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西永平铜矿下盘网脉状矿化的流体包裹体研究 被引量:53
1
作者 倪培 田京辉 +3 位作者 朱筱婷 凌洪飞 蒋少涌 顾连兴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339-1346,共8页
永平块状硫化物矿床下盘脉状矿化的流体包裹体的温度介于220~400℃,原始流体盐度5.1~9.3wt.%NaCl。第一阶段脉状矿化形成于较低的温度范围(集中于220~320℃),此后流体温度逐渐升高,形成了第二阶段脉状矿化(240~400℃),最后流体温度... 永平块状硫化物矿床下盘脉状矿化的流体包裹体的温度介于220~400℃,原始流体盐度5.1~9.3wt.%NaCl。第一阶段脉状矿化形成于较低的温度范围(集中于220~320℃),此后流体温度逐渐升高,形成了第二阶段脉状矿化(240~400℃),最后流体温度稍微降低形成了第三阶段脉状矿化(290~370℃)。在演化过程中流体盐度也发生变化。形成第一脉状矿化时流体盐度较高(为6~9wt.%NaCl)。第二阶段脉状矿化时流体盐度变化不大(5.1~9.1wt%NaCl),但该阶段流体明显发生过沸晦作用,造成了端员组分的流体盐度分别为1.2~3.3 wt%NaCl 和41.2~45.5wt%NaCl。第三阶段矿化脉的形成时,流体的盐度有所降低(3.5~7.9wt%NaCl),也可见到局部的沸腾作用。三阶段脉状矿化脉石英流体包裹体的 Cl^-和SO^2的含量从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明显增高,到第三阶段降低;Na^+、K^+从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明显增高,到第三阶段有所降低。三阶段脉状矿化中的流体包裹体中均含有微量的二氧化碳(CO_2)、硫化氢(H_2S)和氮气(N_2)等挥发组分,其中第二阶段脉状矿化中的挥发份相对其它两阶段脉较为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下盘脉状矿化 永平铜矿 江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岩型和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成矿流体与找矿预测研究:以华南若干典型矿床为例 被引量:27
2
作者 倪培 迟哲 潘君屹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0-78,共19页
斑岩型和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是全球铜、钼、金、银的主要来源之一,具有重要经济价值。这两类矿床之间通常存在紧密的时空关系,对其成矿流体性质和演化的解剖不仅有利于探究金属沉淀机制,也有助于揭示两者之间的内在成因联系。本文在综... 斑岩型和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是全球铜、钼、金、银的主要来源之一,具有重要经济价值。这两类矿床之间通常存在紧密的时空关系,对其成矿流体性质和演化的解剖不仅有利于探究金属沉淀机制,也有助于揭示两者之间的内在成因联系。本文在综述国内外重要研究前沿基础上,以中国华南富家坞斑岩型铜钼(金)矿、桐村斑岩钼矿,以及邱村和安村浅成低温热液金矿为例,系统总结了斑岩型和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流体特征、演化规律和金属沉淀机制、探讨了从斑岩型到浅成低温热液型流体演化的"气相迁移"模型,并以福建紫金山铜金矿床为例,介绍了应用流体填图进行找矿预测的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矿床 浅成低温热液矿床 流体演化 成矿机制 找矿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Cl_2-H_2O体系人工合成流体包裹体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丁俊英 倪培 饶冰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425-1428,共4页
人工合成包裹体可以作为天然包裹体参照物,提高我们对天然包裹体各种形成作用的认识,并用来模拟天然包裹体以验证许多涉及流体包裹体研究假设的有效性。本文利用人工水晶裂隙愈合方式,在一定的温压条件下合成了具有特定组成的 CaCl_2-H_... 人工合成包裹体可以作为天然包裹体参照物,提高我们对天然包裹体各种形成作用的认识,并用来模拟天然包裹体以验证许多涉及流体包裹体研究假设的有效性。本文利用人工水晶裂隙愈合方式,在一定的温压条件下合成了具有特定组成的 CaCl_2-H_2O 体系流体包裹体,并对这些合成的包裹体样品进行了详细的测温学研究,结合倪培等(2003)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了:人工合成包裹体与天然包裹体的相似性,以及流体包裹体中捕获流体是母溶液的真实代表性。因此,合成包裹体作为天然包裹体参照物,将在流体包裹体和地质流体研究领域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合成包裹体 岩相学 显微测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桥多金属矿床的矿体下部网脉状矿化的流体包裹体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王国光 倪培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256-256,共1页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网脉状矿化 多金属矿床 铜陵矿集区 新桥矿 成矿流体 层状矿体 岩浆岩 下部 沸腾包裹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山金矿地质特征及流体作用
