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相关拓扑指数与取代芳烃化合物理化参数的定量关系
1
作者 宋文吕 吴重华 +2 位作者 朱春媚 黄庆国 王连生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3期375-380,共6页
采用自相关拓扑指数为分子描述符,研究取代芳烃化合物的水溶解度和脂水分配系数与分子拓扑结构的定量关系,建立了良好的构效关系方程,为研究有机污染物的理化性质、环境行为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自相关拓扑指数 取代芳烃化合物 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氧化降解水溶液中1-萘酚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朱世云 张全兴 +1 位作者 陈金龙 王连生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27-231,共5页
本文研究了水溶液中1-萘酚在鼓泡反应釜内臭氧氧化的消失动力学,考察了pH值、温度、自由基清除剂和1-萘酚的起始反应浓度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反应温度的提高有利于1-萘酚的降解,1-萘酚初始浓度低时其消失速率较高,该反... 本文研究了水溶液中1-萘酚在鼓泡反应釜内臭氧氧化的消失动力学,考察了pH值、温度、自由基清除剂和1-萘酚的起始反应浓度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反应温度的提高有利于1-萘酚的降解,1-萘酚初始浓度低时其消失速率较高,该反应是有自由基反应贡献的分子臭氧氧化反应,在重碳酸盐存在下,1-萘酚的臭氧氧化降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1-萘酚 动力学 氧化降解 有机污染物 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沉积物中痕量氯代酚类化合物的测定 被引量:18
3
作者 许士奋 谭永睿 +3 位作者 孙成 王连生 蒋新 MartensD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54-158,共5页
本文利用同位素稀释质谱法(IDMS)对长江南京段沉积物中18种氯代酚(CPs)进行了分离测定,结果表明,沉积物中CPs的含量以五氯苯酚为主,且氯代酚化合物的残留量按五氯苯酚>四氯苯酚>一氯苯酚>二氯苯酚>三氯苯酚的顺序递减.总的... 本文利用同位素稀释质谱法(IDMS)对长江南京段沉积物中18种氯代酚(CPs)进行了分离测定,结果表明,沉积物中CPs的含量以五氯苯酚为主,且氯代酚化合物的残留量按五氯苯酚>四氯苯酚>一氯苯酚>二氯苯酚>三氯苯酚的顺序递减.总的来说,氯代酚类化合物在长江沉积物中的分布模式较为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稀释质谱 长江 氯代酚 沉积物 水质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分子连接指数研究氯代芳香族化合物对绿藻的毒性及QSAR分析 被引量:16
4
作者 张爱茜 魏东斌 王连生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20-224,共5页
本文测定了一批氯代芳香族化合物对羊角月牙藻的急性毒性,运用分子连接性指数分析了化合物结构与其毒性之间的定量关系,并用逐一抽取法检验比较了模型的稳健性.
关键词 绿藻 氯代芳香族化合物 定量结构活性 QSAR 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代芳香族化合物对羊角月牙藻的毒性及QSAR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爱茜 陈日清 +1 位作者 魏东斌 王连生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02-105,共4页
根据氯代芳香族化合物对羊角月牙藻(Selenastrum carpricornutum)的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运用量于化学参数分析了16种氯代芳香族化合物的结构与活性之间的关系,用逐步回归法建立了相关方程,并经逐一抽取... 根据氯代芳香族化合物对羊角月牙藻(Selenastrum carpricornutum)的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运用量于化学参数分析了16种氯代芳香族化合物的结构与活性之间的关系,用逐步回归法建立了相关方程,并经逐一抽取法检验证明该方程的稳定性很好.结果表明,分子总能量TE是决定该组化合物对羊角月牙藻毒性的关键参数;另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角月牙藻 氯代芳香肽 化合物 毒性 QS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小麦体系中稀土元素的形态和生物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孙昊 王晓蓉 +5 位作者 王芹 吴徽 杨丽红 陈逸君 戴乐美 曹密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68-271,共4页
利用逐级提取法结合盆栽实验将外源稀土(La、Gd、Y、Ce和Sm)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分为:水可溶解态、酸可提取态和有机质及硫化物结合态,并研究了这三种形态的稀土对小麦的生物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外源稀土进入土壤后主要... 利用逐级提取法结合盆栽实验将外源稀土(La、Gd、Y、Ce和Sm)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分为:水可溶解态、酸可提取态和有机质及硫化物结合态,并研究了这三种形态的稀土对小麦的生物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外源稀土进入土壤后主要以酸可提取态存在,不同形态的稀土浓度大小依次为:酸可提取态>有机质及硫化物结合态>水可溶解态。盆栽实验的结果表明,稀土元素主要富集在小麦的根部,土壤中酸可提取态、有机质及硫化物结合态的浓度和小麦中稀土的富集量有明显的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污染 形态 生物有效性 小麦 稀土元素 化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界原生质体融合产物细胞遗传物质整合过程中DNA含量变化 被引量:4
