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闽东南晚中生代壳幔作用地球化学 被引量:44
1
作者 周金城 陈荣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47-558,共12页
对闽东南永泰和永定火山-沉积盆地中的中生代拉斑玄武岩和流纹岩以及泉州和同安晚中生代复合的角闪辉长岩、花岗岩选择性地进行了单矿物40Ar-39Ar年龄及全岩-单矿物Rb-Sr等时线年龄测定,并对这些复合的基性-酸性火成岩进行了详细的岩石... 对闽东南永泰和永定火山-沉积盆地中的中生代拉斑玄武岩和流纹岩以及泉州和同安晚中生代复合的角闪辉长岩、花岗岩选择性地进行了单矿物40Ar-39Ar年龄及全岩-单矿物Rb-Sr等时线年龄测定,并对这些复合的基性-酸性火成岩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研究表明,闽东南晚中生代拉斑玄武岩具有“大陆弧”玄武岩的性质,微量元素的协变图解证实了复合基性-酸性岩浆之间存在混合关系,解释了东南沿海晚中生代流纹岩及花岗岩普遍兼有I型和S型花岗岩的某些特征的原因。LILE/REE以及HFSE/HFSE等微量元素比以及它们与Sr、Nd和Pb同位素的相关关系证实,两个盆地中的拉斑玄武岩浆分别来自岩石圈和软流圈地幔。幔源基性岩浆在上升过程中受到地壳物质的混染,这是活动大陆边缘“壳幔作用”过程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Ba/La)N-(La/Sm)N图解,把“源区富集”与“地壳组分混染”两者各自的贡献区分开来。通过永泰和永定两个盆地火山岩的对比,阐明了壳幔作用随地质时代发生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壳幔作用 晚中生代 福建 岩浆作用 年代学 锶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连盆地稠油地球化学及其成因探讨 被引量:9
2
作者 方杰 顾连兴 +3 位作者 刘宝泉 张洪生 张光辉 孙彤彤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04-312,共9页
稠油在二连盆地内广泛分布,其成因可分为原生稠油和次生稠油两类。原生稠油来自未成熟或低成熟的白垩系烃源岩的直接排烃和原油运移过程中的分异,主要为普通稠油(粘度为100~5000mPa·s),而次生稠油则是原生稠油受生物降解、水洗和... 稠油在二连盆地内广泛分布,其成因可分为原生稠油和次生稠油两类。原生稠油来自未成熟或低成熟的白垩系烃源岩的直接排烃和原油运移过程中的分异,主要为普通稠油(粘度为100~5000mPa·s),而次生稠油则是原生稠油受生物降解、水洗和氧化等次生稠变的产物,并具有不同的稠化程度。基于大量稠油物性、饱和烃色谱和色质分析数据,探讨了不同类型稠油的特征,并根据稠化程度的差异将二连盆地稠油归纳为一个稠变序列,即低成熟—未成熟稠油(粘度100~2000 mPa·s)、轻度生物降解稠油(粘度500~5000 mPa·s)、中度生物降解稠油(粘度1000~50000 mPa·s)、重度生物降解稠油(粘度>50000 mPa·s)。随原油稠化程度的不断增加,其产物从普通稠油变化为特稠油。原油在盆地斜坡带和凹中隆起的高部位最容易发生次生稠变而形成稠油。多种稠变作用的叠加是二连地区稠油大面积分布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成因 稠油 水洗 粘度 稠化作用 生物降解 二连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东早白垩世复合岩流和岩墙中蕴含的壳幔作用信息 被引量:36
3
作者 陈荣 周金城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784-795,共12页
浙东早白垩世拉斑玄武岩—辉绿岩的Nd同位素变化较大,ε_(Nd)(t)=2.46~—8.04;其(^(87)Sr/^(86)Sr)_i=0.705~0.709;^(206)Pb/^(204)Pb=18.338~18.726,^(207)Pb/^(204)Pb=15.554~15.799,^(208)Pb/^(204)Pb=38.419~39.319。伴生的同... 浙东早白垩世拉斑玄武岩—辉绿岩的Nd同位素变化较大,ε_(Nd)(t)=2.46~—8.04;其(^(87)Sr/^(86)Sr)_i=0.705~0.709;^(206)Pb/^(204)Pb=18.338~18.726,^(207)Pb/^(204)Pb=15.554~15.799,^(208)Pb/^(204)Pb=38.419~39.319。