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壤-小麦体系中稀土元素的形态和生物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孙昊 王晓蓉 +5 位作者 王芹 吴徽 杨丽红 陈逸君 戴乐美 曹密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68-271,共4页
利用逐级提取法结合盆栽实验将外源稀土(La、Gd、Y、Ce和Sm)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分为:水可溶解态、酸可提取态和有机质及硫化物结合态,并研究了这三种形态的稀土对小麦的生物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外源稀土进入土壤后主要... 利用逐级提取法结合盆栽实验将外源稀土(La、Gd、Y、Ce和Sm)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分为:水可溶解态、酸可提取态和有机质及硫化物结合态,并研究了这三种形态的稀土对小麦的生物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外源稀土进入土壤后主要以酸可提取态存在,不同形态的稀土浓度大小依次为:酸可提取态>有机质及硫化物结合态>水可溶解态。盆栽实验的结果表明,稀土元素主要富集在小麦的根部,土壤中酸可提取态、有机质及硫化物结合态的浓度和小麦中稀土的富集量有明显的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污染 形态 生物有效性 小麦 稀土元素 化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沉积物中痕量氯代酚类化合物的测定 被引量:18
2
作者 许士奋 谭永睿 +3 位作者 孙成 王连生 蒋新 MartensD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54-158,共5页
本文利用同位素稀释质谱法(IDMS)对长江南京段沉积物中18种氯代酚(CPs)进行了分离测定,结果表明,沉积物中CPs的含量以五氯苯酚为主,且氯代酚化合物的残留量按五氯苯酚>四氯苯酚>一氯苯酚>二氯苯酚>三氯苯酚的顺序递减.总的... 本文利用同位素稀释质谱法(IDMS)对长江南京段沉积物中18种氯代酚(CPs)进行了分离测定,结果表明,沉积物中CPs的含量以五氯苯酚为主,且氯代酚化合物的残留量按五氯苯酚>四氯苯酚>一氯苯酚>二氯苯酚>三氯苯酚的顺序递减.总的来说,氯代酚类化合物在长江沉积物中的分布模式较为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稀释质谱 长江 氯代酚 沉积物 水质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植物中痕量稀土元素 被引量:8
3
作者 曹心德 王晓蓉 尹明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74-279,共6页
研究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定植物中痕量稀土元素(REEs)的方法,详细讨论了测定稀土元素的质谱干扰及基体的抑制效应,采用代数法可有效地校止质谱干扰,内标法可以补偿基体的抑制效应,根据植物标准参考物质(GSV-2,GSV-4... 研究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定植物中痕量稀土元素(REEs)的方法,详细讨论了测定稀土元素的质谱干扰及基体的抑制效应,采用代数法可有效地校止质谱干扰,内标法可以补偿基体的抑制效应,根据植物标准参考物质(GSV-2,GSV-4)的分析结果评价方法的准确性,在微波条件下,HF/HClO_4/HNO_3混合体系能快速而有效地分解植物样品,直接稀释后用ICP-MS测定其中的稀土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质谱 稀土元素 植物 微波消解 痕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源水生物处理工艺中亚硝酸盐氮的去除 被引量:13
4
作者 梅翔 高廷耀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7,共5页
通过中试规模试验系统 ,分析了不同运行条件下微污染水源水生物接触氧化处理工艺中亚硝酸盐氮的去除状况 ,探讨了亚硝酸盐氮积累量与氨氮去除率之间的关系。指出处理系统中硝酸盐细菌对亚硝酸盐细菌生化过程的依赖作用是亚硝酸盐氮积累... 通过中试规模试验系统 ,分析了不同运行条件下微污染水源水生物接触氧化处理工艺中亚硝酸盐氮的去除状况 ,探讨了亚硝酸盐氮积累量与氨氮去除率之间的关系。指出处理系统中硝酸盐细菌对亚硝酸盐细菌生化过程的依赖作用是亚硝酸盐氮积累的内因 ,而工艺参数等运行条件的变化是亚硝酸盐氮积累的外因 ,提高氨氮去除率是去除亚硝酸盐氮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硝酸盐氮 水源性 生物接触氧化 氨氮硝化 给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四膜虫刺泡发射试验方法评价金属离子的毒性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永兴 吴庆龙 +1 位作者 王晓蓉 王连生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446-449,共4页
应用致突变阴性、阳性对照(Cu2+,Cr2O2-4,Cd2+,丝裂霉素MMC,环磷酰胺CP,秋水仙素Colchicine)评价四膜虫刺泡发射实验方法的可行性,并应用该方法检测稀土金属离子La3+,Ce3+,Sm3+,... 应用致突变阴性、阳性对照(Cu2+,Cr2O2-4,Cd2+,丝裂霉素MMC,环磷酰胺CP,秋水仙素Colchicine)评价四膜虫刺泡发射实验方法的可行性,并应用该方法检测稀土金属离子La3+,Ce3+,Sm3+,Y3+,Gd3+对四膜虫刺泡发射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由于细胞毒性引起阳性对照最高浓度组刺泡发射率比低浓度组低外,其它处理浓度与刺泡发射率呈现良好的相关性。四膜虫刺泡发射试验不需加活性酶,是一种值得推荐的快速、简便、可靠的水生生物短期测试方法。稀土金属离子La3+,Ce3+,Sm3+,Y3+,Gd3+处理四膜虫的刺泡发射率同样具有随浓度升高而增加的趋势,但在低浓度处理组各检测时间内四膜虫刺泡发射率低于对照组,该结果与稀土低浓度时的刺激效应和抗突变性不无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膜虫 金属离子 刺泡发射试验 毒性 水质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