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放谈在综合性大学中普遍开展的音乐舞蹈教育 被引量:5
1
作者 康尔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40-143,共4页
综合性大学中普遍开展的音乐舞蹈教育有三个问题值得探讨:音乐舞蹈教育为什么会被综合性大学普遍吸纳?在培养高层次人才的系统工程中,音乐舞蹈教育能够发挥哪些作用?目前,在综合性大学普遍开展的音乐舞蹈教育中存在哪些困惑?应该如何应对?
关键词 音乐舞蹈教育 公共艺术教育 美育与素质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遗产与国家认同——社会学视野中的古琴艺术变迁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咏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2011年第4期24-30,195,共7页
本文着眼于古琴艺术由"阶层艺术"、"人民艺术"、"民族文化"到"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变迁过程,对古琴身份概念的细微变化进行了社会学解读:作为古代"士"阶层文化象征资本,古琴艺术... 本文着眼于古琴艺术由"阶层艺术"、"人民艺术"、"民族文化"到"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变迁过程,对古琴身份概念的细微变化进行了社会学解读:作为古代"士"阶层文化象征资本,古琴艺术是典型的阶层艺术。建国后,古琴艺术为了获得生存权,进行了种种"去阶层化"(人民艺术)的现代性改革。在全球化背景中,古琴再次被国家想象为全中华民族共享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民族文化符号,晋升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章展示了不同的历史场景中古琴承载了不同的文化-政治身份,论证了文化遗产的建构对国家整合与认同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琴艺术 非物质文化遗产 国家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表述研究:艺术文化学发展的新向度 被引量:2
3
作者 康尔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3-117,共5页
社会表述研究,是学界针对徘徊在多个学科边缘的社会表述行为展开的理论研究,是艺术文化学在当下社会中顺应国情、合乎学理的新的发展向度。社会表述研究与人类表演学、社会表演学、媒介事件研究等相近学科及研究之间存在着思路相近、视... 社会表述研究,是学界针对徘徊在多个学科边缘的社会表述行为展开的理论研究,是艺术文化学在当下社会中顺应国情、合乎学理的新的发展向度。社会表述研究与人类表演学、社会表演学、媒介事件研究等相近学科及研究之间存在着思路相近、视角不同、青出于蓝、更合情理、时有分合、长期共存的关系。成功的社会表述,应该具备指向明确、新颖含蓄、诚信有效、深刻隽永的特征。社会表述研究的当务之急,是加强理论体系的建构,并围绕着一系列关键词展开具体案例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表述研究 人类表演学 社会表演学 媒介事件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艺术文化研究的追问与思考 被引量:1
4
作者 康尔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6-39,共4页
艺术文化是艺术与文化的混合体。它是被艺术所统领、裹挟、重组的文化,也是被文化所渗透、浸泡、化成的艺术。艺术文化研究的对象,首当其冲应该是艺术文化本身,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艺术或文化。直面艺术文化板块的研究,理当成为艺术文化... 艺术文化是艺术与文化的混合体。它是被艺术所统领、裹挟、重组的文化,也是被文化所渗透、浸泡、化成的艺术。艺术文化研究的对象,首当其冲应该是艺术文化本身,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艺术或文化。直面艺术文化板块的研究,理当成为艺术文化研究的主体与核心构成。艺术文化研究的发展向度,应该接受社会需求的引领。艺术文化的研究者,应该对无处不在的社会表述、普遍开展的素质教育和比比皆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有效、深入的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文化 研究对象 发展向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生活世界到现代知识形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现代性批判 被引量:9
5
作者 王咏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40-144,共5页
