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域连通性模型:缘起、应用与展望
1
作者 苏杰 尹海伟 +4 位作者 孔繁花 沈舟 孙辉 盖振宇 李振亚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6634-6645,共12页
连通性模型为自然保护区、生态网络、生态安全格局等保护规划提供了重要决策基础。目前主流的连通性模型是在二元景观上构建由斑块和廊道组成的网络系统。然而,在建模分析过程中,刻画物种运动特征中的不确定性、界定多重阈值中的主观性... 连通性模型为自然保护区、生态网络、生态安全格局等保护规划提供了重要决策基础。目前主流的连通性模型是在二元景观上构建由斑块和廊道组成的网络系统。然而,在建模分析过程中,刻画物种运动特征中的不确定性、界定多重阈值中的主观性以及简化模型要素中的同质性等因素,使得该模型在尺度整合、多物种保护、气候变化响应等方面的适用性较低。为此,研究开始探索面向景观全域的梯度连通性模型,即全域连通性。通过系统梳理全域连通性的理论基础、模型内涵、建模方法、实践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与传统主流的网络连通性模型进行多方面比较,发现:作为相对较新的模型框架,全域连通性模型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空间规划中得到广泛运用,并用于刻画火灾等领域的景观扩散过程。该模型在尺度整合和空间精度以及结果验证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根据全域连通性模型特征与优势,从模型不确定性、模型耦合集成和物种运动监测等方面提出未来研究可能的方向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连通性 全域连通性 图论 生态网络 连通性模型 电路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