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太湖流域长兴县浅层地下水氮污染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1
1
作者 潘田 张幼宽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12,共6页
对太湖流域长兴县浅层地下水的氮污染进行了系统的调查与研究,共取地下水样43个并测定了其三氮含量。结果表明氨氮、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超标率分别为13.95%、16.27%和16.27%。三氮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主要为农业活动集中区,即夹浦镇、小浦... 对太湖流域长兴县浅层地下水的氮污染进行了系统的调查与研究,共取地下水样43个并测定了其三氮含量。结果表明氨氮、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超标率分别为13.95%、16.27%和16.27%。三氮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主要为农业活动集中区,即夹浦镇、小浦镇、洪桥镇和虹星桥镇等,其中虹星桥镇硝酸盐污染最为严重,高达22mg/L。采用地质统计学方法对太湖流域长兴县43个浅层地下水样"三氮"含量进行了区域空间变异分析,结果表明长兴县地下水NO3-N和NO2-N浓度变异函数满足球状模型,而NH3-N浓度变异函数为高斯模型,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和氨氮浓度的空间自相关距离分别为9.98、1.51和3.82km。对硝酸盐污染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硝酸盐浓度与氮肥使用量呈明显正相关关系,年平均施肥量(以N计)为300kg/ha地区平均硝酸盐氮浓度达6.7mg/L,年平均施肥量(以N计)为100kg/ha地区平均硝酸盐氮浓度为2.2mg/L;地下水硝酸盐与地下水位埋深有直接关系,埋深较浅(1~3m)地区的硝酸盐浓度较高;当土地利用类型相同时,硝酸盐氮浓度与人口密度具有线性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流域长兴县 地下水 氮污染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WAT模型及其在水环境非点源污染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2
作者 杨菁荟 张万昌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60-266,共7页
非点源污染是水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其过程机理复杂,应用水环境污染模型模拟是研究非点源污染的重要手段。SWAT模型是国际上著名的分布式流域水环境模型之一,结合了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能够准确、长时间段连续地模拟... 非点源污染是水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其过程机理复杂,应用水环境污染模型模拟是研究非点源污染的重要手段。SWAT模型是国际上著名的分布式流域水环境模型之一,结合了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能够准确、长时间段连续地模拟复杂流域的各种水环境过程以及气候变化、土地利用类型、管理措施对流域水平衡和非点源污染的影响,为监测、评价、研究流域水环境非点源污染状况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平台。在大量调研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围绕模型的主要标志性改进及应用成果介绍了SWAT模型的发展历程和现状,论述了模型应用于水环境非点源污染研究的几个主要方面和国内外研究新进展,分析了目前国内应用SWAT模型进行水环境非点源污染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对SWAT非点源污染子模型的发展趋势做了展望,以推广这一先进模型在国内的应用范围,提高非点源污染模拟、监测、评价工作的效率及结果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AT 非点源污染 分布式模型 水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淮河流域水环境承载力动态评价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贺辉辉 丁珏 +8 位作者 程宇 海子彬 吉晓文 黄宇辉 赵聪聪 王莹 王芳 谢显传 姜琦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2期280-287,共8页
