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裂的校园:1920—1927年东南大学治理结构的演变 被引量:5
1
作者 牛力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5-88,共14页
1920—1927年东南大学的治理结构经历了显著变化,其中以评议会和校董会的权力消长为核心。作为全校最高议事机关的评议会,面对校内系科之争,因利益关涉难有效能,其职权被校董会逐步挤压,最终在1923年被全面取代。校董会体现了东南大学... 1920—1927年东南大学的治理结构经历了显著变化,其中以评议会和校董会的权力消长为核心。作为全校最高议事机关的评议会,面对校内系科之争,因利益关涉难有效能,其职权被校董会逐步挤压,最终在1923年被全面取代。校董会体现了东南大学在地方构建一个沟通政、商、学界权势网络的努力,也成为东大汲取社会资源的重要渠道。校董会职权的扩展,不仅加剧了校内群体的分裂,也强化了大学对于地方军政势力的依赖,从而带来潜在的政治风险。校内的分裂与校外的政治因素相互激荡,终成为1925年易长风潮的重要推手。在易长之后大学权力格局的重组中,"教授治校"的理念被高举,并形成了"教授会议—校务会"的双层结构。但面对风云变幻的政治局势,所谓的"教授治校",在校务管理上鲜有效能,也难以应对激变的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大学 治理结构 评议会 校董会 教授治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议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契约意识 被引量:12
2
作者 方文晖 孙昊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118-119,共2页
关键词 高校 学生 学校管理 契约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后勤社会化政策执行误区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杨明生 尹建康 卞建波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4-86,共3页
高校后勤社会化是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样一项政策执行中也存在着一些误区。本文对这些误区进行归纳,在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几项对策。
关键词 后勤社会化 政策执行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腔-磁子系统EP附近超低阈值的声子激光
4
作者 王瑾如 王晓晗 +1 位作者 赵杰 于扬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2-321,共10页
声子激光器因其在精密测量上的巨大潜力成为研究的热点,实现一个低阈值、高转换效率的声子激光器一直是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因此,提出了一种在基于磁子的腔-磁子系统中实现超低阈值声子激光的方案.通过改变腔-磁子系统中腔的耗散来调控... 声子激光器因其在精密测量上的巨大潜力成为研究的热点,实现一个低阈值、高转换效率的声子激光器一直是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因此,提出了一种在基于磁子的腔-磁子系统中实现超低阈值声子激光的方案.通过改变腔-磁子系统中腔的耗散来调控系统的宇称-时间对称性,研究了系统在宇称-时间对称以及宇称-时间对称性破缺时的动力学过程,进一步探究了稳态下腔-磁子系统中机械模式的动力学行为以及在微波驱动下声子激光的产生过程.结果发现,系统中机械模式的增益与系统的宇称-时间对称性高度相关,并且在系统奇异点附近能够实现驱动阈值功率接近零的声子激光.此外,展示了磁子-声子相互作用与声子激光器阈值功率的关系,说明在系统的奇异点附近,声子激光的阈值功率急剧减小是由于有效磁子-声子耦合的急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子激光 磁子 非厄米 腔-磁子系统 奇异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系治理能力对联盟知识转移的影响——目标协同的中介作用与环境动态性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嘉 李红旭 胡丹丹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93-101,共9页
企业牵头引领联盟合作创新是国家发展所需、企业立身之本。在此背景下,基于协同创新理论,利用584份CEO与CTO填写的问卷数据进行分析,揭示关系治理能力对联盟知识转移的影响,并探讨目标协同的中介作用和环境动态性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 企业牵头引领联盟合作创新是国家发展所需、企业立身之本。在此背景下,基于协同创新理论,利用584份CEO与CTO填写的问卷数据进行分析,揭示关系治理能力对联盟知识转移的影响,并探讨目标协同的中介作用和环境动态性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关系治理能力与联盟伙伴目标协同正向影响知识转移;联盟伙伴目标协同在关系治理能力与知识转移之间具有显著中介作用;环境动态性是重要的情境变量,能够正向调节联盟伙伴目标协同与知识转移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系治理能力 知识转移 协同创新理论 联盟伙伴目标协同 环境动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城市建设与企业数字化创新
6
作者 胡丹丹 黄孚 巫强 《现代管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7-126,共10页
数字城市建设促进企业数字化创新,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动能。利用江苏省1726家重点企业调查问卷与13个地级市宏观指标的匹配数据,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分析并检验数字城市建设对企业数字化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发现:数字城市... 数字城市建设促进企业数字化创新,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动能。利用江苏省1726家重点企业调查问卷与13个地级市宏观指标的匹配数据,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分析并检验数字城市建设对企业数字化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发现:数字城市建设显著促进当地企业进行数字化创新,在进行两种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发现受区位因素、技术条件、管理模式和组织方式影响,数字城市建设对企业数字化创新存在差异化影响;数字城市建设水平提高使得企业更倾向选择数字化创新路径的多元化,对四种具体企业数字化创新路径的检验发现数字城市建设对于企业实现物联网远程管理影响最为显著;机制检验发现城市人力资本、政府调控能力、科教财政投入能正向调节数字城市建设对企业数字化创新的促进作用。研究结论立足江苏实践,为制定政策加快数字城市建设、促进企业数字化创新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城市建设 企业数字化创新 调节效应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精神现象学到人学现象学——析青年马克思《1844年手稿》中对黑格尔的批判 被引量:13
