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职务犯罪预防的权力控制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狄小华 冯文新 《法治研究》 2010年第3期41-46,共6页
职务犯罪源自权力的滥用,而滥用权力者,无不是为了满足其本能的物欲、情欲与权欲。既然人类不能,也无法消除欲望,只有通过内在和外在的约束,对其加以控制。伴随着社会加剧转型,熟人社会强有力的内在道德的约束已经不再可靠,而逐步建立... 职务犯罪源自权力的滥用,而滥用权力者,无不是为了满足其本能的物欲、情欲与权欲。既然人类不能,也无法消除欲望,只有通过内在和外在的约束,对其加以控制。伴随着社会加剧转型,熟人社会强有力的内在道德的约束已经不再可靠,而逐步建立起适应陌生人社会的,以公民权利、公共权力和社会权力制约公共权力的机制,已经成为现代社会防止权力腐败和职务犯罪发生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私权利 公权力 社会权力 制约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民个人信息刑法保护界限问题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马啸 狄小华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31-237,共7页
对于公民个人信息刑法保护的界限问题,可以从语义、价值与实体等维度进行分析。语义维度上,凡是齐备自然人专属性、可识别性、可复制性、较大价值性或经还原具备该四个特征的信息,即为公民个人信息;价值维度上,公民个人信息可划分为私... 对于公民个人信息刑法保护的界限问题,可以从语义、价值与实体等维度进行分析。语义维度上,凡是齐备自然人专属性、可识别性、可复制性、较大价值性或经还原具备该四个特征的信息,即为公民个人信息;价值维度上,公民个人信息可划分为私权绝对支配、公权绝对支配、私权相对支配和公权相对支配的个人信息,各类信息对法律授权、被收集者同意有着不同要求;实体维度上,应当围绕前提、主观、客观条件对构罪与否进行解析。据此,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进行评断,应当遵循"语义判断—价值判断—实体判断"的模式。而要准确把握公民个人信息刑法保护的界限,关键要对公民个人信息进行一体保护和分类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个人信息 刑法保护界限 一体保护 分类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私力救济”到“公力救济”——刑事诉讼中的权力与权利关系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狄小华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78-84,共7页
人类社会充满着利益矛盾和冲突,出于对正义和秩序的不懈追求,人类在处理各种严重的利益冲突时,经历了由“私力救济”到“公力救济”的转变。而权力介入对犯罪的处理以后,也经历了权力扩张(权利萎缩)到权力受制约和权利被张扬和保障的演... 人类社会充满着利益矛盾和冲突,出于对正义和秩序的不懈追求,人类在处理各种严重的利益冲突时,经历了由“私力救济”到“公力救济”的转变。而权力介入对犯罪的处理以后,也经历了权力扩张(权利萎缩)到权力受制约和权利被张扬和保障的演变。由此,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作为解决冲突主要装置的刑事诉讼,应当追求兼顾国家利益和个人权利,打击犯罪和人权保障,并以此构建我国的刑事诉讼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私力救济” “公力救济” 刑事诉讼制度 权利关系 权力扩张 权力制约 人权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少年司法的困境与出路 被引量:9
4
作者 狄小华 《法治研究》 2015年第3期28-38,共11页
经过近30年的探索,我国的少年司法虽然已经初具雏形,但仍属于"小成人"刑事司法,在保护罪错少年方面仍面临价值、目标、实践等不同层面的冲突。突破少年司法面临的诸多困境,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少年司法制度,必须通过改革实现... 经过近30年的探索,我国的少年司法虽然已经初具雏形,但仍属于"小成人"刑事司法,在保护罪错少年方面仍面临价值、目标、实践等不同层面的冲突。突破少年司法面临的诸多困境,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少年司法制度,必须通过改革实现少年司法价值取向由"处罚轻缓化"向"儿童利益最大化",管辖范围由少年犯罪向少年罪错,司法模式由"小成人"报应模式向恢复性模式的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年司法 报应性质 处罚轻缓化 儿童利益最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治保障--基于刑事保障路径的考察 被引量:8
5
作者 马杰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4-52,共9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项系统工程。国家实体统一稳定、经济发展均衡协调、政治权利平等保障、文化交流吸收融合、社会结构和谐互嵌等内容构成这一工程的基本板块,而刑事法治路径恰好可以为这方方面面的积极探索保驾护航,做好兜底...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项系统工程。国家实体统一稳定、经济发展均衡协调、政治权利平等保障、文化交流吸收融合、社会结构和谐互嵌等内容构成这一工程的基本板块,而刑事法治路径恰好可以为这方方面面的积极探索保驾护航,做好兜底式的保障。具体就刑事保障路径而言:微观刑事政策要在宏观的“宽严相济”政策指导下作出回应,确立“总体安全、惩防并举、精准识别、综合施策”的理念目标。而对于分裂主义、极端主义等严重破坏共同体建设的犯罪则要通过刑法予以严厉打击;同时对于相关犯罪分子的改造要区别于普通罪犯,除了针对性改造之外,也要科学合理地运用安置教育制度,使其顺利回归共同体大家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刑事政策 总体安全 极端主义 安置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