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光催化材料探索和研究进展 被引量:44
1
作者 闫世成 罗文俊 +1 位作者 李朝升 邹志刚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2010年第1期1-9,53,共10页
综述了光催化反应基本原理、新型光催化材料开发策略及研究进展。分析了提高光催化材料量子效率的关键所在及开展新型光催化材料研究工作的重要性,展望了该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 光催化原理 光催化材料 再生能源 环境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光催化材料最新研究进展及挑战 被引量:17
2
作者 闫世成 邹志刚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652-658,共7页
光催化材料在能源转换和环境净化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实现光催化技术的实际应用,其关键是开发出高效的光催化材料,高效的光催化材料需要满足带隙与太阳光谱匹配、导价带能级位与反应物电极电位匹配、高量子效率和光化学稳定等性能... 光催化材料在能源转换和环境净化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实现光催化技术的实际应用,其关键是开发出高效的光催化材料,高效的光催化材料需要满足带隙与太阳光谱匹配、导价带能级位与反应物电极电位匹配、高量子效率和光化学稳定等性能要求。综述了新型光催化材料开发策略及研究进展,重点总结了包含能量转换效率提高方法、光催化机理认识与表征手段等光催化领域材料发展的新趋势。分析了提高光催化能量转换效率的关键所在及开展新型光催化材料研究工作的重要性,展望了该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原理 光催化材料 再生能源 环境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自呼吸式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环境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刘建国 顾军 +2 位作者 于涛 邹志刚 Zhao T.S.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9-165,共7页
针对空气自呼吸式(Air breathing)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irect methanol fuel cell,DMFC)阴极直接暴露在空气中的特性,重点研究了不同空气环境条件下例如湿度、温度等因素对电池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DMFC对环境湿度的变化并不敏感,这是由... 针对空气自呼吸式(Air breathing)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irect methanol fuel cell,DMFC)阴极直接暴露在空气中的特性,重点研究了不同空气环境条件下例如湿度、温度等因素对电池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DMFC对环境湿度的变化并不敏感,这是由于阳极侧甲醇溶液中水的渗透使得质子交换膜和阴极一直保持相对稳定的水含量.又从可视化方法发现,反应生成的水在阴极大部分以液态形式存在,靠重力的因素排出电池,这对阴极集流板的结构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此外,环境温度对电池性能具有明显的作用.环境温度为40℃时,单电池的最大功率密度接近30 mW.cm-2,是10℃时电池功率密度的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空气自呼吸 电池性能 环境因素 相对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外人工光合成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姚颖方 张策 +3 位作者 吴聪萍 罗文俊 姚伟 邹志刚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4-23,共10页
太空探索已成为人类共同目标,重返月球、载人火星等人类历史上的重大里程碑任务已逐步实施。如何实现地外极端环境下人类生存和发展已成为载人太空探索的基本能力和基础技术。由南京大学和钱学森空间技术实验室提出的地外人工光合成技术... 太空探索已成为人类共同目标,重返月球、载人火星等人类历史上的重大里程碑任务已逐步实施。如何实现地外极端环境下人类生存和发展已成为载人太空探索的基本能力和基础技术。由南京大学和钱学森空间技术实验室提出的地外人工光合成技术,模拟地球绿色植物的自然光合作用,利用密闭空间废弃资源或地外天体环境中丰富的资源,通过光电催化方法原位、加速、可控地将二氧化碳转化成为氧气和含碳燃料,大幅度降低载人航天器的物资供应需求,支撑可承受、可持续的载人深空探索。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国际航空航天领域利用二氧化碳转换生成氧气和碳氢燃料的现有方法,并深入探讨面向地外原位资源利用的人工光合成材料研究进展,期望深化对地外人工光合成材料与技术的认知,有力支撑载人航天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外人工光合成 CO2转换 光电催化 能带调控 材料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催化分解水制氢半导体材料评述 被引量:2
5
作者 史海峰 陈健 +2 位作者 王庭志 朱纯 邹志刚 《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5期625-630,共6页
综述了半导体光催化分解水制氢的基本原理以及近年来一些研究进展。对目前报导的光催化材料进行了整理和分类,评述了各种光催化材料的特点和性能;对光催化分解水的研究工作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半导体 光催化 分解水 清洁能源 低碳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荧光传感器及其传感材料合成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建强 黄丽 +2 位作者 朱建华 王英 邹志刚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7-10,共4页