伴生的同时代流纹岩—花岗斑岩具有华南Ⅰ型和S型花岗岩的综合特征。与某些洋内弧、受混染的岛弧和大陆弧的相似拉斑玄武岩相比较,这种拉斑玄武岩不但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而且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和高场强元素(HFSE)。在这些玄武岩中找到元古宙的磨圆锆石以及玄武岩浆与同时代的流纹岩浆相互混合的证据。这些特征说明,浙东早白垩世拉斑玄武岩浆来自富集地幔,在其上侵过程中,导致地壳岩石部分熔化,本身也受到地壳岩石及熔体的混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幔作用信息 复合岩流、岩墙 早白垩世 浙江东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金山金矿成矿深度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李晓峰 华仁民 +2 位作者 易先奎 冯佐海 黄贺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76-480,共5页
构造附加静水压力的研究是构造物理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运用构造物理化学的基 本理论,研究了江西金山金矿赋矿韧性剪切带的构造附加静水压力,测算了金山金矿的成矿深度。 研究表明,金山金矿的成矿深度在 3100~4300m... 构造附加静水压力的研究是构造物理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运用构造物理化学的基 本理论,研究了江西金山金矿赋矿韧性剪切带的构造附加静水压力,测算了金山金矿的成矿深度。 研究表明,金山金矿的成矿深度在 3100~4300m左右,这对进一步在该区的找矿勘查工作具有 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附加静水压力 成矿深度 金矿床 江西 韧性剪切带 构造作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山火山-侵入杂岩Nd-Sr-Pb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47
5
作者 范洪海 凌洪飞 +3 位作者 沈渭洲 王德滋 刘昌实 姜耀辉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95-402,共8页
对相山火山 -侵入杂岩 Nd、Sr、Pb同位素组成及基底变质岩 Pb同位素组成的研究表明 :相山两旋回火山岩及火山期后的次火山岩具有较低的 εNd(t)值 (- 7.4 6~ - 9.4 0 )、较高的 ISr值 (0 .70 80 1~ 0 .712 0 1)和较古老的 Nd模式年龄 ... 对相山火山 -侵入杂岩 Nd、Sr、Pb同位素组成及基底变质岩 Pb同位素组成的研究表明 :相山两旋回火山岩及火山期后的次火山岩具有较低的 εNd(t)值 (- 7.4 6~ - 9.4 0 )、较高的 ISr值 (0 .70 80 1~ 0 .712 0 1)和较古老的 Nd模式年龄 (1.5 4~ 1.70 Ga) ,且相对富集放射成因铅 (2 0 6 Pb/2 0 4 Pb、2 0 7Pb/2 0 4 Pb、2 0 8Pb/2 0 4 Pb分别为 17.6 86~ 18.32 3、15 .5 2 3~ 15 .730、38.14 3~38.936 )。相山火山 -侵入杂岩与该区出露的基底变质沉积岩在 Nd、Pb同位素组成上既有明显的相似性 ,又有一定差别。因此 ,相山火山 -侵入杂岩的源区主要为地壳岩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侵入杂岩 钕同位素 锶同位素 铅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天山博格达造山带石炭纪火山岩及其形成地质环境 被引量:198
6
作者 顾连兴 胡受奚 +3 位作者 于春水 李宏宇 肖新建 严正富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05-316,共12页
