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赣南临江盆地余田群双峰式火山岩的Rb-Sr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41
1
作者 章邦桐 陈培荣 孔兴功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51-354,共4页
位于南岭构造岩浆带东段,受三南—寻邬断裂带控制的临江中生代火山沉积盆地内发育一套由玄武岩及流纹质火山岩组成的十分典型的双峰式火山岩组合。对临江地区余田群菖蒲组中存在的双峰式火山岩组合进行了Rb-Sr同位素定年研究,确定其基... 位于南岭构造岩浆带东段,受三南—寻邬断裂带控制的临江中生代火山沉积盆地内发育一套由玄武岩及流纹质火山岩组成的十分典型的双峰式火山岩组合。对临江地区余田群菖蒲组中存在的双峰式火山岩组合进行了Rb-Sr同位素定年研究,确定其基性端元(玄武岩)和酸性端元(流纹岩)的Rb-Sr等时线年龄分别为(173.7±2.5)Ma和(174.9±3.9)Ma,从而确认余田群菖蒲组双峰式火山岩的形成时代为中侏罗世。这为南岭东段在燕山早期发生的伸展裂解构造事件提供了可信的同位素年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江盆地 余田群 双峰式火山岩 RB-SR等时线 江西 同位素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西南淡竹花岗闪长岩中锆石的成因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9
2
作者 汪相 陈洁 罗丹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87-398,共12页
本文对浙西南地区淡竹花岗闪长岩中的锆石群进行了形态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的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花岗闪长岩中存在两种不同类型的锆石:岩浆锆石和变质锆石。前者为自形—半自形的长柱状晶体,无色透明,富含岩浆和矿物包裹体,其... 本文对浙西南地区淡竹花岗闪长岩中的锆石群进行了形态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的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花岗闪长岩中存在两种不同类型的锆石:岩浆锆石和变质锆石。前者为自形—半自形的长柱状晶体,无色透明,富含岩浆和矿物包裹体,其背散射电子图像(BSE图像)显示出均匀的内部构造(少数具有韵律环带构造),其晶型指数落在钙碱性系列花岗闪长岩的范围内;后者大多数以增生边的形式围绕岩浆锆石生长,极少量呈他形的粒状晶体,呈黄褐色—半透明,其BSE图像亦呈现均匀的内部构造。这两类锆石在化学成分上有较大的差异,表现为岩浆锆石比变质锆石明显地富U、Th、Y等阳离子置换元素。锆石LA-ICPMSU-Pb定年分析结果表明,岩浆锆石和变质锆石分别形成于1875±33Ma和209±12Ma两个不同的时代,为浙闽运动和印支运动在浙西南地区的表现提供了有力的客观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锆石 变质锆石 淡竹花岗闪长岩 浙闽运动 印支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糜棱岩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孙岩 朱文斌 +2 位作者 郭继春 刘德良 K.Kosaka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4期369-378,共10页
糜棱岩是一种具有丰富地质信息的载体 ,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从显微超微构造、岩石固态流变、动力变质成矿、成岩模拟实验、构造地球化学、造山带运动学和同位素年代学等七个方面 ,较全面地阐述了近 2 0年来糜棱岩岩石... 糜棱岩是一种具有丰富地质信息的载体 ,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从显微超微构造、岩石固态流变、动力变质成矿、成岩模拟实验、构造地球化学、造山带运动学和同位素年代学等七个方面 ,较全面地阐述了近 2 0年来糜棱岩岩石学的研究进展情况。并简单列举了一些新成果 ,诸如浅层次糜棱岩的发现、人工糜棱岩的成岩实验和同位素测年新数据等。同时还指出糜棱岩的微观研究可进一步拓展到壳幔流变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糜棱岩 固态流变 成岩实验 造山带运动学 同位素年代学 显微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头台油田现代地应力场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张顺 林春明 +2 位作者 顾连兴 陈丽 吴昌志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2期230-236,共7页
