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际花岗岩地质及成矿关系学术讨论会在南京大学召开
1
作者 张景荣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1983年第2期11-13,共3页
经国务院批准由南京大学主办的国际花岗岩地质和成矿关系学术讨论会,于82年10月26日—11月2日在南京大学召开。应邀出席这次学术会议的国内、外代表170多人。其中有世界著名地质学家澳大利亚的B.查佩尔.A.J.R.怀特,希腊的S.S.奥古斯梯斯... 经国务院批准由南京大学主办的国际花岗岩地质和成矿关系学术讨论会,于82年10月26日—11月2日在南京大学召开。应邀出席这次学术会议的国内、外代表170多人。其中有世界著名地质学家澳大利亚的B.查佩尔.A.J.R.怀特,希腊的S.S.奥古斯梯斯,日本的黑田吉益,法国 J.拉梅尔和J.狄迪尔,美国的J.M.吉贝尔特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大地构造环境 酸性岩 包体 成矿关系 地质 学术讨论会 南京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平山门Cu-Ni矿化辉长岩体锆石LA-ICP-MS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6
2
作者 郗爱华 蔡元峰 +2 位作者 葛玉辉 孙国胜 李碧乐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7-63,共7页
吉林省四平市山门银矿受伊通-依兰深大断裂的控制,在矿区范围内除Ag-Au矿床外还发现有铜镍硫化物矿床。多年以来,人们忽视了对该小型Cu-Ni矿床的成因研究,至今未见到有关矿床精确同位素年龄的报道。文章在运用阴极发光技术对锆石晶体结... 吉林省四平市山门银矿受伊通-依兰深大断裂的控制,在矿区范围内除Ag-Au矿床外还发现有铜镍硫化物矿床。多年以来,人们忽视了对该小型Cu-Ni矿床的成因研究,至今未见到有关矿床精确同位素年龄的报道。文章在运用阴极发光技术对锆石晶体结构研究的基础上,利用LA-ICP-MS锆石原位定年方法,对含矿的龙王辉长岩体进行了年龄测定。结果显示,岩体形成于225.1Ma(MSWD=2.7),与吉林中部红旗岭含铜镍硫化物矿床的1号岩体年龄一致。2个受不同深断裂控制的红旗岭矿床和山门矿床成矿年代的一致性,一方面为敦化-密山断裂与依兰-伊通断裂同为郯庐断裂北延分支的观点提供了年代学依据,另一方面也揭示了区域Cu-Ni成矿作用和Au-Ag成矿作用是与郯庐断裂不同时期构造演化密切相关的规律。该成果对指导相似类型铜镍硫化物矿床和银金矿床的找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锆石年龄 铜镍硫化物矿床 四平山门 吉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岩斑岩锡矿的地质地球化学及其成因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朱正书 朱金初 徐克勤 《地球化学》 CAS 1988年第4期326-335,共10页
银岩斑岩锡矿产于花岗质岩浆演化晚期所形成韵浅成侵位的隐伏花岗斑岩小岩株中。花岗斑岩自下而上表现出强烈的蚀变分带:较新鲜的花岗斑岩(其中发育弱钾长石化)→黑鳞云母云英岩化→黄玉云英岩化→绢英岩化→顶部硅化核。矿化主要富集... 银岩斑岩锡矿产于花岗质岩浆演化晚期所形成韵浅成侵位的隐伏花岗斑岩小岩株中。花岗斑岩自下而上表现出强烈的蚀变分带:较新鲜的花岗斑岩(其中发育弱钾长石化)→黑鳞云母云英岩化→黄玉云英岩化→绢英岩化→顶部硅化核。矿化主要富集在黄玉云英岩化带。通过对矿物学、岩石学和微量元素等一系列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作者认为银岩斑岩锡矿应属于华南陆壳改造型花岗岩类成岩成矿系列的斑岩锡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岩斑岩锡矿 蚀变分带 花岗斑岩 微量元素 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七宝山角砾岩筒型金铜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5
4
作者 邱德同 孔令刚 《地质与勘探》 CAS 1986年第5期7-12,共6页
七宝山矿床位于山东省东部南,是近年来发现的一个中型金铜矿床。通过对该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我们认为,该矿床属于爆发角砾岩筒型金铜矿床。该矿床的发现,为我国金矿成因类型的研究增加了新鲜的资料,对金矿的地质找矿有一定的... 七宝山矿床位于山东省东部南,是近年来发现的一个中型金铜矿床。通过对该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我们认为,该矿床属于爆发角砾岩筒型金铜矿床。该矿床的发现,为我国金矿成因类型的研究增加了新鲜的资料,对金矿的地质找矿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砾岩筒 火山机构 铜矿化 火山机体 金铜矿床 七宝山 赤铁矿 镜铁矿 矿物 山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那丹哈达地体构造初探 被引量:50
5
作者 张庆龙 水谷伸治郎 +1 位作者 小(山鸟)智 邵济安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67-71,共5页
