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数据跨境流动治理政策分析与优化路径研究——基于“执行主体-政策工具-政策目标”协同视角 被引量:1
1
作者 吴佳纯 董克 马廷灿 《现代情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9-120,共12页
[目的/意义]在全球数字化转型背景下,跨境数据流动治理政策是一国跨境数据流动治理的重要依据,对完善数据治理体系,保障国家数据资源安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方法/过程]本研究构建了包含执行主体、政策工具、政策目标的三维分析框架,... [目的/意义]在全球数字化转型背景下,跨境数据流动治理政策是一国跨境数据流动治理的重要依据,对完善数据治理体系,保障国家数据资源安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方法/过程]本研究构建了包含执行主体、政策工具、政策目标的三维分析框架,通过政策量化分析来揭示我国政府跨境数据治理体系的主要内容、基本逻辑与实施途径。[结果/结论]研究表明,我国跨境数据治理政策执行主体相对单一,第三方机构参与较少;在工具维度呈现重供给、轻需求,环境型工具内容结构两极分化;在目标维度协调性不足,聚焦数据跨境安全、效率和规范管理,忽视了个人信息权益保护。研究认为,应当从工具平衡配置、多元主体协同以及优化目标组合角度完善政策体系,以促进数据跨境安全有序流动,助力我国数据资源价值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跨境流动 政策工具 政策目标 执行主体 协同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入语义引用信息的专利创新性测度研究
2
作者 吴海婷 唐晓波 董克 《现代情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40-149,共10页
[目的/意义]专利的创新性测度是专利技术质量评价的关键。基于传统引用的专利创新性测度仅考虑物理引用的外部特征,无法充分反映发明创造过程中真实的知识吸收过程。引入语义引用信息的专利创新性测度有助于更为全面、准确地揭示专利的... [目的/意义]专利的创新性测度是专利技术质量评价的关键。基于传统引用的专利创新性测度仅考虑物理引用的外部特征,无法充分反映发明创造过程中真实的知识吸收过程。引入语义引用信息的专利创新性测度有助于更为全面、准确地揭示专利的知识和技术基础,为细粒度的专利创新评价提供支持。[方法/过程]本研究首先运用规则和句法分析抽取相关专利和论文中的知识元;其次,利用Sentence-BERT和Word2vec模型进行知识元的向量化,并计算向量的余弦相似度以确定专利语义引用;然后,从科学和技术知识吸收的数量、质量、广度维度,以及技术影响的数量和质量维度实现专利创新性测度;最后,选取量子计算领域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结论]实验结果表明,本研究提出的方法能够提升专利创新性测度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为专利审核和评估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利创新性 语义引用识别 知识元 Sentence-BERT Word2ve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人文类开放数据竞赛价值共创的过程模型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妍 赵宇翔 +1 位作者 刘炜 朱庆华 《情报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32-1045,共14页
开放共享数据是构建数据生态体系的重要途径。数字人文类开放数据竞赛能够促进文化数字化成果转化与全民共享。本研究基于服务生态系统视角,采用探索性案例研究方法,获取四届上海图书馆开放数据竞赛案例数据,分析竞赛行动者间价值共创... 开放共享数据是构建数据生态体系的重要途径。数字人文类开放数据竞赛能够促进文化数字化成果转化与全民共享。本研究基于服务生态系统视角,采用探索性案例研究方法,获取四届上海图书馆开放数据竞赛案例数据,分析竞赛行动者间价值共创的过程及内在机理。研究发现,数字人文类开放数据竞赛价值共创产生的新兴价值包括历史价值、经济价值、经验价值、社交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共创过程模型包含价值共识、价值共生、价值共融和价值共传。通过隐性价值主张与显性产品价值的循环转化,构成连续、动态的价值共创螺旋。竞赛的价值产出随生态系统不断扩展,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本研究补充了从服务生态系统视角对价值共创过程及机理的现象学研究,并为数字人文开放创新信息实践提供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数据竞赛 价值共创 数字人文 新兴价值 过程模型 共创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数据开放平台效率评估及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基于无导向SBM-Malmquist-Tobit模型 被引量:11
