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0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药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1
作者 陈东琛 《生物产业技术》 2009年第3期103-103,共1页
医药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于南京大学,于1990年经原国家计委批准列入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1995年建成通过国家验收并正式对外开放。
关键词 国家重点实验室 医药生物技术 南京大学 国家计委 对外开放 国家验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技术在手性药物合成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徐礼生 王治元 +3 位作者 刘均忠 张宏娟 刘茜 焦庆才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70-373,397,共5页
药物分子的立体化学决定了其生物活性,手性已成为药物研究的一个关键因素,生物技术在手性药物合成中具有重要意义,利用酶催化的相关性质,通过酶拆分外消旋体、酶法不对称合成等方法合成手性药物,采用定向进化技术、酶分子修饰、辅酶再... 药物分子的立体化学决定了其生物活性,手性已成为药物研究的一个关键因素,生物技术在手性药物合成中具有重要意义,利用酶催化的相关性质,通过酶拆分外消旋体、酶法不对称合成等方法合成手性药物,采用定向进化技术、酶分子修饰、辅酶再生等方法对手性药物合成方法进行改进,该文对近些年来生物技术在手性药物合成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性药物 生物技术 合成 综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眼越橘茎段快繁高效技术研究 被引量:36
3
作者 张长青 李广平 +2 位作者 朱士农 张波 王进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37-840,共4页
为获取兔眼越橘微体快繁高效技术体系,以越橘幼嫩茎段为试材,通过改变初代培养基、增殖培养基、生根培养基和炼苗基质的组分对24种介质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初代培养基WPM+10mg/LZT能显著提高外植体的萌芽率和>1cm的枝条数;增殖培养... 为获取兔眼越橘微体快繁高效技术体系,以越橘幼嫩茎段为试材,通过改变初代培养基、增殖培养基、生根培养基和炼苗基质的组分对24种介质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初代培养基WPM+10mg/LZT能显著提高外植体的萌芽率和>1cm的枝条数;增殖培养基WPM+5mg/LZT能使新梢增殖率提高12倍;散射光处理下,生根培养基1/2WPM+0.1mg/LIBA能使试管苗生根率达到97%;草炭∶石英砂=2~3∶1的炼苗基质可以使幼苗的成活率达到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兔眼越橘 茎段快繁 培养基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试规模制备L-茶氨酸及其衍生物 被引量:10
4
作者 钱绍松 陈然 +3 位作者 刘毅 吴晓燕 李加友 焦庆才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845-847,共3页
报道了中试规模制备L-茶氨酸和L-谷氨酰胺的一种方法。以廉价的L-谷氨酸为原料,采用邻苯二甲酰基作为保护基,保护L-谷氨酸的α-氨基,醋酐回流10 m in使其分子内脱水生成N-邻苯二甲酰-L-谷氨酸酐,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分别与2 mol/L氨水和... 报道了中试规模制备L-茶氨酸和L-谷氨酰胺的一种方法。以廉价的L-谷氨酸为原料,采用邻苯二甲酰基作为保护基,保护L-谷氨酸的α-氨基,醋酐回流10 m in使其分子内脱水生成N-邻苯二甲酰-L-谷氨酸酐,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分别与2 mol/L氨水和2 mol/L乙胺水溶液反应生成中间产物N-邻苯二甲酰-L-谷氨酰胺、N-邻苯二甲酰-L-茶氨酸,中间产物在室温条件下与0.5 mol/L水合肼反应48 h脱除保护基,分别以57%、61%的收率得到L-谷氨酰胺和L-茶氨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茶氨酸 L-谷氨酰胺 L-谷氨酸 N-邻苯二甲酰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咖啡酸衍生物的生物活性与化学结构的改造 被引量:14
5
作者 侯晋 付杰 +1 位作者 张志明 朱海亮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46-552,共7页
