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江苏省饮用水环境安全问题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
14
1
作者
胡冠九
周春宏
+3 位作者
厉以强
黄卫
李娟
孙成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9-51,共3页
在了解江苏省饮用水环境安全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省情的保障饮用水环境安全对策。
关键词
饮用水
环境安全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两种沉水植物对黄颡鱼(Pseudobagrus fulvidraco)夏花培育水体主要水质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
12
2
作者
刘鑫
王哲
+2 位作者
张一
柳光宇
黄诚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84-188,共5页
以黄颡鱼夏花培育水体为实验用养殖污水,伊乐藻、轮叶黑藻作为净化水质的沉水植物材料,建立封闭型(非换水)和交换型(定期换水)的两种鱼草共生的生态系统并与传统的商业性养殖系统模式作同步比较,分析了养鱼水体水质主要因子的变化及对...
以黄颡鱼夏花培育水体为实验用养殖污水,伊乐藻、轮叶黑藻作为净化水质的沉水植物材料,建立封闭型(非换水)和交换型(定期换水)的两种鱼草共生的生态系统并与传统的商业性养殖系统模式作同步比较,分析了养鱼水体水质主要因子的变化及对鱼存活率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1.作为实验组的鱼草共生系统两种水体水质优良,鱼类生长良好,交换型水体中DO值≥8.0, NH4-N≤0.34,COD≤18mg/L,悬浮物≤12mg/L,夏花成活率为93.3%;封闭型水体中DO值≥7.5,总NH4-N≤0.92,COD≤28mg/L,悬浮物≤20mg/L,夏花成活率为60.0%.2.作为对照组有鱼无草的封闭系统中水质逐渐恶化,鱼类生长受到抑制甚至生存也不能保障,其中,DO值≥2.5,总NH4-N≤3.22,COD≤88mg/L,悬浮物≤55mg/L,夏花成活率仅为6.7%;交换系统中DO值≥4.0,总NH4-N≤2.41,COD≤66mg/L,悬浮物≤51mg/L,即使定期换水夏花成活率也仅达66.7%;研究结果表明:鱼草共生系统中栽培伊乐藻、轮叶黑藻等沉水植物可有效地净化水质,不仅确保了夏花生产良性运行,还节约了水资源并达到无污染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水植物
黄颡鱼
夏花培育
水体
水质
存活率
鱼类病害
养殖密度
投饵量
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尾矿库淋滤液中氟垂向迁移的土柱淋滤试验
被引量:
7
3
作者
胡鹏
朱国荣
+3 位作者
王倩
张世杰
李林子
江思珉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44-750,共7页
淋滤液引起地下水系统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本文针对承钢双大尾矿库淋滤液引起地下水氟污染问题展开研究,通过现场勘探、取样,以及尾矿砂矿物成分和粘粒含量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室内土柱淋滤试验以模拟氟在尾矿砂中的迁移过程,研究其迁移...