4
作者 吴应强 李白杨 石乐怡 《现代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4-83,共10页
[目的/意义]效率评估有利于掌握平台开放效率情况。将SBM、Malmquist和Tobit模型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综合评估框架,不仅可以评估当前效率,还可以分析效率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为政府数据开放平台效率评估提供新的方法借鉴。[方法/过程]以20... [目的/意义]效率评估有利于掌握平台开放效率情况。将SBM、Malmquist和Tobit模型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综合评估框架,不仅可以评估当前效率,还可以分析效率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为政府数据开放平台效率评估提供新的方法借鉴。[方法/过程]以2019-2022年中国10个省市政府数据开放平台的“投入-产出”面板数据作为数据来源,利用无导向SBM模型不需要预设生产可能性边界方向的特性,使平台效率评估更加灵活和全面;利用Malmquist指数可衡量时间序列数据效率变化的特性,帮助平台识别效率演变趋势;利用Tobit模型适用于分析截尾数据的特性,帮助识别效率背后各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结果/结论]省市政府数据开放平台效率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平均增长率为17.1%,其中深圳、广东表现较为突出,平台通过优化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增强用户体验、提升运营模式等措施,使整体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为其他平台促进开放效率和成效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平台的全要素生产率(M指数)平均增长率为17.1%,表明技术进步,但技术效率平均值下降,存在浪费或无效率问题。规模效率平均增长率为14.5%,但纯技术效率下降,表明平台需更注重提升纯技术效率;政府数据开放平台受到平台数据综合水平、数据平台建设水平、组织准备度、财政支持水平和公众外部需求的交叉正向影响。数据的多样性、质量及可用性,以及平台的功能设计、用户体验等方面是提升效率的关键因素,政府的重视程度、财政支持和社会公众的需求直接影响平台的综合效率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数据开放 平台 门户网站 效率评估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技术关联对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对外技术依存度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4
5
作者 马亚雪 巴志超 +1 位作者 曹祯庭 孙建军 《情报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39-849,共11页
高技术产业是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支柱产业,如何提升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是优化经济结构、提高国家产业竞争力亟须解决的关键问题。高技术产业发展离不开科技协同创新的支撑,本研究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样本,采用科学论文与专利文献代表... 高技术产业是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支柱产业,如何提升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是优化经济结构、提高国家产业竞争力亟须解决的关键问题。高技术产业发展离不开科技协同创新的支撑,本研究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样本,采用科学论文与专利文献代表科学与技术,提出面向特定产业的科学论文与专利文献映射方法,从知识内容关联层面测度中国高技术产业科学-技术关联程度,利用面板模型实证分析科学-技术关联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探究对外技术依存度在科学-技术关联与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关联关系间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①17个中国高技术产业的科学-技术关联程度均相对较低,不同领域高技术产业的科学-技术关联演化特征存在差异;②科学-技术关联与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之间呈现倒U形关系;③对外技术依存度对科学-技术关联与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的倒U形关系具有负向调节作用。