咖啡酸是一种常见酚酸,广泛分布在水果、谷物和中药植物当中。咖啡酸及其衍生物具有抗氧化、抗菌、抗肿瘤、保肝等多方面的生物活性。近年来,咖啡酸衍生物的生物活性已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和研究,不断有新的生物活性被发现。由于其结构的... 咖啡酸是一种常见酚酸,广泛分布在水果、谷物和中药植物当中。咖啡酸及其衍生物具有抗氧化、抗菌、抗肿瘤、保肝等多方面的生物活性。近年来,咖啡酸衍生物的生物活性已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和研究,不断有新的生物活性被发现。由于其结构的多样性,人们进行了以咖啡酸衍生物为前体的化学合成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果。本文旨在结合我们课题组对咖啡酸衍生物的研究情况,总结当前咖啡酸衍生物生物活性以及化学结构改造方面的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咖啡酸 生物活性 化学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际箱种植富含硫氨基酸转基因大豆对土壤硫转化酶活性及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刘根林 戚金亮 +1 位作者 喻德跃 杨永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3-110,共8页
为研究转基因作物的土壤生态安全性,于根际箱中种植2组大豆(A组:转基因品系OE-8、OE-7、RNAi-3和受体南农88-1;B组:转基因品系Gaga1 17-4、Gaga1 21-8、Gaga1 57和受体N2899),采集大豆花期根际土壤,分析硫元素含量和芳基硫酸酯酶活性,... 为研究转基因作物的土壤生态安全性,于根际箱中种植2组大豆(A组:转基因品系OE-8、OE-7、RNAi-3和受体南农88-1;B组:转基因品系Gaga1 17-4、Gaga1 21-8、Gaga1 57和受体N2899),采集大豆花期根际土壤,分析硫元素含量和芳基硫酸酯酶活性,并采用Biolog微平板法,研究相比于受体,转基因品系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OE-8和RNAi-3与其受体相比,根际土壤硫元素含量显著降低;2组组内对比结果显示,根际土样芳基硫酸酯酶活性差异均不显著。Biolog GN/GP/FF/ECO系统及多样性指数分析显示:A组中RNAi-3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活性显著低于受体,微生物群落的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度显著降低,OE-7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丰富度和均度显著降低;B组中Gaga1 57和Gaga1 17-4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度显著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芳基硫酸酯酶 微生物 功能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性土壤中大豆优势根瘤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7
7
作者 李永春 孔令如 +5 位作者 王焱 孔文尧 杨统一 邹爱兰 戚金亮 杨永华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84-390,共7页
从两个酸性土壤生态实验点(江西鹰潭、浙江金华)种植的不同大豆品种根瘤中,分离纯化出29个分离物,并对其进行了分子鉴定和生物学特性分析。从其中16个分离物中扩增出nifH基因,测序结果表明,分离纯化出的菌株主要为慢生根瘤属(Bradyrhizo... 从两个酸性土壤生态实验点(江西鹰潭、浙江金华)种植的不同大豆品种根瘤中,分离纯化出29个分离物,并对其进行了分子鉴定和生物学特性分析。从其中16个分离物中扩增出nifH基因,测序结果表明,分离纯化出的菌株主要为慢生根瘤属(Bradyrhizobium)菌株。10个分离自浙江金华的菌株,在大豆品种之间的种属差异不大。在6个分离自江西鹰潭的菌株中,耐铝和敏感的大豆品种根瘤菌株存在明显的基因型差异。通过基于nifH基因的系统发育分析选取代表性菌株,进行16S rDNA序列测定和菌株回接结瘤实验,进一步明确和验证了其种属特性。同时,对经过初筛能结瘤的4株根瘤菌进行了生长曲线和生理生化特性的测定。本文结果表明在酸性土壤中,优势根瘤菌存在地域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根瘤菌 NIFH 16SrDNA 生物学特性 酸性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含硫氨基酸转基因大豆对根际土壤有机元素含量和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陈丰 彭欣 +5 位作者 华小梅 张培培 桂恒 戚金亮 喻德跃 杨永华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59-265,共7页
