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00篇文章
< 1 2 7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冠疫情下国际化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以南京大学中美生命科学国际云科考为例
1
作者 田兴军 朱景宁 +3 位作者 杨映辉 王丽 李灿 周长芳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54-257,共4页
中美生命科学国际云科考项目是在新冠疫情背景下为促进国际交流、推动学科融合及培养国际化拔尖人才的新探索。本次科考注重学科的多样性和综合性,队员来自南京大学6个院系的15名优秀本科生和学校“飞越计划”选拔的5名优秀中学生,科考... 中美生命科学国际云科考项目是在新冠疫情背景下为促进国际交流、推动学科融合及培养国际化拔尖人才的新探索。本次科考注重学科的多样性和综合性,队员来自南京大学6个院系的15名优秀本科生和学校“飞越计划”选拔的5名优秀中学生,科考由波多黎各大学和南京大学的生命科学、地理学、社会学和历史学教师联合参与指导,教学方式采取线上授课与线下实践两种教学模式进行。科考训练的前4天为国际云科考教学,后4天为国内实地(盐城)科考。通过云科考教学,学生实现了与国际一流实践教育的有机结合,从结构到内容,科考采取虚实结合、内外贯通方式,效果良好。科考在培养具有国际化创新思维的同时,加深了学生的野外认知和思考,为国际化教学实习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科学 国际化实践教学 云科考 疫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大学仙林校区的鸟类与兽类多样性
2
作者 周可心 余心蓓 李忠秋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9-169,共11页
2022年2月至2023年3月对南京大学仙林校区校园进行了鸟类调查,同时在校园内的天文山上布设五架红外相机,对校园内的兽类进行调查.鸟类调查共记录129种,隶属于17目41科,包括黑鸢、红隼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9种.鸟类名录中雀形目鸟类最多,... 2022年2月至2023年3月对南京大学仙林校区校园进行了鸟类调查,同时在校园内的天文山上布设五架红外相机,对校园内的兽类进行调查.鸟类调查共记录129种,隶属于17目41科,包括黑鸢、红隼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9种.鸟类名录中雀形目鸟类最多,有22科74种.兽类调查共发现七种,隶属于四目六科,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两种,分别为獐和貉.基于红外相机数据,对校园内稳定存在的野猪的活动节律进行了分析,发现野猪日活动高峰在5:00-7:00,次高峰在15:00-19:00,对其一整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其秋季晨间活动高峰出现最早,夏季的夜间活动高峰出现最迟.调查结果突出了大学校园对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为促进公民保护自然资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多样性 校园 红外相机技术 野猪 活动节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大学仙林校区流浪猫种群数量和繁殖调查 被引量:3
3
作者 孙桃柱 吴琼 +1 位作者 张振伟 李忠秋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3-343,共11页
流浪猫已对全球生物多样性带来严重威胁,然而,中国对流浪猫的基础生物学研究却很少。2018—2022年,以南京大学仙林校区(约195 hm2)为研究区域,开展了基于个体识别的校园流浪猫种群及繁殖等基础生物学研究。通过连续20 d的样点调查,构建... 流浪猫已对全球生物多样性带来严重威胁,然而,中国对流浪猫的基础生物学研究却很少。2018—2022年,以南京大学仙林校区(约195 hm2)为研究区域,开展了基于个体识别的校园流浪猫种群及繁殖等基础生物学研究。通过连续20 d的样点调查,构建了流浪猫的种群数量累积曲线,发现即便在熟知流浪猫种群分布的基础上,一天调查中流浪猫的发现率仅为51.22%(44.51%~53.66%),而累积6 d的重复调查,发现率可达到84.15%(81.10%~86.59%)。