本研究可以为政府部门制定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和技术引进政策、中国高技术产业关联科研机构和企业选择并调整创新方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技术关联 高技术产业 创新绩效 对外技术依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空间视域下科研数据共享的思维链推理与行为策略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钱锦琳 夏义堃 纪昌秀 《图书与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5-54,共10页
探索数据空间视域下科研数据共享中的博弈问题,有助于在分散异质多主体间促进科研数据共享合规路径的形成,建立复杂环境下科研数据可信流通新范式。文章基于演化博弈论,在梳理数据空间推动科研数据共享思维链的基础上,构建科研数据共享... 探索数据空间视域下科研数据共享中的博弈问题,有助于在分散异质多主体间促进科研数据共享合规路径的形成,建立复杂环境下科研数据可信流通新范式。文章基于演化博弈论,在梳理数据空间推动科研数据共享思维链的基础上,构建科研数据共享两方博弈模型,利用复制动态方程原理分析不同主体数据共享行为的动态演化机理。研究发现:基于信任-动态-适配-协同四位一体思维模式的搭建,数据空间能够有效构建可信数据生态、强化主体数据自主权、规范数字技术治理并引导协同创新,从而推动数据提供者、利用者不同博弈主体在科研数据共享过程中形成唯一演化稳定策略(共享,共享)。结合我国现状,建议采取“规则制定-合规监管”“多方参与-资源融合”“优化布局-技术突破”多条路径,加快推进科研数据共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空间 科研数据 数据共享 演化博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GAI)背景下的新型数字鸿沟识别框架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孙榕 李白杨 《图书情报知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30,共12页
[目的/意义]识别生成式人工智能背景下新型数字鸿沟的表现形式和核心内容,为破解数字弱势群体的认知和行动困境提供启示。[研究设计/方法]基于“认知—行为”视角,利用大规模文献调研的方法构建框架。[结论/发现]构建了一个“认知—获... [目的/意义]识别生成式人工智能背景下新型数字鸿沟的表现形式和核心内容,为破解数字弱势群体的认知和行动困境提供启示。[研究设计/方法]基于“认知—行为”视角,利用大规模文献调研的方法构建框架。[结论/发现]构建了一个“认知—获取—使用—评估”(CAUE)框架,以识别和解析生成式人工智能环境下新型数字鸿沟的三级指标;根据分析结果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创新/价值]提出识别和解析生成式人工智能背景下新型数字鸿沟的框架,为解决新型数字鸿沟相关的概念辨析、形态识别和弥合路径等问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数字鸿沟 智能鸿沟 数字不平等 数字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证视角下数字人文实践路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嘉龙 李亚菲 +1 位作者 宋宁远 裴雷 《图书与情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4-86,共13页
数字人文为人文研究资料的处理提供了新方法,但在具体实践中却存在重数据分析、轻问题论证与解释的现象,无法有效融入传统人文研究框架。在循证视角下,文章梳理人文研究循证过程,构建SMCI模型描述人文研究问题,从证据检索、证据质量评... 数字人文为人文研究资料的处理提供了新方法,但在具体实践中却存在重数据分析、轻问题论证与解释的现象,无法有效融入传统人文研究框架。在循证视角下,文章梳理人文研究循证过程,构建SMCI模型描述人文研究问题,从证据检索、证据质量评价、证据综合三个层面开展问题驱动的数字人文循证决策。以南京大屠杀为例,从证据利用检索出发梳理人文研究问题描述中的证据检索、证据质量评价特征及证据综合的具体路径;从证据制作检索出发梳理人文研究问题论证中资料的差异性特征,分析二手证据与问题论证的相关性,并依据论证需求制作一手证据。结果表明,循证视角下的数字人文循证路径,为数字人文开展研究问题有谱系、研究证据有来源、研究结果可解释的数据分析提供理论基础,问题驱动的数字人文循证决策的开展需依据循证范式重构人文研究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决策 数字人文循证 问题驱动 南京大屠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确定环境下我国人工智能产业政策的演化形成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朱齐宇 李白杨 +1 位作者 张心源 吴应强 《现代情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2-86,共15页