为揭示种植富含硫氨基酸的转基因大豆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在网室栽培条件下,测定了成熟期根际土的有机元素含量,并利用Biolog ECO/GN/GP/FF系统分析了种植转基因大豆(A组:受体为南农88-1,3个转基因株系为OE-8,OE-7和RNAi-3;B组:受体为... 为揭示种植富含硫氨基酸的转基因大豆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在网室栽培条件下,测定了成熟期根际土的有机元素含量,并利用Biolog ECO/GN/GP/FF系统分析了种植转基因大豆(A组:受体为南农88-1,3个转基因株系为OE-8,OE-7和RNAi-3;B组:受体为N2899,3个转基因株系为Gagal 17-4,Gagal 21-8和Gagal 57)对土壤微生物活性和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2组转基因大豆后土壤硫元素与各自受体相比均极显著下降(P<0.01),A组中3个转基因大豆株系的每孔颜色平均变化率(Average well color development,AWCD)表征的土壤微生物活性和McIntosh等多样性指数均低于对照,其中,3个转基因大豆株系根际土革兰氏阴性菌的AWCD值极显著低于对照(P<0.01),革兰氏阳性菌的AWCD值和McIntosh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P<0.05);转基因品系OE-8根际土真菌的McIntosh指数也极显著低于对照(P<0.01)。B组中转基因品系Gaga1 17-4和Gaga1 21-8的革兰氏阳性菌AWCD值显著高于对照,而Gagal 57的革兰氏阳性菌AWCD值显著低于对照(P<0.05)。转基因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在Bi-olog生态板上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差异。因此,试验所用转基因大豆能够显著影响土壤革兰氏阴性菌和阳性菌的活性以及革兰氏阳性菌与真菌的群落多样性,且这种影响与受体品种的基因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大豆 有机元素 BIOLOG 土壤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M-CSF对化疗小鼠抗白念珠菌感染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田小芸 焦瑞清 +4 位作者 郑明明 欧阳建 孙敬方 陈兵 秦浚川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850-854,共5页
人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是一种能刺激巨噬细胞系细胞生长、增殖、分化的生长因子,其抗真菌活性越来越受到重视.利用小鼠化疗损伤模型研究家蚕表达的重组人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M-CSF)单独或与氟康唑联合应用时对白念珠菌感染... 人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是一种能刺激巨噬细胞系细胞生长、增殖、分化的生长因子,其抗真菌活性越来越受到重视.利用小鼠化疗损伤模型研究家蚕表达的重组人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M-CSF)单独或与氟康唑联合应用时对白念珠菌感染的防治作用.一次性腹腔注射环磷酰胺200mg/kg,导致小鼠免疫功能下降.当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降至最低时尾静脉注射白念珠菌.rhM-CSF治疗组分别采用每天10、50、250、500μg/kg4种剂量连续6d氟康唑每天300μg/kg,连续5d.记录各组小鼠的死亡天数和只数,计算平均存活天数和存活率.结果:rhM-CSF及rhM-CSF和氟康唑联合治疗组的小鼠存活率较空白组显著提高.250μg/kgrhM-CSF和氟康唑联合治疗组效果最好,小鼠存活率由空白组的14.3%提高至50.0%,存活小鼠肾脏白念珠菌菌落数也明显降低.表明家蚕表达的rhM-CSF对化疗损伤小鼠白念菌感染有明显的防治作用.为临床免疫功能低下病人感染白念珠菌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新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M-CSF 小鼠 实验研究 重组人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白念珠菌 氟康唑 存活率 化疗损伤 抗感染作用 抗真菌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生物耦合法制备D-赖氨酸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毅 焦庆才 印晓星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2-34,共3页