2018—2022年南京大学仙林校区流浪猫数量快速增长,从2018年的51只增加至2022年的220只。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每月6次调查,期间共记录到273只流浪猫,其中成年猫149只,幼猫124只,雌雄性比约为1∶1。在此期间流浪猫的一年留存率约为58.71%,且绝育流浪猫的留存率显著高于未绝育的流浪猫。流浪猫全年均可繁殖,但产仔高峰集中在3—6月。65窝幼猫中,有84只存活超过6个月,若家猫的平均产仔数为3~4只,则南京大学仙林校区的流浪猫幼仔6月龄成活率约为36.92%(32.31%~43.08%)。上述结果说明,低强度的样点调查可能低估了流浪猫的种群数量。同时,在人类提供庇佑的环境中,流浪猫的生存不受食物、住所以及疾病的限制,其生存率和繁殖成功率较高,高存活率和高繁殖力将为流浪猫种群数量的控制带来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浪猫 种群数量 种群动态 繁殖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滩涂湿地水文连通与生态修复研究
4
作者 陆永军 左利钦 +4 位作者 吉祖稳 董胜 冷欣 唐梅英 张旭辉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4-66,共13页
针对黄河流域来水来沙锐减、海平面上升等变化环境及工农业等人类活动影响下,黄河三角洲滩涂湿地水沙关系不协调、生态脆弱等问题,探究变化环境下水沙配置和生态修复难题。通过现场勘测、遥感解译、数学物理模型试验、工程试验应用等探... 针对黄河流域来水来沙锐减、海平面上升等变化环境及工农业等人类活动影响下,黄河三角洲滩涂湿地水沙关系不协调、生态脆弱等问题,探究变化环境下水沙配置和生态修复难题。通过现场勘测、遥感解译、数学物理模型试验、工程试验应用等探究黄河三角洲景观/生境演变及水文连通变化,提出水沙时空配置模式和生态修复技术,取得了相关的研究进展。明晰40年来黄河三角洲滩涂湿地景观/生境动态演变规律和水文连通性;提出黄河三角洲充分利用洪水资源和平原水库、清水沟流路与刁口河流路协同的水沙时空交互配置模式;集成基于互花米草扩散风险分区的梯级治理与基于微地形改造的碱蓬恢复措施,初步在黄河三角洲北部岸带与清水沟示范区开展应用。研究结果可为黄河三角洲河口规划、滩涂湿地水系连通和生态保护提供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滩涂湿地 生境演变 水文连通 水沙配置 碱蓬恢复 黄河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浪猫生态影响的几个热点问题
5
作者 李忠秋 《兽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93-601,共9页
作为一个起源于近东地区的物种,家猫(Felis catus)随着人类的脚步扩散到世界各地,并形成了数量庞大的流浪猫种群。流浪猫对岛屿及大陆生态系统产生了深远的生态影响,包括直接捕食、恐惧介导的间接捕食、资源竞争、疾病传播及基因渗透等... 作为一个起源于近东地区的物种,家猫(Felis catus)随着人类的脚步扩散到世界各地,并形成了数量庞大的流浪猫种群。流浪猫对岛屿及大陆生态系统产生了深远的生态影响,包括直接捕食、恐惧介导的间接捕食、资源竞争、疾病传播及基因渗透等。深入理解流浪猫的基础生物学特性,如种群、繁殖和行为适应策略,对于评估和缓解这些影响至关重要。尽管捕捉-绝育-放归(trap‑neuter‑release,TNR)是一种广泛采纳的流浪猫管理方法,但从野生动物保护的角度考虑,其必要性和有效性存在争议。最后,本文就流浪猫种群评估、生态影响评价、传染病调查、猫文化及管理等基础研究,以及宠物登记、宠物繁育、动物福利和动物收容等流浪猫管控措施,提出了相关建议,期望这些建议能为流浪猫的有效管理和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提供科学参考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浪猫 生态影响 野生动物 捕捉-绝育-放归 动物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藻-细菌互作及其对碳、氮循环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张玉晴 刘佳音 +6 位作者 蔡元锋 张民 史小丽 杜瑛珣 苏雅玲 施丽梅 吴庆龙 《湖泊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9-353,共15页