[目的/意义]本文旨在探究我国人工智能产业政策在不确定环境下的演化路径,明确我国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工作重心的变迁与未来趋势,为人工智能产业政策进一步完善与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方法/过程]文章结合文献计量、网络分析、共现分析... [目的/意义]本文旨在探究我国人工智能产业政策在不确定环境下的演化路径,明确我国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工作重心的变迁与未来趋势,为人工智能产业政策进一步完善与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方法/过程]文章结合文献计量、网络分析、共现分析和主题结构演化等方法,分别从人工智能产业政策数量、联合发布机构和主题结构演化3个角度进行分析。[结果/结论]研究发现,我国人工智能产业政策发文数量逐年提高;中央地方政府协调统一;政策主题日益丰富,但是还存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性较低、政策平衡性欠缺、缺乏国际合作等不足。未来人工智能产业政策需要在技术创新、教育体系、就业问题和国际合作等方面进一步完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不确定环境 政策演化分析 主题结构演化 数字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维度特征融合视角下的科技论文新颖性测量方法研究
10
作者 马铭 郑哲浚 +2 位作者 毛进 白云 李纲 《情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9-352,共14页
准确评估科技论文的内在新颖性,对追踪学术前沿和实现高质量科研创新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科技论文的知识内容和学术交流结构,创新性地提出一种跨维度特征融合视角下的科技论文新颖性测量新方法,以全面、客观地评估科技论文的新... 准确评估科技论文的内在新颖性,对追踪学术前沿和实现高质量科研创新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科技论文的知识内容和学术交流结构,创新性地提出一种跨维度特征融合视角下的科技论文新颖性测量新方法,以全面、客观地评估科技论文的新颖性。首先,基于“问题-方法”组合,构建科技论文的结构化知识表示模型,并利用领域预训练语言模型为组合赋权;其次,考虑知识内容和学术交流结构,围绕原创性、复杂性和研究热度等事前特征,构建科技论文新颖性的跨维度综合测量指标;最后,通过对生物医学领域数据集的实证分析以及新颖性论文的事后影响力检验,证明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方法不受时间和环境因素干扰,能够在长时间跨度内保持方法效力并有效挖掘领域论文的新颖性模式。此外,与单一维度方法的对比证明了新方法能够更好地综合捕捉多维复合特征评估新颖性论文,避免了测量维度的单一化与片面化。本文为科技论文新颖性测度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同时可作为科研工作者识别和推广创新性研究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颖性测量 跨维度特征融合 “问题-方法”组合 事前特征 事后影响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情报场景下数智融合方法的应用特征与发展趋势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博文 夏义堃 巴志超 《情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29-644,共16页
数智时代的数据环境和科技形势发生深刻变革,科技情报工作的“数智化”转型已成为赋能情报服务创新、挖掘情报价值潜力的聚焦点与着力点。从场景驱动的视角出发,对现有研究进行系统性梳理,既能够结合应用需求洞察数智融合方法的演进态势... 数智时代的数据环境和科技形势发生深刻变革,科技情报工作的“数智化”转型已成为赋能情报服务创新、挖掘情报价值潜力的聚焦点与着力点。从场景驱动的视角出发,对现有研究进行系统性梳理,既能够结合应用需求洞察数智融合方法的演进态势,也可以为科技情报工作更好地应对不确定性、动态性和复杂性的场景变化提供方法支撑。基于对“数智融合”概念内涵的剖析界定,本文分析了数智融合方法应用对科技情报工作产生的深刻影响,回顾了2014—2023年国内外相关研究论文,揭示了科技情报场景下数智融合方法的应用特征与发展趋势,并基于DIKW(data,information,knowledge,wisdom)概念链对科技情报场景进行结构性重塑;通过绘制数智融合方法演进脉络图,归纳、探讨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四个未来发展的前沿场景及策略建议。研究结果表明,科技情报场景中的研究方法呈现了显著的“数智融合”趋势,但相关理论和方法仍面临困难和挑战,需要在后续研究中进行深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情报 科技情报场景 数智时代 数智融合 情报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科研的公共数据利用规制:欧美实践与启示 被引量:1
