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6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实验室合成石盐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以及古气候意义 被引量:28
1
作者 孟凡巍 倪培 +4 位作者 葛晨东 王天刚 王国光 刘吉强 赵超 《岩石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543-1547,共5页
石盐是表生环境下形成蒸发岩系的主要矿物,在形成过程中捕获大量的原生包裹体。通过低温冷冻测温技术,可以得到石盐中原生包裹体的一系列均一温度,如何正确理解这些数据是应用石盐原生包裹体恢复古气候的关键。石盐沉积可以发生在气水... 石盐是表生环境下形成蒸发岩系的主要矿物,在形成过程中捕获大量的原生包裹体。通过低温冷冻测温技术,可以得到石盐中原生包裹体的一系列均一温度,如何正确理解这些数据是应用石盐原生包裹体恢复古气候的关键。石盐沉积可以发生在气水界面以及水体底部,其均一温度记录了卤水结晶的温度。Lowenstein et al.(1998)曾经用水浴法在恒定水温下合成了人工合成石盐,进行原生包裹体的均一温度研究,然而如何用水温来恢复古气温是古环境解释的关键。本次实验通过40℃下(气温,烘箱中蒸发)人工合成石盐,在岩相学观察基础上,对形成于气水界面漏斗晶中的包裹体和在底水沉积人字晶中的包裹体的均一温度进行低温冷冻测温法测定。测温过程中石盐包裹体可以得到一系列均一温度(10.6~39.9℃),而只有最大均一温度才能反映卤水结晶时的温度,两种类型的包裹体也显示了相似的最大均一温度。因此在浅水环境下,两种包裹体都可以用来反映古气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盐 流体包裹体 低温冷冻测温法 最大均一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东海岸海滩养护工程对中国砂质海滩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启示 被引量:31
2
作者 张振克 《海洋地质动态》 2002年第3期23-27,共5页
借鉴美国长期以来对东部海岸的海滩养护工程投入大量资金物力所取得的显著成效 ,提出了中国砂质海滩资源开发面临的问题 ,如海岸侵蚀造成砂质海滩资源丧失、砂质海滩旅游资源面临严重的污染、砂质海滩旅游资源的利用程度差异悬殊、砂质... 借鉴美国长期以来对东部海岸的海滩养护工程投入大量资金物力所取得的显著成效 ,提出了中国砂质海滩资源开发面临的问题 ,如海岸侵蚀造成砂质海滩资源丧失、砂质海滩旅游资源面临严重的污染、砂质海滩旅游资源的利用程度差异悬殊、砂质海滩旅游资源的人为破坏严重等 ,预见到中国实施海滩养护工程将是大势所趋 ,该工程将会被纳入国家或地方海岸带综合规划管理与相关法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开发 保护 海滩养护 砂质海滩 旅游资源 美国东海岸 中国沿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中部海岸潮滩沉积速率特征值的数值实验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王文昊 高抒 +3 位作者 徐杨佩云 徐琦琳 于谦 赵秧秧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56-665,共10页
来自岸外辐射沙脊群和废黄河口的细颗粒沉积物供给使江苏中部海岸潮滩快速淤长,其潮间带沉积速率以1~5cm·a^-1为特征值.针对该特征值的控制机理问题,本文以王港潮滩为原型,用数值实验方法重现了滩面悬沙输运格局,通过沉积连续方... 来自岸外辐射沙脊群和废黄河口的细颗粒沉积物供给使江苏中部海岸潮滩快速淤长,其潮间带沉积速率以1~5cm·a^-1为特征值.针对该特征值的控制机理问题,本文以王港潮滩为原型,用数值实验方法重现了滩面悬沙输运格局,通过沉积连续方程模拟了海岸剖面上沉积速率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细颗粒物质在潮间带上部强烈堆积,在给定的模拟条件下,最大沉积速率值与上述特征值相当;潮滩沉积速率随岸外水体悬沙浓度的降低而降低,"由淤转冲"的临界悬沙浓度值约为0.4kg·m^-3,这表明若沉积物供应下降至一定水平,潮滩剖面将不能维持稳定.模拟结果显示,虽然目前江苏中部海岸潮滩呈淤长状态,但未来将面临因物源匮乏而转为侵蚀的风险,这对于海岸防护和生态系统保护是一个新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速率 潮滩 悬沙输运 物源供给 数值实验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草属植物Spartina angilica和Spartina alterniflora引种后江苏海岸湿地生态演化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44