在油气田开发 ,尤其是低渗透油田的开发过程中 ,井网布局与地应力的分布紧密相关。运用现场直接测量、岩芯观察、室内实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 ,对头台油田现代地应力分布特征进行的详细研究表明 :头台油田水平最大主应力 (人工裂缝 ... 在油气田开发 ,尤其是低渗透油田的开发过程中 ,井网布局与地应力的分布紧密相关。运用现场直接测量、岩芯观察、室内实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 ,对头台油田现代地应力分布特征进行的详细研究表明 :头台油田水平最大主应力 (人工裂缝 )方向为N10 0°~ 12 0°E ;天然裂缝方向在N0°~ 50°E之间 ;地层中三向应力为南部较小 ,北部较大 ,构造断裂与天然裂缝的走向近似平行。因此 ,井网布局为 :井排与人工裂缝及天然裂缝呈 4 5° ,30 0m× 30 0m切割注水井网 ;注水压力应小于最小主应力值 ,采用不稳定间歇注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应力场分布 裂缝形态 井网布局 松辽盆地 头台油田 水力压裂 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别山东段超高压变质带中变质花岗岩的矿物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3
5
作者 孙海婷 王汝成 +3 位作者 徐士进 方中 徐树桐 吴维平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期25-39,共15页
大别山东段超高压变质带中变质花岗岩富硅、贫钙、贫铝 ,属偏碱性花岗岩 ,围岩为含榴辉岩包体的超高压副片麻岩。变质花岗岩稀土元素总量多在 (10 0~ 2 0 0 )× 10 - 6,具有较大的负铕异常 ,其原岩应为壳源型花岗岩。元素地球化学... 大别山东段超高压变质带中变质花岗岩富硅、贫钙、贫铝 ,属偏碱性花岗岩 ,围岩为含榴辉岩包体的超高压副片麻岩。变质花岗岩稀土元素总量多在 (10 0~ 2 0 0 )× 10 - 6,具有较大的负铕异常 ,其原岩应为壳源型花岗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变质花岗岩原岩与古造山作用有关。变质花岗岩中存在大量由岩浆型内核和变生型边缘构成的变质增生锆石。结合锆石U Pb年龄资料认为 ,变质花岗岩应由古老花岗岩变质形成 ,而不是超高压变质作用之后部分地壳岩石重熔的产物。岩石中有富锰和贫锰两种石榴子石 ,通过富锰石榴子石 黑云母、贫锰石榴子石 多硅白云母等矿物对的温压计算可知变质花岗岩在 4 0 0~ 5 0 0℃、0 .6~ 0 .8GPa条件下经历过变质作用。但几种间接证据反映出变质花岗岩可能经历过超高压变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花岗岩 元素地球化学 地质温压计 超高压变质带 大别山 变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阳坳陷原油及油田水中金银等元素含量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华仁民 杨申镳 +6 位作者 李保利 董冬 张守鹏 陈建华 李载铎 裘丽雯 曹辉兰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3期345-350,共6页
对济阳坳陷原油及油田水样品中的金银及其他成矿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 ,结果表明 ,原油尤其是稠油中的金含量较高 ,油田水样品的金和某些其他成矿元素含量也比较高。对这些元素含量分布特征的初步研究显示 ,金主要分布在富含S、N、O等杂... 对济阳坳陷原油及油田水样品中的金银及其他成矿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 ,结果表明 ,原油尤其是稠油中的金含量较高 ,油田水样品的金和某些其他成矿元素含量也比较高。对这些元素含量分布特征的初步研究显示 ,金主要分布在富含S、N、O等杂原子的胶质沥青质组份中 ,可能与这些杂原子在低温下易与金形成配合物有关。油田水样品中金与砷、汞、铅等元素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 油田水 金含量 成矿元素 济阳坳陷 山东 成矿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相山火山-侵入杂岩及其包体稀土元素地球化学 被引量:13
7
作者 段芸 赵连泽 +1 位作者 范洪海 王德滋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1期92-98,共7页
本文综合性地报道了江西相山中生代中、酸性火山 -侵入杂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 ,以探讨基底变质岩、火山岩、次火山岩及闪长质包体之间的成因联系和差异性。认为此套火山 -侵入杂岩具同源演化关系 ,推测它们均来源于前震旦系结晶基... 本文综合性地报道了江西相山中生代中、酸性火山 -侵入杂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 ,以探讨基底变质岩、火山岩、次火山岩及闪长质包体之间的成因联系和差异性。认为此套火山 -侵入杂岩具同源演化关系 ,推测它们均来源于前震旦系结晶基底 ,成因上属于陆壳重熔型。这与前人对此研究的主流观点是一致的 ,同时更具完整性和系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物质来源 包裹体 火山岩 侵入岩 成岩机制 地球化学 铅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中马面山群变质火山岩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7
8