本文从知识社会学的角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进行了反思。本文比较了前科学世界中的生活实践与科学世界中的现代知识这两种形态,试图论证以整体论、因果论、进化论为特征的现代知识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科概... 本文从知识社会学的角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进行了反思。本文比较了前科学世界中的生活实践与科学世界中的现代知识这两种形态,试图论证以整体论、因果论、进化论为特征的现代知识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科概念的形成与研究对象的规定。文章的结论是:在人文学科常规范式的潜在影响下,学术界往往用被理论解释过的世界取代被身体经验着的生活世界,因此,学术界对学术研究本身的反思极其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世界 前非物质文化 知识型 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语境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古琴为个案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王咏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2009年第3期111-117,共7页
对"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视是现代民族国家运用权力技术的表现之一。民族国家征用历史文化资源,得以塑造国家文化形象、进行民族整合以便区隔"他族"、强化民族自尊甚或在国际上赢得声望和各种资源。因此,艺术隐含着政... 对"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视是现代民族国家运用权力技术的表现之一。民族国家征用历史文化资源,得以塑造国家文化形象、进行民族整合以便区隔"他族"、强化民族自尊甚或在国际上赢得声望和各种资源。因此,艺术隐含着政治涵义。本文在社会学的框架中考察国家语境下"非遗"的复兴、民族文化的普世想象以及艺术场中国家权威的介入,论证国家形象与艺术意识形态化间的关联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琴 “洋知音” 考级 国家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高校舞蹈教育的思索 被引量:9
7
作者 汪以平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14-115,共2页
高校舞蹈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美的情感和情操为目的 ,应概述性、系统性和兼容性相结合 ,其着重点不在于外部形体和舞蹈技巧的训练 ,而在于 理解 舞蹈的 背景 ,尤其是特定舞蹈的含义、发生的文化历史和环境以及由此造成的各民族的舞... 高校舞蹈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美的情感和情操为目的 ,应概述性、系统性和兼容性相结合 ,其着重点不在于外部形体和舞蹈技巧的训练 ,而在于 理解 舞蹈的 背景 ,尤其是特定舞蹈的含义、发生的文化历史和环境以及由此造成的各民族的舞蹈特征 ,为此 ,高校舞蹈教育的教师应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舞蹈教育 “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普通高校舞蹈教育水平的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3
8
作者 汪以平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38-140,共3页
舞蹈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正确把握普通高校舞蹈教育的指导思想和目的,把握好普通高校与艺术院校舞蹈教育的联系与区别,正确看待和认识普通高校舞蹈教育对各学科专业的能动作用以及特点。
关键词 普通高校 舞蹈教育 思考 实践 教育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扬不可替代性——谈话剧艺术生存与发展之道 被引量:1
9
作者 康尔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2013年第1期160-164,共5页
在艺术的"丛林"中,任何一个"物种"的消亡,首先是它的不可替代性的丧失;任何一种发展的停滞,也一定与不可替代性的退化、泯灭有关。话剧艺术的不可替代性,主要由在场性、便捷性和厚积性构成。无论着眼于理论推导还... 在艺术的"丛林"中,任何一个"物种"的消亡,首先是它的不可替代性的丧失;任何一种发展的停滞,也一定与不可替代性的退化、泯灭有关。话剧艺术的不可替代性,主要由在场性、便捷性和厚积性构成。无论着眼于理论推导还是当下的成功实践,张扬以在场性、便捷性和厚积性为主要内涵的不可替代性,是话剧艺术求生存、谋发展之正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可替代性 话剧艺术 生存与发展之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人生——中国当代油画中的人物形象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秀娟 《美术之友》 2008年第6期97-98,共2页