东天山博格达造山带早、中石炭世海相火山岩具有双峰式特征 ,主要岩性为富钠的玄武岩和流纹岩 ,其次是英安岩 ,安山质岩石极少出现。玄武岩的特征是 :少数岩石含有实际矿物石英 ,个别岩石含橄榄石斑晶 ;辉石主要是透辉石和次透辉石 ,其... 东天山博格达造山带早、中石炭世海相火山岩具有双峰式特征 ,主要岩性为富钠的玄武岩和流纹岩 ,其次是英安岩 ,安山质岩石极少出现。玄武岩的特征是 :少数岩石含有实际矿物石英 ,个别岩石含橄榄石斑晶 ;辉石主要是透辉石和次透辉石 ,其成分富含铝 (Al2 O3=4.17~ 5 .99)和钛 (Ti O2 =2 .80~ 4.78) ;基质中的长石主要是钠 -更长石 ,斑晶中有相当数量的中长石和拉长石 ;全岩化学成分 CIPW计算结果绝大部分含 Di、Ol和 Hy,少数含 Qz和 Ne,在全碱 - Si O2 图中主要投影于亚碱性区 ,并接近碱性区 ;10 0 Mg/ (Mg+ΣFe) <6 5 ;ΣREE=38.73~ 134 .48,(L a/ L u) N=2 .75~ 4.0 3,δEu=0 .93~ 1.15 ;强不相容元素适度富集 ,Nb和 Ti适度亏损 ,Ni、Cr含量低 ,εNd和 εSr均为正值。这些特征表明 ,本区的玄武岩总体上属于橄榄拉斑玄武岩 ,并具有向碱性玄武岩和石英拉斑玄武岩两个方向演化的趋势。它们是来自亏损地幔的橄榄拉斑质玄武质或苦橄质岩浆经过分异并混染少量地壳物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山带 大陆裂谷 火山岩 石炭纪 地质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格达陆内碰撞造山带挤压-拉张构造转折期的侵入活动 被引量:114
7
作者 顾连兴 胡受奚 +3 位作者 于春水 赵明 吴昌志 李宏宇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87-198,共12页
博格达造山带位于准噶尔与吐鲁番 -哈密前寒武纪地块之间 ,是一个早 -中石炭世的陆内裂谷带 ,该裂谷带于中 -晚石炭世闭合。岩相学、岩石化学、稀土元素、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研究表明 ,该造山带侵入岩以辉绿岩岩床、岩株和岩墙为主 ,仅有... 博格达造山带位于准噶尔与吐鲁番 -哈密前寒武纪地块之间 ,是一个早 -中石炭世的陆内裂谷带 ,该裂谷带于中 -晚石炭世闭合。岩相学、岩石化学、稀土元素、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研究表明 ,该造山带侵入岩以辉绿岩岩床、岩株和岩墙为主 ,仅有少数中 -酸性岩岩株。这些侵入岩的橄榄拉斑玄武质原始岩浆可能来自轻度亏损的地幔源区 ,并在地壳深部形成过分层岩浆房。辉绿岩和中 -酸性岩分别是分层岩浆房的上部和下部层位岩浆先后上侵和演化产物。野外地质关系及上大河沿中 -酸性侵入体的 2 98.4± 0 .76 Ma Rb- Sr等时线年龄 ,不但表明博格达地区晚于海西期的侵入活动并不重要 ,还表明该造山带侵入岩的定位紧随博格达裂谷的陆内碰撞 ,并代表了地球动力学环境由挤压变为拉张这个重大转折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辉绿岩 侵入岩 大陆裂谷 造山带 侵入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油田欧利坨子潜火山岩及其成藏机制 被引量:21
8
作者 吴昌志 顾连兴 +2 位作者 任作伟 赵明 张光辉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62-167,T005,共7页
辽河油田欧利坨子油气的主要储集岩为侵位于沙三期烃源岩中的岩镰状潜火山侵入体。在岩浆侵位过程中,由于侵入体中挥发份的逸出并在岩体顶部聚集,于冷凝壳下发生“隐爆作用”,在冷凝壳内形成隐爆角砾岩砾间缝,在隐爆角砾岩附近震碎带形... 辽河油田欧利坨子油气的主要储集岩为侵位于沙三期烃源岩中的岩镰状潜火山侵入体。在岩浆侵位过程中,由于侵入体中挥发份的逸出并在岩体顶部聚集,于冷凝壳下发生“隐爆作用”,在冷凝壳内形成隐爆角砾岩砾间缝,在隐爆角砾岩附近震碎带形成网状裂缝;由于岩浆上拱力,在岩体顶部冷凝壳内形成垂向裂缝;岩体的冷凝收缩还形成了大量张性微裂缝。油气通过连通烃源岩与岩体的构造裂缝由下方烃源岩进入岩体上部裂隙系统,形成了工业型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油田 粗面斑岩 潜火山岩 储层 裂缝 形成机制 成藏机制 烃源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南部花岗岩类Nd-Sr同位素研究 被引量:97
9
作者 沈渭洲 凌洪飞 +2 位作者 李武显 黄小龙 王德滋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1期22-32,共11页