4
作者 陈一宁 高抒 +1 位作者 贾建军 王爱军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94-403,共10页
选取江苏王港潮滩的盐蒿滩、大米草滩及互花米草滩,分析这三类滩面的地面以上生物量、初级生产力、动物洞穴参数和沉积物粒度,探讨大米草和互花米草引种区的湿地生态系统相对于盐蒿滩的变化。分析结果表明,互花米草滩的生物量远大于盐... 选取江苏王港潮滩的盐蒿滩、大米草滩及互花米草滩,分析这三类滩面的地面以上生物量、初级生产力、动物洞穴参数和沉积物粒度,探讨大米草和互花米草引种区的湿地生态系统相对于盐蒿滩的变化。分析结果表明,互花米草滩的生物量远大于盐蒿滩和大米草滩;单位面积上动物洞穴数量相近,但洞穴大小有一定差异,互花米草滩动物洞穴稍大,数量也相对较多,这可能与初级生产力的提高有关。表层底质的粒径以互花米草滩为最细,盐蒿滩最粗,这种分布状况与互花米草引种前不同,说明互花米草促进了细颗粒物质的堆积。互花米草的引种在江苏海岸具有促淤和提高初级生产力的作用,而它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影响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米草 互花米草 潮滩生态系统 江苏海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草属植物在中国海岸带的分布现状 被引量:70
5
作者 左平 刘长安 +2 位作者 赵书河 王春红 梁玉波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1-111,共11页
结合遥感调查、现场定位,辅以文献检索、函调、电子邮件、电话等调查方式分析了4种米草属植物自引种以来在我国海岸带分布的历史及现状,结果表明,因人类围垦活动、大米草(Spartina anglica)的自身退化以及与互花米草存在生态位竞争关系... 结合遥感调查、现场定位,辅以文献检索、函调、电子邮件、电话等调查方式分析了4种米草属植物自引种以来在我国海岸带分布的历史及现状,结果表明,因人类围垦活动、大米草(Spartina anglica)的自身退化以及与互花米草存在生态位竞争关系,大米草在全国海岸带的分布面积不足16 hm2,呈退化趋势。大绳草(Spartina cynosuriodes)尚未在实验地种植,狐米草(Spartina patens)仅在苏北、天津市的部分区域有少量种植。这两种米草没有对本土生态系统造成入侵威胁。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自1979年引种以来在全国海岸带被广泛种植,后经自然扩散,目前面积已达34451 hm2。结合我国的海岸带特征与互花米草的生态位,可以把其生长区域明显分为三部分:一是福建省福鼎市以南的海岸带滩涂,可能与红树林潜在的生态位竞争有关系;二是河口区域,如在长江口的崇明东滩,互花米草与本土植物表现出明显的竞争关系;三是在其他滩涂区域,该物种可能对本土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在某些区域可能已经表现出一定的入侵性,但是其带来的促淤造陆、保滩护岸等巨大的生态效益也不应忽视。由于我国海岸带地质地貌类型复杂,互花米草在不同区域表现出不同的定植和扩散能力,与本土植被的竞争关系也明显不同。因此,在评价互花米草所造成的生态后果时,应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进行全面、系统、客观、公正地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草属植物 互花米草 分布现状 生态因子 中国海岸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江北地区全新世土壤粒度分布及其古环境意义 被引量:8
6
作者 毛龙江 李亚兵 +2 位作者 王计平 贾耀锋 邹欣庆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7-132,共6页
