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空间韧性理论及实践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3
1
作者 鲁钰雯 翟国方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7,共7页
极端天气事件、自然灾害、事故灾害以及公共卫生事件的频繁发生,严重威胁到人类社会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韧性”理念致力于处理复杂社会—生态系统中的动态与可持续发展问题,该理念的引入为城市提供了一种应对灾害风险、协调城市发展... 极端天气事件、自然灾害、事故灾害以及公共卫生事件的频繁发生,严重威胁到人类社会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韧性”理念致力于处理复杂社会—生态系统中的动态与可持续发展问题,该理念的引入为城市提供了一种应对灾害风险、协调城市发展目标和城市安全底线的新视角。“城市空间”是城市各种活动的物质载体和空间表征,是协调城市各系统要素健康有序发展的物质纽带,影响着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居环境。“城市空间韧性”的提出是韧性理论与城市空间研究相结合的新尝试。梳理城市空间韧性的起源与发展,明确城市空间韧性的概念与内涵,归纳城市空间韧性的主要评估方法,总结应对灾害风险的城市空间韧性实践进展。最后指出目前城市空间韧性研究的不足之处,并提出研究展望,以期为我国国土空间韧性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空间韧性 理论发展 实践探索 韧性城市 灾害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韧性城市研究的国内外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8
2
作者 郭文韬 鲁钰雯 翟国方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15,共8页
城市发展面临着诸多安全挑战,韧性城市已经成为当下抵御和适应城市灾害风险的研究和实践热点。基于文献计量分析方法,使用Cite Space和VOSviewer可视化工具,分别对1991—2022年中英文文献的韧性城市研究进行知识图谱分析。结果表明:(1)... 城市发展面临着诸多安全挑战,韧性城市已经成为当下抵御和适应城市灾害风险的研究和实践热点。基于文献计量分析方法,使用Cite Space和VOSviewer可视化工具,分别对1991—2022年中英文文献的韧性城市研究进行知识图谱分析。结果表明:(1)中英文发文量都呈现早期增长缓慢、后期爆发式增长的趋势,目前仍处于增长过程中。(2)中文研究机构合作分散,英文研究机构合作更为紧密,国内机构与国外机构的合作力度有待加强。(3)研究热点聚集于规划设计、气候灾害、社会经济、社区治理4大视角。(4)英文的韧性城市研究已迈入成熟化阶段,中文的韧性城市研究尚处于应用化阶段的后期。最后,对韧性城市的理论研究、评估方法、技术探索、规划实践和效应评价5个方面的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我国韧性城市研究进一步深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性城市 知识图谱 文献计量 演进脉络 热点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全韧性导向下中国城市更新政策的演进脉络与地方特征
3
作者 夏静安 葛懿夫 翟国方 《现代城市研究》 2025年第7期84-92,共9页
面对气候变化与城市系统复杂性叠加的治理挑战,安全韧性建设已成为城市更新的核心命题。文章基于韧性治理理论,构建包含政策层级、治理要素、风险类型、实施过程和参与主体的五维分析框架,系统解构1982—2024年间38份国家层面城市更新... 面对气候变化与城市系统复杂性叠加的治理挑战,安全韧性建设已成为城市更新的核心命题。文章基于韧性治理理论,构建包含政策层级、治理要素、风险类型、实施过程和参与主体的五维分析框架,系统解构1982—2024年间38份国家层面城市更新政策文本,揭示安全韧性导向的政策演进三阶段特征:(1)危旧房屋消险阶段(2007年之前)聚焦建筑结构安全的工程性防御;(2)社区安全提升阶段(2007—2018年)转向基础设施与应急管理协同;(3)韧性体系建设阶段(2019年至今)形成“风险评估—动态响应—制度保障”的治理闭环。通过上海、南京19份地方政策的对比研究发现,当前政策存在应急响应机制薄弱、风险类型覆盖局限、多元主体协同不足等结构性矛盾。为此提出韧性嵌入城市更新的四重路径:构建“平急两用”的应急空间体系,完善多灾种耦合的城市体检评估工具,强化更新规划与国土空间防灾体系的嵌套衔接,建立“政府—市场—社区”联动的动态治理机制。研究为新时代城市更新政策的范式转型提供理论框架与实践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韧性 城市更新 政策演进 治理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端气候背景下的思考:城乡建设与治水 被引量:15