该文以安徽省淮河流域为研究对象,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等方面,构建了该流域的水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模型。考虑到各评价指标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该文引入BP神经网络模型,建立了安徽省淮河流域的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模型,计算环... 该文以安徽省淮河流域为研究对象,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等方面,构建了该流域的水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模型。考虑到各评价指标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该文引入BP神经网络模型,建立了安徽省淮河流域的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模型,计算环境承载能力指数。在此基础上对流域各年份的水环境承载力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定性地描述各年份承载力的差异度,并与神经网络得到的结果相互比较验证。结果表明:影响安徽省淮河流域水环境承载力的主要指标因子优先顺序是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水资源利用率、污水厂污水集中处理率、城镇化率、人均GDP;在2001-2007年期间,水环境承载力处于一级水平;在2008-2010年期间,水环境承载力处于二级水平;在2011-2013年期间,水环境承载力处于三级水平。水环境承载力指数可用于验证过去所制定的发展和战略规划是否合理,还可对流域的未来发展方向以及发展规模提供科学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流域 安徽 水环境承载力 BP神经网络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贾鲁河中牟段河岸带地下水流及水质特征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郑玉虎 张幼宽 梁修雨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34-242,共9页
该文以河南省贾鲁河中牟段为研究区,探究贾鲁河与河岸带浅层地下水的补排关系以及河水对浅层地下水的影响。通过野外地质调查、水文地质试验、水位监测及水质检测,分析河岸带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补排关系及污染特征。结果表明,受中牟县抽... 该文以河南省贾鲁河中牟段为研究区,探究贾鲁河与河岸带浅层地下水的补排关系以及河水对浅层地下水的影响。通过野外地质调查、水文地质试验、水位监测及水质检测,分析河岸带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补排关系及污染特征。结果表明,受中牟县抽取地下水的影响,该河段周围浅层地下水位低于河水位,河流补给地下水,平均单宽补给量为2.04 m2·d-1;河水中NH3和COD污染较为严重,地下水中"三氮"均超标,其中NO2和NH3污染严重;河水NH3-N浓度远高于地下水,接受河流补给的地下水NH3污染严重;因硝化作用,远离河流地下水NH3-N浓度逐渐降低,而NO3-N浓度逐渐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鲁河 河岸带地下水 NH3污染 NO3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活动断裂对基岩裂隙水的控制作用研究
5
作者 赵雨晴 张幼宽 +1 位作者 何锦 韩双宝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7-63,共7页
为了解云南地区活动断裂对地下水分布的影响,根据2010年云南省抗旱工程的635个基岩抽水井资料和1∶400万云南地区活动断裂数据库,采用统计方法分析该地区活动断裂及河流对抽水井分布及富水程度的控制作用。研究发现:抽水井主要分布在走... 为了解云南地区活动断裂对地下水分布的影响,根据2010年云南省抗旱工程的635个基岩抽水井资料和1∶400万云南地区活动断裂数据库,采用统计方法分析该地区活动断裂及河流对抽水井分布及富水程度的控制作用。研究发现:抽水井主要分布在走向为NNE-SSW和NNW-SSE的断裂带上,且距离断裂带越近,抽水钻孔内裂隙越发育,单位涌水量越大。此外,距离抽水井最近的河流走向亦以NNE-SSW和NNW-SSE为主,与断裂的主要走向一致。抽水井距离河流越近,其单位涌水量越大,进一步说明断裂对基岩裂隙水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岩裂隙水 活动断裂 水井单位涌水量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间序列分析的辛安泉流量变化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陈荦 张幼宽 王长申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9-23,41,共6页
本文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建立了辛安泉流量模型。根据泉流量模型计算出1981~2006年的资源量并与天然资源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辛安泉系统的功能在逐渐退化,导致系统退化的原因是人类的开采和泉域系统内降雨量的减少。目前系统... 本文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建立了辛安泉流量模型。根据泉流量模型计算出1981~2006年的资源量并与天然资源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辛安泉系统的功能在逐渐退化,导致系统退化的原因是人类的开采和泉域系统内降雨量的减少。目前系统仍具有维持其水资源稳定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安泉 泉流量 水资源量 系统演化 时间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颍河安徽段水环境容量计算及动态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王莹 张幼宽 +1 位作者 梁修雨 谢显传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9-84,共6页
