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京市“有机更新”的实践挑战与规划应对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侃 路东平 《绿色科技》 2025年第5期150-154,216,共6页
通过回顾国内外城市更新的模式演进,认为“有机更新”应是城镇化进入稳定期后城市的主要更新模式,具有“保存城市肌理、保留主要功能、保障现状产权”等特点。针对南京城市特点、历史文化和土地产权情况,分析南京选择“有机更新”的现... 通过回顾国内外城市更新的模式演进,认为“有机更新”应是城镇化进入稳定期后城市的主要更新模式,具有“保存城市肌理、保留主要功能、保障现状产权”等特点。针对南京城市特点、历史文化和土地产权情况,分析南京选择“有机更新”的现实原因,并梳理南京走向“有机更新”的3个实践阶段,从更新需求、意愿、政策、收益等角度分析传统增量型规划设计面临的挑战,认为要充分利用好智慧规划、精细化设计、微单元管理、财务平衡模型等技术手段,加快从增量规划转向存量规划,更好地服务我国的城市更新行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有机更新 更新规划 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城镇化与规划创新”学术研讨会暨南京大学空间规划研究中心2018学术年会顺利举行
2
作者 罗震东(图/文) 张国华 +10 位作者 邹军 郑德高 夏铸九 陈绪冬 张希煜 王红扬 徐逸伦 魏立华 武前波 张京祥 王兴平 《上海城市规划》 2018年第3期132-133,共2页
2018年6月23日,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乡治理与政策研究学术委员会、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共同主办,南京大学空间规划研究中心、南京城理人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共同承办,阿里研究院新乡村研... 2018年6月23日,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乡治理与政策研究学术委员会、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共同主办,南京大学空间规划研究中心、南京城理人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共同承办,阿里研究院新乡村研究中心、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公司、浙江城市空间建筑规划设计院、《上海城市规划》编辑部和《凤凰品城市》编辑部参与协办的"e城镇化与规划创新"学术研讨会暨南京大学空间规划研究中心2018学术年会顺利举行。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周义安书记与崔功豪教授分别致辞。上午专家分享了《产业·互联网+交通网·空间》等6个主题报告。下午圆桌讨论围绕《新自下而上城镇化:中国淘宝村的发展与治理》进行探讨。现将部分专家精彩发言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规划 南京大学 学术研讨会 学术年会 城镇化 创新 城市规划学会 城市规划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要素驱动”到“价值治理”:规划引领下大都市郊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转型路径研究
3
作者 谭迎辉 洪步庭 +1 位作者 应苏辰 金晓斌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2-37,58,共7页
随着经济增长放缓带来国土空间需求减少,传统土地整治模式面临规划衔接不充分、实施路径不畅、整治意愿不强等挑战,新时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亟须从要素整治优化向整体价值提升转型。文章通过解析规划系统赋能整治行动的内在逻辑及平台机... 随着经济增长放缓带来国土空间需求减少,传统土地整治模式面临规划衔接不充分、实施路径不畅、整治意愿不强等挑战,新时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亟须从要素整治优化向整体价值提升转型。文章通过解析规划系统赋能整治行动的内在逻辑及平台机制,提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统筹面临的功能冲突、空间冲突及权益冲突困境,构建“规划引领、四链协同、整体统筹”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转型框架。以成都环城生态区为例,提出以“要素—资源—产业—价值”目标链的贯通与协同,推动整治区域的要素优化、功能融合及整体价值提升。研究表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转型关键在于建立多功能融合目标协同、多主体统筹平台协同、多要素整治路径协同以及全周期监测反馈协同的平台机制。研究旨在为新时期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从试点探索扩展到全面推进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功能融合 多主体协调 多要素整治 全周期监测 整治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土文化在江苏地区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4
作者 孙芊 胡倩云 《现代园艺》 2025年第14期132-134,共3页