根据本文测定的58个数据以及已发表的127个数据讨论了中国东南部不同时代花岗岩类的NdSr同位素特征,并通过与基底变质岩SmNd同位素组成的对比,研究了这些花岗岩类的物质来源与成因。仅分布于浙西南的古元古代花岗岩... 根据本文测定的58个数据以及已发表的127个数据讨论了中国东南部不同时代花岗岩类的NdSr同位素特征,并通过与基底变质岩SmNd同位素组成的对比,研究了这些花岗岩类的物质来源与成因。仅分布于浙西南的古元古代花岗岩类是由成分上类似于被其侵入的八都群片麻岩经部分熔融形成的。沿江绍断裂带分布的新元古代花岗岩类是由地幔来源岩浆或初生地壳形成的;浙西—皖南—赣北地区的新元古代花岗岩类可能是由中元古代地层中的低成熟度组分形成的。古生代和大部分中生代花岗岩类主要是由所在区域内出露的中元古代变质沉积岩的相当物衍生的。沿浙闽沿海地区分布的大多数晚中生代花岗岩类含有较多的地幔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物质来源 中国东南部 钕-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桥高度亏损N-MORB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6
10
作者 周金城 王孝磊 +1 位作者 邱检生 高剑锋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11-216,共6页
对赣西北九岭古岛弧西延部分的湖南浏阳南桥玄武岩进行了单颗粒锆石蒸发法2 0 7Pb/ 2 0 6Pb年龄测定 ,结果为 12 71± 2Ma。该玄武岩辉绿岩显示高度亏损的地球化学特性 :K2 O极低 ,不相容的高场强元素和稀土元素的丰度均低于 (少数... 对赣西北九岭古岛弧西延部分的湖南浏阳南桥玄武岩进行了单颗粒锆石蒸发法2 0 7Pb/ 2 0 6Pb年龄测定 ,结果为 12 71± 2Ma。该玄武岩辉绿岩显示高度亏损的地球化学特性 :K2 O极低 ,不相容的高场强元素和稀土元素的丰度均低于 (少数接近 )N_MORB的平均丰度 ,εNd(12 71Ma)为 6 .86~ 8.98,具典型N_MORB特性 ,可能为沿古俯冲带分布的洋壳残片 ,为九岭古岛弧提供了新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207Pb/^206Pb年龄 地质意义 玄武岩—辉绿岩 高度亏损N—MORB 南桥 九岭古岛弧 湖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博格达南缘后碰撞期陆内裂谷和水下滑塌构造 被引量:90
11
作者 舒良树 朱文斌 +3 位作者 王博 M.Faure J.Charvet D.Cluzel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5-36,共12页
本文较为系统地研究了哈密市七角井-车轱辘泉和乌鲁木齐市白杨沟地区晚古生代后碰撞期陆内裂谷和滑塌构造的几何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在博格达山南缘的七角井-车轱辘泉一带,玄武岩和流纹岩彼此互层产出,构成厚度较大的... 本文较为系统地研究了哈密市七角井-车轱辘泉和乌鲁木齐市白杨沟地区晚古生代后碰撞期陆内裂谷和滑塌构造的几何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在博格达山南缘的七角井-车轱辘泉一带,玄武岩和流纹岩彼此互层产出,构成厚度较大的后碰撞期双峰式火山岩系,呈近东西方向平行造山带展布,堆积在早二叠世红色磨拉石之上;在白杨沟一带,后碰撞水下滑塌堆积岩与火山岩共存,构成一个厚1300m的滑塌构造剖面,由水下滑塌堆积岩夹双峰式火山岩带、枕状熔岩-气孔状玄武岩带和硅质、泥砂质岩带所组成。其底部以北东走向的拆离断层和晚石炭世灰岩、砂岩岩层接触。在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上,火山岩的SiO2含量在53%-67%之间出现间断,呈现双峰式火山岩的特点。其中,流纹岩SiO2平均71.65%,CaO2.15%,Na2O与K2O含量相近(3.2%-3.7%),含碱量>含钙量,ANKC值>1.1;轻稀土富集、稀土总量高,铕亏损,具明显Eu负异常。与之共生的玄武岩则以富硅贫碱为特征,SiO2平均51.05%,TiO2含量变化较大,轻稀土轻度富集,铕异常不明显,属拉斑系列玄武岩类。其特征和东非阿法尔裂谷的双峰式火山岩相近,反映陆内裂谷环境。对滑塌堆积岩带中的辉绿玢岩作锆石U-Pb测年,获289±5Ma年龄值,相当于二叠纪初期。从晚二迭叠世开始,全区处于相对稳定的剥蚀-堆积环境中,形成了厚度较大的磨拉石,并逐渐演化为三叠纪的准平原化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峰式火山岩 水下滑塌堆积构造 后碰撞作用 晚古生代 博格达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丰、沛、铜地区高氟地下水成因探讨 被引量:14