基于对沙颍河安徽段污染负荷的调查以及水质和流量监测数据的分析,采用MIKE11模型建立水流与水质模型,采用线性规划法,以入淮河干流Ⅲ类水为水质目标,计算沙颍河安徽段水环境容量并分析其动态特征。结果表明:沙颍河安徽段CODMn和氨氮年... 基于对沙颍河安徽段污染负荷的调查以及水质和流量监测数据的分析,采用MIKE11模型建立水流与水质模型,采用线性规划法,以入淮河干流Ⅲ类水为水质目标,计算沙颍河安徽段水环境容量并分析其动态特征。结果表明:沙颍河安徽段CODMn和氨氮年水环境容量分别为2.39万、0.76万t/a;受流量及上游水质影响,CODMn和氨氮水环境容量月变化较大,8月水环境容量最大,分别为3 557、1 363 t,3月水环境容量最小,分别为621、181 t;上游水质对沙颍河安徽段水环境容量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容量 水质模型 线性规划法 沙颍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含水层侧渗系统在净化河水中的应用--以郑州市索须河工程为例 被引量:2
8
作者 陈荦 张幼宽 +2 位作者 梁修雨 袁文波 潘田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3-98,共6页
由于降水较少以及地下水超采,北方地区大部分河流基流匮乏,河水主要来自未经深度处理的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河水水质难以达标。在这些地区,利用河流漫滩土壤和含水层的天然净化能力,建立近自然土壤-含水层侧渗系统是净化河水的有效... 由于降水较少以及地下水超采,北方地区大部分河流基流匮乏,河水主要来自未经深度处理的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河水水质难以达标。在这些地区,利用河流漫滩土壤和含水层的天然净化能力,建立近自然土壤-含水层侧渗系统是净化河水的有效途径之一。在介绍侧渗系统净化机理及适用条件的基础上,通过室内试验和野外示范工程研究索须河土壤-含水层对河水中氨氮的去除效果。室内试验表明该处土壤及浅部含水层对氨氮的去除主要通过稀释、吸附和微生物等作用;通过对示范工程典型剖面上的监测井观测表明该系统对氨氮的去除效果良好,受降水补给的土壤和含水层使得河水中的氨氮硝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硝酸盐在地下水中很难被去除,只有少部分通过反硝化作用转化成N2。土壤-含水层侧渗系统行之有效,可应用于类似索须河的北方河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自然土壤-含水层侧渗系统 河流水污染 净化 索须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统计权重矩阵法在雷达估测降水集成中的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邵月红 张万昌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55-762,共8页
Z~R关系法和6种雷达雨量计联合法反演的区域降水量与雨量计观测得到的降水场存在较大的误差,将这7种降水估测结果作为信息源,采用统计权重矩阵法对上述7种反演结果进行集成分析,提出了一种改进雷达估测降水的方法。结果表明:在被集成... Z~R关系法和6种雷达雨量计联合法反演的区域降水量与雨量计观测得到的降水场存在较大的误差,将这7种降水估测结果作为信息源,采用统计权重矩阵法对上述7种反演结果进行集成分析,提出了一种改进雷达估测降水的方法。结果表明:在被集成资料中,Z~R关系法估测的降雨场具有明显的偏低现象,精度最差,6种雷达雨量计联合法的估测精度明显优于Z~R关系法。通过统计权重矩阵集成后,精度比集成前所有方法均有明显提高,尤其是降水场分布形势和降水中心的强度都与雨量计场非常吻合。集成得到的降水空间分布场能够较真实地反映地面的降水情况,可以在估测区域降水量中进行业务试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计权重矩阵法 集成分析 多元统计分析 降水估测 多普勒雷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广义线性模型和NCEP资料的降水随机发生器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永和 张万昌 +1 位作者 朱时良 孙成武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99-610,共12页