7
作者 葛岚 程树培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3期381-385,共5页
报导光合细菌球形红假单胞菌与酿酒酵母跨界原生质体融合的最初产物细胞F0和F0a在连续96小时的培养过程中细胞DNA含量的变化规律.酵母及光合细菌DNA含量分别为(4.21±0.04)×10-8μg/cel和(... 报导光合细菌球形红假单胞菌与酿酒酵母跨界原生质体融合的最初产物细胞F0和F0a在连续96小时的培养过程中细胞DNA含量的变化规律.酵母及光合细菌DNA含量分别为(4.21±0.04)×10-8μg/cel和(2.44±0.12)×10-8μg/cel.F0培养24小时DNA含量为(10.5±0.59)×10-8μg/cel,到培养96小时为(5.30±0.40)×10-8μg/cel,高于任一亲株;而F0a则从(17.1±0.59)×10-8μg/cel降低至(9.27±0.37)×10-8μg/cel,高于双亲DNA含量之和.经统计学t检验,融合产物DNA含量与双亲DNA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t>t0.01(10).本研究表明原生质体融合初期,遗传物质DNA在整合过程中数量逐步降低后可达稳定水平,而其含量高于任一亲株细胞的基本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酵母 原生质体融合 DNA 遗传物质 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交联树脂对苯胺和对硝基苯胺的吸附行为 被引量:18
8
作者 费正皓 陈金龙 +2 位作者 李爱民 刘福强 张全兴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062-1065,共4页
研究了在静态条件下水溶液中超高交联树脂AM 1和大孔吸附树脂AmberliteXAD 4吸附苯胺和对硝基苯胺的热力学特性 ,测定了不同温度时的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 ,在稀溶液中 2种吸附剂对苯胺和对硝基苯胺的吸附同时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 研究了在静态条件下水溶液中超高交联树脂AM 1和大孔吸附树脂AmberliteXAD 4吸附苯胺和对硝基苯胺的热力学特性 ,测定了不同温度时的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 ,在稀溶液中 2种吸附剂对苯胺和对硝基苯胺的吸附同时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模型。其中 ,AM 1对 2种苯胺类化合物的吸附是一个吸热过程 ,适当升高温度对吸附有利 ;吸附等温线和热力学计算结果都证明了超高交联树脂AM 1对苯胺和对硝基苯胺的吸附行为存在化学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胺 对硝基苯胺 吸附热力学 超高交联树脂 化学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脂吸附法处理含邻苯二甲酸的废水 被引量:17
9
作者 张晓 张全兴 陈金龙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822-825,共4页
研究了含邻苯二甲酸的 1 ,4 -二羟基蒽醌染料生产废水的治理问题。采用树脂吸附工艺 ,当进水中邻苯二甲酸质量浓度为 50 0 0~ 70 0 0mg/L、CODCr为 80 0 0~ 1 0 0 0 0mg/L时 ,经处理后分别降至 1 0 0mg/L以下 ,吸附后的树脂用稀碱解... 研究了含邻苯二甲酸的 1 ,4 -二羟基蒽醌染料生产废水的治理问题。采用树脂吸附工艺 ,当进水中邻苯二甲酸质量浓度为 50 0 0~ 70 0 0mg/L、CODCr为 80 0 0~ 1 0 0 0 0mg/L时 ,经处理后分别降至 1 0 0mg/L以下 ,吸附后的树脂用稀碱解吸 ,脱附率大于 99 8%。邻苯二甲酸回收率≥ 90 % ,晶体纯度高达 99 6%以上。处理后的出水可依据厂家要求回用到水洗工段作洗涤水或经简单中和后直接排放。在有效处理高浓度有机化工废水的同时实现了资源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料 废水处理 邻苯二甲酸 二羟基蒽醌 树脂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糊精对多环芳烃的增溶作用 被引量:30
10
作者 高士祥 王连生 黄庆国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65-369,共5页
本文研究了β-环糊精(β-CD)对六种PAH的增溶作用,β-CD的存在使PAH在水中的溶解度显著增加.增溶作用主要是由于PAH与β-CD形成包合物而引起的,增溶作用的大小与包合物分子的大小和lgK_(ow)有关.分子结构与β-CD空腔匹配程度好,lgK_(ow... 本文研究了β-环糊精(β-CD)对六种PAH的增溶作用,β-CD的存在使PAH在水中的溶解度显著增加.增溶作用主要是由于PAH与β-CD形成包合物而引起的,增溶作用的大小与包合物分子的大小和lgK_(ow)有关.分子结构与β-CD空腔匹配程度好,lgK_(ow)大的化合物,增溶作用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糊精 多环芳烃 增溶作用 有机污染物 土壤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土壤中苯噻草胺的微生物降解 被引量:15
11
作者 张承东 韩朔睽 卢颖 《农业环境保护》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52-154,共3页
