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京大气气溶胶中多环芳烃源识别及污染评价 被引量:32
1
作者 牛红云 王荟 +3 位作者 王格慧 刘树深 高士祥 王连生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44-548,共5页
采用GC、GC-MS等方法,研究了南京市不同功能区夏、冬季大气气溶胶中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状况和污染来源,并对不同功能区的PAHs进行了污染评价.结果表明,南京市各功能区气溶胶中PAHs总量在19.73~497.40ng/m3之间,且冬季高于夏季,细颗... 采用GC、GC-MS等方法,研究了南京市不同功能区夏、冬季大气气溶胶中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状况和污染来源,并对不同功能区的PAHs进行了污染评价.结果表明,南京市各功能区气溶胶中PAHs总量在19.73~497.40ng/m3之间,且冬季高于夏季,细颗粒中含量高于粗颗粒.通过一些特征标志PAHs的比值,可判断夏季各功能区的PAHs污染主要来自于汽车尾气(主要是柴油型)的排放,冬季则为汽车尾气和燃煤污染.采用苯并(a)芘(BaP)及苯并(a)芘等效致癌浓度(BaPE)来评价5个功能区气溶胶中PAHs的污染状况,夏季除交通干道超过国家标准(BaP,10ng/m3),居民区细颗粒中略超过居民区标准(BaP,5ng/m3)外,空气质量良好.而冬季各功能区PAHs基本上均严重超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污染来源 污染评价 特征比值 BAP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市大气气溶胶中二元羧酸昼夜变化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牛红云 陈洁 +2 位作者 王格慧 高士祥 王连生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3-26,共4页
2002年3月14-19日在南京大学校园内进行了为期1周的采样,用以研究大气气溶胶PM2 5中的低分子量(C2~C10)二元羧酸的昼夜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南京市大气气溶胶中二元羧酸的夜间质量浓度(平均为460ng/m3)普遍高于相应的白天质量浓度(平均为... 2002年3月14-19日在南京大学校园内进行了为期1周的采样,用以研究大气气溶胶PM2 5中的低分子量(C2~C10)二元羧酸的昼夜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南京市大气气溶胶中二元羧酸的夜间质量浓度(平均为460ng/m3)普遍高于相应的白天质量浓度(平均为350 ng/m3).草酸是含量最高的二元羧酸,其次是丁二酸与丙二酸,这3种二元羧酸占所检测到的水溶性有机酸总量的89%.由C3/C4(ρ(丙二酸)/ρ(丁二酸))(平均为1.00)可以判断采样期间气溶胶中有机酸主要来源于大气的光化学氧化反应,从C6/C9(ρ(己二酸)/ρ(壬二酸))(平均为0.88)可以认为生物源是有机酸的一个重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气溶胶 低分子量二元羧酸 昼夜变化规律 C3 C4 C6/C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性Cd污染农田原位稳定化修复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张庆泉 尹颖 +1 位作者 杜文超 郭红岩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01-608,共8页
围绕碱性农田重金属Cd污染原位稳定化修复技术,通过实验室小试筛选出以椰壳生物炭为核心材料的稳定剂应用于修复重金属Cd污染的碱性土壤,并进一步探究了施加稳定剂对于小麦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稳定剂施加量的增加重金属Cd钝化... 围绕碱性农田重金属Cd污染原位稳定化修复技术,通过实验室小试筛选出以椰壳生物炭为核心材料的稳定剂应用于修复重金属Cd污染的碱性土壤,并进一步探究了施加稳定剂对于小麦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稳定剂施加量的增加重金属Cd钝化效果显著增加,在施加量为2%时,椰壳生物炭对土壤有效态Cd钝化率达到99.08%,远高于木质生物炭、硅肥以及钙镁磷肥.稳定化修复后,土壤中Cd由生物可利用性较高的形态向稳定的结合态转化,降低土壤环境风险.此外椰壳生物炭的施加还可以促进小麦生长,降低小麦体内Cd含量,稳定剂施加量为1.5%时,与对照组相比小麦根中Cd含量降低64.31%,地上部Cd含量降低69.60%.本研究筛选的椰壳生物炭作为稳定剂不仅能够实现Cd污染碱性农田的持效性修复,还能够显著改善土壤结构并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小麦生长,为以后该技术在我国北方大面积重金属污染碱性农田的修复及规模化应用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化修复 椰壳生物炭 碱性农田 CD污染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_2光电催化技术降解有机污染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4