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是乡村建设的重要组成内容,是践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一环,将乡土文化融入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作为建设美丽乡村的核心,对于提升乡村环境品质,增强乡村旅游吸引力具有重要意义。阐述了乡土文化的定义及分类,分析了乡村景... 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是乡村建设的重要组成内容,是践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一环,将乡土文化融入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作为建设美丽乡村的核心,对于提升乡村环境品质,增强乡村旅游吸引力具有重要意义。阐述了乡土文化的定义及分类,分析了乡村景观设计中融入乡土文化的作用,并以江苏地区为例,提出了将乡土文化融入乡村景观设计的具体策略。旨在凸显乡村景观特质和文化特色,更好地推进江苏地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文化 乡村景观规划设计 应用策略 江苏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资本视角下的城市规划社会过程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侃 徐逸伦 杨青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3-30,共8页
在快速建设的大背景下,我国城市规划的社会过程被长期忽视,来自社会学理论下的审视更是稀缺。引入社会资本视角,讨论社会主体及其社会资本在城市规划社会过程中的重要性,根据"信任-网络-规范"结构对社会资本进行分类,发现我... 在快速建设的大背景下,我国城市规划的社会过程被长期忽视,来自社会学理论下的审视更是稀缺。引入社会资本视角,讨论社会主体及其社会资本在城市规划社会过程中的重要性,根据"信任-网络-规范"结构对社会资本进行分类,发现我国传统型社会资本存量丰富,现代公民型社会资本缺乏。通过构建社会资本、社会过程、城市规划三者的逻辑关系组织,进而提出了"社会过程预测—社会资本需求与存量分析—社会过程重塑"的分析框架。基于此框架,对我国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了简要分析,认为针对社会资本需求的特殊性,需要引入社会资本分析框架对不同类型的具体规划行动进行分析,提升社会资本的使用率,完善规划的社会过程并营造公民型社会资本,为我国城市规划社会过程的改进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资本 社会主体 城市规划 社会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城市广场景观设计研究——以南京西安门广场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曹建峰 姚广峰 唐小简 《宁夏农林科技》 2012年第5期36-38,F0002,共4页
分析了现代城市广场的基本概念,提出了现代城市广场景观设计的四大原则和设计要点,并将其应用于南京西安门广场景观设计中,旨在为相关城市广场景观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 现代城市广场 景观规划设计 原则 设计要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长主义的终结与中国城市规划的转型 被引量:277
7
作者 张京祥 赵丹 陈浩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5-50,55,共7页
1990年代中后期以来,全球经济地域分工及中国城市发展制度环境的重塑不仅推动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更在地方政府之中滋生了增长主义的城市发展战略。然而,随着当前城市经济、社会、生态等全方面的隐性危机逐渐进入了显性化阶段,增长主... 1990年代中后期以来,全球经济地域分工及中国城市发展制度环境的重塑不仅推动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更在地方政府之中滋生了增长主义的城市发展战略。然而,随着当前城市经济、社会、生态等全方面的隐性危机逐渐进入了显性化阶段,增长主义必须也必将终结。本文在剖析城市增长主义空间表征的基础上,厘清了增长主义的逻辑体系与危害,揭示了终结增长主义的内外推力,进而提出了中国城市规划面临的重大转型及所必须采取的新的应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政府 企业化治理 增长主义终结 城市规划转型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市空间开发中的柔性尺度调整——南京河西新城区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42
8
作者 张京祥 陈浩 胡嘉佩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3-49,共7页