本丈从论述以人物为主体的油画在西方和中国的发展状况及表达现实和思想的力度起篇,将中国现当代油画中的人物形象分为现实主义风格、农村题材和异乡情调及探索内心世界的精神绘画三类,分别列举代表画家加以阐述,最后论述今后中国油画... 本丈从论述以人物为主体的油画在西方和中国的发展状况及表达现实和思想的力度起篇,将中国现当代油画中的人物形象分为现实主义风格、农村题材和异乡情调及探索内心世界的精神绘画三类,分别列举代表画家加以阐述,最后论述今后中国油画创作在题材的选择上应有更多开阔的思路及更深刻的表达——绘画应该表现时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油画 人物形象 现实主义风格 农村题材和异乡情调 探索内心世界的绘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合奏艺术的审美价值取向
11
作者 张静波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61-162,137,共3页
本文从合奏艺术的角度考察审美价值取向的建立以及审美能力的培养,以培养学生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键康、和谐发展。
关键词 审美教育 审美价值取向 合奏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表演视角论歌剧艺术创作 被引量:3
12
作者 唐篷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2期123-125,共3页
歌剧是综合文学、音乐、戏剧、美术诸多门类的舞台音乐戏剧艺术。歌剧艺术创作离不开编剧、作曲、导演、指挥、舞美等方面艺术家们的共同努力,而演员表演直接面对观众,在歌剧演出中占据核心地位,因此,从表演视角切入,关注歌剧艺术从一... 歌剧是综合文学、音乐、戏剧、美术诸多门类的舞台音乐戏剧艺术。歌剧艺术创作离不开编剧、作曲、导演、指挥、舞美等方面艺术家们的共同努力,而演员表演直接面对观众,在歌剧演出中占据核心地位,因此,从表演视角切入,关注歌剧艺术从一度到二度创作,无疑具有实际与理论的启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剧艺术创作 表演 作曲 导演 指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洲艺术歌曲与中国本土化的当代思考 被引量:1
13
作者 朱艳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0-101,47,共3页
艺术歌曲属于西方高雅音乐,它起源于欧洲,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艺术歌曲传入我国之后虽然有较大程度的发展,但始终是“曲高和寡”。分析其原因,一是中国的文化情景使之然,二是纯粹的艺术标准在中国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在当代文化境遇下... 艺术歌曲属于西方高雅音乐,它起源于欧洲,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艺术歌曲传入我国之后虽然有较大程度的发展,但始终是“曲高和寡”。分析其原因,一是中国的文化情景使之然,二是纯粹的艺术标准在中国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在当代文化境遇下,我们更应思考如何发展中国的艺术歌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艺术歌曲 中国本土化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乐艺术教学漫议
14
作者 唐篷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1期242-244,248,共4页
在绚丽多姿的音乐世界里,声乐艺术美异彩纷呈,风韵独具。探寻声乐艺术美的奥秘,把握声乐艺术美学本质特征,是声乐教学研究的任务之一。声乐教学要通过审美体验,开启学生审美心灵。声乐教师则要加强有效教学能力,全面提升自身素养,具有... 在绚丽多姿的音乐世界里,声乐艺术美异彩纷呈,风韵独具。探寻声乐艺术美的奥秘,把握声乐艺术美学本质特征,是声乐教学研究的任务之一。声乐教学要通过审美体验,开启学生审美心灵。声乐教师则要加强有效教学能力,全面提升自身素养,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乐艺术美 教学 审美体验 教学能力 个人素养 心理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烈女追日还是飞蛾扑火?——也谈电影《立春》中的人物形象王彩玲 被引量:4
15
作者 康尔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74-176,208,共4页
把美酒酿成毒药的是王彩玲;把追求变为成悲剧的是王彩玲;把落日认作朝阳的还是王彩玲。电影《立春》将一个烈女追日的故事演绎成了飞蛾扑火的悲剧,显现出该片是一部典型的"他"叙事的作品。主创在向观众呈现那个年代的小城市... 把美酒酿成毒药的是王彩玲;把追求变为成悲剧的是王彩玲;把落日认作朝阳的还是王彩玲。电影《立春》将一个烈女追日的故事演绎成了飞蛾扑火的悲剧,显现出该片是一部典型的"他"叙事的作品。主创在向观众呈现那个年代的小城市的男权社会的特性的同时,也将主创内心的男性中心主义和父权主义的深层积淀,一不留神作了展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 《立春》 艺术特点 王彩玲 男性中心主义 父权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理论发展与学术认同机制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健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7-101,共5页