从对那丹哈达岭地区的调查研究表明,那丹哈达地区为—由侏罗纪滑动沉积杂岩所组成的中生代地体。<1>本区出露有石炭、二叠纪石灰岩、三叠纪层状硅质岩和枕状基性熔岩及堆积杂岩(主要为单辉岩、辉长岩等)以及侏罗纪的硅质岩、硅质... 从对那丹哈达岭地区的调查研究表明,那丹哈达地区为—由侏罗纪滑动沉积杂岩所组成的中生代地体。<1>本区出露有石炭、二叠纪石灰岩、三叠纪层状硅质岩和枕状基性熔岩及堆积杂岩(主要为单辉岩、辉长岩等)以及侏罗纪的硅质岩、硅质页岩等,其岩石组合基本表现了洋壳特征,可能为远洋沉积;<2>.其中的石炭、二叠纪石灰岩明显地呈透镜状产出于三叠纪和二叠纪硅质岩之中;<3>.从本区出露的硅质岩中分别采到三叠纪晚期(T_3)和侏罗纪中期的放射虫化石;<4>本区与其西侧的双鸭山地体及南侧的延吉地体的岩石组合有明显的不同,尤其是侏罗纪时,那丹哈达地体表现为海相,而其近邻则为陆相或海陆交互相,并含有很好的煤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体构造 沉积相 板块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西桂东一带金矿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刘英俊 张景荣 +2 位作者 乔恩光 毛惠新 赵梅芳 《地球化学》 CAS 1983年第3期229-240,共12页
Six elemental groups in the gold deposits in the study region have been distinguished:( 1 ) tungsten-antimony-gold; (2) tungsten-gold; (3) antimony-gold; (4) lead-zinosilvergold; (5) uranium-silver-gold; (6) simple go... Six elemental groups in the gold deposits in the study region have been distinguished:( 1 ) tungsten-antimony-gold; (2) tungsten-gold; (3) antimony-gold; (4) lead-zinosilvergold; (5) uranium-silver-gold; (6) simple gold. Discussed in the present paper are the distribution, source, mineralization, migration and concentration of gold. The resuhs show that the ore-controlling strata or source beds related to gold deposits all show high background values of gold; the gold and other associated ore-forming dements are obviously derived from the country rocks. Mineralization is related chiefly to regional metamorphism in the ore-controlling strata, or alkali-pervasing metasomatism. During metamorphism in the orecontrolling strata, gold was released into solutions, and then transported and deposited in some localities. Gold carried in hydrothermal solutions occurs mainly in the form of Na[Au(SH)2]. Native gold or electrum were precipitated from the ore solutions and concen.trated into ore deposits with the decrease of T, pH and f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 地球化学 伴生成矿元素 成矿作用 区域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魁岐花岗岩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40
7
作者 王德滋 彭亚鸣 袁朴 《地球化学》 CAS 1985年第3期197-205,共9页
在浙闽粤沿海中生代断陷活动带内,政和一大埔深断裂以东沿海地区,存在着一条绵延五百余公里、宽约六十公里、呈NNE向分布的晶洞钾长花岗岩带。福建魁岐花岗岩位于该岩带北部,是该带中具有代表性的岩体。鉴于此花岗岩所具有的特殊意... 在浙闽粤沿海中生代断陷活动带内,政和一大埔深断裂以东沿海地区,存在着一条绵延五百余公里、宽约六十公里、呈NNE向分布的晶洞钾长花岗岩带。福建魁岐花岗岩位于该岩带北部,是该带中具有代表性的岩体。鉴于此花岗岩所具有的特殊意义,本文试图通过对魁岐花岗岩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等特征的综合研究,来探讨岩石成因归属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岩石学 地球化学 福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终孔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43
8