藻类与细菌之间存在多种互作关系,二者间的相互作用会影响水体初级生产力、藻类群落组成、藻类之间的竞争和演替以及藻类水华的发展等。藻菌间的多种紧密互作和代谢耦联对水体中碳、氮、磷、硫等多种生源要素的循环产生影响。在淡水生... 藻类与细菌之间存在多种互作关系,二者间的相互作用会影响水体初级生产力、藻类群落组成、藻类之间的竞争和演替以及藻类水华的发展等。藻菌间的多种紧密互作和代谢耦联对水体中碳、氮、磷、硫等多种生源要素的循环产生影响。在淡水生态系统中,蓝藻水华仍然是威胁水环境健康的重要因素,部分水体中形成了周而复始发生蓝藻水华的稳定状态。蓝藻与其附生细菌间的互作和代谢关联是蓝藻水华维持的关键,在水体碳氮循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蓝藻与细菌间的互作对蓝藻生长、产毒、群体维持和多样性的影响以及影响藻菌互作的因素,综述了蓝藻藻际环境中碳氮相关功能微生物类群以及藻菌互作对水生态系统中碳氮循环的影响,分析了蓝藻群体颗粒、附着作用和环境因素(如温度、营养盐、新型污染物和铁硫磷元素等)对藻菌之间碳氮代谢关联和转化的影响及其对环境的反馈机制,并探讨了藻菌互作中碳氮转化过程与转化通量的主要研究方法,为深入了解蓝藻水华介导的藻菌互作机制和水体生源要素循环的微生物过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藻 藻菌互作 碳氮循环 环境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拉霉素淡水生物水质基准与生态风险评估 被引量:1
7
作者 朱翱月 刘萌硕 +1 位作者 董素涵 王莉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0-280,共11页
克拉霉素(CLA)属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具有广谱抑菌作用,环境中CLA的残留会对水生生物产生潜在危害,而我国尚缺乏CLA的淡水生物水质基准值。该研究搜集筛选了CLA对淡水生物的急慢性毒性数据,共获得5门8科15条急性毒性数据和5门6科16条慢... 克拉霉素(CLA)属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具有广谱抑菌作用,环境中CLA的残留会对水生生物产生潜在危害,而我国尚缺乏CLA的淡水生物水质基准值。该研究搜集筛选了CLA对淡水生物的急慢性毒性数据,共获得5门8科15条急性毒性数据和5门6科16条慢性毒性数据。采用物种敏感度分布法(SSD)、物种敏感度排序法(SSR)对CLA的水质基准进行推导,经SSD方法推导出短期水质基准(SWQC)和长期水质基准(LWQC)分别为0.581和0.071μg·L^(-1),通过SSR方法推导出的基准最大浓度(CMC)和基准连续浓度(CCC)分别为3.741和0.919μg·L^(-1),最终采用SSD方法的结果作为保护我国淡水生物的水质基准。分别使用慢性毒作用带分析、熵值法和安全阈值法对我国部分水域进行生态风险评估。基于慢性毒作用带分析发现,CLA发生慢性中毒的危险性较大,危险性等级为高度危险;基于熵值法发现,CLA在我国部分水域中存在一定的生态风险;基于安全阈值法发现,CLA在我国典型水体中几乎无风险。由于安全阈值法评估时数据量有限,未能充分考虑水生生态环境的诸多因素对CLA分布的影响,熵值法与慢性毒作用带分析结果相近,且熵值法评估结果显示研究水体呈现一定的生态风险,评估结果更能引起对CLA在淡水环境中生态风险的关注,故以熵值法的生态风险评估结果作为最终结果。CLA在我国渭河关中段、北运河、珠江流域深圳河、珠江广州段、南明河、洪湖的风险评估等级为中等风险,其余水域皆呈现低等风险。该研究可为CLA水质标准制定和流域水生态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拉霉素 水质基准 生态风险评估 物种敏感度分布法 物种敏感度排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市城市景观的特征尺度 被引量:19
8
作者 郁文 刘茂松 +2 位作者 徐驰 陈奋飞 安树青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480-1488,共9页
在RS技术支持下,采用分辨率为10 m的SPOT-5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分别应用Haar、Morlet、Mexican Hat 3种基小波,对南京市江北城郊、主城区和东南城郊3种不同景观类型进行了特征尺度研究。结果表明,Morlet基小波最适于进行城市景观的特征尺... 在RS技术支持下,采用分辨率为10 m的SPOT-5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分别应用Haar、Morlet、Mexican Hat 3种基小波,对南京市江北城郊、主城区和东南城郊3种不同景观类型进行了特征尺度研究。