L-赖氨酸经化学消旋反应后,应用蜂房哈夫尼菌(Hafnia alvei)AS1.1009对其进行生物转化,可制备D-赖氨酸,理论收率为56.6%。确定了在100℃下,以1.0mol/L氢氧化钠水溶液,用0.10摩尔比的水杨醛催化L-赖氨酸在4h内消旋,反应活化能为62187.86J... L-赖氨酸经化学消旋反应后,应用蜂房哈夫尼菌(Hafnia alvei)AS1.1009对其进行生物转化,可制备D-赖氨酸,理论收率为56.6%。确定了在100℃下,以1.0mol/L氢氧化钠水溶液,用0.10摩尔比的水杨醛催化L-赖氨酸在4h内消旋,反应活化能为62187.86J/mol;对生物转化中赖氨酸脱羧酶性质研究结果表明该酶最适pH为8.0,最适温度为37℃,吐温-80质量浓度0.5g/L,菌体质量浓度10g/L,底物质量浓度为30g/L时,最高比酶活为3840U。在此优化条件下转化时间为12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赖氨酸 脱羧酶 消旋 生物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类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18
11
作者 石明旺 庞延军 +1 位作者 王修强 杨永华 《经济林研究》 2006年第2期63-68,共6页
概述了目前分子生物学方法在竹类植物上的应用,包括其核酸提取的方法、分子标记(RFLP、RAPD、SCAR s、AFLP及微卫星)等在分类上的应用,竹类开花基因等有用基因的分离、鉴定及其转化研究。针对竹类植物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包... 概述了目前分子生物学方法在竹类植物上的应用,包括其核酸提取的方法、分子标记(RFLP、RAPD、SCAR s、AFLP及微卫星)等在分类上的应用,竹类开花基因等有用基因的分离、鉴定及其转化研究。针对竹类植物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包括生物技术育种和系统演化研究,提出了今后竹类植物研究的重点和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子 基因 分子标记 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含硫氨基酸转基因大豆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桂恒 张培培 +6 位作者 华小梅 彭欣 孔令如 陈丰 戚金亮 喻德跃 杨永华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1-187,共7页
选用两组转基因品质改良大豆(富含硫氨基酸),利用磷脂脂肪酸(PLFA)法分析了在大田种植条件下,两组转基因大豆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非转基因大豆相比,转基因品系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发生明显的变化。在两组转基... 选用两组转基因品质改良大豆(富含硫氨基酸),利用磷脂脂肪酸(PLFA)法分析了在大田种植条件下,两组转基因大豆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非转基因大豆相比,转基因品系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发生明显的变化。在两组转基因品系中PLFA组分均发生变化,A组中检测到15种特异性的PLFA,其中占主导地位的分别是是革兰氏阳性菌(GP)的特征脂肪酸16∶0、10Me18∶0和好氧细菌特征脂肪酸18∶1ω7c;B组中检测到13种特异性的PLFA,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表征GP的脂肪酸15∶0、16∶0和非特征脂肪酸14Me16∶0。在A组的OE-8品系及B组的17-4和57品系中,表征细菌的PLFA含量和总PLFA含量与非转基因品系相比有显著上升。结果表明种植转基因大豆影响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大豆 土壤微生物群落 磷脂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体化膜生物膜反应器处理农村生活污水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杨小俊 贾海涛 +1 位作者 蔡亚君 蔡映杰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4-48,共5页