天气发生器可以用来插补历史缺测气象数据或生成未来天气情境,近年来被普遍应用于对气象变量的降尺度研究,为陆面的水文、生态模拟提供外强迫输入。广义线性模型(GLM)是近年来用于建立大尺度气象变量与地面气象因子之间的一种有效方法,... 天气发生器可以用来插补历史缺测气象数据或生成未来天气情境,近年来被普遍应用于对气象变量的降尺度研究,为陆面的水文、生态模拟提供外强迫输入。广义线性模型(GLM)是近年来用于建立大尺度气象变量与地面气象因子之间的一种有效方法,基于GLM的天气发生器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本文以NCEP再分析资料中的单格点气温、500hPa位势高度、位温、相对湿度、海平面气压等5个变量作为影响降水变化的大尺度因子建立模拟逐日降水量的广义线性模型。模型中对降水概率的描述采用Logistic模型模拟,而对降水量则分别试用Gamma分布、指数分布、正态分布和对数正态分布来模拟,试图比较和揭示这些基于不同理论分布的模型的能力。模型中待定参数的估计及对研究区逐日降水量的模拟采用了完全相同的实测逐日降水数据和同期NCEP再分析资料。参数的最大似然估计用遗传算法来实现,对山东省临沂地区10个主要气象观测站降水资料的研究表明,Gamma分布模型的拟合效果最好,对数正态分布次之,指数分布再次,正态分布最差;参数估计分月获取的拟合效果略好于不分月的。模型逐日降水模拟表明,对降水发生概率的模拟会低估各月的多年平均值,基于指数分布的GLM会低估各月总降水量期望(为月内每日降水量期望之和)的多年平均值,而基于对数正态分布的GLM则会在降水量较大时产生高估现象。由对应的天气发生器模型生成的随机模拟降水序列表明,基于对数正态分布的模型会高估月降水量较大时的多年平均,而基于指数分布及Gamma分布的模型则模拟效果较好。总体上看,这种基于NCEP再分析资料和GLM的天气发生器对降水变率具有很强的解释和模拟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义线性模型 天气发生器 降尺度 NCEP再分析资料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产流机制的分布式土壤侵蚀模型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瑞娟 张万昌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9-144,共6页
区域尺度的土壤侵蚀模型研究的流域面积较大,研究区往往涉及到多种气候类型。现有的区域尺度的土壤侵蚀模型多采用单一的产流类型,并不能真实准确地反映区域尺度的产流过程。因此,以DEM栅格单元为基本模拟单元,以日为时间模拟单元,构建... 区域尺度的土壤侵蚀模型研究的流域面积较大,研究区往往涉及到多种气候类型。现有的区域尺度的土壤侵蚀模型多采用单一的产流类型,并不能真实准确地反映区域尺度的产流过程。因此,以DEM栅格单元为基本模拟单元,以日为时间模拟单元,构建了基于动态产流机制的区域尺度分布式土壤侵蚀模型。该模型采用动态产流方案,即根据降雨特征和下垫面特征之间的动态对比关系动态选取产流方式,并详细描述了降水、渗透、植被截留、填洼、降雪融水、蒸散发等过程,从而更加准确地描述了区域尺度的产流过程。采用RUSLE模型计算泥沙剥蚀量,并采用月均植被覆盖度计算C因子,使得长时间序列模拟中,C因子是动态变化的,从而使得模型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土壤侵蚀的状况。最后,以临沂流域为研究区,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和应用。模拟结果表明,该模型在临沂流域适用。研究结果说明临沂流域的泥沙主要来源于上游和中游,海拔高度是土壤侵蚀的重要影响因子,临沂流域的土壤侵蚀主要分布在200~500m的海拔高度带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尺度 土壤侵蚀 动态产流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激素污染对水体微生物产甲烷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赵颖 阮爱东 +1 位作者 刘忱潇 谢显传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1-15,共5页
针对目前水体环境雌激素的污染形势严峻,且其对水体功能性微生物群落影响规律及机理不明等问题,选择典型天然雌激素——17β-雌二醇(E2)为主要研究对象,构建实验室厌氧水体微生态系统,分析E2污染对厌氧水体微生物活性和产甲烷功能的影... 针对目前水体环境雌激素的污染形势严峻,且其对水体功能性微生物群落影响规律及机理不明等问题,选择典型天然雌激素——17β-雌二醇(E2)为主要研究对象,构建实验室厌氧水体微生态系统,分析E2污染对厌氧水体微生物活性和产甲烷功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厌氧条件下,E2污染对水体微生物群体的活性存在显著的抑制效应,对水体甲烷的产生速率亦存在规律性的影响。当水体E2浓度≤0.5 ng/L时,对水体微生物的产甲烷活性存在促进作用。当E2浓度≥1.0 ng/L时,E2污染对水体微生物的产甲烷活性存在明显的抑制效应,且随着E2浓度的升高抑制作用增强。因此,厌氧条件下,微量E2污染会影响水体微生物活性和产甲烷效应的变化,从而对水体自净功能和甲烷释放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7Β-雌二醇 产甲烷菌 厌氧微生物活性 产甲烷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SFLOW在沙颖河流域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模拟的应用 被引量:10
13
作者 张多纯 张幼宽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9,共9页