结果表明,Morlet基小波最适于进行城市景观的特征尺度检测,M exican Hat基小波对粒级嵌套结构检测效果稍差,而Haar基小波不适于对连续型数据源的景观进行特征尺度检测。Morlet基小波的一维小波分析结果表明,南京市江北城郊和东南城郊都存在1个对应于各自农田斑块平均粒径的特征尺度,分别为362 m和446 m,而主城区则检测出存在3个特征尺度,即:292、835m和2200m,分别对应于建筑小区、小型街区和大型街区的平均粒径,显示主城区存在具有等级结构特征的“建筑小区-小型街区-大型街区”的粒级嵌套结构,揭示了城区具有比城郊复杂得多的粒级结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 特征尺度 小波分析 粒级嵌套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老山地区蜻蜓目昆虫区系分析及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虞蔚岩 李朝晖 +5 位作者 宋东杰 黄成 王汉卿 陆静 王卉 钱雅萍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22-326,共5页
2005~2007年对南京老山地区蜻蜓目昆虫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对采集标本的鉴定和分类,初步确定南京老山地区蜻蜓目昆虫有2亚目6科21属30种,其中7种是江苏省新纪录。其区系组成的特点是:东洋区有8种,占总数的26.67%;古北区有2种,占总数的6... 2005~2007年对南京老山地区蜻蜓目昆虫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对采集标本的鉴定和分类,初步确定南京老山地区蜻蜓目昆虫有2亚目6科21属30种,其中7种是江苏省新纪录。其区系组成的特点是:东洋区有8种,占总数的26.67%;古北区有2种,占总数的6.67%;东洋区-古北区有11种,占总数的36.67%;广布种有9种,占总数的30.00%。通过对春、夏、秋三季蜻蜓多样性的研究,发现春、夏、秋三季蜻蜓的种类数量为夏季>春季>秋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老山 蜻蜓 区系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市男男性行为人群淋球菌和沙眼衣原体感染状况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陈旭 傅更锋 +7 位作者 徐晓琴 胡海洋 闫红静 刘晓燕 王建军 徐根兴 羊海涛 还锡萍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69-572,共4页
目的分析男男性行为人群淋球菌和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制定有效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同伴推动法对男男性行为人群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取禁尿2 h以上的首段尿液进行生殖道淋球菌和沙眼衣原体核酸检测。结果男男性... 目的分析男男性行为人群淋球菌和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制定有效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同伴推动法对男男性行为人群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取禁尿2 h以上的首段尿液进行生殖道淋球菌和沙眼衣原体核酸检测。结果男男性行为人群中淋球菌、沙眼衣原体感染阳性率分别为1.4%、4.5%,混合感染0.2%。年龄、文化程度、最近6个月与男性(或)异性性行为情况及性病史等因素与淋球菌感染之间无相关性。年龄较小、文化程度低、最近6个月多性伴、同性之间安全套使用率低和最近1年出现过性病症状是沙眼衣原体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应对男男性行为人群的淋球菌和沙眼衣原体感染进行监测并对其进行行为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性恋 男性 性行为 奈瑟球菌 淋病 淋病 衣原 体科感染 衣原体 沙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市四种下垫面气温日变化规律及城市热岛效应 被引量:61
11
作者 黄良美 黄海霞 +2 位作者 项东云 朱积余 李建龙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411-1420,共10页