12
作者 张景荣 朱法华 +2 位作者 陈汝秀 缪晓图 姚素平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39-146,共8页
通过该区太古界一新生界氟的地层地球化学剖面及岩浆岩和土壤中氟的丰度的研究,论证了该区为一高氟的地球化学区。根据重矿物对比研究和地貌分析,阐明了泰沂隆起区太古界和元古界的高氟古老岩系为该区土壤沉积物源,黄河多次泛滥堆积... 通过该区太古界一新生界氟的地层地球化学剖面及岩浆岩和土壤中氟的丰度的研究,论证了该区为一高氟的地球化学区。根据重矿物对比研究和地貌分析,阐明了泰沂隆起区太古界和元古界的高氟古老岩系为该区土壤沉积物源,黄河多次泛滥堆积(粘土矿物对氟的吸附)对土壤氟起了叠加富集的作用。研究揭示该区土壤水溶氟较高,经降水淋滤和浸取作用氟转入地下水,并在凹陷区或河间洼地中聚集,水体停泄、蒸发浓缩形成高氟地下水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高氟区 成因 地氟病高发区 苏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代贡嘎山花岗岩中的流体包裹体面测试及其应力场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孙圣思 贾东 +5 位作者 胡潜伟 陈竹新 贾秋鹏 罗良 李一泉 邓飞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44-352,共9页
贡嘎山花岗岩侵位年代距今12.8±1.4Ma,是平行青藏高原东缘大型活动左旋走滑断裂——鲜水河断裂展布的同构造花岗岩。沿横穿岩体的川藏公路剖面和牦牛沟—塔公草原剖面采集了10个点的定向样品。利用费氏台测试统计的流体包裹体面(F... 贡嘎山花岗岩侵位年代距今12.8±1.4Ma,是平行青藏高原东缘大型活动左旋走滑断裂——鲜水河断裂展布的同构造花岗岩。沿横穿岩体的川藏公路剖面和牦牛沟—塔公草原剖面采集了10个点的定向样品。利用费氏台测试统计的流体包裹体面(FIP)产状数据显示,贡嘎岩体中的FIP主要是东西走向,倾角近于直立,推断贡嘎岩体遭受了近东西方向的水平挤压应力,这与鲜水河断裂的左行走滑相吻合。显微激光拉曼分析和冷热台测温数据表明,FIP中流体包裹体主要是NaCl-H2O包裹体,可以划分两种类型:A型冰点温度-9.0~-8.2℃(盐度11.9%~12.8%),均一温度为126.0~197.0℃;B型冰点温度为-4.7~-0.5℃(盐度0.9%~7.4%),均一温度144.0~314.6℃。贡嘎岩体中的FIP记录了两期地质流体的填充作用,两期流体都表现出由高温高盐度向低温低盐度演化的趋势。深入研究贡嘎山同构造岩浆作用及其与鲜水河断裂关系,对于认识青藏高原内部变形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水河断裂 新生代花岗岩 流体包裹体面(FIP) 古应力场 包裹体测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阳拗陷高含CO_2气藏的同位素特征和成因探讨 被引量:5
14
作者 沈渭洲 徐士进 +4 位作者 王汝成 陆建军 尹宏伟 廖永胜 张林晔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3期308-313,共6页
济阳坳陷无机成因CO2气藏多沿断裂呈带状分布,且与新生代玄武岩在空间分布上关系密切.它具有高的CO2含量(64.55%~99.96%,平均为88.17%)和高的δ13CCO2值(-7.54‰~-3.35‰,平均为-5... 济阳坳陷无机成因CO2气藏多沿断裂呈带状分布,且与新生代玄武岩在空间分布上关系密切.它具有高的CO2含量(64.55%~99.96%,平均为88.17%)和高的δ13CCO2值(-7.54‰~-3.35‰,平均为-5.03‰),40Ar/36Ar(318~3000,平均为1355)和3He/4He(4.68×10-6~3.55×10-6,平均为4.01×10-6).这些特征表明,气藏中CO2为深部地幔来源CO2和地壳来源CO2按一定比例混合的产物.研究区内前第三系碳酸盐岩石的CO2含量及其δ13C值的降低进一步表明,地壳来源CO2主要由碳酸盐岩石的脱碳反应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 脱碳反应 坳陷 二氧化碳 气藏 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床地浸过程的热力学研究——以伊犁盆地512铀矿床为例 被引量:12
15
作者 李德平 顾连兴 王保群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42-650,共9页