根据对南京江北TZC全新世剖面的野外考察和室内粒度分析,揭示了该地区一万多年以来的成壤环境演变特点。研究结果表明,南京江北地区第一层古土壤为全新世最适宜期(8500~3100aBP)时形成,当时,气候温暖湿润,降水量丰沛,沙尘暴很少发生,... 根据对南京江北TZC全新世剖面的野外考察和室内粒度分析,揭示了该地区一万多年以来的成壤环境演变特点。研究结果表明,南京江北地区第一层古土壤为全新世最适宜期(8500~3100aBP)时形成,当时,气候温暖湿润,降水量丰沛,沙尘暴很少发生,成壤极其强烈,其成土母质为末次冰期形成的下蜀黄土,主要是在下蜀黄土堆积成壤基础上的再发育。近3100a来为全新世晚期,季风气候格局发生转变,气候干旱化,沙尘暴频繁发生,在该地区形成了50cm厚的黄土层或表土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北地区 古环境意义 全新世土壤 粒度分布 南京 全新世晚期 气候干旱化 粒度分析 野外考察 演变特点 成壤环境 研究结果 下蜀黄土 末次冰期 成土母质 黄土堆积 季风气候 沙尘暴 适宜期 古土壤 降水量 表土层 黄土层 剖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社区居民调查的海岸带湿地环境质量评价——以海南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为例 被引量:30
7
作者 王计平 邹欣庆 左平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49-255,共7页
从影响红树林湿地环境质量评价因素间相互作用的复杂性和不同社区居民感官的差异性出发,利用模糊数学的理论与方法,建立了各评价指标的隶属函数和多级模糊综合评判的数学模型,并以海南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为例,对其湿地环境质量进行... 从影响红树林湿地环境质量评价因素间相互作用的复杂性和不同社区居民感官的差异性出发,利用模糊数学的理论与方法,建立了各评价指标的隶属函数和多级模糊综合评判的数学模型,并以海南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为例,对其湿地环境质量进行了定量的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东寨港红树林湿地环境总体较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文章提出了东寨港环境管理的具体建议与对策,以期为东寨港湿地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居民 环境质量 模糊综合评价 东寨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海岸带灾害成因分析及减灾对策 被引量:20
8
作者 朱晓东 李杨帆 桂峰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6-29,共4页
近年来海岸带灾害越来越成为制约海岸带──我国最重要的经济带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在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的背景下,分析探讨了我国海岸带灾害的基本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概念性减灾对策框架.海岸带主态环... 近年来海岸带灾害越来越成为制约海岸带──我国最重要的经济带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在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的背景下,分析探讨了我国海岸带灾害的基本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概念性减灾对策框架.海岸带主态环境的脆弱性,全球变化(相对海平面变化、气候导常)和人类活动是导致我国海岸带灾害的3个主要方面.据此.认为减灾的关键在于合理规范人类行为,保护和改善本已十分脆弱的海岸带生态环境;使人与自然界和谐相处;对于全球变化诱发的灾害,则力求基于科学认识与预测,在海岸带开发中合理规划建设,做到未雨绸缪.实现海岸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带灾害 全球变化 人类活动 减灾对策 中国 生态环境 海平面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乐清湾近期海岸演变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季小梅 张永战 朱大奎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4-53,共10页