为了监测城市热岛特征、热场空间分布及综合评价城市环境质量,探讨消减城市热岛效应对策,2005年7—9月期间,通过对南京市的中心城区夫子庙、城市湖泊玄武湖、城市森林紫金山、城市郊区浦口四个观测点选取水泥地、草地、林地和水体四种... 为了监测城市热岛特征、热场空间分布及综合评价城市环境质量,探讨消减城市热岛效应对策,2005年7—9月期间,通过对南京市的中心城区夫子庙、城市湖泊玄武湖、城市森林紫金山、城市郊区浦口四个观测点选取水泥地、草地、林地和水体四种下垫面进行温度、湿度、风速等气象因子的24 h同步观测,结果表明,(1)四个观测点的四种下垫面白天气温呈林地〈水体〈草地〈水泥地的变化趋势,夜晚则是相反,但草地的温度最低;与水泥地比较,其他3种下垫面白昼期有明显的降温效应,均幅度为0.2-2.9℃,而夜晚林地与水体有轻微的保暖效应,晴好无风天气时这种效应更明显。(2)南京市的热岛强度平均为0.5-3.5℃,凌晨3:00左右热岛强度较大且平稳,当日出后热岛强度减小,但在中午12:00左右有一个明显回升,然后下降,至傍晚18:00-21:00,热岛强度有个强烈提升的高峰。(3)利用各观测点温度的时间标准差、空间标准差及时空数据正规化的标准差定量与定性的揭示了城市景观与城市下垫面对城市热岛效应变化的影响机理。(4)不同观测点舒适度指数表明观测期间人们对温度、湿度和风速日变化的综合生理感觉是暑热到较舒适间的变化过程,紫金山和浦口有时给人舒适的感觉。基于实验观测数据,对南京市不同下垫面的温度日变化规律、热岛强度特征、舒适度指数以及相关成因机理进行了全面分析与探讨,为城市生态建设、城市规则、城市环境治理及城市绿化建设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下垫面 热岛强度日变化 成因与机理分析 舒适度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机过程在盐城滨海滩涂湿地土壤细菌群落构建中的作用
12
作者 石子菊 王晓瑶 +3 位作者 程雪菲 张晴晴 徐驰 刘茂松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7593-7602,共10页
土壤细菌的群落组成与结构特征主要由基于生态位理论的确定性过程和基于中性理论的随机过程共同塑造。基于16S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数据,应用中性群落模型,对随机过程在盐城滨海滩涂湿地4种典型生境土壤细菌群落构建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 土壤细菌的群落组成与结构特征主要由基于生态位理论的确定性过程和基于中性理论的随机过程共同塑造。基于16S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数据,应用中性群落模型,对随机过程在盐城滨海滩涂湿地4种典型生境土壤细菌群落构建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应用中性群落模型(NCM)可将土壤细菌分为随机分布型、广分布型和窄分布型三种类型。所研究生境土壤细菌群落的广分布型类群大部分为弯曲杆菌门和变形菌门,窄分布型优势类群为变形菌门、拟杆菌门等,而随机分布型优势类群为变形菌门、脱硫菌门、绿弯菌门等,不同分布型优势类群存在一定差异。(2)在所研究的典型生境中,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和结构特征在土壤表层和中层较相似,与深层差异较大;不同植被类型群落间,淤泥质光滩土壤细菌的α多样性指数最低,互花米草群落细菌α多样性最高,两种生境下的广分布类群与随机分布类群均较多;盐地碱蓬群落和芦苇群落细菌α多样性差异较小,窄分布型类群数量均较多。(3)不同生境间,随机分布类群的组成和群落结构基本一致,而广分布型和窄分布型类群的组成与结构存在较大差异。总体上,随机过程主导淤泥质光滩和互花米草群落土壤细菌群落的构建,在盐地碱蓬与芦苇群落中,随机过程的作用相对较小;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差异主要体现在广分布型类群和窄分布型类群的群落组成与结构特征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细菌 滨海湿地 中性群落模型 群落构建 随机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季南京市中心-郊区-城市森林梯度上的近地层大气特征 被引量:10
13
作者 赵德华 欧阳琰 +2 位作者 齐家国 范亚民 安树青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6654-6663,共10页