作者 刘亚子 孙成 洪军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09-111,共3页
TiO2光电催化水处理是一种电化学辅助的光催化反应技术,通过施加外部偏压减少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复合,从而提高其量子效率使有机污染物彻底矿化。综述了TiO2光电催化的机理、光电极及光电化学反应器的设计、光催化剂活性的提高等方面的问... TiO2光电催化水处理是一种电化学辅助的光催化反应技术,通过施加外部偏压减少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复合,从而提高其量子效率使有机污染物彻底矿化。综述了TiO2光电催化的机理、光电极及光电化学反应器的设计、光催化剂活性的提高等方面的问题,最后对光电催化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 光电催化技术 有机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市北郊冬季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污染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李凤英 彭琴 +4 位作者 杨孟 吴丹 李慧明 邓庆桃 许正文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73-179,共7页
为摸清南京市北郊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的污染状况、来源及风险,于2014年冬季采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浦口校区观测场TSP、PM_(10)、PM_(5)、PM_(2.5)样品,并分析样品中As、Cr、Mn、Cu、Ni、Pb和Zn等7种元素。结果表明,TSP、PM_(10)、PM_(5)... 为摸清南京市北郊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的污染状况、来源及风险,于2014年冬季采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浦口校区观测场TSP、PM_(10)、PM_(5)、PM_(2.5)样品,并分析样品中As、Cr、Mn、Cu、Ni、Pb和Zn等7种元素。结果表明,TSP、PM_(10)、PM_(5)、PM_(2.5)浓度范围是9.09~37.12、12.88~29.55、10.61~29.55、59.85~153.79μg/m^3,其中PM_(2.5)超过国家二级标准的比例为66.67%;TSP、PM_(10)、PM_(5)和PM_(2.5)中元素的排序分别为:Cu>Zn>Mn>Pb>As>Cr>Ni;Zn>Cu>Pb>Mn>Cr>Ni>As;Zn>Pb>Cu>Mn>As>Cr>Ni;Zn>Pb>Mn>Cu>Ni>Cr>As。运用富集因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得到7种元素的来源主要包括交通源、地表扬尘、工业排放等;潜在生态风险评估显示生态风险为极强;健康风险评估显示PM_(2.5)中7种元素对小学生的危害最大,其次是中学生,对大学生的危害最小,其年均超额危险度均未超过人群可接受危险水平1×10-6,对人体危害在可接受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颗粒物 重金属 源解析 潜在生态风险评估 健康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口湿地围填造地的适宜性和资源环境问题——以福建三沙湾湾顶河口区为例 被引量:7
6
作者 林桂兰 黄惠明 +1 位作者 左玉辉 李杨帆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8-186,共9页
以福建宁德三沙湾内鲈门港湾顶霍童溪和七都溪入海口之间的潮滩(实际为潮汐汊道)围填为例,从工程地质、水文条件、生态环境等方面探讨其围填造地的适宜性,并应用数值模型、潮汐汊道理论以及生态学原理预测其对区域资源环境的影响.具体为... 以福建宁德三沙湾内鲈门港湾顶霍童溪和七都溪入海口之间的潮滩(实际为潮汐汊道)围填为例,从工程地质、水文条件、生态环境等方面探讨其围填造地的适宜性,并应用数值模型、潮汐汊道理论以及生态学原理预测其对区域资源环境的影响.具体为:河口围填后相当于河流近口段、河口段、口外海滨段相应地向海延伸,必然会引起河口体系的自动调整并形成新的动态平衡;在这种自动调整过程中,所在区域的资源环境会受到一系列的影响,包括河口地形地貌改变而导致径流和潮流动力条件变化进而引起滩槽冲淤变化、河流入海流路变化而导致流域排洪在一定程度上受阻、河流入海流路冲刷对跨海大桥桥墩或其它构筑物稳定性的影响、湿地占用导致底栖生物破坏和生物生境缩小进而导致生物群落改变和渔业资源受损、以及河口景观改变等.建议河口潮滩湿地围填应综合考虑河口的水文条件、防洪措施、环境容量以及围填后河口体系的自动调整作用范围、维护岸滩和已建构筑物稳定以及维持航道水深的工程量和成本、围填护岸形态结构与生态环境的相适宜程度等,并综合权衡损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口湿地 填海造地 资源环境问题 福建三沙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积物中溴化联苯醚的分析方法和污染特征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沈敏 于红霞 孙兆海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99-102,共4页