研究了除草剂苯噻草胺在不同土壤中的降解。结果表明,有机质含量低的土壤中微生物降解是其消失的主要因素,有机质含量高的黑土中吸附结合是其消失的主要因素。水田条件下苯噻草胺消失速率比旱田条件下快,但消失类型不同。被吸附的农... 研究了除草剂苯噻草胺在不同土壤中的降解。结果表明,有机质含量低的土壤中微生物降解是其消失的主要因素,有机质含量高的黑土中吸附结合是其消失的主要因素。水田条件下苯噻草胺消失速率比旱田条件下快,但消失类型不同。被吸附的农药在解吸前不参与微生物降解,土壤有机质含量影响苯噻草胺的实际降解速率。提出反 S型函数模型更好地拟合农药在土壤中的消失动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噻草胺 微生物降解 土壤 除草剂 农药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植物中痕量稀土元素 被引量:8
12
作者 曹心德 王晓蓉 尹明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74-279,共6页
研究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定植物中痕量稀土元素(REEs)的方法,详细讨论了测定稀土元素的质谱干扰及基体的抑制效应,采用代数法可有效地校止质谱干扰,内标法可以补偿基体的抑制效应,根据植物标准参考物质(GSV-2,GSV-4... 研究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定植物中痕量稀土元素(REEs)的方法,详细讨论了测定稀土元素的质谱干扰及基体的抑制效应,采用代数法可有效地校止质谱干扰,内标法可以补偿基体的抑制效应,根据植物标准参考物质(GSV-2,GSV-4)的分析结果评价方法的准确性,在微波条件下,HF/HClO_4/HNO_3混合体系能快速而有效地分解植物样品,直接稀释后用ICP-MS测定其中的稀土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质谱 稀土元素 植物 微波消解 痕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羧甲基-β-环糊精的合成及对卤代芳烃的增溶研究 被引量:23
13
作者 高士祥 王连生 黄庆国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31-135,共5页
本文报道了羧甲基-β-环糊精的一种简便合成方法,并研究了羧甲基-β-环糊精对卤代芳烃类化合物的增溶作用.羧甲基-β-环糊精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其水溶液对卤代芳烃有明显的增溶作用.
关键词 羧甲基-β-环糊精 增溶作用 卤代芳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源水生物处理工艺中亚硝酸盐氮的去除 被引量:13
14
作者 梅翔 高廷耀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7,共5页
通过中试规模试验系统 ,分析了不同运行条件下微污染水源水生物接触氧化处理工艺中亚硝酸盐氮的去除状况 ,探讨了亚硝酸盐氮积累量与氨氮去除率之间的关系。指出处理系统中硝酸盐细菌对亚硝酸盐细菌生化过程的依赖作用是亚硝酸盐氮积累... 通过中试规模试验系统 ,分析了不同运行条件下微污染水源水生物接触氧化处理工艺中亚硝酸盐氮的去除状况 ,探讨了亚硝酸盐氮积累量与氨氮去除率之间的关系。指出处理系统中硝酸盐细菌对亚硝酸盐细菌生化过程的依赖作用是亚硝酸盐氮积累的内因 ,而工艺参数等运行条件的变化是亚硝酸盐氮积累的外因 ,提高氨氮去除率是去除亚硝酸盐氮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硝酸盐氮 水源性 生物接触氧化 氨氮硝化 给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四膜虫刺泡发射试验方法评价金属离子的毒性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永兴 吴庆龙 +1 位作者 王晓蓉 王连生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446-449,共4页
应用致突变阴性、阳性对照(Cu2+,Cr2O2-4,Cd2+,丝裂霉素MMC,环磷酰胺CP,秋水仙素Colchicine)评价四膜虫刺泡发射实验方法的可行性,并应用该方法检测稀土金属离子La3+,Ce3+,Sm3+,... 应用致突变阴性、阳性对照(Cu2+,Cr2O2-4,Cd2+,丝裂霉素MMC,环磷酰胺CP,秋水仙素Colchicine)评价四膜虫刺泡发射实验方法的可行性,并应用该方法检测稀土金属离子La3+,Ce3+,Sm3+,Y3+,Gd3+对四膜虫刺泡发射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由于细胞毒性引起阳性对照最高浓度组刺泡发射率比低浓度组低外,其它处理浓度与刺泡发射率呈现良好的相关性。四膜虫刺泡发射试验不需加活性酶,是一种值得推荐的快速、简便、可靠的水生生物短期测试方法。稀土金属离子La3+,Ce3+,Sm3+,Y3+,Gd3+处理四膜虫的刺泡发射率同样具有随浓度升高而增加的趋势,但在低浓度处理组各检测时间内四膜虫刺泡发射率低于对照组,该结果与稀土低浓度时的刺激效应和抗突变性不无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膜虫 金属离子 刺泡发射试验 毒性 水质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硫芳香族衍生物的厌氧微生物降解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爱茜 汤小虎 +1 位作者 韩朔睽 王连生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41-145,共5页
测定了一批苯亚砜基、砜基乙酸酯类化合物的厌氧微生物降解速率常数Kb,在此基础上对这类化合物的结构与其生物降解速率常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表明:苯亚砜基乙酸酯类化合物的降解速率大于苯砜基乙酸酯类化合物;甲酯比异丙酯易... 测定了一批苯亚砜基、砜基乙酸酯类化合物的厌氧微生物降解速率常数Kb,在此基础上对这类化合物的结构与其生物降解速率常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表明:苯亚砜基乙酸酯类化合物的降解速率大于苯砜基乙酸酯类化合物;甲酯比异丙酯易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微生物降解 芳香族衍生物 有机含硫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