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放谈在综合性大学中普遍开展的音乐舞蹈教育 |
康尔
|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
2005 |
5
|
|
2
|
文化遗产与国家认同——社会学视野中的古琴艺术变迁 |
王咏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
2011 |
3
|
|
3
|
社会表述研究:艺术文化学发展的新向度 |
康尔
|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
2009 |
2
|
|
4
|
对艺术文化研究的追问与思考 |
康尔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
2009 |
1
|
|
5
|
从生活世界到现代知识形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现代性批判 |
王咏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9
|
|
6
|
国家语境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古琴为个案研究 |
王咏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
2009 |
9
|
|
7
|
对高校舞蹈教育的思索 |
汪以平
|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
2001 |
9
|
|
8
|
提高普通高校舞蹈教育水平的实践与思考 |
汪以平
|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
2005 |
3
|
|
9
|
张扬不可替代性——谈话剧艺术生存与发展之道 |
康尔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
2013 |
1
|
|
10
|
艺术·人生——中国当代油画中的人物形象 |
杨秀娟
|
《美术之友》
|
2008 |
1
|
|
11
|
论合奏艺术的审美价值取向 |
张静波
|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
2007 |
0 |
|
12
|
从表演视角论歌剧艺术创作 |
唐篷
|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
2007 |
3
|
|
13
|
欧洲艺术歌曲与中国本土化的当代思考 |
朱艳
|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
2007 |
1
|
|
14
|
声乐艺术教学漫议 |
唐篷
|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
2009 |
0 |
|
15
|
烈女追日还是飞蛾扑火?——也谈电影《立春》中的人物形象王彩玲 |
康尔
|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
2008 |
4
|
|
16
|
文学理论发展与学术认同机制 |
李健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3
|
|
17
|
雅俗共赏--论歌剧与音乐剧之比较 |
陈晓艳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08 |
8
|
|
18
|
重审谢克纳——《环境戏剧》读后三思 |
康尔
|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
2003 |
4
|
|
19
|
谈谈民族乐团建设的若干问题 |
张静波
|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
2004 |
2
|
|
20
|
简述我国少数民族器乐发展的历程 |
张静波
|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
2002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