乐清湾是一个与东海相通的半封闭型强潮海湾。通过对1934,1968和1992年的海图对比研究表明:近期乐清湾各等深线所围水域面积持续减小。后一阶段,围垦使岸线推进速度加快,滩涂面积由前一阶段的不断增加转变为不断减小。1934到1968年,西... 乐清湾是一个与东海相通的半封闭型强潮海湾。通过对1934,1968和1992年的海图对比研究表明:近期乐清湾各等深线所围水域面积持续减小。后一阶段,围垦使岸线推进速度加快,滩涂面积由前一阶段的不断增加转变为不断减小。1934到1968年,西南部最大潮滩华岐潮滩岸线和零米线平均外推速率分别为4.88m/a和13.24m/a;1968到1992年平均淤进速率分别为6.17m/a和8.08m/a。实地采样分析表明:表层水样平均悬沙浓度为0.1043kg/m3,从湾顶向湾口呈不断增加的趋势。悬沙浓度虽较低,但湾内处于低能动力沉积环境,有利于细颗粒沉积物落淤,这是湾内地貌演变的要因。长江入海南移和陆架区再悬浮的细颗粒物质是乐清湾主要的泥沙来源。泥沙自然淤积和人类活动影响是近期乐清湾大部分岸线处于淤进状态的原因。漩门二期工程前后乐清湾的纳潮量减小了5.73%,落潮流相对携沙能力降低为工程前的79%。而根据实测落潮平均流速计算得围垦后落潮流的相对携沙能力减弱为原来的54%。而从1934年到漩门二期围垦工程后,纳潮量减小了22.57%。开辟盐田和围垦造陆工程等人类活动,对海岸演变的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清湾 海岸演变 悬沙浓度 纳潮量 潮汐汊道 围垦造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岸带脆弱性评估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37
10
作者 储金龙 高抒 徐建刚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80-87,共8页
海岸带脆弱性源于气候变化、海平面上升、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而海岸带脆弱性评估的误差主要是来自海岸环境演化预案和社会经济发展预案的不确定性。为了提高评估精度,应确定海岸系统内、外部驱动力及其关键变量,研究自然和人类活动共... 海岸带脆弱性源于气候变化、海平面上升、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而海岸带脆弱性评估的误差主要是来自海岸环境演化预案和社会经济发展预案的不确定性。为了提高评估精度,应确定海岸系统内、外部驱动力及其关键变量,研究自然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下的海岸系统演化过程、海岸系统风险发生的机制、以及海岸系统承载力和阈值,通过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集成,建立适用的预案,用于脆弱性综合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系统 风险与安全评估 海平面上升 人类活动 海岸脆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S 3晚期以来江苏中部海岸的层序地层 被引量:15
11
作者 夏非 殷勇 +2 位作者 王强 张永战 刘敬圃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696-1712,共17页
通过对苏北岸外西洋潮流通道内钻孔和地震剖面的地层沉积学、年代地层学、地震地层学和层序地层学等多学科再研究,以及区域钻孔再对比,本文确定该海域约从35kaBP(14C惯用年龄)开始经历了滨岸砂坝、淡水湖沼、河流泛滥平原、滨岸沼泽、... 通过对苏北岸外西洋潮流通道内钻孔和地震剖面的地层沉积学、年代地层学、地震地层学和层序地层学等多学科再研究,以及区域钻孔再对比,本文确定该海域约从35kaBP(14C惯用年龄)开始经历了滨岸砂坝、淡水湖沼、河流泛滥平原、滨岸沼泽、潮流沙脊和潮流通道一系列的环境演变,主要受控于MIS3晚期以来的海平面旋回以及古河流入海沉积物供给,而构造沉降是相对次要的,由此形成了五级层序地层中的末次冰期晚间冰阶准层序和冰后期准层序,以及前者的高水位体系域和强制海退楔体系域、后者的海侵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海域中潮流沙脊可能开始发育于冰后期海侵淹没本区(约9calkaBP)之后,但一直只是水下暗沙且处在不断调整之中,直到1128~1855AD间黄河夺淮从苏北入黄海,大量泥沙充填潮道,部分水下暗沙出露海面成为明沙。西洋潮流通道并非是晚全新世期间通过沙脊的蚀低而形成,而在全新世高海面前后就已具雏形并持续至1128AD,1128~1855AD和1855AD至今分别经历了充填淤浅与冲刷成型的过程,且今后具有进一步展宽刷深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S 3 南黄海 江苏中部海岸 潮流沙脊 西洋潮流通道 层序地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下游南京-镇江河段河漫滩粒度特征 被引量:10
