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淮梅雨分区特征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闵屾 钱永甫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9-27,共9页
对江淮地区63站1957—2003年6—7月平均的月降水、梅雨期降水量和入梅期进行旋转经验正交展开,将江淮梅雨区分为中心区、东南区和西北区。三子区入梅出梅的早晚顺序依次为东南区、中心区、西北区,与雨带地理位置的时间变化一致。三子区... 对江淮地区63站1957—2003年6—7月平均的月降水、梅雨期降水量和入梅期进行旋转经验正交展开,将江淮梅雨区分为中心区、东南区和西北区。三子区入梅出梅的早晚顺序依次为东南区、中心区、西北区,与雨带地理位置的时间变化一致。三子区梅雨参数存在不同的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在趋势变化上,西北区与其他两区的差异很明显。中心区和东南区的梅雨长度和梅雨量存在上升趋势,出梅期推迟;西北区梅雨参数的变化与中心区、东南区相反。分析江淮各子区梅雨异常所对应的环流形势结果表明:北半球500hPa高度场各区多雨年减少雨年的差值图上都呈现正负相间的波状结构,东南区与中心区的正负差值分布型类似,但比中心区的略偏东和偏南;西北区与中心区、东南区呈现出相反的形势。各区早入梅年减晚入梅年北半球的500hPa高度场正负差值分布形势基本类似,但东南区较中心区偏东,西北区较之偏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经验正交展开 梅雨量异常 入梅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尺度凝结水在下落过程中的蒸发对模拟气候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黄丹青 钱永甫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60-1168,共9页
将新的大尺度凝结水在降落过程中蒸发量计算的方案引人p-σ混合坐标系初始方程九层模式中,运用1979-1995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月平均场作为初始场和侧边界强迫,模拟得到1月和7月气候特征,并用F检验和t检验方法检验了原大尺度凝结... 将新的大尺度凝结水在降落过程中蒸发量计算的方案引人p-σ混合坐标系初始方程九层模式中,运用1979-1995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月平均场作为初始场和侧边界强迫,模拟得到1月和7月气候特征,并用F检验和t检验方法检验了原大尺度凝结方案与新方案模拟结果差异的显著性。结果表明,在大尺度凝结降水中出现蒸发的大部分地区为我国东部和南部的沿海地区以及相应的海洋上。模拟的气候特征的差异主要集中在我国东部以及东南沿海一带的大陆和海洋,其中在总降水场的模拟结果中,较好地消除了原模式在华北地区的虚假大值区。检验结果表明,7月的差异比1月的显著,而且各要素平均值的差异不大,方差的差异比较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尺度凝结 蒸发作用 模拟 F检验 T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坡地坡向短波辐射参数化对不同天气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黄丹青 钱永甫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0-100,共11页
为了改进太阳短波辐射参数化,运用考虑了坡地坡向短波辐射效应(SLOPE)的非静力中尺度模式GRAPES(全球/区域同化和预报系统),模拟和讨论了坡地坡向短波辐射效应在不同模式分辨率情况下对中国不同天气过程的影响。数值试验表明:(1)当水平... 为了改进太阳短波辐射参数化,运用考虑了坡地坡向短波辐射效应(SLOPE)的非静力中尺度模式GRAPES(全球/区域同化和预报系统),模拟和讨论了坡地坡向短波辐射效应在不同模式分辨率情况下对中国不同天气过程的影响。数值试验表明:(1)当水平分辨率较低且坡地平缓时,通常可忽略坡地辐射效应,但当水平分辨率较高且地形陡峭起伏时,则不能忽略;(2)在高分辨率(3或6km格距,下同)的情况下,降水的增加和减少与坡地坡向引起的地表短波辐射(GSW)的减少和增加相对应,降水量的增减量大部分均为-5—5mm;(3)在高分辨率的情况下,地表温度与地表热通量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且大都发生在地形复杂的多山地区;(4)坡地坡向短波辐射效应引起的GSW、降水量、地表温度和地表热通量等要素的变化除了在地形复杂的多山地区比较明显之外,在其他地区也存在。这是由于考虑了坡度和坡向的作用后,影响了大气环流的变化,随着积分时间的增加,其他地区上述物理量也相应地存在一定的变化;(5)坡地坡向对短波辐射的作用,在降水量较小,云量较少的天气过程中,可以更真实地得到反映。因此,在地形复杂和水平分辨率较高情况下,需要考虑坡度坡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PES 坡地坡向短波辐射 天气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对流调整对区域气候模拟效果的影响
4