199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面对着竞争日益激烈的总体发展环境,城市政府也因而极大地改变了其治理模式,各种尺度调整策略在治理转型过程中被频繁使用。本文研究城市政府如何利用设立"新城(区)开发指挥部"等"柔性"的尺... 199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面对着竞争日益激烈的总体发展环境,城市政府也因而极大地改变了其治理模式,各种尺度调整策略在治理转型过程中被频繁使用。本文研究城市政府如何利用设立"新城(区)开发指挥部"等"柔性"的尺度调整策略进行治理模式的创新,并以南京市河西新城区的开发案例为实证,指出,柔性尺度调整释放出的制度创新在一定程度上支撑了中国城市快速增长的实现,但城市政府应该在保持适度的尺度柔性基础上,着眼于更为深刻、根本的制度性治理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竞争环境 治理变革 柔性尺度调整 新租界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空间开发中的“反增长政治”研究——基于南京“老城南事件”的实证 被引量:48
9
作者 陈浩 张京祥 林存松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9-26,共8页
以曾广受关注的"南京老城南事件"作为实证,分析了当前中国城市开发中的"反增长政治"的参与者、组织和作用机制等理论问题,指出,中国城市开发中"反增长政治"的认同基础较为多元,一方面决定了当前城市"... 以曾广受关注的"南京老城南事件"作为实证,分析了当前中国城市开发中的"反增长政治"的参与者、组织和作用机制等理论问题,指出,中国城市开发中"反增长政治"的认同基础较为多元,一方面决定了当前城市"反增长政治"具有广泛的动员能力;另一方面,也决定了其松散性和碎片化的组织缺陷,从而制约了其实效。不同于西方(尤其是美国)"地方性"的特征,跨层级与超地点的参与者互动成为当前中国城市"反增长政治"的作用方式。最后,讨论了"反增长政治"兴起对城市治理与城市规划变革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增长政治 增长联盟 空间开发 城市更新 南京老城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慧城市研究与规划实践述评 被引量:62
10
作者 孙中亚 甄峰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2-36,共5页
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和资源环境保护思想的推广,新信息技术逐步被应用于城市科学领域,推动了智慧城市研究与规划实践的进一步发展。在对智慧城市现有研究进行回顾的基础上,研究尝试将人文主义与技术主义有机结合,从更全面的角度对"... 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和资源环境保护思想的推广,新信息技术逐步被应用于城市科学领域,推动了智慧城市研究与规划实践的进一步发展。在对智慧城市现有研究进行回顾的基础上,研究尝试将人文主义与技术主义有机结合,从更全面的角度对"智慧城市"这一课题展开探讨,按照建设重点将当前国内外智慧城市规划实践模式划分为智慧经济型、智慧交通型和智慧管治型三种类型,并从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及详细规划等层面入手,对我国城市规划体系的规划响应展开探索,构建多层次、共目标、大综合的智慧城市规划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城市 可持续发展 空间实践 规划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敏感性评价的城市非建设用地规划探讨——以南京市江宁区大连山—青龙山片区概念规划为例 被引量:14
11
作者 程磊 朱查松 罗震东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3-66,94,共5页
在《城乡规划法》推行规划全覆盖和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城市非建设用地保护备受关注,对城市非建设用地的规划研究得以开展。针对城市非建设用地保护中存在的非建设用地数量不断减少、功能异化、管理失控等问题,寻求用地保护与发展需求... 在《城乡规划法》推行规划全覆盖和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城市非建设用地保护备受关注,对城市非建设用地的规划研究得以开展。针对城市非建设用地保护中存在的非建设用地数量不断减少、功能异化、管理失控等问题,寻求用地保护与发展需求的结合,遵从生态优先理念,采用生态敏感性评价方法,平衡城市非建设用地的保护与发展方是解决问题之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非建设用地 生态敏感性 大连山—青龙山片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网络语境下的城市规划公众参与 被引量:12
12
作者 胡毅 张京祥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5-79,共5页
网络作为一种新的公共领域使越来越多的民众直接参与到规划当中,并对规划决策产生了重要影响。研究表明,无论是自下而上由事件引发还是自上而下由政府倡导的网络参与均存在其自身的局限性,可从网络参与的社会基础、信息平台、模式选择... 网络作为一种新的公共领域使越来越多的民众直接参与到规划当中,并对规划决策产生了重要影响。研究表明,无论是自下而上由事件引发还是自上而下由政府倡导的网络参与均存在其自身的局限性,可从网络参与的社会基础、信息平台、模式选择和政府决策等方面加以改进。虽然网络参与没有取代现存的参与不平等,但是其出现使得政府的规划公共决策更充分地考虑公众的目标和公众对决策的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 公众参与 公共领域 城市规划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经济与城市规划思想变革 被引量:1
13
作者 林炳耀 《规划师》 1999年第1期4-8,共5页