近年来,沙颍河流域内大量开采深层地下水,形成了大面积降落漏斗。因此,亟需加强流域地表水与地下水的统一管理。使用GSFLOW构建了沙颍河流域的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模型,将流域划分为178个水文响应单元(HRU)并与MODFLOW网格叠加生成10 ... 近年来,沙颍河流域内大量开采深层地下水,形成了大面积降落漏斗。因此,亟需加强流域地表水与地下水的统一管理。使用GSFLOW构建了沙颍河流域的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模型,将流域划分为178个水文响应单元(HRU)并与MODFLOW网格叠加生成10 915个地下水库。利用1961—1965年的观测数据对模型进行拟合验证,取得了较好的模拟精度。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流域内地下水与河流的补排关系以及流域内多年的水均衡。结果表明:流域以地下水补给河流为主,补给量随降雨量变化,占地表径流总量的20%~90%。流域水资源主要以蒸散发和地表径流的方式排泄,地表径流量多年平均的40%~50%为基流。本研究可为沙颍河流域地表与地下水资源综合管理提供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SFLOW 沙颍河流域 地表水 地下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形入渗下非饱和-饱和系统中水流的时空变化
14
作者 杨晨 张幼宽 梁修雨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279-1290,共12页
通过分析非饱和-饱和系统(USS)中压力水头的时空变化,定量刻画了USS对水流波动的阻尼作用及地表入渗的时间尺度性指数(β)对该作用的影响.结果显示,USS对其中的水流具有阻尼/滤波作用,过滤掉水流的短期波动,使其波动减弱、短期相关性增... 通过分析非饱和-饱和系统(USS)中压力水头的时空变化,定量刻画了USS对水流波动的阻尼作用及地表入渗的时间尺度性指数(β)对该作用的影响.结果显示,USS对其中的水流具有阻尼/滤波作用,过滤掉水流的短期波动,使其波动减弱、短期相关性增强;阻尼作用随深度增加逐渐减弱,可能与土壤含水率有关;阻尼作用随入渗序列β值的增大而减弱;分数高斯噪声入渗引起的水头波动起初为非平稳波动最终为平稳波动,β越大,非平稳阶段越长;分数布朗运动入渗引起的水头波动为非平稳波动,β越大,非平稳性越强;入渗的时间分形性是引起地下水位分形波动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尼作用 非饱和饱和系统 时间尺度性 分形 分数高斯噪声 分数布朗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质性对非饱和—饱和系统水流时空变化的作用
15
作者 杨晨 张幼宽 梁修雨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59-568,共10页
通过模拟均质和非均质两种情形下非饱和—饱和系统中压力水头的时空变化,研究非饱和—饱和系统对水流波动的阻尼作用和系统非均质性对水流波动的作用。结果显示,两种情形下非饱和—饱和系统对水流波动均有阻尼作用,随深度增加,压力水头... 通过模拟均质和非均质两种情形下非饱和—饱和系统中压力水头的时空变化,研究非饱和—饱和系统对水流波动的阻尼作用和系统非均质性对水流波动的作用。结果显示,两种情形下非饱和—饱和系统对水流波动均有阻尼作用,随深度增加,压力水头波动减弱,方差、自协方差和功率谱减小;压力水头在早期因初始条件做非平稳波动,而后随时间增长演变为平稳波动;系统的非均质性加剧了压力水头的波动,是波动的主要来源,使得压力水头方差、自协方差和功率谱增大;非均质性减小压力水头波动的短期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饱和系统 非均质性 水流时空变化 时间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形效应下的区域蒸散遥感估算 被引量:6
16
作者 高永年 高俊峰 +1 位作者 张万昌 夏霆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18-223,共6页
在地表起伏地区,由于受到坡度、坡向等的影响,地表能量通量表现出与水平地表不一样的特征,为了定量表征起伏地表条件下的蒸散格局,以位于陕甘宁交界区的华池县、庆城县、镇原县、西峰区和合水县为研究区,从能量平衡原理入手,对各能量通... 在地表起伏地区,由于受到坡度、坡向等的影响,地表能量通量表现出与水平地表不一样的特征,为了定量表征起伏地表条件下的蒸散格局,以位于陕甘宁交界区的华池县、庆城县、镇原县、西峰区和合水县为研究区,从能量平衡原理入手,对各能量通量进行了量化计算,并着重考虑了蒸散的能量来源即地表净辐射的地形效应;同时,针对研究区地表特征,确定了土壤热通量的计算方案和感热通量的参数化方案,如零平面位移、动量粗糙长度、热量粗糙长度、动量和热量的稳定度校正项等算法;在此基础上,计算了研究区的瞬时蒸散,计算结果表明采用的蒸散遥感估算方案与改进的N’95二源模型法估算的蒸散两者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801,拟合决定性系数为0.9606,且拟合直线坡度为0.9301,接近于1,间接说明本蒸散遥感估算方案切实可行,适合地表起伏地区蒸散的遥感估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散 地形 遥感 能量平衡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安泉流量衰减成因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荦 张幼宽 朱敏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2015年第3期73-77,共5页
