细胞和破骨细胞在其中的重要作用及现阶段药物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发病机制 软骨 软骨下骨 滑膜炎症 靶向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