4
作者 冷红 陈天 +6 位作者 翟国方 蔡云楠 王培茗 吴庆洲 王思思 黄国如 赵宪尧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9,共9页
随着全球变暖,近年来极端气候暴露了城市建设中的环境安全与灾害防护问题,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编辑部以"治水"为切入点,请了行业内9位专家,共同探讨极端气候背景下的城乡建设应对思路与策略。冷红从如何更好地应对未来全... 随着全球变暖,近年来极端气候暴露了城市建设中的环境安全与灾害防护问题,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编辑部以"治水"为切入点,请了行业内9位专家,共同探讨极端气候背景下的城乡建设应对思路与策略。冷红从如何更好地应对未来全球的气候变化,在"减缓"和"适应"这两条气候变化的路径中,认为"适应"路径在当前显得更加紧迫。应当充分发挥规划学科的作用,深入开展气候适应性规划的研究和探索,提出在规划领域应重点关注四个方面:深入开展极端暴雨的灾害预测模拟和空间风险识别研究;合理规划城乡人居环境中的水生态空间;加强极端暴雨来临时的城市应急治理响应;积极面向公众开展防灾避险的宣传。陈天等着眼于水资源和水生态文明建设,尝试从编制体系、管理体系与技术体系方面,对基于"城水耦合"理念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展开讨论。如何科学应对国内外极端气候频繁引发的城市洪涝灾害,翟国方指出提升国土空间韧性是应对极端气候灾害的有效方式,而建设洪涝韧性城市需要处理好各种关系。我国洪涝灾害韧性城市建设方面的主要问题,需要顶层的统一规划设计,尤其是要高度重视法律法规的建设和国土空间规划的系统编制。蔡云楠等认为从城市气候图到气候适应性规划是城市规划对于气候变化的技术响应,探索气候适应性规划的原则与策略,具有科学指引城市建设韧性发展的意义。为面对城市未来发展中更大的挑战,建议把气候适应性理念融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以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王培茗等围绕极端气候背景下,我国山地城镇和乡村位于水库下游的"头顶一碗水"的普遍现象,基于对水库下游洪水灾害和洪灾避险路线评估的成熟的理论和方法,提出了对水库下游城镇或乡村的安全策略。吴庆洲围绕现代城市暴雨后防涝治理提出两点:一是通过行洪河道的建设和湖池的开挖,以改善和提高城市水系的调蓄能力,二是建设好大、小排水排涝系统,综合达到较高的排水防涝标准;并从人为原因方面提出应做好城市防洪涝的预警和管理,通过这三条对策,以减少洪涝灾害所带来的破坏和造成的损失。王思思谈论了城市蓝绿基础设施在应对洪涝灾害中的重要作用和实施策略,以陕西省西咸新区沣西新城和北京东方太阳城居住社区两个项目,展示了如何在新城规划设计过程中,通过将蓝绿基础设施与城市用地布局和开发建设进行有机结合,实现了较好的雨洪调蓄效果和较高的综合效益;并且提出即使在已建成区,"见缝插针"似的提升城市蓝绿空间的比例和功能效益,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黄国如在当前全球气候环境剧变,极端气候事件频发的背景下,探讨城市暴雨内涝防控与应急体系建设,在防控技术的工程措施方面,大力推荐海绵城市的建设;在非工程措施方面,认为应着力提高城市暴雨内涝预警预报水平,加强极端暴雨情景下的应急体系建设。赵宪尧以郑州京广路南北隧道等城市长大道路隧道为对象,对极端气候背景下城市地下建筑物安全风险防范问题,提出以交通流理论为基础,以微观交通仿真为手段,研究不同类型、不同长度、不同交通流特征条件下,水、火、爆不同极端背景下道路隧道的安全风险及其防范措施。着重论述了长大隧道设置应急车道的必要性和适用方式以及现行相关规范条文的不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气候 城乡建设 国土空间规划 海绵城市 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韧性国土空间建设的战略重点 被引量:43
5
作者 翟国方 夏陈红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4-48,共5页