文章分析了生产力发展对区域与城市空间结构的重要影响, 重点分析了第五次产业革命的主体: 知识经济、信息产业、基因工程产业、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对区域与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 文章探讨了知识产业的重要特征对城市中心功能的作用、... 文章分析了生产力发展对区域与城市空间结构的重要影响, 重点分析了第五次产业革命的主体: 知识经济、信息产业、基因工程产业、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对区域与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 文章探讨了知识产业的重要特征对城市中心功能的作用、高技术发展与对偶城市的出现、知识园区作为城市新空间的特殊地位和多极化城镇体系的发展趋势; 文章提出了知识经济条件下城市规划思想创新的思路与重点研究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经济 城市规划思想 园区 区域 信息产业 知识产业 变革 城市中心 城市空间结构 城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规划专家谈振兴哈尔滨老工业基地
14
作者 邹德慈 郑时龄 +9 位作者 徐效坡 董黎明 顾朝林 郭恩章 张相汉 张玉斌 赵景海 于亚滨 吴松涛 姜岐文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72-76,共5页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意义深远。如何深刻领会中央的战略部署,不断提高认识,树立新的科学发展观;如何从区域全局考虑,统筹谋划,协调发展,共同繁荣;如何从哈尔滨的实际出发,挖掘潜力,发挥优势,重塑辉煌;如何发挥城市规划的宏观调控作用,...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意义深远。如何深刻领会中央的战略部署,不断提高认识,树立新的科学发展观;如何从区域全局考虑,统筹谋划,协调发展,共同繁荣;如何从哈尔滨的实际出发,挖掘潜力,发挥优势,重塑辉煌;如何发挥城市规划的宏观调控作用,为振兴老工业基地服好务——这些都是城市规划工作必须面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哈尔滨市城市规划局不仅在局内开展了“我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献一策”活动,征集了建议122篇,还在全国范围内约请十余位著名专家学者参与笔谈。限于篇幅,这里仅刊登其中的12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规划 哈尔滨市 老工业基地 宏观调控 城市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的堵点分析、机制设计与路径创新 被引量:9
15
作者 谭迎辉 王伟 金晓斌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22,共7页
遵循“堵点分析—逻辑重塑—机制设计—路径创新”的思路框架,梳理当前国土空间规划实施过程中面临的路径、市场、机制、价值及业务5大方面的堵点,从空间发展权视角提出空间治理逻辑重塑思路,以政府端的权力统筹、市场端的权益统筹及社... 遵循“堵点分析—逻辑重塑—机制设计—路径创新”的思路框架,梳理当前国土空间规划实施过程中面临的路径、市场、机制、价值及业务5大方面的堵点,从空间发展权视角提出空间治理逻辑重塑思路,以政府端的权力统筹、市场端的权益统筹及社会端的权利统筹为核心开展“三权统筹”机制设计,提出针对5大方面堵点的贯通思路及路径创新,以期助力“多规合一”改革的持续深化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效能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发展权 国土空间规划 治理 堵点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身体活动及心理感知的城市空间环境设计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宋晗 甄峰 徐海贤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5-51,共7页
随着城市居民身心健康问题愈受关注,城市空间环境对居民心理感知、身体活动的影响逐渐成为城市研究热点。文章分析并揭示了空间环境、心理感知、身体活动三者的相互关系及整体关联,提出了基于心理感知与身体活动一体化的空间环境设计框... 随着城市居民身心健康问题愈受关注,城市空间环境对居民心理感知、身体活动的影响逐渐成为城市研究热点。文章分析并揭示了空间环境、心理感知、身体活动三者的相互关系及整体关联,提出了基于心理感知与身体活动一体化的空间环境设计框架。进而以增进人的身体活动、促进人的积极心境、缓解人的精神压力、提升人的归属认同作为设计导向,制定5个方面的空间环境设计策略,运用融合多学科交叉及智慧规划设计方法,构建一个以人为本的城市空间环境设计新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成环境 空间环境 心理感知 身体活动 积极心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规划的信用:演变、危机与抉择 被引量:1
17
作者 贺辉文 耿磊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14,23,共7页