5
作者 赵超 倪培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269-269,共1页
关键词 金山金矿床 晋宁期 海西期 金矿地质特征 含金石英脉型 赣东北地区 韧性剪切带 成矿作用 大气降水 构造热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厂坝铅锌矿富甲烷流体包裹体的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23
6
作者 王天刚 倪培 +1 位作者 王国光 张婷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2105-2112,共8页
厂坝铅锌矿床被认为是海底喷流沉积型矿床,但对于该矿床成矿流体特别是流体包裹体研究非常薄弱。本文系统研究了厂坝铅锌矿床与矿石伴生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并首次发现了富甲烷流体包裹体。测温结果表明,单相富甲烷包裹体的低温相变有... 厂坝铅锌矿床被认为是海底喷流沉积型矿床,但对于该矿床成矿流体特别是流体包裹体研究非常薄弱。本文系统研究了厂坝铅锌矿床与矿石伴生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并首次发现了富甲烷流体包裹体。测温结果表明,单相富甲烷包裹体的低温相变有两种方式,气液相均一温度范围为-114~-80℃。拉曼探针的测试结果显示CH。为包裹体中的主要成分,另外有少量 H_2S 及微量的 N_2、CO_2等气体。这种富甲烷流体可能是海底有机物还原海水形成,它的发现进一步佐证了厂坝铅锌矿床的海底热液喷流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包裹体 石英 厂坝铅锌矿 甘肃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坑铁钼铅锌多金属矿成矿流体演化及矿床成因类型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林 倪培 +3 位作者 杨玉龙 徐颖峰 朱仁智 孙学娟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01-412,共12页
马坑铁矿是福建省下个大型铁钼铅锌多金属矿床,赋存于莒舟-大洋花岗岩外接触带上石炭统经畲组-下二叠统栖霞组大理岩与下石炭统林地组石英砂岩之间,矿化阶段经历了从无水矽卡岩阶段(钙铁榴石-透辉石)→含水矽卡岩-磁铁矿阶段(绿帘石... 马坑铁矿是福建省下个大型铁钼铅锌多金属矿床,赋存于莒舟-大洋花岗岩外接触带上石炭统经畲组-下二叠统栖霞组大理岩与下石炭统林地组石英砂岩之间,矿化阶段经历了从无水矽卡岩阶段(钙铁榴石-透辉石)→含水矽卡岩-磁铁矿阶段(绿帘石-阳起石-绿泥石-钙铁辉石)→硫化物阶段(石英-方解石-萤石-黄铁矿-闪锌矿)→碳酸盐岩阶段(石英-方解石)演变,而本文对含水矽卡岩-磁铁矿阶段和硫化物阶段中的钙铁辉石、萤石、石英及方解石中流体包裹体所进行岩相学观察和显微测温研究表明,早期含水矽卡岩-磁铁矿阶段包裹体类型主要有含NaCl子晶三相包裹体和富液相两相包裹体,少量富气相两相包裹体;而晚期硫化物阶段包裹体类型主要为富液相两相包裹体.含水矽卡岩-磁铁矿阶段流体出现流体沸腾作用,流体温度范围为448-596℃,两端员组分流体盐度分别为26.5-48.4 wt%NaCl equiv.和2.4-6.9 wt%NaCl equiv.;硫化物阶段流体呈现出混合趋势,流体温度和盐度分别为182-343℃和1.9-20.1 wt%NaCl equiv..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和盐度的研究结果表明含水矽卡岩-磁铁矿阶段流体主要来自岩浆水,而硫化物阶段流体以岩浆水为主,并有大气降水加入.由于马坑铁矿化形成于含水矽卡岩阶段,铅锌矿化则形成于硫化物阶段,流体沸腾是导致马坑铁矿床形成的主要因素,而流体混合则是引起马坑铁矿床铅锌矿化的主要因素.综合地质与地球化学研究,马坑铁矿床应属于与莒舟-大洋花岗岩有关的矽卡岩型铁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莒舟-大洋花岗岩 流体包裹体 流体沸腾 马坑铁矿 福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室合成石盐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以及古气候意义 被引量:28
8
作者 孟凡巍 倪培 +4 位作者 葛晨东 王天刚 王国光 刘吉强 赵超 《岩石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543-1547,共5页
石盐是表生环境下形成蒸发岩系的主要矿物,在形成过程中捕获大量的原生包裹体。通过低温冷冻测温技术,可以得到石盐中原生包裹体的一系列均一温度,如何正确理解这些数据是应用石盐原生包裹体恢复古气候的关键。石盐沉积可以发生在气水... 石盐是表生环境下形成蒸发岩系的主要矿物,在形成过程中捕获大量的原生包裹体。通过低温冷冻测温技术,可以得到石盐中原生包裹体的一系列均一温度,如何正确理解这些数据是应用石盐原生包裹体恢复古气候的关键。石盐沉积可以发生在气水界面以及水体底部,其均一温度记录了卤水结晶的温度。Lowenstein et al.(1998)曾经用水浴法在恒定水温下合成了人工合成石盐,进行原生包裹体的均一温度研究,然而如何用水温来恢复古气温是古环境解释的关键。本次实验通过40℃下(气温,烘箱中蒸发)人工合成石盐,在岩相学观察基础上,对形成于气水界面漏斗晶中的包裹体和在底水沉积人字晶中的包裹体的均一温度进行低温冷冻测温法测定。测温过程中石盐包裹体可以得到一系列均一温度(10.6~39.9℃),而只有最大均一温度才能反映卤水结晶时的温度,两种类型的包裹体也显示了相似的最大均一温度。因此在浅水环境下,两种包裹体都可以用来反映古气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盐 流体包裹体 低温冷冻测温法 最大均一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