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村镇电影与父权话语:抗战时期大后方电影中的农妇形象
1
作者 慈祥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2010年第1期140-143,共4页
在大后方电影中,对农妇"在家"与毁灭的构建在象征和现实两个世界中发挥着作用。她们的身份勾连着"民族主义"父权话语,而性别却是"现实主义"兵役话语的潜隐。作为肉欲对象的农妇,无论怎样转换面容,在生成... 在大后方电影中,对农妇"在家"与毁灭的构建在象征和现实两个世界中发挥着作用。她们的身份勾连着"民族主义"父权话语,而性别却是"现实主义"兵役话语的潜隐。作为肉欲对象的农妇,无论怎样转换面容,在生成机制中都永远被"沉默"、"不成长"、"传统"等话语所预设。她们的出现及其叙事功能,是国民党政治"忠孝"伦理的适应性叙事策略的表征,并在某种程度上抚慰了上到政府官员、下到本地农村青年性别等级的焦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镇电影 兵役 父政 农妇 女战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