运用定点观测法和车载传感器的流动观测法,研究了夏季沿南京市市中心-郊区-城市森林梯度的近地层大气温度(TN-S)、CO2浓度(pN-S(CO2))、湿度和污染气体浓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沿市中心-郊区-城市森林梯度,TN-S、pN-S(CO2)、相对湿度(... 运用定点观测法和车载传感器的流动观测法,研究了夏季沿南京市市中心-郊区-城市森林梯度的近地层大气温度(TN-S)、CO2浓度(pN-S(CO2))、湿度和污染气体浓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沿市中心-郊区-城市森林梯度,TN-S、pN-S(CO2)、相对湿度(RHN-S)和污染物浓度(pN-S(SO2)和pN-S(NO2))均表现为规律性的变化,与观测点距市中心的距离间的关系可用logistic方程进行较好的拟合(R2在0.71~0.90之间)。与城市森林(S9)相比,市中心(S1)的TN-S和pN-S(CO2)在一天中的任何时段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TN-S升高幅度在5:00~6:00时段最小,而在17:00~18:00时段最大,分别为1.3℃和4.7℃,白天和夜间平均分别升高了3.7℃和2.1℃;而pN-S(CO2)升高幅度在1:00~2:00时段最小,在13:00~14:00时段最大,分别为7.0μmol/mol和66μmol/mol,白天和夜间平均分别升高了55μmol/mol和20μmol/mol。S1和S9点间,绝对湿度(AHN-S)的全天平均值无显著差异;而RHN-S除了5:00~6:00时段两点均接近饱和外,一天中S9点均高于S1点,两点最大差值出现在13:00~14:00时段,S1和S9分别为37.4%和52.9%,全天平均升高了7.0%。与S9点相比,S1点的pN-S(SO2)和pN-S(NO2)在上午10:00~11:40间分别升高了0.88倍和2.1倍。表明,当前城市的一些环境因子如TN-S和pN-S(CO2)相当于全球数十年或更久以后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郊区 城市森林 热岛 C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S一体化集成技术及其在农业科学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建龙 李鹤 +5 位作者 刚成诚 干晓宇 杨峰 高建刚 钱伟东 王科峰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6-29,共4页
为了有效实现多源信息获取、准确定位、加工处理、专家评价和智能化决策一体化集成,在多年研究工作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5S(RS-GIS-GPS-ES-IDSS)技术的特定定义,详细论述了5S技术的特点、集成理论、结构、组成模块和技术体系,给出了利用5... 为了有效实现多源信息获取、准确定位、加工处理、专家评价和智能化决策一体化集成,在多年研究工作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5S(RS-GIS-GPS-ES-IDSS)技术的特定定义,详细论述了5S技术的特点、集成理论、结构、组成模块和技术体系,给出了利用5S技术在农业与生态科学应用的实例,证明了信息技术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集成理论和新技术,今后在农业等科学中必将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S技术 5S技术集成 5S技术应用进展 信息集成模块 信息农业生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沉积物收支平衡理论的潮滩冲淤变化分析:以江苏大丰潮滩为例
15
作者 雷思 朱士兵 +6 位作者 张一乙 李明亮 汪亚平 高超 吴自银 高抒 周洁琼 《海洋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48,共9页
