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都市郊区国土空间优化的国际经验与成都实践 被引量:1
1
作者 罗秀丽 李鹏山 +2 位作者 金晓斌 洪步庭 刘笑杰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14,共7页
随着城市向外扩张,大都市郊区的国土空间利用冲突表现得尤为剧烈,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要求和新型城镇化的战略引导下,亟待对大都市郊区国土空间进行系统优化。文章梳理了与大都市郊区空间发展相关的国际前沿理念及实践案例,涉及城乡发... 随着城市向外扩张,大都市郊区的国土空间利用冲突表现得尤为剧烈,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要求和新型城镇化的战略引导下,亟待对大都市郊区国土空间进行系统优化。文章梳理了与大都市郊区空间发展相关的国际前沿理念及实践案例,涉及城乡发展、农业发展、生态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绿带规划,总结了田园城市理论、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欧盟Natura 2000、高自然价值农田和伦敦绿带建设的借鉴价值。并以成都市环城生态区为例,在分析其发展历程和国土空间利用问题的基础上,融入适用于成都的国际理念和国际经验,构建以土地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为手段,以绿色网络体系建设、农田生境保护、特色圈层发展模式为策略的环城生态区国土空间优化框架,希冀为大都市郊区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都市郊区 国际经验 国土空间 成都环城生态区 土地整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地区县域碳收支时空动态及碳平衡分区 被引量:4
2
作者 赵栋 刘笑杰 金晓斌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3-30,共8页
碳收支核算及碳平衡分区对于推动区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长三角地区301个县级单元为研究对象,引入碳补偿率、碳平衡压力指数、碳生态承载系数和经济贡献系数等方法探究2000一2017年长三角碳收支时空... 碳收支核算及碳平衡分区对于推动区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长三角地区301个县级单元为研究对象,引入碳补偿率、碳平衡压力指数、碳生态承载系数和经济贡献系数等方法探究2000一2017年长三角碳收支时空分异与碳平衡分区,并提出以低碳发展为导向的碳补偿空间优化方案。结果表明:①长三角地区碳排放总体呈先急剧上升后高位波动的演变趋势,由2000年的5.6亿t增长至2017年的15.6亿t,区域碳排放差异程度呈缩小态势,高碳排放空间聚集性逐渐增强;②长三角地区植被固碳功能在抵消当地能源碳排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整体空间格局较为稳定,但空间异质性较大;③长三角地区碳平衡压力呈由中心向外围递减的变化态势,县域碳补偿率呈递减趋势,平均补偿率为68.5%,空间匹配较差;④基于碳平衡分析,将长三角地区空间划分为碳汇功能区、低碳经济区、低碳优化区、碳强度控制区及高碳优化区5类区域,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长三角县级不同功能区差别化碳补偿空间优化方案和低碳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地区 碳收支 碳平衡分区 碳补偿 县域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土地利用碳补偿的思考与展望 被引量:1
3
作者 蔡利民 揣小伟 +1 位作者 向爱 叶昕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7,16,共7页
碳中和对低碳减排与增汇固碳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土地利用及其变化对生态系统的碳平衡和其承载的人为碳排放均具有重要的制约作用,优化土地利用是增汇降碳的有力手段。碳补偿是实现碳减排的有效经济措施,同时也促进不同主体和不同区... 碳中和对低碳减排与增汇固碳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土地利用及其变化对生态系统的碳平衡和其承载的人为碳排放均具有重要的制约作用,优化土地利用是增汇降碳的有力手段。碳补偿是实现碳减排的有效经济措施,同时也促进不同主体和不同区域间的公平性建设。基于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土地利用与碳补偿具有好的结合点能进一步促进碳减排。文章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在碳补偿、土地利用与碳源/汇、土地利用与低碳减排、碳排放与土地利用的公平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总结了新时代背景下相关研究所面临的挑战,对未来的土地利用碳补偿理论、方法与应用、发展模式与路径进行了探讨与展望,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以期更加科学和高效地服务于增汇降碳和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补偿 土地利用 增汇降碳 土地利用碳补偿 碳中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核--外缘”系统视角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模式与策略研究--以宿迁市宿豫区新庄镇为例 被引量:3
4
作者 郭斌 应苏辰 +2 位作者 闫怀树 葛磊 金晓斌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8-44,共7页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和空间利用格局的有力抓手之一。为服务于行业管理与地方实践的现实需求,全域整治的模式研究势在必行。但全域整治较传统土地整治在覆盖范围、类型要素、作用机制等内涵上有较多...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和空间利用格局的有力抓手之一。为服务于行业管理与地方实践的现实需求,全域整治的模式研究势在必行。但全域整治较传统土地整治在覆盖范围、类型要素、作用机制等内涵上有较多区别,传统土地整治模式存在较大的不适用性。因此,文章基于“内核-外缘”系统视角解析了全域整治模式,并以宿迁市宿豫区新庄镇为例开展了实证研究,总结了全域整治典型模式与实践策略。研究表明:(1)全域整治模式本质上是“内核-外缘”复杂系统,其中内核系统包括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外缘系统包括经济、社会、区位和环境因素。(2)案例区全域整治模式为“以产促整、三生提质”,即以产业振兴为整治核心,优化产业用地格局,提高产业融合水平与规模集聚效应,推动生活空间与生态空间治理,统筹实现“三生”空间的品质提升。(3)基于典型模式经验总结,提出了产业振兴、生活宜居和生态保护维度的实践策略。研究可为全域整治的地方实践提供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核-外缘”系统理论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模式研究 策略研究 宿迁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