针对一种一体化膜生物膜反应器,进行了以间歇方式运行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微滤膜出水,该处理方式抗冲击负荷能力强,且可实现自动化运行;当厌氧反应时长1.5 h、好氧曝气及出水时间共4 h、好氧阶段溶解氧3~4 mg/L... 针对一种一体化膜生物膜反应器,进行了以间歇方式运行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微滤膜出水,该处理方式抗冲击负荷能力强,且可实现自动化运行;当厌氧反应时长1.5 h、好氧曝气及出水时间共4 h、好氧阶段溶解氧3~4 mg/L、充水比0.33时,反应器中CODcr、氨氮、总氮、总磷、浊度的出水平均值分别为38.00 mg/L、2.82 mg/L、10.50 mg/L、0.39 mg/L和1.55NTU,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9.1%、83.5%、58.0%、81.3%和98.6%;反应器中形成大量高端营养级水平微生物种群,食物链长且相互交叉,呈明显的网状结构(食物网),能保证系统稳定的污水处理效果及较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化膜生物膜反应器 农村生活污水 间歇式运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重组改良型人膜联蛋白检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宋丽萍 华子春 +2 位作者 张欣 邢海燕 轩楠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3-55,共3页
目的:探讨99mTc标记重组改良型人膜联蛋白(H-Annexin V)检测兔动脉粥样硬化(AS)病变的价值。方法:7只雄性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模型组4只(其中1只用于模型对照研究)大白兔通过球囊损伤腹主动脉内膜,并饲喂含2%胆固醇、5... 目的:探讨99mTc标记重组改良型人膜联蛋白(H-Annexin V)检测兔动脉粥样硬化(AS)病变的价值。方法:7只雄性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模型组4只(其中1只用于模型对照研究)大白兔通过球囊损伤腹主动脉内膜,并饲喂含2%胆固醇、5%猪油的高脂饲料15周制备AS模型。3只正常对照组大白兔饲喂普通饲料15周。15周后取3只模型组大白兔自耳缘静脉注射99mTc-H-Annexin V 37~55.5MBq/kg(含500μgH-Annexin V),进行活体及离体血管显像。正常对照组显像方法相同。对模型组兔降主动脉分段,测定各段质量和放射性计数,并进行病理学检查。剩余1只模型对照组兔静脉注射99mTcO4-37~55.5MBq/kg。结果:3只模型组兔注射99mTc-H-Annexin V后10min降主动脉可见放射性摄取,随着时间的延长,显像剂摄取增加,显像剂注射后2h,模型组兔降主动脉显影最为清晰。正常对照组兔在注射显像剂后10min可见降主动脉放射性摄取,随着时间的延长,显像剂摄取减少,注射显像剂后2h,降主动脉放射性摄取不明显。注射显像剂后2h模型组靶/非靶(T/NT)比值(2.68±0.25)明显高于对照组(1.57±0.24,t=5.44,P<0.01)。含AS斑块血管片段的放射性摄取为(63.33±14.11)cpm/mg,明显高于非斑块的血管片段(21.75±8.30)cpm/mg(t=9.53,P<0.01)。1只模型对照组兔静脉注射后10min到2h均未见明显主动脉影像。结论:99mTc-H-Annexin V核素显像可成为一种无创检测AS斑块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 放射性核素显像 膜联蛋白质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际箱种植条件下富含硫氨基酸转基因大豆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根林 桂恒 +4 位作者 彭欣 陈丰 戚金亮 喻德跃 杨永华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88-291,共4页
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方法测定了根际箱种植条件下富含硫氨基酸转基因大豆品系OE-8、OE-7、RNAi-3及其受体南农88-1和17-4、21-8、57及其受体N2899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受体南农88-1根际土壤微生物的磷脂脂肪酸... 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方法测定了根际箱种植条件下富含硫氨基酸转基因大豆品系OE-8、OE-7、RNAi-3及其受体南农88-1和17-4、21-8、57及其受体N2899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受体南农88-1根际土壤微生物的磷脂脂肪酸相比,转基因品系OE-8的12Me14∶0、15∶0、17∶0、cy17∶0、10Me17∶0、10Me18∶0、20∶1ω9、18∶2ω6,9cc含量显著提高,转基因品系OE-7的14Me15∶0、16∶0、20∶1ω9含量存在显著差异,转基因品系RNAi-3的14Me15∶0含量显著提高,3个转基因品系根际土壤微生物磷脂脂肪中缺失15Me16∶1ω5,但出现20∶1ω9和18∶2ω6,9cc;与受体N2899根际土壤微生物的磷脂脂肪酸相比,转基因品系17-4的15∶0、14Me14∶0、16∶1ω7c、16∶0、cy17∶0、10Me17∶0、18∶1ω8、cy19∶0含量发生改变,转基因品系21-8的14Me16∶0、cy19∶0缺失,转基因品系57的所有磷脂脂肪酸含量显著提高,3个转基因品系根际土壤微生物磷脂脂肪中出现18∶1ω2。