准确评估潮滩冲淤动态对于海岸带资源管理与防灾减灾至关重要。然而,受人工岸线固化和潮滩剖面演变的时滞效应的影响,传统的基于岸线变迁的方法在评估潮滩形态和动力方面往往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对其中内在机制的解析也较为不足。本研究于... 准确评估潮滩冲淤动态对于海岸带资源管理与防灾减灾至关重要。然而,受人工岸线固化和潮滩剖面演变的时滞效应的影响,传统的基于岸线变迁的方法在评估潮滩形态和动力方面往往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对其中内在机制的解析也较为不足。本研究于2021年5月在江苏海岸的大丰潮滩的上、中、下潮间带进行了连续19个潮周期的同步水文-沉积-地貌动态测量。通过构建沉积物质量守恒模型,定量分析了观测期内沉积物的输运过程及其与潮滩地貌动态变化的关联。结果表明,基于沉积物收支关系估算的滩面冲淤变化与实测高程变化基本一致,验证了该方法在刻画潮滩地貌动态变化方面的有效性。此外,分析结果还表明高能动力(如大潮、强风浪)是潮滩侵蚀的主要驱动力。本研究可为潮滩地貌过程研究与科学管理提供新的实证依据与方法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滩环境 沉积物质量守恒 沉积物收支关系 冲淤机制 大丰潮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灵谷寺森林种多度结构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安树青 陈兴龙 +1 位作者 李国旗 程晓莉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56-161,共6页
利用灵谷寺森林1951年、1981年和1991年的数据资料,以种数、个体数、频度为广义多度,分别探讨了种数-个体数、个体数-种序的分布结构变化,并据此分析了该群落近40年来的动态行为.种数-个体数分布符合对数正态分布... 利用灵谷寺森林1951年、1981年和1991年的数据资料,以种数、个体数、频度为广义多度,分别探讨了种数-个体数、个体数-种序的分布结构变化,并据此分析了该群落近40年来的动态行为.种数-个体数分布符合对数正态分布和负二项分布,个体数-种序和频度-种序的分布均符合对数级数分布.灵谷寺森林目前仍处于演替的初期,其物种数、个体数、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均表现出较大的波动.演替以波浪的形式发展,演替过程中对演替起促进作用的物种为演替启动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多度 北亚热带 群落结构 森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结缕草在南京地区的田间表现及耐寒性差异 被引量:11
17
作者 王艳 李建龙 +1 位作者 邓蕾 杨峰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3-38,共6页
以沟叶结缕草、中华结缕草、日本结缕草、细叶结缕草为研究对象,通过青绿期与成坪质量等田间形态观测以及氧化伤害、抗氧化酶活性、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等抗寒生理指标测定,筛选适合在以南京为代表的亚热带地区建植的结缕草草种。结... 以沟叶结缕草、中华结缕草、日本结缕草、细叶结缕草为研究对象,通过青绿期与成坪质量等田间形态观测以及氧化伤害、抗氧化酶活性、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等抗寒生理指标测定,筛选适合在以南京为代表的亚热带地区建植的结缕草草种。结果表明:沟叶结缕草青绿期最长,达270d;从成坪质量上看,沟叶结缕草和细叶结缕草都适合作为坪用品种;低温胁迫下,4种结缕草叶片中的H2O2和MDA含量增加,抗氧化酶APX、POD和CAT活性比胁迫前呈现不同程度的降低,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持续增加。其中,沟叶结缕草青绿期长,成坪质量高,叶中的MDA水平最低,3种抗氧化酶活性在第6d最高,表明其耐寒性最强,是最适合在南京地区建植的结缕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缕草 青绿期 成坪质量 耐寒性 生理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命周期分析的餐厨垃圾肥料化利用环境风险评价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孙翔 肖芸 +2 位作者 阚慧 朱晓东 赵德华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33-38,共6页