详细讨论了沉积物中溴化联苯醚的提取净化、仪器测定、定量方法和质量控制。总结了国内外沉积物中PBDEs的污染现状与特征。最后根据我国的国情,对PBDEs的研究重点和方向提出建议。
关键词 溴化联苯醚 沉积物 测定方法 浓度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山市水污染控制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于海霞 沈莉莉 左玉辉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8-29,56,共3页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和人口规模的迅速扩张,昆山市区域水污染不断加剧。根据昆山市水污染现状、未来市域人口规模及城市用地情况,采用分项定额法对昆山市污水量及水污染负荷进行了预测,水污染负荷预测结果及昆山市水域的敏感性表...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和人口规模的迅速扩张,昆山市区域水污染不断加剧。根据昆山市水污染现状、未来市域人口规模及城市用地情况,采用分项定额法对昆山市污水量及水污染负荷进行了预测,水污染负荷预测结果及昆山市水域的敏感性表明昆山市已无力承受将来尾水的总负荷。针对这种情况,论文提出了系统集成的“三级控制,三级标准”区域水污染控制模式,提出了从源头控制、污水处理厂建设到尾水导流的全过程水污染控制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污染 控制模式与对策 昆山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析室内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实验新技术 被引量:3
9
作者 袁华丽 高松亭 韩朔睽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2002年第4期44-45,共2页
本文设计了一种用于分析室内空气中有机污染物的实验新方法--固相微萃取法(SPME).与气体采样器相比,SPME无需动力,适合在各种场所采集空气样品.该法操作简单,方便,无需有机溶剂解析样品,集采样、萃取、浓缩、进样于一体.
关键词 室内空气污染 固相微萃取 GC/MS 分析室 挥发性有机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市石化工业生态化建设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马道明 倪天华 左玉辉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82-84,共3页
生态工业建设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具体实践,本文提出了“四位一体”的工业生态化建设理念。在对南京市石化工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的基础上,从工业结构生态化、空间布局生态化、生产管理生态化和废弃物处理生态化四位一体的角度,... 生态工业建设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具体实践,本文提出了“四位一体”的工业生态化建设理念。在对南京市石化工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的基础上,从工业结构生态化、空间布局生态化、生产管理生态化和废弃物处理生态化四位一体的角度,全方位、立体化地探索了南京石化工业生态化建设的途径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市 石化工业 生态化建设 生态环境 技术装备 产品结构 环境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资源调控原则及机制构想--以水资源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华新 周凌云 左玉辉 《水资源保护》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6-69,72,共5页