对单个PLFA含量进行的主成分分析显示,花期转基因品系土壤总体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了改变,与受体相比变化较大的转基因品系有OE-7、RNAi-3、17-4和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大豆 根际箱 土壤微生物群落 磷脂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动脉穿刺点封堵装置的体外实验 被引量:3
16
作者 孙剑涛 张峻峰 +1 位作者 吴可 王毅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60-562,共3页
目的观察一种新型股动脉穿刺点封堵装置的体外栓塞效果。方法在模拟股动脉血流速度的体外模型上,置入有稳定溶胀效果的栓塞胶体。结果栓塞胶体不受模拟血流冲击影响,栓塞后栓塞胶体铆住穿刺点,没有液体外渗。结论这种新型封堵装置结构简... 目的观察一种新型股动脉穿刺点封堵装置的体外栓塞效果。方法在模拟股动脉血流速度的体外模型上,置入有稳定溶胀效果的栓塞胶体。结果栓塞胶体不受模拟血流冲击影响,栓塞后栓塞胶体铆住穿刺点,没有液体外渗。结论这种新型封堵装置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封堵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封堵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激光微切割与cDNA芯片技术筛选胃癌进展过程中差异表达的基因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晓琦 李强 +10 位作者 孙喜太 吴凌云 温泉 张丽华 仇毓东 邹晓平 徐肇敏 陈隆典 于成功 张敏跃 丁义涛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11期1130-1133,共4页
目的:结合激光微切割(LMD)和基因芯片技术筛选胃癌淋巴结转移相关基因,从中进一步确定在胃癌发生和转移过程中都有差异表达的基因。方法:采用LMD技术,从17例胃癌患者手术标本中获取高纯度的正常胃黏膜细胞及原发灶和相应淋巴结转移灶中... 目的:结合激光微切割(LMD)和基因芯片技术筛选胃癌淋巴结转移相关基因,从中进一步确定在胃癌发生和转移过程中都有差异表达的基因。方法:采用LMD技术,从17例胃癌患者手术标本中获取高纯度的正常胃黏膜细胞及原发灶和相应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肿瘤细胞。用基因芯片比较其中2例原发灶与淋巴结转移灶中肿瘤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差异,半定量RT-PCR方法验证芯片结果;并在另15份标本中,进一步确定在胃癌发生和转移过程中都有差异表达的基因。结果:发现49个基因的表达在胃癌原发灶肿瘤细胞中比淋巴结转移灶明显上调,37个基因的表达明显下调,mRNA水平的验证结果与芯片结果相符。同时,筛选出4个在胃癌发生和转移过程中都有差异表达的基因,其中3个基因(OPCML,RNASE1和YES1)的表达规律与肿瘤抑制基因相似,即正常黏膜中表达最高,肿瘤原发灶次之,淋巴结转移灶表达最低;而另一个基因(AKC1)的表达规律则与癌基因相似。结论:采用LMD和基因芯片技术,成功筛选出胃癌进展过程中的差异表达基因,为进一步研究胃癌发生和转移的机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微切割 基因芯片 胃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孢小克银汉霉9980生物酶法制备D苯丙氨酸 被引量:1
18
作者 郭丽芸 刘毅 +2 位作者 贾晓娟 李兆兰 焦庆才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390-1393,共4页
筛选到一株产氨基酰化酶的真菌刺孢小克银汉霉9980,直接利用其菌体细胞拆分N乙酰DL苯丙氨酸,最终制得D苯丙氨酸。最适反应条件为:0.2mol/LN乙酰DL苯丙氨酸(含Co2+5×10-4mol/L),0.04g/mL菌体,在pH值为7.0、50℃条件下反应24h,拆分率... 筛选到一株产氨基酰化酶的真菌刺孢小克银汉霉9980,直接利用其菌体细胞拆分N乙酰DL苯丙氨酸,最终制得D苯丙氨酸。最适反应条件为:0.2mol/LN乙酰DL苯丙氨酸(含Co2+5×10-4mol/L),0.04g/mL菌体,在pH值为7.0、50℃条件下反应24h,拆分率达90%以上。产物经JK008阳离子交换树脂分离。N乙酰D苯丙氨酸经6mol/LHCl加热回流4h脱乙酰得D苯丙氨酸。DPhe[α]20D=+34.4°(水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苯丙氨酸 N-乙酰-DL-苯丙氨酸 刺孢小克银汉霉9980 氨基酰化酶 光学拆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重组改良型人膜联蛋白评估兔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宋丽萍 华子春 +2 位作者 张欣 轩楠 邢海燕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58-360,共3页