近年来随着交叉学科的迅速发展,荧光传感器及其传感新材料作为材料科学和分析化学的结合点备受关注。对新型荧光化学传感器种类如膜传感器、光纤化学传感器、阴离子传感器、生物传感器的研究前沿以及制备传感新材料的溶胶-凝胶掺杂法、... 近年来随着交叉学科的迅速发展,荧光传感器及其传感新材料作为材料科学和分析化学的结合点备受关注。对新型荧光化学传感器种类如膜传感器、光纤化学传感器、阴离子传感器、生物传感器的研究前沿以及制备传感新材料的溶胶-凝胶掺杂法、纳米粒子的表面功能化及沸石孔性材料吸附包埋法和用一步法制备无机/有机杂化传感材料3个方面作了详细的评述。同时报道了本实验室合成的有机/无机介孔杂化传感器材料的最新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传感器 传感材料 分子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导体纳米催化剂的结构调控及其光还原CO_2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涂文广 周勇 邹志刚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47-357,共11页
光催化还原CO2为碳氢燃料常被称为人工光合成技术,是21世纪的梦幻技术之一,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本文综述了作者课题组在调控半导体纳米催化剂的结构及其光催化还原CO2为碳氢燃料的一些进展。
关键词 光催化剂 还原CO2 纳米结构 半导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月球资源开发利用的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9
8
作者 杨孟飞 邹志刚 +2 位作者 汪卫华 姚伟 王庆功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圆满收官,后续将建立国际月球科研站,并进一步规划建立月球基地。月球探测任务由探测勘察进入到开发利用新阶段,月面资源的勘查、开发和利用是未来月球探测的重点任务。总结了月球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的... 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圆满收官,后续将建立国际月球科研站,并进一步规划建立月球基地。月球探测任务由探测勘察进入到开发利用新阶段,月面资源的勘查、开发和利用是未来月球探测的重点任务。总结了月球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的国内外重要进展,涉及月球资源勘探、水冰等挥发分分析、月球矿物冶炼与材料制备、月面建造与月壤3D打印等四个方面。同时,月球资源开发利用面临极端月面环境、独特月壤理化特性、全流程无人自主控制等重大挑战,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未来月球资源开发利用的重点任务和研究思路,可为后续科学研究和工程任务实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球资源 开发利用 勘探 矿物开采 水冰提取 月面建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索提高光电极太阳能转换效率的新方法 被引量:3
9
作者 罗文俊 李朝升 邹志刚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2009年第1期54-59,共6页
光电化学电池制氢是解决能源短缺的可能途径之一,然而太阳能转换效率低限制了其大规模实用化。提出了通过提高量子转换效率(IPCE)和减小带隙等手段来提高太阳能转换效率。利用异质结中的内建电场,有利于电子空穴分离,从而提高量子转换... 光电化学电池制氢是解决能源短缺的可能途径之一,然而太阳能转换效率低限制了其大规模实用化。提出了通过提高量子转换效率(IPCE)和减小带隙等手段来提高太阳能转换效率。利用异质结中的内建电场,有利于电子空穴分离,从而提高量子转换效率。以WO3/Fe2O3异质结光电极为例,在400~530nm波长范围内,其量子转换效率高于单一的WO3和Fe2O3电极的总和。窄带隙半导体材料能够吸收更多的可见光,从而提高太阳能转换效率。窄带隙材料可以通过固溶体方法对宽带隙半导体的价带进行调控来获得。以(SrTiO3)1-x·(LaTiO2N)x(0≤x≤0.40)为例,随着x的增加,价带提高而带隙逐渐减小。当x=0.4时可见光响应超过600nm,IPCE的最大值4.6%出现在410nm左右。窄带隙材料也可以通过固溶体方法对宽带隙半导体的导带进行调控来获得。以InxGa1-xN(0≤x≤0.20)为例,固溶体的带隙随着x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固溶体带隙减小主要是由于导带降低引起的;当x=0.2时可见光响应超过480nm,在400~430nm波长范围内最高IPCE达到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化学电池 WO3/Fe2O3异质结 (SrTiO3)1-x.(LaTiO2N)x InxGa1-xN 太阳能制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一性原理计算A、B位掺杂对NaNbO_3电子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蓝奔月 史海峰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48-651,共4页
钙钛矿结构的NaNbO3具有光催化分解水和降解有机物的性能,但其禁带宽度为3.40eV,因此仅具有紫外光响应.为了实现其可见光响应,本文通过密度泛函理论计算探讨了A位(Ag+)掺杂和B位(Sb5+、V5+)掺杂对NaNbO3的电子结构和光吸收性能的影响.... 钙钛矿结构的NaNbO3具有光催化分解水和降解有机物的性能,但其禁带宽度为3.40eV,因此仅具有紫外光响应.为了实现其可见光响应,本文通过密度泛函理论计算探讨了A位(Ag+)掺杂和B位(Sb5+、V5+)掺杂对NaNbO3的电子结构和光吸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掺杂Ag+后,O 2p轨道和Ag 4d轨道杂化进而导致价带位置上移.掺杂Sb5+后,Nb 4d轨道和Sb 5s5p轨道杂化,导致导带位置下移.掺杂V5+后,Nb 4d轨道和V 3d轨道杂化,也导致导带位置下移.基于上述结果,提出了通过A、B位掺杂NaNbO3实现其光吸收红移的机制,本研究对通过掺杂调控NaNbO3光催化材料的光吸收方面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bO3 第一性原理 掺杂 能带结构 态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