作者 闵屾 钱永甫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210-1220,共11页
利用干对流发生时大气层之间质量交换应满足守恒性原理,改进了pσ区域气候模式中的干对流调整方案。该方案同时调整温度、比湿和风场。利用1979~1995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月平均场作为初始场和侧边界强迫,模拟1月和7月的气候特征,并用... 利用干对流发生时大气层之间质量交换应满足守恒性原理,改进了pσ区域气候模式中的干对流调整方案。该方案同时调整温度、比湿和风场。利用1979~1995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月平均场作为初始场和侧边界强迫,模拟1月和7月的气候特征,并用t检验和F检验方法检验敏感试验和控制试验模拟结果差异的显著性。结果表明,无论是1月还是7月,敏感试验与控制试验出现干对流调整的区域均一致,但敏感试验各区域发生干对流调整的次数均比控制试验多。7月各个物理量场的差异均比1月显著。两试验模拟7月比湿场和降水量场的均值差异不明显,而方差差异比较显著;温度场和风场的均值差异和方差差异均比较显著。敏感试验在20°N^35°N纬度带内对7月500 hPa风场的模拟有了比较明显的改进。在对7月总降水量场的模拟方面,敏感试验在新疆北部、内蒙古中部呼和浩特一带、吉林东部以及湖北和广东地区有比较好的模拟效果,基本消除了控制试验中的虚假大值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对流调整 质量交换 数值模拟 T检验 F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mmunity Climate Model 3模拟夏季极端降水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16
5
作者 黄丹青 钱永甫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38-248,共11页
采用累积频率的统计方法和Community Climate Model 3(CCM3)模拟的10年逐日降水结果,分析了模拟的夏季极端降水事件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CCM3模拟的极端降水阈值的大值区主要在我国黄河和长江流域的上游、印度半岛及其邻近海域和孟... 采用累积频率的统计方法和Community Climate Model 3(CCM3)模拟的10年逐日降水结果,分析了模拟的夏季极端降水事件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CCM3模拟的极端降水阈值的大值区主要在我国黄河和长江流域的上游、印度半岛及其邻近海域和孟加拉湾及其北部地区.CCM3能够模拟出我国长江流域极端降水量与极端降水日数显著增加的趋势.对极端降水平均强度、降水日数以及极端降水量与总降水量比值的经验正交函数(EOF)分析可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极端降水基本呈现同相变化,且以长江和黄河中游地区较为显著.CCM3模式基本能够模拟出观测到的极端降水阈值与总降水、极端降水日数及其距平的高空间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MUNITY CLIMATE MODEL 3(CCM3) 数值模拟 累积频率 夏季极端降水 趋势 经验正交函数(EOF)分析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海温异常对中国降水异常的影响 被引量:27
6
作者 赵永晶 钱永甫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61-570,共10页
用EOF和SVD方法分析了Climatic Research Unit的1951—2005年全球逐月海温距平场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中国160个测站的月降水距平的时滞和空间耦合关系,讨论全球海温距平场的空间分布和时间演变对我国降水异常的影响,并着重分析了关键... 用EOF和SVD方法分析了Climatic Research Unit的1951—2005年全球逐月海温距平场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中国160个测站的月降水距平的时滞和空间耦合关系,讨论全球海温距平场的空间分布和时间演变对我国降水异常的影响,并着重分析了关键区在其特定关键时段内对我国降水异常的影响区域。结果表明,全球海温距平场有三个影响我国降水的关键区,即北太平洋、印度洋和我国南海以及赤道中东太平洋。这三个关键区的海温距平场具有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突变发生在1976年左右,对我国降水有较为显著的影响,其中北太平洋关键区前期冬季海温对我国7月降水的影响、印度洋及南海前期冬春海温对我国5月降水的影响以及赤道中东太平洋前期冬季海温对我国7月降水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讨论了这三个关键区前期的海温距平场对我国不同区域不同时期降水影响的耦合关系,为我国区域降水异常预测的不确定性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EOF和SVD分解 降水距平 全球海温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