作者 许志琴 杨经绥 +7 位作者 张泽明 刘福来 杨文采 金振民 王汝成 罗立强 黄力 董海良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77-183,共7页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经过1309天的努力奋斗,于2005年1月23日,钻井终孔深度达到5118.20m。成为中国钻探技术发展的新里程碑。全面研究正在开展,在巨量物质深俯冲、超高压深俯冲与折返的精确定年、超高压岩石的原岩形成背景、上地幔流变...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经过1309天的努力奋斗,于2005年1月23日,钻井终孔深度达到5118.20m。成为中国钻探技术发展的新里程碑。全面研究正在开展,在巨量物质深俯冲、超高压深俯冲与折返的精确定年、超高压岩石的原岩形成背景、上地幔流变学、地幔特殊新矿物发现、地下流体异常及地下微生物发现等方面已取得重要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 终孔 研究进展 超高压深俯冲 地幔流变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羌塘地区戈木错渐新世钾质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2
9
作者 赵芝 迟效国 +2 位作者 刘建峰 黎广荣 赵院东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63-473,共11页
羌塘戈木错出露一套30Ma的钾质火山岩,岩石类型包括橄榄碱玄岩、橄榄粗面玄武岩、霓辉粗面岩和含白榴石响岩。火山岩的SiO2含量变化于46%~60%之间,Al2O3含量在13%~21%之间,Mg#介于0.14和0.63之间,K2O/Na2O>1。岩石强烈富集轻稀土元... 羌塘戈木错出露一套30Ma的钾质火山岩,岩石类型包括橄榄碱玄岩、橄榄粗面玄武岩、霓辉粗面岩和含白榴石响岩。火山岩的SiO2含量变化于46%~60%之间,Al2O3含量在13%~21%之间,Mg#介于0.14和0.63之间,K2O/Na2O>1。岩石强烈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亏损相容元素(Cr、Ni)和高场强元素(Nb、Ta、Ti),全岩εHf(t)值变化于-1.28~-6.20之间。研究表明,戈木错火山岩母岩浆起源于软流圈流体交代的古俯冲地幔楔的低程度熔融,同源岩浆经历了AFC作用。戈木错火山岩和区域上的鱼鳞山、火车头山钾质—超钾质火山岩共同组成了羌塘渐新世钾质—超钾质火山岩带。综合南羌塘新生代火山岩岩浆性质的演化,认为岩浆的产生可能与35Ma左右羌塘陆内俯冲板片断离导致的软流圈上涌-岩石圈减薄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钾质火山岩 地球化学特征 构造意义 戈木错 羌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栾川南泥湖-三道庄钼(钨)矿床热液系统的成因与演化 被引量:30
10
作者 刘孝善 吴澄宇 黄标 《地球化学》 CAS 1987年第3期199-207,共9页
矿物包裹体(包括温度、压力、盐度及成分)的研究表明南泥湖-三道庄钼(钨)矿床成矿热液的温度、盐度与K^+、Ca^(2+)、SO_4^(2-)等从早阶段到晚阶段均有逐渐降低的趋势。稳定同位素的研究表明成矿溶液的来源,早期以岩浆水为主,晚期以大气... 矿物包裹体(包括温度、压力、盐度及成分)的研究表明南泥湖-三道庄钼(钨)矿床成矿热液的温度、盐度与K^+、Ca^(2+)、SO_4^(2-)等从早阶段到晚阶段均有逐渐降低的趋势。稳定同位素的研究表明成矿溶液的来源,早期以岩浆水为主,晚期以大气水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钼矿床 热液系统 矿物包裹体 盐度 同位素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花岗岩类中金的丰度 被引量:10
11
作者 刘英俊 张景荣 +2 位作者 乔恩光 王曼云 毛惠新 《地球化学》 CAS 1982年第3期253-259,共7页
Gold abundances iu granitic rocks of differeat geological periods of Southern China were estimated. A review of the quantitave data now availabe indicates that unaltered granitic rocks have a rather restricted range i... Gold abundances iu granitic rocks of differeat geological periods of Southern China were estimated. A review of the quantitave data now availabe indicates that unaltered granitic rocks have a rather restricted range in gold content, rarely exceeding 4 ppb and generally range from 1.4 to 3.3 ppb.Mean gold content tends to decrease from basic to acid granitoids. This tendency suggests that gold is not concentrated in the residual silieate melt during the formation of granitic rocks. Abundance dtata for granitoids in Southern China provide no geochemical clues or guides to distinguish areas favorable or unfavorable for gold mineralization, but they are necessary to establish background values for various rock typ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丰度 矿物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西凌源全身长有羽毛奔龙化石的再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季强 姬书安 +1 位作者 袁崇喜 季鑫鑫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2年第3期57-63,共7页
