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1年6月23日沿淮强对流天气中尺度辐合特征模拟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吴丹娃 潘益农 +1 位作者 吴林林 严小静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72-680,共9页
利用常规地面、高空气象观测资料、安徽和江苏两省自动站观测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2011年6月23日江苏、安徽两省沿淮(简称沿淮)地区发生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天气形势分析,并结合卫星、多普勒雷达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且运用... 利用常规地面、高空气象观测资料、安徽和江苏两省自动站观测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2011年6月23日江苏、安徽两省沿淮(简称沿淮)地区发生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天气形势分析,并结合卫星、多普勒雷达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且运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对本次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1)西南地区鞍型场中激发的对流单体东移使得强对流天气能够增强和维持;(2)北方高空冷空气的下沉造成沿淮地区的雷雨大风;(3)本次强对流天气过程中的对流单体来源路径有3条:一是西南地区鞍型场激发的对流单体沿高空西南气流向东北方向输送到沿淮地区,二是源于南海产生于副高边缘的对流单体沿偏南气流向北输送到沿淮地区,三是西北方向高空槽前产生的对流单体沿西北气流向沿淮地区集中;(4)中低层切变线和地面辐合线对强对流系统起组织和加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对流 数值模拟 鞍型场 中尺度分析 中尺度辐合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小流域暴雨洪水响应本构关系 被引量:2
2
作者 魏翼飞 崔彦萍 +2 位作者 周昂 王强 杨龙 《水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5-165,共11页
降雨时空特征对洪水响应具有重要影响,为了探究城市化小流域暴雨洪水响应规律,在南京市九乡河流域建立分布式水文模型GSSHA,通过随机暴雨移置生成多场次降雨过程,模拟不同下垫面情景下洪水响应过程;利用可解释机器学习方法识别致洪暴雨... 降雨时空特征对洪水响应具有重要影响,为了探究城市化小流域暴雨洪水响应规律,在南京市九乡河流域建立分布式水文模型GSSHA,通过随机暴雨移置生成多场次降雨过程,模拟不同下垫面情景下洪水响应过程;利用可解释机器学习方法识别致洪暴雨关键特征因子,以此为基础构建流域尺度暴雨洪水响应本构关系模型。研究表明:GSSHA模型能准确模拟九乡河流域的产汇流过程;暴雨时空特征是控制流域洪水响应的关键因素,城市扩张减弱了洪水响应对暴雨时空结构特征的敏感程度;本构关系模型为城市小流域暴雨洪水响应规律提供了数学表达,对洪峰量级预测的平均相对误差约为0.154,预测精度高,可为城市洪涝高效预警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SSHA水文模型 随机暴雨移置 降雨时空特征 暴雨洪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GPS Dropsonde资料研究“龙王”台风的结构特征 被引量:7
3
作者 彭犁然 舒守娟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21,共9页
"龙王"台风是2005年登陆中国的典型强台风。在海上观测资料较为稀缺的情况下,应用DOTSTAR(Dropsonde Observations for Typhoon Surveillance near the Taiwan Region)对"龙王"不同发展时段的两次GPS Dropsonde观... "龙王"台风是2005年登陆中国的典型强台风。在海上观测资料较为稀缺的情况下,应用DOTSTAR(Dropsonde Observations for Typhoon Surveillance near the Taiwan Region)对"龙王"不同发展时段的两次GPS Dropsonde观测资料,对其动力、热力及非对称结构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第二次观测到的"龙王"无论在动力结构还是在热力结构上都较第一次观测有所发展,显示"龙王"强度压缩增强。进一步研究表明,环境垂直风切变是造成台风结构不对称分布的主要原因,较大的垂直风切变不但导致台风产生明显的非对称性结构,而且不利于台风的进一步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结构特征 观测分析 下投式探空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定量降水预报客观订正方法对比研究 被引量:28
4
作者 苏翔 袁慧玲 朱跃建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2-149,共18页
