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际视野与本土情怀:民国高等教育的转折与演变 被引量:8
1
作者 朱庆葆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9-63,共5页
民国时期的高等教育在采择、吸收他国教育理念和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并得到快速发展。但时局动荡和战火绵延,也给高等教育带来了严重的破坏,政治的渗透更使教育深受其苦。民国高等教育体现出精英化的特征,与普通民众的... 民国时期的高等教育在采择、吸收他国教育理念和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并得到快速发展。但时局动荡和战火绵延,也给高等教育带来了严重的破坏,政治的渗透更使教育深受其苦。民国高等教育体现出精英化的特征,与普通民众的生活相去甚远。大学与社会经济发展相脱节,也未能很好融入到中国社会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高等教育 国际视野 政治影响 本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民党“党治”体制下的驻外使领馆建设 被引量:2
2
作者 申晓云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84-190,共7页
本文是从驻外使领馆建设角度,对国民政府训政实施时期,国民党推行"党化"外交的一个考察。国民政府建立后,为保障"党"的政策和意旨在外交部门的顺利贯彻和推进,如何从外交人员选拔、任用和使领馆工作制度建设入手,... 本文是从驻外使领馆建设角度,对国民政府训政实施时期,国民党推行"党化"外交的一个考察。国民政府建立后,为保障"党"的政策和意旨在外交部门的顺利贯彻和推进,如何从外交人员选拔、任用和使领馆工作制度建设入手,强化政治考核、培训和工作监管,实现外交队伍更新的过程。国民党为加快外交"党化"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虽然适应了国民党统治的内在需求,就加强国民党执政党的地位和政策的影响力是必要的,但国民党一党利益与国家民族的利益并不完全相符。因此,在国民党"党治"体制下,外交部门的逐步"党化",给国家的对外事务,乃至海外使领馆建设带来的某些负面影响也是明显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化”外交 国民政府 驻外使领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陶德曼调停”研究的几点遗留问题 被引量:1
3
作者 雷国山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67-173,共7页
日本欲借在淞沪战役中的军事胜利,通过德国驻华大使陶德曼向国民政府劝降,但日方的谈判条件与中方谈判方案的精神不符,故遭到中方拒绝。随着布鲁塞尔会议失败,日军一路西进直指南京,欲图再度逼降。此时国民政府向美苏两国紧急求援无果... 日本欲借在淞沪战役中的军事胜利,通过德国驻华大使陶德曼向国民政府劝降,但日方的谈判条件与中方谈判方案的精神不符,故遭到中方拒绝。随着布鲁塞尔会议失败,日军一路西进直指南京,欲图再度逼降。此时国民政府向美苏两国紧急求援无果。日方破译了中方对美求援的三封电报,知国民政府可能接受日方条件,遂一边加紧攻城一边提高了对华谈判价码。南京陷落后,日本对德隐瞒部分新谈判条件,国民政府坚持“抗战待援”政策,迫使日本向德国和盘托出全部新条件,但陶德曼大使未转告中方。日方误以为德方已经转告,此时,德国表示“御任”之意,日本遂决定终止“陶德曼调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德曼调停” 日本 淞沪战役 谈判条件 谈判方案 中国 国民政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社团·个人——《政治典范》之译介与张君劢的秩序选择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尤清 申晓云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01-208,共8页
作为西方新自由主义在中国的倡导者,张君劢的思想脉络承接于拉斯基,但对自由主义理念在社会层面的落实,张君劢有其独到的见解。《政治典范》一书涵盖了拉斯基政治思想的主要理论,他在《政治典范》中所构建调和国家、社会与个人的系统学... 作为西方新自由主义在中国的倡导者,张君劢的思想脉络承接于拉斯基,但对自由主义理念在社会层面的落实,张君劢有其独到的见解。《政治典范》一书涵盖了拉斯基政治思想的主要理论,他在《政治典范》中所构建调和国家、社会与个人的系统学说,给苦苦寻求中国出路的张君劢极大的启发。张君劢译介《政治典范》,既有为自己寻求建构民族国家的理论支持的想法,也有为当时知识界提供参考样本的考量。通过译介《政治典范》,张君劢形成了其立国思想中"国家、社会和个人"三元并存的学理框架。此外,张君劢民主社会主义核心理念——"个人自由"与"社会公道"的提出,显然也受到拉斯基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君劢 拉斯基 国家 社团 个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时期的侨务政策与华侨的历史作用 被引量:6
5
作者 武菁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6-101,共6页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采取比较务实的侨务政策,在继承孙中山保侨方针基础上,加强与海外华人华侨的联系,号召华侨支援祖国抗战。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政府又号召华侨参加所在国反法西斯战争。国民政府以维护侨民权益、吸引侨资支援抗战为核心...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采取比较务实的侨务政策,在继承孙中山保侨方针基础上,加强与海外华人华侨的联系,号召华侨支援祖国抗战。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政府又号召华侨参加所在国反法西斯战争。国民政府以维护侨民权益、吸引侨资支援抗战为核心的侨务政策,有力推动了华侨抗日救亡运动。由于战时环境与国内政治等因素的影响,国民政府的侨务政策后期趋于消极保守,然而总体上仍有一定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 国民政府 侨务政策 华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中国的现代转型——读《岳村政治——转型期中国乡村政治结构的变迁》 被引量:1
6
作者 董国强 《学海》 CSSCI 2004年第6期207-208,共2页
关键词 书评 《岳村政治-转型期中国乡村政治结构的变迁》 于建嵘 制度变迁 中国 乡村政治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镇江伊斯兰教发展史述略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学玲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6期107-109,共3页
镇江地理位置优越,早在唐初就有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在此生活。从唐宋到清末,镇江的回族不仅延续了本民族独特的宗教信仰,而且还利用有利条件发展和扩大了伊斯兰教的传播范围。特别是明清时期,镇江回族在出版伊斯兰教书籍、创办伊斯兰... 镇江地理位置优越,早在唐初就有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在此生活。从唐宋到清末,镇江的回族不仅延续了本民族独特的宗教信仰,而且还利用有利条件发展和扩大了伊斯兰教的传播范围。特别是明清时期,镇江回族在出版伊斯兰教书籍、创办伊斯兰学校教育等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江 伊斯兰教 回族 发展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