12
作者 张凌华 张振克 +4 位作者 符跃鑫 陈影影 蒋大亮 张志荣 蒋松柳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183-1190,共8页
分析长江南京-镇江河段3个现代河漫滩沉积孔上部100 cm的粒度特征,探讨宁镇河段现代河漫滩的沉积环境。结果表明:GB孔、ZR孔和ZH孔沉积水动力较小,沉积物颗粒较细,均以粉砂为主;ZR孔的砂含量最多、沉积粒径最大、粒径和砂含量由底层向... 分析长江南京-镇江河段3个现代河漫滩沉积孔上部100 cm的粒度特征,探讨宁镇河段现代河漫滩的沉积环境。结果表明:GB孔、ZR孔和ZH孔沉积水动力较小,沉积物颗粒较细,均以粉砂为主;ZR孔的砂含量最多、沉积粒径最大、粒径和砂含量由底层向表层增加;ZH孔分选系数呈明显的阶段性特征。研究认为:河流比降、河势、分汊河床演变以及滩面植被是影响宁镇河段河漫滩粒度特征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漫滩 粒度特征 长江下游 沉积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大丰海岸碱蓬滩潮沟及滩面的沉积动力特征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李占海 高抒 +1 位作者 柯贤坤 汪亚平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5-82,共8页
根据2002年7月在江苏大丰碱蓬滩潮沟观测的水文、悬沙、底质等资料,分析了潮沟的输水、输沙特征及悬沙和底质在粒径组成上的关系,结果表明,潮沟在流速、悬沙浓度、输水、悬沙输运、底质活动性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涨落潮不对称.滩面归槽水... 根据2002年7月在江苏大丰碱蓬滩潮沟观测的水文、悬沙、底质等资料,分析了潮沟的输水、输沙特征及悬沙和底质在粒径组成上的关系,结果表明,潮沟在流速、悬沙浓度、输水、悬沙输运、底质活动性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涨落潮不对称.滩面归槽水占潮沟落潮输水量的33%,由此造成的悬沙输运量占潮沟落潮悬沙输运量的20%,这是导致潮沟涨落潮输水输沙不对称的主要因素.在一个潮周期中潮沟的净输水、净悬沙输运方向与滩面相反,指向落潮方向.悬沙和底质组成以粉砂和黏土为主,潮沟和滩面的悬沙粒径组成差别很小.悬沙是滩面底质的主要物质来源,两者在粒径组成上存在着必然联系,沉积物粒径与该粒级在底质中的含量与在悬沙中的含量之比具有明显的幂函数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蓬滩 潮沟 涨落潮不对称 滩面归槽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海陆过渡带——海岸海洋环境特征与变化研究 被引量:26
14
作者 王颖 季小梅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9-135,共7页
海岸海洋是陆地与海洋过渡的地带,位居亚洲与太平洋之交的中国海岸类型丰富,河海交互作用与人类活动影响使海岸海洋环境与作用过程独具特色。河流的贯通作用,使得全球变化与人类活动对河流流域的作用,亦在海岸海洋地区表现出来,并对海... 海岸海洋是陆地与海洋过渡的地带,位居亚洲与太平洋之交的中国海岸类型丰富,河海交互作用与人类活动影响使海岸海洋环境与作用过程独具特色。河流的贯通作用,使得全球变化与人类活动对河流流域的作用,亦在海岸海洋地区表现出来,并对海洋环境形成显著的影响。历史与现实实例表明,在海岸海洋的开发利用中需重视研究海陆交互过渡带环境特征,尽可能减小人类活动对海岸海洋环境的负面效应。人们应调查研究区域海岸环境特点,探索其动力过程机制,阐明其发展变化趋势,依据自然规律,在阀值极限的范围内规划设计工程与开发利用,才可达到事半功倍与避免灾害的效果,确保海岸海洋的可持续性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海洋 海陆过渡带 滩涂围垦 风暴潮 潮流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盐城海岸湿地景观生态系统研究 被引量:34