对环境资源调控的原则及机制进行了探讨,提出资源调控中的状态转换原则,即通过产权界定及一系列政策手段,转换环境资源的实际状态,使其摆脱无效率的共有态,尽可能进入市场态或公共态,得到更有效的配置;并结合国情初步设想我国环境调控... 对环境资源调控的原则及机制进行了探讨,提出资源调控中的状态转换原则,即通过产权界定及一系列政策手段,转换环境资源的实际状态,使其摆脱无效率的共有态,尽可能进入市场态或公共态,得到更有效的配置;并结合国情初步设想我国环境调控机制的构建,通过市场机制、财政机制和共有机制的有机结合实现环境资源的状态转换。最后以我国水资源调控为例,具体阐述了上述原则和机制的应用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资源调控 共有态 市场态 公共态 水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粘土矿物和粘粒土壤吸附净化磷素的性能和机理 被引量:89
12
作者 袁东海 张孟群 +2 位作者 高士祥 尹大强 王连生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11,共5页
通过磷素等温吸附实验和磷素饱和吸附后磷素的形态变化 ,研究了高岭土、蒙脱土、凹凸棒土、蛭石和沸石 5种粘土矿物 ,以及黄褐土和下蜀黄土 2种粘粒土壤中磷素的吸附净化性能和机理 ,结果表明 :除高岭土和沸石以外 ,其它类型的粘土矿物... 通过磷素等温吸附实验和磷素饱和吸附后磷素的形态变化 ,研究了高岭土、蒙脱土、凹凸棒土、蛭石和沸石 5种粘土矿物 ,以及黄褐土和下蜀黄土 2种粘粒土壤中磷素的吸附净化性能和机理 ,结果表明 :除高岭土和沸石以外 ,其它类型的粘土矿物和粘粒土壤均有较好的磷素吸附净化能力 ,蛭石的磷素吸附净化能力最强 ,其次为黄褐土、凹凸棒土、蒙脱土和下蜀黄土 .粘土矿物和粘粒土壤磷素的吸附能力与其化学组成关系密切 ,表现为全钙及水溶性钙、胶体氧化铁和胶体氧化铝含量愈多 ,其磷素的吸附量愈大 ,磷素的净化能力愈强 .此外 ,粘土矿物和粘粒土壤磷素饱和吸附后的形态转化也受其化学组成的影响 ,表现为全钙及水溶性钙、胶体氧化铁和胶体氧化铝含量较高 ,其对应形成的磷酸钙盐、磷酸铁盐和磷酸铝盐含量较高 ,粘土矿物和粘粒土壤吸附磷素的机制主要为化学吸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磷素 粘粒 土壤吸附 黄褐土 吸附净化 蛭石 形态转化 凹凸棒土 水溶性 蒙脱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市大气气溶胶中颗粒物和正构烷烃特征及来源分析 被引量:29
13
作者 牛红云 赵欣 +2 位作者 戴朝霞 王格慧 王连生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63-366,i0004,共5页
于2002年夏季(7月)和冬季(12月)采集南京市5个功能区的大气气溶胶(PM2 5和PM10)样品,对两个季节不同功能区颗粒物及其颗粒物中正构烷烃的分布特征和污染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南京市大气颗粒物含量冬季高于夏季,细颗粒高于粗颗粒.正... 于2002年夏季(7月)和冬季(12月)采集南京市5个功能区的大气气溶胶(PM2 5和PM10)样品,对两个季节不同功能区颗粒物及其颗粒物中正构烷烃的分布特征和污染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南京市大气颗粒物含量冬季高于夏季,细颗粒高于粗颗粒.正构烷烃的变化规律同颗粒物一致,且主要分布在细颗粒物上.根据各个功能区正构烷烃(C15-C32)的CPI(CPI1、CPI2和CPI3)结果,可知南京市大气气溶胶中正构烷烃由生物源和人为源共同排放产生.%waxCn的结果表明生物源对气溶胶中正构烷烃的贡献率为20%~43%,对南京市大气颗粒物的贡献率为1.66%~4.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PM10 正构烷烃 分布特征 污染来源CPI %waxCn 大气颗粒物 大气气溶胶 南京市 特征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挺水植物净化生活污水总氮和总磷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76
14
作者 袁东海 高士祥 +2 位作者 任全进 尹大强 王连生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77-80,92,共5页
研究了石菖蒲、灯心草和蝴蝶花3种不同植被系统、基质为河砂的潜流型人工湿地净化生活污水总氮和总磷的效果,并同无植被系统、相同基质的潜流型人工湿地净化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较低浓度范围里无植被的人工湿地和3种有植被的人... 研究了石菖蒲、灯心草和蝴蝶花3种不同植被系统、基质为河砂的潜流型人工湿地净化生活污水总氮和总磷的效果,并同无植被系统、相同基质的潜流型人工湿地净化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较低浓度范围里无植被的人工湿地和3种有植被的人工湿地对污水中总氮有较好的去除作用,随着污水中总氮浓度的增加,虽然无植被的人工湿地和有植被的人工湿地去除总氮的效果均有下降的趋势,但有植被的人工湿地仍然能维持较高的总氮去除水平,无植被的人工湿地总氮去除效果则下降较快。在有植被的人工湿地中,以石菖蒲植被人工湿地氮素净化能力最强,其次为灯心草和蝴蝶花,这与植被自身吸收同化污水中氮素水平以及植物根系微生物作用有关。对于污水中总磷的去除,本研究中由于污水中磷素浓度较低,无植被和有植被的人工湿地对污水中磷素均有很好的去除作用,没有明显差异,但不同的植物体中磷素仍有明显的吸收同化富集现象,其中石菖蒲吸收同化磷素能力最强,其次为蝴蝶花和灯心草,植被在人工湿地系统中对于污水中总氮和总磷的去除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挺水植物 净化效果 生活污水 总氮 总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浮填料生物膜A/O法处理石化废水试验研究 被引量:27