7
作者 张一兵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66-73,共8页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补入的对黑格尔的批判,并非是一般地对黑格尔辩证法的唯物主义改造,而是用费尔巴哈的人学现象学来进行的改造。但是,他并没有意识到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立场背后的人本主义具有的非历史的根本错...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补入的对黑格尔的批判,并非是一般地对黑格尔辩证法的唯物主义改造,而是用费尔巴哈的人学现象学来进行的改造。但是,他并没有意识到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立场背后的人本主义具有的非历史的根本错误。这里,马克思对青年黑格尔派的批判与以后《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年)中对同一对象的批判在焦点、主题、重点上都有重大的异质性。此时,马克思是用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人学现象学进一步深化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格尔 青年马克思 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精神现象学》 自我意识 人本主义 青年黑格尔派 黑格尔辩证法 唯心主义 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人文领域创意类开放数据竞赛价值共创的影响因素--以上海图书馆开放数据竞赛为例 被引量:8
8
作者 张妍 赵宇翔 刘周颖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5-85,共11页
数字人文研究与实践中产生的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为文化服务的普惠化和个性化奠定了基础。创意类开放数据竞赛是多主体参与的开放创新形式,目标在于价值共创。文章对现有的竞赛结构元素和设计选项进行补充,为数字人文领域创意类开放... 数字人文研究与实践中产生的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为文化服务的普惠化和个性化奠定了基础。创意类开放数据竞赛是多主体参与的开放创新形式,目标在于价值共创。文章对现有的竞赛结构元素和设计选项进行补充,为数字人文领域创意类开放数据竞赛组织、设计和管理提供参考。文章以第六届上海图书馆开放数据竞赛为例,结合焦点小组访谈法和深度访谈法进行数据收集,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采用关键事件技术法分析主办方、开放数据提供方、参赛团队多主体经历的价值共创事件,进而识别影响竞赛价值共创的关键因素。研究发现:数字人文领域创意类开放数据竞赛价值共创的影响因素包括参与主体特征、协作形式、开放数据特征、协作平台属性和宏观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共创 开放数据竞赛 影响因素 数字人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教学质量监控的三要素 被引量:7
9
作者 钱国兴 陆振康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6-48,共3页
在高等教育从精英式教育转化为大众化教育的历史性跨越之中 ,教学质量的监控与评价显得日益紧迫和重要。本文着重分析了为有效实施教学质量监控 ,必须建立教学标准、教学评价运行制度和开展教学成果评价 ,认为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标准是... 在高等教育从精英式教育转化为大众化教育的历史性跨越之中 ,教学质量的监控与评价显得日益紧迫和重要。本文着重分析了为有效实施教学质量监控 ,必须建立教学标准、教学评价运行制度和开展教学成果评价 ,认为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标准是做好教学质量监控的基础与前提 ,教学评价运行制度建设是做好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保障和手段 ,开展教学成果评价是监控教学质量的物化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监控 教学质量 教学标准 教学评价 运行制度 教学成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人口健康素养研究的理论关照与模型构建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进 杨宗平 付志惠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9-117,共9页
健康促进视域下,单一的健康促进理论不足以解释流动人口的健康不平等,因此,通过引入社会实践理论阐明了健康不平等生产与再生产的实践逻辑,即经济资本、文化资本、社会资本相互依赖、转换、积累与传递使得健康不平等长期存在,健康不平... 健康促进视域下,单一的健康促进理论不足以解释流动人口的健康不平等,因此,通过引入社会实践理论阐明了健康不平等生产与再生产的实践逻辑,即经济资本、文化资本、社会资本相互依赖、转换、积累与传递使得健康不平等长期存在,健康不平等生产通过健康素养(惯习)形塑了个体的健康选择从而导致不同的健康结果。在实证向度上,以因果图为向导帮助厘清流动人口的社会资源与健康素养及健康结果之间的作用机制,从而在进行因果推断时有效避免中介变量过度控制偏差、混淆变量消除偏差及内生性选择偏差等问题。最后,在理论与应用策略层面对流动人口健康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促进 社会实践理论 因果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