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京大学仙林校区的鸟类与兽类多样性
1
作者 周可心 余心蓓 李忠秋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9-169,共11页
2022年2月至2023年3月对南京大学仙林校区校园进行了鸟类调查,同时在校园内的天文山上布设五架红外相机,对校园内的兽类进行调查.鸟类调查共记录129种,隶属于17目41科,包括黑鸢、红隼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9种.鸟类名录中雀形目鸟类最多,... 2022年2月至2023年3月对南京大学仙林校区校园进行了鸟类调查,同时在校园内的天文山上布设五架红外相机,对校园内的兽类进行调查.鸟类调查共记录129种,隶属于17目41科,包括黑鸢、红隼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9种.鸟类名录中雀形目鸟类最多,有22科74种.兽类调查共发现七种,隶属于四目六科,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两种,分别为獐和貉.基于红外相机数据,对校园内稳定存在的野猪的活动节律进行了分析,发现野猪日活动高峰在5:00-7:00,次高峰在15:00-19:00,对其一整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其秋季晨间活动高峰出现最早,夏季的夜间活动高峰出现最迟.调查结果突出了大学校园对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为促进公民保护自然资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多样性 校园 红外相机技术 野猪 活动节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大学仙林校区流浪猫种群数量和繁殖调查 被引量:3
2
作者 孙桃柱 吴琼 +1 位作者 张振伟 李忠秋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3-343,共11页
流浪猫已对全球生物多样性带来严重威胁,然而,中国对流浪猫的基础生物学研究却很少。2018—2022年,以南京大学仙林校区(约195 hm2)为研究区域,开展了基于个体识别的校园流浪猫种群及繁殖等基础生物学研究。通过连续20 d的样点调查,构建... 流浪猫已对全球生物多样性带来严重威胁,然而,中国对流浪猫的基础生物学研究却很少。2018—2022年,以南京大学仙林校区(约195 hm2)为研究区域,开展了基于个体识别的校园流浪猫种群及繁殖等基础生物学研究。通过连续20 d的样点调查,构建了流浪猫的种群数量累积曲线,发现即便在熟知流浪猫种群分布的基础上,一天调查中流浪猫的发现率仅为51.22%(44.51%~53.66%),而累积6 d的重复调查,发现率可达到84.15%(81.10%~86.59%)。2018—2022年南京大学仙林校区流浪猫数量快速增长,从2018年的51只增加至2022年的220只。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每月6次调查,期间共记录到273只流浪猫,其中成年猫149只,幼猫124只,雌雄性比约为1∶1。在此期间流浪猫的一年留存率约为58.71%,且绝育流浪猫的留存率显著高于未绝育的流浪猫。流浪猫全年均可繁殖,但产仔高峰集中在3—6月。65窝幼猫中,有84只存活超过6个月,若家猫的平均产仔数为3~4只,则南京大学仙林校区的流浪猫幼仔6月龄成活率约为36.92%(32.31%~43.08%)。上述结果说明,低强度的样点调查可能低估了流浪猫的种群数量。同时,在人类提供庇佑的环境中,流浪猫的生存不受食物、住所以及疾病的限制,其生存率和繁殖成功率较高,高存活率和高繁殖力将为流浪猫种群数量的控制带来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浪猫 种群数量 种群动态 繁殖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浪猫生态影响的几个热点问题
3
作者 李忠秋 《兽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93-601,共9页
作为一个起源于近东地区的物种,家猫(Felis catus)随着人类的脚步扩散到世界各地,并形成了数量庞大的流浪猫种群。流浪猫对岛屿及大陆生态系统产生了深远的生态影响,包括直接捕食、恐惧介导的间接捕食、资源竞争、疾病传播及基因渗透等... 作为一个起源于近东地区的物种,家猫(Felis catus)随着人类的脚步扩散到世界各地,并形成了数量庞大的流浪猫种群。流浪猫对岛屿及大陆生态系统产生了深远的生态影响,包括直接捕食、恐惧介导的间接捕食、资源竞争、疾病传播及基因渗透等。深入理解流浪猫的基础生物学特性,如种群、繁殖和行为适应策略,对于评估和缓解这些影响至关重要。尽管捕捉-绝育-放归(trap‑neuter‑release,TNR)是一种广泛采纳的流浪猫管理方法,但从野生动物保护的角度考虑,其必要性和有效性存在争议。