目的:探讨99mTc标记的重组改良型人膜联蛋白(H-Annexin V)评估兔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的价值。方法:9只雄性大耳白兔随机分为球囊损伤组、单纯高脂饲料组、正常对照组,每组3只。球囊损伤组兔通过球囊损伤腹主动脉内膜,并饲喂高脂饲料15... 目的:探讨99mTc标记的重组改良型人膜联蛋白(H-Annexin V)评估兔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的价值。方法:9只雄性大耳白兔随机分为球囊损伤组、单纯高脂饲料组、正常对照组,每组3只。球囊损伤组兔通过球囊损伤腹主动脉内膜,并饲喂高脂饲料15周。单纯高脂饲料组兔饲喂高脂饲料15周。对照组兔给予普通饲料喂养15周。15周后3组大白兔均自耳缘静脉注射99mTc-H-Annexin V 37~55.5MBq/kg,进行活体及离体血管显像。对球囊损伤组和高脂饲料组兔降主动脉分段,测定各段质量和放射性计数,并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显像剂注射后2小时,球囊损伤组兔降主动脉显影最为清晰。单纯高脂饲料组兔仍可见降主动脉影像。对照组兔降主动脉显影不明显。注射显像剂后2小时球囊损伤组靶/非靶(T/NT)比值(2.68±0.25)明显高于单纯高脂饲料组(2.08±0.18,t=3.26,P<0.05)和正常对照组(1.57±0.24,t=5.44,P<0.01)。离体显像可见:球囊损伤组影像较为清晰,而单纯高脂饲料组可见降主动脉显影,但影像欠清晰。球囊损伤组含AS斑块的血管片段放射性摄取为63.33±14.11cpm/mg,明显高于单纯高脂饲料组含AS斑块血管片段的放射性摄取52.08±12.39cpm/mg(t=2.17,P<0.05)。结论:99mTc-H-Annexin V核素显像在评估兔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 膜联蛋白质类 放射性核素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转染方法介导质粒转染人舌鳞癌细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韩伟 胡勤刚 +3 位作者 王志勇 董伟 李淑锋 华子春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75-578,共4页
目的:比较新型阳离子聚合物交联化聚乙烯亚胺(polyethylenimine-ethyleneglycol dimethacrylate,PEIEGDMA)与阳离子脂质体TRANSfection转染人舌鳞癌(Tca8113)细胞的转染效率和细胞毒性。方法:将合成的含有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的靶向血... 目的:比较新型阳离子聚合物交联化聚乙烯亚胺(polyethylenimine-ethyleneglycol dimethacrylate,PEIEGDMA)与阳离子脂质体TRANSfection转染人舌鳞癌(Tca8113)细胞的转染效率和细胞毒性。方法:将合成的含有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的靶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RNA干扰质粒,分别通过PEI-EGDMA和TRANS-fection转染入Tca8113细胞中,每组设4种浓度。转染后24h,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转染效果,计算各组的转染效率。48h后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行细胞毒性检测。结果:PEI-EGDMA与重组质粒质量比(W∶W)控制在1.5∶1时转染效率最高,约为72%,与其余浓度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TRANSfection与重组质粒质量比控制在2∶1时,转染效率最高,约为55%,与其余各浓度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各自最佳转染条件下,PEI-EGDMA的转染效率明显提高。MTT结果显示在实验设定的浓度范围内,各组细胞的生长无显著性差异(P>0.05),细胞毒性较小。结论:新型阳离子聚合物PEI-EGDMA与TRANSfection相比转染效率更高,细胞毒性小,有望成为人舌鳞癌细胞基因转染的有效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亚胺 脂质体TRANSfection 转染效率 细胞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