15
作者 李杨帆 朱晓东 +1 位作者 邹欣庆 高建华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6-51,共6页
江苏盐城海岸湿地以其景观典型性成为科学研究的理想区域。根据野外观测与文献资料分析及现场验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基于区域景观格局演变规律进行景观生态分类,进而分析景观生态系统的动力因素、结构、格局、生物多样性特征等。结果表... 江苏盐城海岸湿地以其景观典型性成为科学研究的理想区域。根据野外观测与文献资料分析及现场验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基于区域景观格局演变规律进行景观生态分类,进而分析景观生态系统的动力因素、结构、格局、生物多样性特征等。结果表明:盐城海岸湿地景观生态系统生态多样性丰富,景观结构和格局的形成和演化是当地特定的非生物环境(气候、海洋水文和土壤等)、生物作用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景观格局的显著特征是动态变迁的带状景观空间异质性,高、低对比度兼有的景观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城海岸湿地 景观生态系统 景观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芦苇湿地对氮磷污染物质的净化效应及其价值初步估算——以苏北盐城海岸带芦苇湿地为例 被引量:30
16
作者 欧维新 高建华 杨桂山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0-96,共7页
对在不同污灌强度下的苏北盐城海岸带两片芦苇湿地的调查发现:在新洋港,氮磷营养物质在2km长的灌渠中的自净率为18.3%~45.6%;苇田净化率在87.08%~95.65%之间;在黄沙港,由于灌溉水体中污染物含量过高,灌渠中的自净率在6.5%~8.7%之间,... 对在不同污灌强度下的苏北盐城海岸带两片芦苇湿地的调查发现:在新洋港,氮磷营养物质在2km长的灌渠中的自净率为18.3%~45.6%;苇田净化率在87.08%~95.65%之间;在黄沙港,由于灌溉水体中污染物含量过高,灌渠中的自净率在6.5%~8.7%之间,苇田净化率为61.3%~86.2%,均低于新洋港,而芦苇湿地单位面积净化效果则是新洋港处的3.2~18.5倍。净化效果的差异,说明对苏北盐城海岸带芦苇湿地净化功能的利用可能还存在较大的潜力和空间。单位面积的芦苇净化价值为1120元/hm2·a,比国际估算结果偏低,表明对海岸湿地这种处于生态过渡带的湿地类型中营养物质及其他污染物质的净化研究还有待进一步的实验和研究,这方面工作的开展也具有现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物质 净化作用 价值估算 芦苇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海岸王港地区盐沼植被变化的TM图像分析 被引量:13
17
作者 李婧 高抒 李炎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2-57,共6页
通过对2002~2003年度3个时相的Landsat TM图像进行监督分类处理。研究了盐沼植被的分布和变化。结果表明,目前盐蒿和大米草(Spartina anglica)占据的面积很小,年际变化不大,由于滩涂围垦的影响其面积还在进一步缩小。互花米草(Sp... 通过对2002~2003年度3个时相的Landsat TM图像进行监督分类处理。研究了盐沼植被的分布和变化。结果表明,目前盐蒿和大米草(Spartina anglica)占据的面积很小,年际变化不大,由于滩涂围垦的影响其面积还在进一步缩小。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成为优势种,占据了大部分的盐沼面积,向海蔓延显著,扩张的趋势还在持续,其覆盖面积的年增长速率可达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沼湿地植被 互花米草(Spartlna alterniflora) TM图像 江苏海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西岸泥质海岸带地质环境现状与趋势预测 被引量:13
18
作者 王宏 宋美钰 +8 位作者 王福 李凤林 李建芬 裴艳东 范昌福 商志文 田立柱 阎玉忠 王云生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26-738,共13页