最后,本文就流浪猫种群评估、生态影响评价、传染病调查、猫文化及管理等基础研究,以及宠物登记、宠物繁育、动物福利和动物收容等流浪猫管控措施,提出了相关建议,期望这些建议能为流浪猫的有效管理和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提供科学参考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浪猫 生态影响 野生动物 捕捉-绝育-放归 动物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梅花鹿与大丰麋鹿发情期反刍行为的差异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宜贵 Ullah Sana +1 位作者 Takasu Fugo 李忠秋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0-55,共6页
家养有蹄类动物的反刍行为已有大量研究,而受限于野外条件,野生有蹄类动物反刍行为的研究有限。以往研究认为,体型可能是影响动物反刍行为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以日本奈良公园日本梅花鹿Cervus nippon nippon和中国江苏大丰麋鹿Elaphurus ... 家养有蹄类动物的反刍行为已有大量研究,而受限于野外条件,野生有蹄类动物反刍行为的研究有限。以往研究认为,体型可能是影响动物反刍行为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以日本奈良公园日本梅花鹿Cervus nippon nippon和中国江苏大丰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为研究对象,观察记录并比较分析了发情期的日本梅花鹿与发情期的麋鹿在卧息时反刍行为的种内及种间差异。按照年龄性别差异,分5种类型(成年雄性、成年雌性、亚成雄性、亚成雌性和幼鹿)研究两物种食团咀嚼时间、咀嚼频率和咀嚼速率的差异。结果表明,1)日本梅花鹿的咀嚼速率和食团咀嚼时间受性别-年龄的显著影响:咀嚼速率为幼体>亚成雌性>亚成雄性>成年雌性>成年雄性,而食团咀嚼时间为成年雄性>亚成雄性>成年雌性>亚成雌性>幼体;2)性别-年龄对麋鹿咀嚼频率有显著的影响,成年雄性<成年雌性<亚成雄性<亚成雌性<幼体;3)两物种在咀嚼频率、食团咀嚼时间和咀嚼速率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体型更大的麋鹿咀嚼速率更慢,食团咀嚼时间更长。与体型相关的性别及年龄显著影响了日本梅花鹿和麋鹿的反刍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梅花鹿 麋鹿 反刍 咀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燕营巢特征及其对城市环境的适应性 被引量:2
5
作者 覃小彬 付昌健 +3 位作者 向晨旭 蓝方源 李翔 邢晓莹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6345-6353,共9页
城市面积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扩张,一些鸟类种群通过改变营巢特征,在与自然生境截然不同的城市中筑巢繁殖。但目前城市环境对于鸟类营巢影响的研究较缺乏。为了解鸟类营巢对城市环境的适应,于2016、2019年在黑龙江哈尔滨的城市与乡村环境,... 城市面积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扩张,一些鸟类种群通过改变营巢特征,在与自然生境截然不同的城市中筑巢繁殖。但目前城市环境对于鸟类营巢影响的研究较缺乏。为了解鸟类营巢对城市环境的适应,于2016、2019年在黑龙江哈尔滨的城市与乡村环境,分别测量家燕(Hirundo rustica)巢(如,大小及形状)及巢址特征等(如,距地面和屋顶距离)参数,以探究:(1)家燕巢特征在乡村及城市生境是否存在差异?(2)家燕巢特征在年际间是否存在变化?并为城市家燕种群的保护提供理论依据及合理建议。研究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以及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分析所测量的巢特征参数在城乡之间、年际间的差异,并对组间参数进行线性判别分析(LDA,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结果发现,城乡间具有显著差异:(1)与乡村相比,城市巢距离屋顶更远,距地相对更近(P<0.05);(2)城市巢更浅(P<0.05);(3)从2016到2019年,城市和乡村巢都变得更深,半径更大(P<0.05)。根据这些发现,推测城市楼房建筑的楼道为家燕繁殖提供了相对更为封闭、安全的环境,旧巢及较为丰富的支撑物为家燕提供了适宜的巢址,有可能节省亲鸟在营巢上的繁殖投入;但同时应当警惕门窗关闭、资源受限、人为干扰等不利因素可能造成的生态陷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燕 城市化 营巢 巢特征 城乡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