12
作者 夏义堃 钱锦琳 冯海红 《图书馆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9-160,F0003,共13页
探索公共数据在科研中的共享利用规则,有助于减少规则设计有序性与科研灵活性、创新性之间的摩擦,更好推动公共数据服务科研创新。文章基于扎根理论,归纳散落在数据战略规划、数据利用指南等欧美国家政策文件中面向科研的公共数据利用规... 探索公共数据在科研中的共享利用规则,有助于减少规则设计有序性与科研灵活性、创新性之间的摩擦,更好推动公共数据服务科研创新。文章基于扎根理论,归纳散落在数据战略规划、数据利用指南等欧美国家政策文件中面向科研的公共数据利用规制,提炼其规则要点与行为边界。欧美国家高度重视科研群体的公共数据获取与利用,基于科研全流程视角,从数据利用形式、申请流程、收费规则、伦理与安全、存储与再利用等方面对面向科研的公共数据治理规则进行优先部署和优化设计。结合我国现状,由点及面提出“规则体系-政策布局-生态共建”公共数据科研利用规制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数据 科研数据 数据共享 数据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方法意识的LIS学科研究问题解决路径分析
13
作者 吴佳纯 董克 孙佳明 《图书情报知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8-130,共13页
[目的/意义]方法意识在学者的问题理解和解决路径选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探索方法意识的应用实践和解决路径的完整性情况,有助于为领域研究方法创新和结果可靠性保障提供参考。[研究设计/方法]以CSSCI收录的LIS期刊所刊载的“基于型”文... [目的/意义]方法意识在学者的问题理解和解决路径选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探索方法意识的应用实践和解决路径的完整性情况,有助于为领域研究方法创新和结果可靠性保障提供参考。[研究设计/方法]以CSSCI收录的LIS期刊所刊载的“基于型”文献为对象,以标题中的对象词表征方法意识,结合摘要中的知识实体及其组合,实现方法意识的实例化与研究问题解决路径的刻画。通过分析对象词类型挖掘方法意识的驱动因素,进一步探究方法意识作用于研究问题解决路径的连贯性和完整性情况。[结论/发现]LIS研究形成了技术驱动与数据驱动的方法意识主导模式,但数据集、方法知识实体缺位的现象仍比较普遍;理论模型和具体方法的应用深受跨学科影响,学科原生理论和方法的创新有待增强;同时,方法意识和问题解决路径设计的结合效果不佳。[创新/价值]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化对当前LIS研究设计中问题解决方案选择的理解,并促进研究质量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法意识 LIS研究 问题-方法实体 问题解决路径 决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肉价格异常波动的空间扩散与分级预警研究——基于复杂网络级联失效视角
14
作者 李坚飞 唐昆 彭寒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9-94,共6页
猪肉价格的异常波动具有显著的跨区域传播特性,基于其所形成的空间网络建立分级预警机制对重大突发事件下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具有重要影响。文章基于猪肉价格空间网络,采用复杂网络级联失效模型描述猪肉价格异常波动的跨区域横向传导过程... 猪肉价格的异常波动具有显著的跨区域传播特性,基于其所形成的空间网络建立分级预警机制对重大突发事件下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具有重要影响。文章基于猪肉价格空间网络,采用复杂网络级联失效模型描述猪肉价格异常波动的跨区域横向传导过程,以中国30个省份2000年1月至2020年8月的月度猪肉平均价格数据为研究样本,通过对价格异常上涨及价格异常下跌情境进行仿真来分析猪肉价格异常波动在网络中的空间传播路径,并综合运用TOPSIS和CUSUM方法探讨基于关键节点控制的猪肉价格异常波动分级预警机制。结果表明:价格异常上涨对网络的破坏力远远超出价格异常下跌,前者引发的价格异常波动扩散范围相较于后者更广;三类不同重要程度的网络节点在遭受攻击或干扰引发的价格异常波动的空间扩散链路存在显著差异。基于变结构点可以有效研判关键节点的价格峰值、猪肉价格波动及网络恢复趋势,应针对不同类型的关键节点风险评级建立不同等级的预警机制,以有效防范网络级联失效引发的“雪崩”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肉价格空间网络 空间扩散 级联失效 关键节点 分级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数据要素市场研究进展:系统性文献综述 被引量:30