基于2019年全年、不同季节、不同预报时效的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模式的定量降水预报,检验评估了频率匹配、最优TS评分、最优百分位、概率匹配4种定量降水预报客观订正法的综合性能。利用理想模型研究了不同雨带位移偏差和干湿偏差情形... 基于2019年全年、不同季节、不同预报时效的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模式的定量降水预报,检验评估了频率匹配、最优TS评分、最优百分位、概率匹配4种定量降水预报客观订正法的综合性能。利用理想模型研究了不同雨带位移偏差和干湿偏差情形下频率匹配法与最优TS评分的表现,并通过个例订正展示了4种定量降水预报订正法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频率匹配与最优TS评分仅能对确定性预报的降水量级进行调整,最优百分位和概率匹配法通过引入集合预报信息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预报的降水落区。频率匹配法以频率偏差最优为目标,可以很好地消除模式的干湿偏差,但仅在位移偏差较小且存在较大干湿偏差时提升原始预报的TS评分。最优TS评分法难以改进存在弱湿偏差的中雨预报的TS评分,而最优百分位法利用集合预报信息可以显著提升所有降水等级的TS评分,在较长预报时效下优势尤其明显,但也存在春、夏两季湿偏差较大的问题。概率匹配法由于没有使用历史实况信息,在暴雨订正中干偏差较大。经济价值模型检验评估表明,最优百分位法在暴雨量级的风险决策中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率匹配法 最优TS 评分 最优百分位 概率匹配 定量降水预报 偏差订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航华北空管两代快速更新循环同化数值预报系统的检验评估 被引量:3
5
作者 许晨璐 袁慧玲 +1 位作者 吴玲芳 柳贵钧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23-532,共10页
民航华北空管气象中心自主研发了第一代快速更新循环同化数值预报系统(NMC-RAP)和更新的第二代快速循环同化数值预报系统(NMC-HRRR)。针对2020年和2021年6~8月华北区域3次大范围雷雨天气过程的雷达反射率的预报结果,从雷达回波的空间分... 民航华北空管气象中心自主研发了第一代快速更新循环同化数值预报系统(NMC-RAP)和更新的第二代快速循环同化数值预报系统(NMC-HRRR)。针对2020年和2021年6~8月华北区域3次大范围雷雨天气过程的雷达反射率的预报结果,从雷达回波的空间分布、航空雷暴临近预报系统(Aviation Thunderstorm Nowcasting System,ATNS)评分、主要机场对流预警的预报效果等角度,对两代快速更新循环同化数值预报系统的预报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两代系统均能较好体现雷达回波的空间分布特征,回波强度也与区域雷达拼图实况资料比较接近。对于强回波中心落区这样的关键预报,NMC-HRRR总能体现出更大的优势,与实况更吻合。2)两代系统的弱回波预报的ATNS评分均优于强回波。其中,NMC-HRRR 0~9 h内预报的强、弱回波评分整体较高,特别是0~360 min和第540分钟的强回波预报,显著优于NMC-RAP。3)NMC-HRRR在预报对飞行有影响的回波开始出现的时间方面优势明显。对5个主要机场强对流预警的整体评估,定量证明了NMC-HRRR相较NMC-RAP,在强、弱回波的定时、定点预报准确率及其时空分布的改进都是有显著效果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航气象 快速更新循环同化数值预报系统 雷达反射率 航空雷暴临近预报系统(ATNS)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达资料同化对一次飑线过程的模拟影响
6
作者 邹玮 沈晗 袁慧玲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81-1299,共19页
雷达资料同化能够改善强对流天气的预报,但是不同的模式方案配置会得到不同的结果。本文针对中国南部2018年3月4日一次飑线过程,以全球预报模式GFS分析场和预报场为背景场,采用中尺度区域气象预报模式ARPS 3DVAR系统同化多普勒雷达径向... 雷达资料同化能够改善强对流天气的预报,但是不同的模式方案配置会得到不同的结果。本文针对中国南部2018年3月4日一次飑线过程,以全球预报模式GFS分析场和预报场为背景场,采用中尺度区域气象预报模式ARPS 3DVAR系统同化多普勒雷达径向速度,用云分析处理反射率数据,考虑同化间隔、频次、云分析中不同参数调整,采用1 h同化窗口,设计不同同化方案,最后用WRF模式进行预报,研究雷达资料同化对飑线系统触发及发展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同化间隔过短时,由于模式热动力变量没有平衡产生虚假回波,同化间隔过长时,系统触发和发展的特征普遍偏弱;采用12 min间隔同化得到了最好的初始场,并且同化频次越高得到的降水预报结果越好。此外,ARPS云分析能大大改善初始场,减少模式自调整时间,其中湿度调整、温度调整、雨水调整及水汽调整对系统动力过程和水凝物初始场分布都有较大的影响,而垂直速度相关参数调整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飑线 雷达观测 数据同化 云分析 水凝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