15
作者 王学江 夏四清 +2 位作者 张全兴 李时银 李伟民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2001年第6期26-28,31,共4页
介绍了将悬浮填料生物膜A/O法用于石油化工废水处理的研究 ,结果表明 ,在水力停留时间为 8h ,回流比为 10 0 %条件下 ,对石油化工废水中COD、NH3 -N、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 81%、94%、5 7.3% ,出水水质达到国家规定排放标准。在试验基... 介绍了将悬浮填料生物膜A/O法用于石油化工废水处理的研究 ,结果表明 ,在水力停留时间为 8h ,回流比为 10 0 %条件下 ,对石油化工废水中COD、NH3 -N、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 81%、94%、5 7.3% ,出水水质达到国家规定排放标准。在试验基础上研究并探讨了该A/O法的工艺特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填料 生物膜 石油化工废水 脱氮 废水处理 A/O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_2 WO_6催化剂的合成和表征及其光催化活性 被引量:15
16
作者 杨英杰 陈建林 +3 位作者 王仪春 姚三丽 徐缇 李娣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01-505,共5页
以Bi(NO_3)_3和Na_2WO_4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合成了可见光催化剂Bi_2WO_6,并采用X射线衍射仪和BET法对其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合成温度、Bi_2WO_6加入量、邻氯苯酚(2-CP)浓度、溶液pH等对2-CP光催化降解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加入140... 以Bi(NO_3)_3和Na_2WO_4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合成了可见光催化剂Bi_2WO_6,并采用X射线衍射仪和BET法对其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合成温度、Bi_2WO_6加入量、邻氯苯酚(2-CP)浓度、溶液pH等对2-CP光催化降解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加入140℃下合成的Bi_2WO_6催化剂1g/L、原始pH(pH=5.85)、可见光光照210 min的条件下,对质量浓度为20 mg/L的2-CP溶液进行处理,2-CP去除率最高为97.2%;添加少量H_2O_2对2-CP的降解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法 合成 光催化剂 钨酸铋 邻氯苯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我国环境保护垂直管理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14
17
作者 刘洋 万玉秋 +4 位作者 缪旭波 杨柳燕 汪小勇 刘灿嘉 朱玲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01-204,共4页
我国的环境管理体制实行的是统一管理与分级、分部门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目前针对该管理体制存在的诸多问题,很多人主张国家环保部应对各地方环保部门实行垂直管理,破除地方政府对环境执法的干扰,以实现地方环境保护部门环境管理的... 我国的环境管理体制实行的是统一管理与分级、分部门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目前针对该管理体制存在的诸多问题,很多人主张国家环保部应对各地方环保部门实行垂直管理,破除地方政府对环境执法的干扰,以实现地方环境保护部门环境管理的独立性。但目前学术界对环境部门实行垂直管理的有效性问题存在较大的争议,而且从其他部门实施垂直管理的实践来看,效果并不理想。垂直管理能否达到预期目标仍然值得商榷。然而无论是垂直管理还是分级管理,都需要一个合理的制度安排作为基础和保障,才能真正地发挥其管理制度的有效性。因此真正意义上的垂直不应局限于行政权利上的变动,还应该包括对法律的垂直和对公众的垂直,只有通过加强法制化和公开化建设,构建和完善切实有效的保障制度,才有助于解决我国环境行政管理体制的深层次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管理体制 垂直管理 法制化 公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资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分析 被引量:13