利用Kendall秩相关法判别辛安泉泉流量的变化趋势,建立1981—2006年的泉流量衰减方程,分析泉域内的降水规律和地下水开采量变化规律,并研究降水量变化和地下水开采对泉流量衰减的影响。结果表明:辛安泉泉流量在1980年以后有明显的衰减趋... 利用Kendall秩相关法判别辛安泉泉流量的变化趋势,建立1981—2006年的泉流量衰减方程,分析泉域内的降水规律和地下水开采量变化规律,并研究降水量变化和地下水开采对泉流量衰减的影响。结果表明:辛安泉泉流量在1980年以后有明显的衰减趋势,并服从负指数方程衰减;降水量变化和地下水开采是导致泉流量衰减的主要成因,地下水开采所导致的泉流衰减量占泉流衰减总量的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泉流量 衰减成因 降水规律 地下水开采 Kendall秩相关法 辛安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区域气候模式RIEMS产品分析日蒸散量及其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邵月红 张万昌 +1 位作者 刘永和 林炳章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83-992,共10页
利用区域气候模式RIEMS输出的各种气象参数,采用了BEF等4种不同方法计算了沂沭河上游流域的潜在蒸散量,并与该流域6个气象站实测蒸发数据计算的陆面潜在蒸散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根据平均偏差、平均绝对偏差、均方根差和相关系数指... 利用区域气候模式RIEMS输出的各种气象参数,采用了BEF等4种不同方法计算了沂沭河上游流域的潜在蒸散量,并与该流域6个气象站实测蒸发数据计算的陆面潜在蒸散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根据平均偏差、平均绝对偏差、均方根差和相关系数指标的综合判断,该4种方法的估测精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双线性曲面回归经验函数法(BEF)、Hargreaves-Samani(Harg)法、Pristley-Tayler(P-T)法和Penman-Monteith(P-M)法。在时间序列上,4种方法计算的逐日蒸散量与观测值呈相同的变化趋势,但计算值在蒸散发最强、最弱和降水最多、气温最高的7-9月有较大差异。BEF法估测的精度最高,与观测值最接近,Harg法、P-M法和P-T法都有明显的偏高现象。BEF法只需要较少的参数就能得到较高的估测精度,因此可作为利用区域气候模式RIEMS产品计算沂沭河流域蒸散量的首选方法,进而为RIEMS模式中耦合的陆面水文过程模型TOPX提供满足精度要求的日蒸散量驱动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EMS模式 逐日蒸散量 双线性曲面回归经验函数法(BEF) Penman-Monteith法 Pristley-Tayler法 Hargreaves--Samani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河流域土壤侵蚀与影响因子关系分析 被引量:9
19
作者 刘瑞娟 张万昌 裴洪芹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9-32,共4页
为探究土壤侵蚀各影响因子在一个较大的地理系统内的组合变化关系,以淮河流域为研究区,通过收集流域内土壤、植被、地形、气候等数据,利用二元相关分析、偏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对流域尺度的土壤侵蚀各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为探究土壤侵蚀各影响因子在一个较大的地理系统内的组合变化关系,以淮河流域为研究区,通过收集流域内土壤、植被、地形、气候等数据,利用二元相关分析、偏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对流域尺度的土壤侵蚀各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流域尺度上,对土壤侵蚀起主导作用的因子是地形起伏度,其次是坡耕地面积比和植被覆盖度。地形起伏度和坡耕地面积比及植被覆盖度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地形起伏度除直接对土壤侵蚀产生影响外,还通过影响坡耕地的分布和植被覆盖度而对土壤侵蚀产生综合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影响因子 二元相关分析 偏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淮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镇化和闸坝对沙颍河流量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多纯 张幼宽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10,15,共6页
分布式水文模型PRMS(The Precipitation Runoff Modeling System)考虑了降水、气候和土地利用等因素,可模拟产流、产沙等描述流域水和物质循环的重要变量。利用沙颍河实测流量资料对建立的PRMS模型进行了校正和验证,据此模拟了该流域城... 分布式水文模型PRMS(The Precipitation Runoff Modeling System)考虑了降水、气候和土地利用等因素,可模拟产流、产沙等描述流域水和物质循环的重要变量。利用沙颍河实测流量资料对建立的PRMS模型进行了校正和验证,据此模拟了该流域城镇化和闸坝工程对沙颍河流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城镇化使地面不透水面积增加,导致流域蒸散量和降雨入渗减少,产流量增加,而闸坝等水工建筑物改变了流域水资源的时空分配,减弱了自然径流量的波动性,增加了水面蒸发,使流域径流量峰值减小,径流洪峰滞后。城镇化和闸坝对河流径流的影响在枯水年尤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MS 城镇化 闸坝 产流量 沙颖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