文学理论的发展,在一定意义上是以学术场中的认同机制为保障的。30年来,对西方话语的引进与改造、对传统文论的继承与创新、对当代现实的关切与回应,构成了中国文学理论自我发展的三重学术语境。以此为依据,学术认同机制可以被区分为四... 文学理论的发展,在一定意义上是以学术场中的认同机制为保障的。30年来,对西方话语的引进与改造、对传统文论的继承与创新、对当代现实的关切与回应,构成了中国文学理论自我发展的三重学术语境。以此为依据,学术认同机制可以被区分为四个相辅相成的层面。这就是学术认同的对话机制、转换机制、反思机制和再生机制。首先,学术认同的对话机制是文学理论走出自我封闭世界的基本前提。其次,学术认同的转换机制是文学理论自我发展的必要途径。再次,学术认同的反思机制是文学理论得以良性发展的重要保障。最后,学术认同的再生机制则是文学理论自我发展的内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理论 学术认同 对话机制 转换机制 反思机制 再生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雅俗共赏--论歌剧与音乐剧之比较 被引量:8
17
作者 陈晓艳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7-88,共2页
歌剧与音乐剧都是戏剧与音乐的结合,同时容纳了文学、诗歌、戏剧、音乐、舞蹈、舞台美术等其他成分。歌剧音乐所体现出的戏剧性强度与深度往往要大于音乐剧;歌剧的声乐部分往往具有高难度的歌唱技巧和戏剧性的表现力;在乐队使用方面,往... 歌剧与音乐剧都是戏剧与音乐的结合,同时容纳了文学、诗歌、戏剧、音乐、舞蹈、舞台美术等其他成分。歌剧音乐所体现出的戏剧性强度与深度往往要大于音乐剧;歌剧的声乐部分往往具有高难度的歌唱技巧和戏剧性的表现力;在乐队使用方面,往往需要承担非常繁重的揭示戏剧性的任务。而音乐剧相对来说是个开放的表演体系,它不"传承"某一种表演形式,但是它会去吸收其他表演形式中对其有利的元素;它的音乐主体实际上是由二十来首歌曲和舞曲组成,人物唱段并不追求过多的戏剧性;重唱与合唱虽说也经常采用,但声部组合要简单得多,而且大多数是抒情性的;音乐剧中的白话台词取代了歌剧中的宣叙调;声乐部分更注重旋律的如歌性,更讲究自然平易的发声、亲切随和的歌唱;就演唱方法来说,它也是紧抓时代潮流,不管是美声还是通俗,只要符合剧情和角色需要,就可以在音乐剧里听到;在乐队使用方面只要求其能够准确地描绘环境并营造氛围,适时地增加不同的色彩对比,为剧中人物的歌唱烘托出必要的情绪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剧 音乐剧 戏剧 剧本 剧诗 表现体系 叙事法则 叙事节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审谢克纳——《环境戏剧》读后三思 被引量:4
18
作者 康尔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9,共4页
笔者认为,戏剧应该表述什么?戏剧应该怎样表述?戏剧是什么?是每一位戏剧理论大师都应该回答的问题,而谢克纳对于上述三大理论问题的正面回答和迂回应对所显现的理论深度并不在同一个水准上。在《环境戏剧》中,谢克纳最精彩的论述并非是... 笔者认为,戏剧应该表述什么?戏剧应该怎样表述?戏剧是什么?是每一位戏剧理论大师都应该回答的问题,而谢克纳对于上述三大理论问题的正面回答和迂回应对所显现的理论深度并不在同一个水准上。在《环境戏剧》中,谢克纳最精彩的论述并非是对前人及自己的戏剧实验的总结,而在于对“戏剧是什么”的回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克纳 环境戏剧 戏剧本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谈民族乐团建设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静波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08-110,共3页
本文就民族乐团建设中的继承和借鉴问题 ;乐器分组问题 ;乐团编制问题 ;乐器改革与作品创作问题阐述观点。
关键词 民族乐团建设 继承借鉴 乐器分组 乐团编制 乐器改革 作品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述我国少数民族器乐发展的历程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静波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74-77,共4页
我国少数民族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和长期的艺术实践中 ,创造了多种多样的、富有民族特色的乐器和器乐演奏形式 ,积累了无数优秀的民族器乐独奏、重奏家 .民族乐器和器乐 ,是我国各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也是各族人... 我国少数民族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和长期的艺术实践中 ,创造了多种多样的、富有民族特色的乐器和器乐演奏形式 ,积累了无数优秀的民族器乐独奏、重奏家 .民族乐器和器乐 ,是我国各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也是各族人民音乐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民族器乐 发展历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