18
作者 王远 周婧 +1 位作者 王义琛 陆根法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7-52,共6页
资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是环境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领域。目前国内外研究主要集中于探讨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因果关系,而未有对区域资源总体消费与经济产出二者关系开展实证研究。本文以江苏省为例,运用协整理论和物质流分析方法... 资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是环境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领域。目前国内外研究主要集中于探讨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因果关系,而未有对区域资源总体消费与经济产出二者关系开展实证研究。本文以江苏省为例,运用协整理论和物质流分析方法首次尝试对江苏省1990-2007年资源消费和实际GDP二者因果关系进行检验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费之间存在协整关系,表现为资源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长期的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研究同时还对江苏省经济增长和资源保护战略提出了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了当前资源是江苏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江苏在经济增长和资源利用战略等方面应当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对策。此外,研究提出的将基于物质流分析的资源消费核算方法与时间序列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集成具有较强的普适性,可以适用于同样正在经历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国家和地区关于资源消费和经济增长的问题的讨论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 资源消费 协整 物质流分析 江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我国跨部门环境管理协调机制的构建研究 被引量:18
19
作者 刘洋 万玉秋 +4 位作者 缪旭波 杨柳燕 汪小勇 刘灿嘉 朱玲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00-204,共5页
环境资源作为公共资源,由于其自身属性和使用方式的多样化决定了环境保护需要多个部门的配合和合作。由于立法、历史等原因,条块分割的环境管理体制下各部门之间管理机构重叠、职能交叉、权限不清,缺乏有效的跨部门环境管理协调机制。... 环境资源作为公共资源,由于其自身属性和使用方式的多样化决定了环境保护需要多个部门的配合和合作。由于立法、历史等原因,条块分割的环境管理体制下各部门之间管理机构重叠、职能交叉、权限不清,缺乏有效的跨部门环境管理协调机制。根据国外环境管理的先进经验,政府各部门间的有效协调,需要在完备法律体系的基础上,构建一个高规格、跨部门的环境管理协调机构,并采用多种形式的协调手段,建立健全部门协调管理体系;同时加强各部门间的合作和交流,建立起法制化、规范化的行政协助制度,并通过资源整合机制,充分发挥各种社会力量的作用,有助于环境政策的优化以及提高政府各相关部门执法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部门 职能交叉 协调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糊精对硝基化合物混合体系微生物降解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王灿 高士祥 +2 位作者 杨光俊 邵云 王连生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29-432,共4页
通过对硝基苯和对硝基苯酚混合体系微生物降解过程的研究,探讨了在降解过程中加入-环糊精及其衍生物羧甲基--环糊精(CMCD)对混合体系微生物降解的影响.研究表明,对硝基苯酚不能被单独降解;硝基苯能与对硝基苯酚产生共代谢作用,对硝基苯... 通过对硝基苯和对硝基苯酚混合体系微生物降解过程的研究,探讨了在降解过程中加入-环糊精及其衍生物羧甲基--环糊精(CMCD)对混合体系微生物降解的影响.研究表明,对硝基苯酚不能被单独降解;硝基苯能与对硝基苯酚产生共代谢作用,对硝基苯酚浓度影响混合体系的降解程度.加入环糊精能促进对硝基苯酚的降解率,影响程度与对硝基苯酚的浓度和环糊精的种类及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基苯 对硝基苯酚 环糊精 微生物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