15
作者 王雪 夏义堃 裴雷 《图书情报知识》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7-128,共12页
[目的/意义]国内外数据要素市场文献研究的系统梳理有助于深入理解数据要素市场的结构组成与运行框架,把握其关键问题与主要观点,并揭示当前研究进展与薄弱环节,为加强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研究设计/方法]采用文... [目的/意义]国内外数据要素市场文献研究的系统梳理有助于深入理解数据要素市场的结构组成与运行框架,把握其关键问题与主要观点,并揭示当前研究进展与薄弱环节,为加强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研究设计/方法]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以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中数据要素市场主题相关文献为分析对象,基于关键词共现及其时间聚类,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国内外数据要素市场建设的基本理论、运行机制和数据交易机构发展的主要观点。[结论/发现]“数据要素市场”是国内外学术研究关注的热点问题,主要聚焦于数据要素概念体系、数据要素市场运行以及数据交易平台等核心问题,总体上仍处于研究的起步探索阶段,围绕数据产权、定价与监管等研究共识尚未形成,我国数据要素市场研究的系统性与深度均有待提升。[创新/价值]对国内外数据要素市场研究进展进行系统性梳理,总结研究特征和发展方向,为进一步开展数据要素市场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要素 数据市场 数据交易机构 数据要素市场运行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要素市场体系建构与价值实现路径探索 被引量:33
16
作者 孙建军 巴志超 夏义堃 《情报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共9页
数据要素市场体系的顶层设计是加快推进数字要素市场化配置、推动我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基础与关键部署。通过剖析当前全国数据要素统一大市场建设面临的瓶颈与挑战,本文分析数据要素市场建设的特殊性,提出全国统一数据要素市场... 数据要素市场体系的顶层设计是加快推进数字要素市场化配置、推动我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基础与关键部署。通过剖析当前全国数据要素统一大市场建设面临的瓶颈与挑战,本文分析数据要素市场建设的特殊性,提出全国统一数据要素市场体系“一体两翼”“三基”“七要点”的总体架构思路,以及战略布局、结构布局和空间布局相统一的总体布局方案,并从市场体系建设新特征、内在结构与运行模式解析、数据要素市场与传统要素市场一体化联动机理揭示与场景应用示范等方面探索促进数据要素市场价值升级与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从而为推动数据资源化、资产化和资本化的可持续运营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要素 市场体系架构 价值实现路径 运行模式 联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医疗数据利用中数据权益保障的现实困境与完善对策——以欧盟健康数据空间为例 被引量:14
17
作者 王雪 夏义堃 《图书与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5-68,共14页
从多主体数据权益保障的视角研究健康医疗数据利用对于充分释放数据价值,建立数据利用与数据保护和谐并存的稳定秩序至关重要。目前健康医疗数据利用仍面临自主权不足、数据泄露、互操作性差、收益权不确定、统筹监管力度薄弱等问题,欧... 从多主体数据权益保障的视角研究健康医疗数据利用对于充分释放数据价值,建立数据利用与数据保护和谐并存的稳定秩序至关重要。目前健康医疗数据利用仍面临自主权不足、数据泄露、互操作性差、收益权不确定、统筹监管力度薄弱等问题,欧盟健康数据空间的实践探索为各方权益保障的实现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新思路。文章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分析健康医疗数据利用中的利益相关者及其权益诉求,通过文献加工系统梳理原始数据提供者、数据控制者、数据处理者、数据使用者以及数据监管者在健康医疗数据利用中的现实困境。继而探讨和总结欧盟健康数据空间的应对方案。最后,提出我国应健全健康医疗数据权利保障的制度体系、保护患者隐私、强化技术标准建设、明确数据收益规则和监管体系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空间 健康医疗数据 数据利用 数据权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贡献者网络的结构特征及其合作群体识别应用研究