对辽西凌源发现的全身长有羽毛的奔龙化石 (NGMC91) (Ji等 ,2 0 0 1)进行了再研究。根据头颅和头后骨骼的特征 ,其应归于中国鸟龙属 (SinornithosaurusXuetal.,1999)。由于研究的材料是一块处于非成年期的标本 ,虽然其有些特征明显与千... 对辽西凌源发现的全身长有羽毛的奔龙化石 (NGMC91) (Ji等 ,2 0 0 1)进行了再研究。根据头颅和头后骨骼的特征 ,其应归于中国鸟龙属 (SinornithosaurusXuetal.,1999)。由于研究的材料是一块处于非成年期的标本 ,虽然其有些特征明显与千禧中国鸟龙有别 ,但仍难以确定这些差异是否受个体发育的影响。因此 ,文中仍将其作为未定种 ,置于中国鸟龙属中。此外 ,文章还简要讨论了羽毛的发生和早期演化 ,认为羽毛出现的初始功能就是为了保持体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奔龙化石 早白垩世义县组 飞行功能 羽毛 辽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绍兴—龙泉隆起带中金矿床的成矿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刘英俊 孙承辕 沙鹏 《地球化学》 CAS 1987年第1期10-21,共12页
通过系统的地球化学研究认为,浙江绍兴—龙泉隆起带中的含金建造是该区金矿床的主要物质来源;封存于矿床围岩中的建造水及部分大气水和火山热液是矿床成矿流体的主要来源。金在成矿流体中以Au^+-Cr^-、Au^+-Hs^-或Au^+-Co_2的络合物为... 通过系统的地球化学研究认为,浙江绍兴—龙泉隆起带中的含金建造是该区金矿床的主要物质来源;封存于矿床围岩中的建造水及部分大气水和火山热液是矿床成矿流体的主要来源。金在成矿流体中以Au^+-Cr^-、Au^+-Hs^-或Au^+-Co_2的络合物为主要迁移形式。成矿流体中金的沉淀与矿石中金矿物的形成是两个独立的地质过程,分别与矿床的黄铁矿化和多金属硫化物矿化相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地球化学 金矿 矿床围岩 成矿流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部若干玄武岩矿物中包裹体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英俊 李兆麟 +2 位作者 吴启志 赵梅芳 蒋浩深 《地球化学》 CAS 1985年第3期216-226,i001,共12页
地壳深部及上地幔物质研究,日益为广大研究者所重视。玄武岩的物质来源系与地壳深部及上地幔的物质密切相关。我国东部广泛分布着新生代玄武岩,它是环太平洋新生代玄武岩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利用矿物中包裹体探讨不同产地玄武... 地壳深部及上地幔物质研究,日益为广大研究者所重视。玄武岩的物质来源系与地壳深部及上地幔的物质密切相关。我国东部广泛分布着新生代玄武岩,它是环太平洋新生代玄武岩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利用矿物中包裹体探讨不同产地玄武岩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 矿物包裹体 物理条件 化学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胜利油田义东礁丘相碳酸盐岩矿物包裹体的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储同庆 杜韫华 戴贤忠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22-30,共9页
胜利油田义东礁丘是重要的储油岩体。本文研究了该礁丘相碳酸盐岩裂隙及晶洞充填物中包裹体的类型、特征、分布,测定了均一温度、盐度,分析了气相成分、液相成分、气态烃组成,还计算了氧逸度等地化参数。并据所获资料对油气运移、有机... 胜利油田义东礁丘是重要的储油岩体。本文研究了该礁丘相碳酸盐岩裂隙及晶洞充填物中包裹体的类型、特征、分布,测定了均一温度、盐度,分析了气相成分、液相成分、气态烃组成,还计算了氧逸度等地化参数。并据所获资料对油气运移、有机质演化及古水体特征等提供了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 运移 礁丘相 包裹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桐庐自碎二长花岗斑岩的特征和成因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德滋 周金城 +5 位作者 刘昌实 陈克荣 周新民 薛纪越 楚雪君 曾加湖 《岩矿测试》 CAS 1982年第3期15-24,I0002,共11页
在中国东部的中生代断陷盆地中经常有大量次火山花岗斑岩类与陆相的中酸性火山岩共生,有时并与浅成侵入体共同构成火山侵入杂岩。其中有些次火山花岗斑岩的产状和结构比较特殊,对其成因有过长时间的激烈争论。
关键词 花岗斑岩 浙江桐庐 次火山 中酸性火山岩 断陷盆地 火山侵入杂岩 浅成侵入体 中生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云母的红外光谱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钱汉东 季寿元 刘云 《岩矿测试》 CAS 1985年第4期307-312,I0002,共7页