作者 周丽娅 王鹤年 孙承辕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64-174,共11页
闽中地区元古宙马面山群变质火山岩沿政和 -大埔断裂带分布 ,根据其主要化学成分特征 ,应为一套“双峰式”火山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 :本区绿片岩及钠长变粒岩LREE富集 ,Eu含量基本正常 ,微量元素MORB标准化蛛网图和微量元素构... 闽中地区元古宙马面山群变质火山岩沿政和 -大埔断裂带分布 ,根据其主要化学成分特征 ,应为一套“双峰式”火山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 :本区绿片岩及钠长变粒岩LREE富集 ,Eu含量基本正常 ,微量元素MORB标准化蛛网图和微量元素构造判别图显示样品具大陆拉斑玄武岩特征 ,并呈大陆裂谷性质 ;斜长角闪岩没有明显的Eu负异常 ,MORB标准化蛛网图曲线前部呈小的隆起 ,Nb Ta亏损较为明显 ,其岩石特征具有过渡性的钙碱性玄武岩及T MORB的地球化学属性 ,原始地幔及Nb标准化蛛网图显示其可能来源于亏损地幔或有陆壳物质的混染。说明本区由大陆裂谷演化发展成为初始洋盆 ,有岩浆喷发 ,并可能发生板内俯冲。因此 ,这些变质火山岩应形成于裂谷—初始洋盆—板内俯冲的构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面山群 微量元素 地球化学 构造背景 火山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岩岩浆作用过程的包裹体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周进 倪培 +1 位作者 丁俊英 朱筱婷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293-301,共9页
碳酸岩是一种富含碳酸盐矿物 (方解石 ,白云石 ,铁白云石等 >5 0 %以上 )的火成岩。通常以侵入的方式 ,与超基性岩和碱性岩共生 ,位于环状侵入体的中心部位 ;或以喷出的方式 ,与碱性岩等构成环状杂岩体。碳酸岩在喷出或侵入过程中 ,... 碳酸岩是一种富含碳酸盐矿物 (方解石 ,白云石 ,铁白云石等 >5 0 %以上 )的火成岩。通常以侵入的方式 ,与超基性岩和碱性岩共生 ,位于环状侵入体的中心部位 ;或以喷出的方式 ,与碱性岩等构成环状杂岩体。碳酸岩在喷出或侵入过程中 ,与上部地壳围岩发生以富含碱质 (钠或钾 )为主的蚀变作用 ,形成特征性的蚀变岩石———霓长岩。通过对碳酸岩中的包裹体研究 ,可以获得包括成岩成矿时的温度、压力、密度、流体组分、流体演化等大量信息。碳酸岩矿物中包裹体的研究已取得很大进展 ,并为了解碳酸岩岩浆演化性质和特征提供了许多重要的信息 :(1)碳酸岩可以形成于流体和熔体两种介质条件下 ;(2 )碳酸岩矿物中包裹体富含CO2 ;(3)在碳酸岩的起源和演化过程中伴随有岩浆的不混溶作用发生 ;(4 )碳酸岩岩浆具有的较低的粘度和密度。为了保证对从碳酸岩中获得的包裹体资料的合理解释 ,在研究过程中必须结合碳酸岩产出的大地构造背景、典型岩石组合、典型蚀变岩石 (霓长岩 )、赋存的矿产特征等方面的资料。虽然目前在包裹体研究方面尚有许多不足 ,但作为自然界唯一能够保存有原始成岩成矿流体的地质样品 ,包裹体的研究具有其他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岩 包裹体 岩浆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岭西段金鸡岭复式花岗岩基地质及岩浆动力学特征 被引量:38
10
作者 章邦桐 戴永善 +2 位作者 王驹 柏仇勇 刘洪磊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1期50-61,共12页
对南岭西段金鸡岭复式花岗岩基进行的Rb Sr同位素定年研究 ,确定Ⅰ阶段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等时线年龄为 169.5Ma ,Ⅱ、Ⅲ阶段黑云母花岗岩和二云母花岗岩为 150 .7Ma ,其ISr值分别为 0 .7163和 0 .72 0 6,表明该复式岩基属燕山早期。金... 对南岭西段金鸡岭复式花岗岩基进行的Rb Sr同位素定年研究 ,确定Ⅰ阶段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等时线年龄为 169.5Ma ,Ⅱ、Ⅲ阶段黑云母花岗岩和二云母花岗岩为 150 .7Ma ,其ISr值分别为 0 .7163和 0 .72 0 6,表明该复式岩基属燕山早期。金鸡岭复式花岗岩基岩石属钙碱性系列 ,从Ⅰ阶段到Ⅱ、Ⅲ阶段表现出有规律的演化特征 :岩石由准铝质 (Ⅰ ) ,演化为过铝质 (Ⅱ )和强过铝质(Ⅲ ) ;钾长石有序度由 0 .33(Ⅰ ) ,增高到 0 .69(Ⅱ )和 0 .80 (Ⅲ ) ;斜长石由An37(Ⅰ )降低到An2 6(Ⅱ )和An7(Ⅲ ) ;黑云母由铁质黑云母 (Ⅰ )向铁叶云母 (Ⅱ )和铁白云母 (Ⅲ )方向演化 ;氧化物(SiO2 ,Al2 O3,TFeO ,MgO ,TiO2 ,CaO) -DI图解上呈良好的线性演化关系 ;成岩温度逐阶段降低 ,由 74 5℃ (Ⅰ )降低到 673℃ (Ⅱ )至 50 5℃ (Ⅲ )。采用地质地球化学方法估算出金鸡岭岩基的侵位深度约为 6.3km ,成岩压力为 180MPa ,具中深成相特征 ,属S型花岗岩并形成于华南板块内部的碰撞构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鸡岭复式花岗岩基 岩浆动力学 结晶-侵位时差 等时线年龄 铷-锶同位素年代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