城市规划是一种具有“社会契约”性质的公共政策,理应接受信用程度的检讨。在当前我国公共讨论中,城市规划获得的认可和支持度都较低,表征的是我国城市规划的信用不足问题。本文探讨了中国城市规划的信用不足的原因,发现主要有三个方面:... 城市规划是一种具有“社会契约”性质的公共政策,理应接受信用程度的检讨。在当前我国公共讨论中,城市规划获得的认可和支持度都较低,表征的是我国城市规划的信用不足问题。本文探讨了中国城市规划的信用不足的原因,发现主要有三个方面:一,城市规划体系形成的“制度模糊”,以及制度演变的路径依赖,造成规划的信用下滑;二,不同尺度的规划信用不同,并且,具有创新潜力的小尺度城市规划也面临信用危机;三,城市规划制度变迁和不同尺度规划中公众参与的同时缺位是决定性因素。因而,需要以提升城市规划的信用绩效为目标,调整城市规划的“制度性”设计:城市规划应是约束社会主体的规划;强化向权利讲述真理;推动制度完善下的治理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规划 公共政策 契约 信用 制度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市口袋公园常见植物及景观设计要点 被引量:1
18
作者 孙芊 胡倩云 《现代园艺》 2024年第24期112-114,共3页
近年来,南京市以城市更新为契机,充分挖掘绿地绿化潜力,采用“见缝插绿”的方法,将城市边角零星地打造成集便利性、功能性、娱乐性为一体的“口袋公园”,既能最大限度为市民打造更多休闲运动空间,又能美化城市形象及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近年来,南京市以城市更新为契机,充分挖掘绿地绿化潜力,采用“见缝插绿”的方法,将城市边角零星地打造成集便利性、功能性、娱乐性为一体的“口袋公园”,既能最大限度为市民打造更多休闲运动空间,又能美化城市形象及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基于此,分析了南京市自然概况和口袋公园建设常见植物,阐述了口袋公园建设原则,并从提升景观设计的功能性、丰富城市文化内涵设计、营造多样化的植物景观、融入“海绵城市”设计理念4个方面,论述了口袋公园景观设计要点,以期打造更多的口袋公园精品,为市民群众提供运动、赏景、休闲的好去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袋公园 常见植物 景观设计 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元详细规划的治理价值释放:“最后一公里”困境、平台化转型与全周期优化
19
作者 谭迎辉 王伟 +1 位作者 卢方欣 金晓斌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5-82,共8页
立足新时期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目标导向,基于当前详细规划面临的“最后一公里”治理困境和地方实践探索透视,以单元详细规划为载体,引入平台型治理理论,系统性提出新时期单元详细规划的平台定位、框架构成、功能解析与应用场域,并按照... 立足新时期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目标导向,基于当前详细规划面临的“最后一公里”治理困境和地方实践探索透视,以单元详细规划为载体,引入平台型治理理论,系统性提出新时期单元详细规划的平台定位、框架构成、功能解析与应用场域,并按照“统筹与共享”的平台治理核心特征,基于详细规划“一张图”,从单元详细规划编制、管理、实施及监测评估的全周期闭环入手,提出优化建议,以期为新时期国土空间详细规划改革探索一条可行的转型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元详细规划 治理 困境 全周期 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农文旅融合背景下的江苏地区乡村景观优化设计
20
作者 胡倩云 孙芊 《现代园艺》 2025年第12期102-103,106,109,共4页
在城市化进程持续推进的大背景下,近年来,江苏地区积极践行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景观设计是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打造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提升乡村的整体形象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实践表明,农文旅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一... 在城市化进程持续推进的大背景下,近年来,江苏地区积极践行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景观设计是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打造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提升乡村的整体形象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实践表明,农文旅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一条有效途径,而如何立足于乡村资源特色和市场需求,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成为一项重要议题。基于此,阐述了农文旅融合的含义,以江苏地区为例,分析了乡村景观设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基于农文旅融合发展背景提出了优化乡村景观设计策略,旨在为今后江苏地区乡村景观设计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文旅融合 乡村景观设计 优化策略 江苏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