韧性城市建设已经成为我国应对灾害的重要战略。国际上不少国家已经对韧性城市、韧性国土空间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也取得了许多成效。本文在分析我国城市安全问题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国际上韧性城市、韧性国土空间理念的发展历程和... 韧性城市建设已经成为我国应对灾害的重要战略。国际上不少国家已经对韧性城市、韧性国土空间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也取得了许多成效。本文在分析我国城市安全问题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国际上韧性城市、韧性国土空间理念的发展历程和规划建设的实践经验,深刻剖析了我国韧性国土空间建设的总体情况和问题,概要展望了我国未来韧性国土空间建设的战略重点,期待能为我国的国土空间规划和建设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性 国土空间 战略重点 灾害应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卷首语
6
作者 翟国方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I0005-I0006,共2页
全球面临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肆虐全球3年的新冠疫情还没结束,地震、洪涝、台风、严寒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到全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该如何应对,联合国在《2005-2015兵库行动框架》(2005)、《2015-2030年仙台减灾框架》(20... 全球面临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肆虐全球3年的新冠疫情还没结束,地震、洪涝、台风、严寒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到全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该如何应对,联合国在《2005-2015兵库行动框架》(2005)、《2015-2030年仙台减灾框架》(2015)、《综合应对新冠肺炎》(2021)等官方文件中都给出了具体方略,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建设韧性城市,全面提升城市防灾减灾救灾的综合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性城市 卷首语 官方文件 自然灾害 不确定性 综合应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规划 增强韧性 被引量:10
7
作者 翟国方 黄弘 +6 位作者 冷红 罗翔 马东辉 魏杰 谢映霞 修春亮 周素红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9-36,共8页
开场致辞当前国内外灾害频发,造成的经济损失越来越大,造成的人员伤亡有时也会很多。例如,2021年7月郑州发生的“7·20”洪涝灾害,造成河南省16市150个县(市、区)1478.6万人受灾,因灾死亡失踪398人。2021年美国东海岸发生的“艾达... 开场致辞当前国内外灾害频发,造成的经济损失越来越大,造成的人员伤亡有时也会很多。例如,2021年7月郑州发生的“7·20”洪涝灾害,造成河南省16市150个县(市、区)1478.6万人受灾,因灾死亡失踪398人。2021年美国东海岸发生的“艾达”飓风也造成近百人死亡。但是,如果发生同等规模的灾害(hazard),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是不一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东海岸 洪涝灾害 经济损失 人员伤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适应型交通韧性的评估框架及其规划协同与提升策略
8
作者 赵娜 翟国方 鲁钰雯 《规划师》 2025年第7期27-34,共8页
在对当前交通气候适应体系存在的评估维度割裂问题进行系统剖析的基础上,依托需求和供给交互理念,提出一种人工智能交通韧性评估框架。基于这一框架,深入探索量化评估与韧性提升的技术方法,突破了传统单一维度评估以及缺乏动态反馈与协... 在对当前交通气候适应体系存在的评估维度割裂问题进行系统剖析的基础上,依托需求和供给交互理念,提出一种人工智能交通韧性评估框架。基于这一框架,深入探索量化评估与韧性提升的技术方法,突破了传统单一维度评估以及缺乏动态反馈与协同优化机制的局限。同时,在该框架指导下,提出气候适应型交通韧性规划协同与提升策略,旨在提升城市交通系统的长期稳定性和综合应对能力,为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并为交通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适应型 交通韧性评估 交互评估模型 规划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