餐厨垃圾肥料化利用过程的风险因子主要产生于原料运输与存储、预处理、堆肥、废物填埋和肥料化产品施用5个过程,其风险影响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恶臭污染、土壤盐碱化和影响作物生长以及由此引起的人体健康损害。基于生命周期全过... 餐厨垃圾肥料化利用过程的风险因子主要产生于原料运输与存储、预处理、堆肥、废物填埋和肥料化产品施用5个过程,其风险影响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恶臭污染、土壤盐碱化和影响作物生长以及由此引起的人体健康损害。基于生命周期全过程分析,以好氧堆肥为代表的餐厨垃圾肥料化利用的环境风险为研究对象,系统地分析了餐厨垃圾堆肥过程中的潜在风险,归纳并提出风险源项估算以及环境风险影响评价的具体方法和相关参数,通过南京市餐厨垃圾示范性项目案例,说明餐厨垃圾肥料化利用风险评价方法的具体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餐厨垃圾 肥料化利用 环境风险评价 生命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群体生长与解散过程中的细菌群落变化
19
作者 刘佳音 方道艳 +5 位作者 张玉晴 王艺饶 蔡元锋 施丽梅 李朋富 吴庆龙 《湖泊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52-767,共16页
微囊藻藻际中生长着大量的细菌,它们影响微囊藻的生长以及藻群体的维持,在水华的生消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微囊藻的生长伴随着微囊藻群体的形成与解散,但在此过程中附生细菌群落的变化规律仍然未知。本文针对一株从太湖中分离的群体... 微囊藻藻际中生长着大量的细菌,它们影响微囊藻的生长以及藻群体的维持,在水华的生消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微囊藻的生长伴随着微囊藻群体的形成与解散,但在此过程中附生细菌群落的变化规律仍然未知。本文针对一株从太湖中分离的群体铜绿微囊藻,在不同的培养温度下监测其生长和解散过程,揭示与微囊藻群体密切相关的细菌类群。结果表明:在15~30℃,该群体微囊藻展示出差异化的生长周期,温度越高群体解散越快,微囊藻群体数目达到峰值的时间越短。随着D2群体的生长,> 20 μm的微囊藻群体附生细菌群落从以Pseudomonadales为主转变为以Sphingomonadales为主;3~20μm的单细胞—小群体微囊藻附生细菌群落及游离细菌群落中的优势菌群均从Pseudomonadales转变为Cytophagales。Limnobacter只在游离细菌群落中相对丰度较高;Roseococcus只在>20 μm的D2群体附生细菌群落中有较高的相对丰度;Porphyrobacter在游离细菌群落及3~20 μm的单细胞—小群体微囊藻附生细菌群落中相对丰度较高;Mesorhizobium在3~20 μm的单细胞—小群体微囊藻附生细菌群落及>20 μm的D2群体附生细菌群落中有较高的相对丰度。对不同粒径及不同温度下的细菌群落进行Venn图及特异性—占有率(SPEC-OCCU)图分析发现,部分独有种及特化种只在15℃下出现,OTU669(Methylobacteriaceae)、OTU722(Brevundimonas sp.)和OTU682(Pseudoxanthobacter sp.)在所有温度下均为>20 μm的D2群体附生细菌群落的特化种。网络分析结果表明,>20 μm的微囊藻群体的附生细菌网络中关键节点最多。本研究揭示了微囊藻群体生长过程中藻际细菌群落组成的变化,有助于深入了解附生细菌在微囊藻群体维持及水华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藻水华 铜绿微囊藻群体 细菌群落结构 附着细菌 游离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明城墙植被考察暨城墙本体生态评估 被引量:10
20
作者 王笑梅 秦晓颖 +4 位作者 师昊 刘璟文 钱海莉 万俐 刘亚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32期15761-15763,共3页
采用踏勘的方式详细调查了南京现存明城墙中5段的墙体植物类群,发现共计60科、93属、99种植物,其中菊科和禾本科出现最多。墙体植物的特点是耐旱、早熟,种子能够进入墙体缝隙中发育生长,根系能分泌酸性物质以从墙体砖块中获取营养。各... 采用踏勘的方式详细调查了南京现存明城墙中5段的墙体植物类群,发现共计60科、93属、99种植物,其中菊科和禾本科出现最多。墙体植物的特点是耐旱、早熟,种子能够进入墙体缝隙中发育生长,根系能分泌酸性物质以从墙体砖块中获取营养。各段明城墙植被均有差异,人为干扰对明城墙植物类群有明显影响。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城墙上生长的植物对城墙有巨大危害,尤其是植物根系对墙体破坏严重,并据此提出进一步的研究和治理建议,以期为南京明城墙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明城墙 墙体植物 古建筑保护 垂直绿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