关于云母族矿物的红外光谱研究,国内外一些学者曾做过不少工作。笔者就近年来所收集到的一些产自宁芜地区、南岭地区花岗岩类岩石中27个黑云母样品,进行了红外光谱测定,确定了某些特征吸收峰的偏移及其与化学组分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了黑... 关于云母族矿物的红外光谱研究,国内外一些学者曾做过不少工作。笔者就近年来所收集到的一些产自宁芜地区、南岭地区花岗岩类岩石中27个黑云母样品,进行了红外光谱测定,确定了某些特征吸收峰的偏移及其与化学组分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了黑云母矿物中主要金属阳离子的相互置换和晶体结构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类岩石 黑云母 金属阳离子 红外光谱研究 特征吸收峰 晶体结构 南岭地区 化学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701铀矿床成因的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闵茂中 孔令福 江仪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81-89,共9页
3701铀矿床赋存于L花岗岩体外接触带泥盆系灰岩中.成矿时代属燕山晚期及喜山期.根据铀—铅同位素体系演化特征以及硫、氧、碳同位素组成资料表明,该矿床的成矿物质是多源的,它们来自成矿围岩及花岗岩;矿液水主要来自大气降水.成矿过程... 3701铀矿床赋存于L花岗岩体外接触带泥盆系灰岩中.成矿时代属燕山晚期及喜山期.根据铀—铅同位素体系演化特征以及硫、氧、碳同位素组成资料表明,该矿床的成矿物质是多源的,它们来自成矿围岩及花岗岩;矿液水主要来自大气降水.成矿过程经历了围岩成岩阶段铀的预富集、花岗岩侵入时地层中铀的活化转移和增值,围岩吸咐从花岗岩中淋出的铀.以及与燕山期、喜山期构造运动有关的热水溶液改造成矿作用.因此,它属多源、热液改造的层控铀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矿床 成因 同位素 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个褶皱构造中一些常量元素变化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5
19
作者 孙岩 沈修志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265-270,共6页
通过三个褶皱构造中系统采集并分析了21个样品,显示出一些常量元素的局部调整变化规律。 褶皱运动中的几种构造地球化学作用,包括氧化作用、水解作用、去硅作用、粘土化作用和化学亲合作用等,控制着一些常量元素的迁移、集中和分布。
关键词 褶皱构造 常量元素 动力变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大余压性断裂带一些化学测试数据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孙岩 沈修志 刘寿和 《地球化学》 CAS 1982年第4期348-356,共9页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a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mpressive fault zone and mineralization, and the regularities governing the concentration-dispersion of elements in the compressive fault zone based on chemic...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a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mpressive fault zone and mineralization, and the regularities governing the concentration-dispersion of elements in the compressive fault zone based on chemically determined data from field and laboratory studies of megascopic structures and tectonite. Horizontal zoning has been recognized in the compressive fault zone, with four distinct zones from the centre outwards. Four groups of chemical components in these four zones are distinguished: the first group --SiO2, FeO, MgO and MnO; the second -- Fe2O3, Na2O and K2O; the third -- CaO and Al2O3 ; and the fourth -- TiO2 and P2O5. Furthermore, various tectono-geochemical processes (including dynamic differentiation or mechanical metamorphic differentiation, dynamically thermal metamorphism,oxidation-reduction, and hydrolysis and dewatering) in the fault zone are also discussed in deta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性断裂带 构造岩 地球化学 化学组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