淋滤液引起地下水系统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本文针对承钢双大尾矿库淋滤液引起地下水氟污染问题展开研究,通过现场勘探、取样,以及尾矿砂矿物成分和粘粒含量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室内土柱淋滤试验以模拟氟在尾矿砂中的迁移过程,研究其迁移行为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尾矿砂矿物成分中铁绿泥石和正长石等粘土矿物居多,是氟的良好吸附剂,因此该过程主要受解吸-吸附作用控制.具体表现为在上部尾矿砂中解吸作用占优和下部尾矿砂中吸附作用占优,致使氟含量随深度增加有增大的趋势,这与钻孔岩芯段中氟含量随深度变化曲线相符,也与尾矿砂粘粒含量随深度增加的特点相一致,说明氟迁移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尾矿砂的矿物成分和粘粒含量.了解这一过程为后期地下水氟污染治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迁移
土柱淋滤试验
解吸-吸附平衡
淋滤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江苏省饮用水环境安全问题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
14
1
作者
胡冠九
周春宏
厉以强
黄卫
李娟
孙成
机构
江苏省
环境
监测中心站
南京大学环境科学学院
出处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9-51,共3页
文摘
在了解江苏省饮用水环境安全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省情的保障饮用水环境安全对策。
关键词
饮用水
环境安全
对策
Keywords
drinking water
environmental safety
measure
分类号
X82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两种沉水植物对黄颡鱼(Pseudobagrus fulvidraco)夏花培育水体主要水质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
12
2
作者
刘鑫
王哲
张一
柳光宇
黄诚
机构
南京大学
生命
科学
学院
南京大学环境科学学院
出处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84-188,共5页
文摘
以黄颡鱼夏花培育水体为实验用养殖污水,伊乐藻、轮叶黑藻作为净化水质的沉水植物材料,建立封闭型(非换水)和交换型(定期换水)的两种鱼草共生的生态系统并与传统的商业性养殖系统模式作同步比较,分析了养鱼水体水质主要因子的变化及对鱼存活率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1.作为实验组的鱼草共生系统两种水体水质优良,鱼类生长良好,交换型水体中DO值≥8.0, NH4-N≤0.34,COD≤18mg/L,悬浮物≤12mg/L,夏花成活率为93.3%;封闭型水体中DO值≥7.5,总NH4-N≤0.92,COD≤28mg/L,悬浮物≤20mg/L,夏花成活率为60.0%.2.作为对照组有鱼无草的封闭系统中水质逐渐恶化,鱼类生长受到抑制甚至生存也不能保障,其中,DO值≥2.5,总NH4-N≤3.22,COD≤88mg/L,悬浮物≤55mg/L,夏花成活率仅为6.7%;交换系统中DO值≥4.0,总NH4-N≤2.41,COD≤66mg/L,悬浮物≤51mg/L,即使定期换水夏花成活率也仅达66.7%;研究结果表明:鱼草共生系统中栽培伊乐藻、轮叶黑藻等沉水植物可有效地净化水质,不仅确保了夏花生产良性运行,还节约了水资源并达到无污染排放.
关键词
沉水植物
黄颡鱼
夏花培育
水体
水质
存活率
鱼类病害
养殖密度
投饵量
生态系统
Keywords
Submerged plant
water plant and fish co-cultured
Pseudobagrus fulvidraco (Richardson) fry culturing
分类号
S962.9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尾矿库淋滤液中氟垂向迁移的土柱淋滤试验
被引量:
7
3
作者
胡鹏
朱国荣
王倩
张世杰
李林子
江思珉
机构
南京大学
地球
科学
与工程
学院
水
科学
系
南京
中核集团中国核工业地质局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山东局
南京大学环境科学学院
同济
大学
水利工程系
出处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44-750,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072175)
文摘
淋滤液引起地下水系统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本文针对承钢双大尾矿库淋滤液引起地下水氟污染问题展开研究,通过现场勘探、取样,以及尾矿砂矿物成分和粘粒含量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室内土柱淋滤试验以模拟氟在尾矿砂中的迁移过程,研究其迁移行为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尾矿砂矿物成分中铁绿泥石和正长石等粘土矿物居多,是氟的良好吸附剂,因此该过程主要受解吸-吸附作用控制.具体表现为在上部尾矿砂中解吸作用占优和下部尾矿砂中吸附作用占优,致使氟含量随深度增加有增大的趋势,这与钻孔岩芯段中氟含量随深度变化曲线相符,也与尾矿砂粘粒含量随深度增加的特点相一致,说明氟迁移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尾矿砂的矿物成分和粘粒含量.了解这一过程为后期地下水氟污染治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氟迁移
土柱淋滤试验
解吸-吸附平衡
淋滤液
Keywords
fluorine migration,column leaching test,desorption-adsorption equilibrium,leachate
分类号
X5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江苏省饮用水环境安全问题及对策研究
胡冠九
周春宏
厉以强
黄卫
李娟
孙成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
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两种沉水植物对黄颡鱼(Pseudobagrus fulvidraco)夏花培育水体主要水质因子的影响
刘鑫
王哲
张一
柳光宇
黄诚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2003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尾矿库淋滤液中氟垂向迁移的土柱淋滤试验
胡鹏
朱国荣
王倩
张世杰
李林子
江思珉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