简要介绍了与泥质海岸带现代地质环境变化有关的最新研究结果,包括地质历史时期全球气温与海面的变化、21世纪海平面上升趋势预测、极端高水位、新奥尔良实例等。根据对前人成果的综合研究和小组获得的最新数据,阐明了影响渤海湾西岸环... 简要介绍了与泥质海岸带现代地质环境变化有关的最新研究结果,包括地质历史时期全球气温与海面的变化、21世纪海平面上升趋势预测、极端高水位、新奥尔良实例等。根据对前人成果的综合研究和小组获得的最新数据,阐明了影响渤海湾西岸环境变化的主要因素——保有高程、加积作用、地面下沉、海面上升和以极端增水为代表的突发事件——各自的现状,提出了综合诸因素相互作用的泥质海岸带的研究思路和警惕可能的沼泽化趋势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质海岸带 现代地质环境 主要影响因素 趋势预测 渤海湾西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岸带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中能质和生物多样性的差异——以江苏海岸带为例 被引量:15
19
作者 唐得昊 邹欣庆 刘兴健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240-1250,共11页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是生态系统保护和监测研究的重要内容,该过程迫切需要综合性强、准确性高的指标,能质和生物多样性指标都是生态系统健康评估中的有效指标。以江苏省海岸带游泳和底栖生物群落为对象,沿海岸线从海州湾到长江入海口北岸选...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是生态系统保护和监测研究的重要内容,该过程迫切需要综合性强、准确性高的指标,能质和生物多样性指标都是生态系统健康评估中的有效指标。以江苏省海岸带游泳和底栖生物群落为对象,沿海岸线从海州湾到长江入海口北岸选取15个站点,调查研究江苏省海岸带生态系统能质和生物多样性及其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江苏海岸带除了中部地区能质和结构能质值较一致(都偏小)外,南北差异明显,生物多样性指数空间分布情况为南部Margalef指数略大于北部,中部较小,Shannon Wiener和Simpson指数空间分布都为南部>中部>北部;能质与生物多样性指标在高级生态系统中反映的生态系统健康状态一致,在中低级生态系统中差异明显;能质与生物多样性指标关联程度低,前者的测算侧重于生态系统中物种的等级,后者的测算侧重于物种的数量;总结能质和生物多样性指标在理论支撑、建立理论视角、与生态系统健康对应关系、应用模型以及局限性等方面的差异,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丰富和完善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理论与方法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质 生物多样性 生态系统健康 评价 差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花米草对福建泉州湾海岸湿地沉积环境影响 被引量:15
20
作者 王爱军 陈坚 李东义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0-69,共10页
泉州湾淤泥质海岸湿地分布广泛,互花米草分布面积较大。利用小型电磁式流速仪进行流速观测,结果显示,水流由光滩湿地进入互花米草湿地后速度迅速减小,但随着互花米草带宽度地增加,减小程度逐渐变小且不显著。利用PVC管采集短柱状样并现... 泉州湾淤泥质海岸湿地分布广泛,互花米草分布面积较大。利用小型电磁式流速仪进行流速观测,结果显示,水流由光滩湿地进入互花米草湿地后速度迅速减小,但随着互花米草带宽度地增加,减小程度逐渐变小且不显著。利用PVC管采集短柱状样并现场以一定间隔分样,进行粒度分析、TOC和TN分析及重金属分析结果显示,光滩湿地沉积物颗粒较粗,互花米草湿地边缘沉积物颗粒粗细均有且分选较差,密集互花米草湿地内沉积物粒径较细且分选较好,红树林湿地内沉积物颗粒最细且分选最好;稀疏互花米草湿地作为盐沼发育演化的青年阶段,对C、N具有很强的富集能力,红树林则对C、N的富集能力最弱,人类的排污活动增加了海岸湿地沉积物中的TOC含量;互花米草的存在拦截和吸附了陆源污染物,并使重金属富集在互花米草湿地沉积物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湿地 互花米草 沉积物粒度 流速 泉州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