18
作者 卢超 李梦婷 +2 位作者 陈秀娟 董克 魏瑞斌 《情报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73-788,共16页
有组织科研团队建设有赖于对科研合作现象和规律的科学认识。常用于科研合作模式研究的合著者网络默认同一成果的合作者间贡献均等,但这通常与科研合作实践相左。作者贡献声明数据的出现为揭示更细粒度的合作实践提供了重要素材。为此,... 有组织科研团队建设有赖于对科研合作现象和规律的科学认识。常用于科研合作模式研究的合著者网络默认同一成果的合作者间贡献均等,但这通常与科研合作实践相左。作者贡献声明数据的出现为揭示更细粒度的合作实践提供了重要素材。为此,本研究提出一种利用贡献声明数据构建的新型合作网络——合贡献者网络,为深入研究科研合作问题提供新工具。本研究以PLoS(Public Library of Science)上的药学论文数据为例,以合著者网络为基准,从合贡献者网络的网络结构特征入手,认识此新型合作网络的物理性质;选取当前重要研究方向之一的“合作群体识别”为切入点,进一步认识合贡献者网络的应用价值。研究结果表明:①在网络结构形态上,合贡献者网络比合著者网络更稀疏;②在合作群体识别上,两种网络的群体识别结果部分一致,重合度约为57%;约32%的合作群体在合贡献者网络上发生了重组;③合贡献者网络中的合作群体发文主题比合著者网络更为聚焦,但检验结果并不显著。总体来看,在本研究的数据集上,合贡献者网络较之合著者网络显示出更良好的社区结构;合贡献者网络有助于识别出更细粒度的合作群体,且在所识别的合作群体上发文主题的一致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合作 合著者网络 作者贡献声明 合贡献者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空间建设的实践进展与运营模式分析——基于Data Spaces Radar的案例 被引量:8
19
作者 夏义堃 程铄 +1 位作者 王雪 钱锦琳 《图书与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32,共15页
数据空间建设为数据要素的价值实现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实践经验,全面解析其实践进展与运营模式,有助于破解数据流通的现实堵点、拓展数据利用的发展思路。文章首先将结构主义分析方法中的案例研究法作为主要研究方法,综合运用文献调研、... 数据空间建设为数据要素的价值实现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实践经验,全面解析其实践进展与运营模式,有助于破解数据流通的现实堵点、拓展数据利用的发展思路。文章首先将结构主义分析方法中的案例研究法作为主要研究方法,综合运用文献调研、比较分析等方法,以Data Spaces Radar为案例来源,从实践进展、运营模式、核心要素等维度提炼数据空间建设特征。其次,在制度与技术的双轮驱动下,数据空间建设秉持制度规范统一性、技术设计整体性和治理模式协同性的架构原则,并按照产业思维、底线思维、信任思维、链式思维、集约思维的底层逻辑,形成较为完整的运营体系。未来应着力探索和解决数据空间视域下的数据资源价值化开发路径,针对数据流通堵点、利用痛点及信任难点问题,从体制机制、政策框架与技术应用等角度为推进我国的数据要素流通利用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空间 数据流通利用 数据自主权 运营模式 数据信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GAI)背景下的数智可供性与认知带宽调节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詹希旎 李白杨 《图书与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120,共11页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与大数据资源的融合应用,可供主体的数智化特性逐渐凸显,在强化AI生成能力的同时拓宽了用户认知边界,为可供思想提供了新的延续支点。文章首先以生成式人工智能背景下的数智可供性理论建构为切入点,从“赋能”属性和...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与大数据资源的融合应用,可供主体的数智化特性逐渐凸显,在强化AI生成能力的同时拓宽了用户认知边界,为可供思想提供了新的延续支点。文章首先以生成式人工智能背景下的数智可供性理论建构为切入点,从“赋能”属性和“关系”机制梳理可供条件下数智与认知的逻辑关联;其次,借鉴可供思想的数智化发展机理,结合四种理论模式解构认知带宽的可供特性;最后,围绕生成式环境下认知带宽在“资源-能力-空间”的三重升维机制,探讨数智供给量级优势、技术可供内生潜力、场域自主化发展的实践过程,以期深入理解“数智何以赋能认知”的关键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数智可供性 认知带宽 AIGC 稀缺资源 场域自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