伊犁盆地512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床是中国第一个工业化规模开发的地浸铀矿床,作者简要地介绍了其地质特征和地浸开发工艺,并利用较新的Gibbs自由能和平衡常数数据,对该矿床地浸处理中铀的地球化学行为进行了定量研究。首先,通过标准电... 伊犁盆地512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床是中国第一个工业化规模开发的地浸铀矿床,作者简要地介绍了其地质特征和地浸开发工艺,并利用较新的Gibbs自由能和平衡常数数据,对该矿床地浸处理中铀的地球化学行为进行了定量研究。首先,通过标准电动势(E^0)、氧化-还原电位(Eh)的计算和分析,阐明了H_2O_2、硝酸盐、大气中自由氧都能提升溶液的Eh值,从而加速矿物相U^(4+)的氧化溶解;为了节约地浸氧化剂成本,对于U^(4+)/U^(6+)比值不太高的矿床来说,建议充分利用大气中自由氧作氧化剂。然后,通过化学平衡计算,推导出了地下水和硫酸浸出液中铀存在形式的计算公式。计算结果表明:①512铀矿床矿体所赋存的含矿层地下水中,铀主要以碳酸铀酰类络合物形式存在,并且以UO_2(CO_3)_3^(4-)和UO_2(CO_3)_2^(2-)形式为主,并随着pH从7.31升高到8.20,UO_2CO_3从3.80%降低到0.06%,UO_2(CO_3)_2^(2-)从21.91%降低到3.12%,而UO_2(CO_3)_3^(4-)则从74.28%升高到96.82%;②512铀矿床硫酸浸出液中,铀主要以硫酸铀酰类络合物形式存在,其中,UO_2SO_4占63.28%~63.86%,UO_2(SO_4)_2^(2-)占16.55%~21.36%,UO_2^(2+)占15.04%~19.62%。从推导出的计算公式可以看出,硫酸浸出液中铀的存在形式随溶液pH、总SO_4^(2-)含量的变化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力学 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床 地浸技术 自由能 平衡常数 氧化还原 存在形式 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铜硫化物矿石中磁黄铁矿固溶体的退火及其选矿意义 被引量:4
16
作者 顾连兴 赵明 吴昌志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61-264,共4页
磁黄铁矿固溶体从硫化物熔体结晶后,在缓慢冷却过程中经历了显著的退火。出溶和出溶体的粗化是固溶体退火的两种方式。叶片状的单斜磁黄铁矿和“火焰状”的镍黄铁矿原始出溶相在降温过程中均可发生退火和粗化。分布于磁黄铁矿等矿物粒... 磁黄铁矿固溶体从硫化物熔体结晶后,在缓慢冷却过程中经历了显著的退火。出溶和出溶体的粗化是固溶体退火的两种方式。叶片状的单斜磁黄铁矿和“火焰状”的镍黄铁矿原始出溶相在降温过程中均可发生退火和粗化。分布于磁黄铁矿等矿物粒间或包于磁黄铁矿粒内的粒状镍黄铁矿,不只是高温出溶的直接产物,有一部分可能是由火焰状出溶体粗化而成的。磁黄铁矿中单斜变体的出溶和粗化可使矿石的磁性发生改变,镍黄铁矿出溶体的粗化使含镍矿物的粒度加大。因而,退火作用对矿石的选矿工艺性能有着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铜硫化物矿石 磁黄铁矿固溶体 镍黄铁矿 选矿工艺 退火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水合物的成因及其碳同位素判别标志 被引量:12
17
作者 杨竞红 蒋少涌 凌洪飞 《海洋地质动态》 2001年第8期1-4,共4页
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主要受温度、压力和气体成分与含量等因素的控制。天然气水合物的气体成分通常以甲烷为主 ,其成因有细菌还原和热分解两种 ,分别具有δ13C值< -60‰和δ13C> -60‰的特征。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成因 碳同位素 判别标志 甲烷 温度 压力 气体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相山潜火山岩中淬冷包体的发现及其成因机制探讨 被引量:42
18
作者 范洪海 王德滋 +4 位作者 刘昌实 赵连泽 沈渭洲 凌洪飞 段芸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64-69,T002,共7页
在江西相山大型塌陷式火山盆地北部的潜火山岩岩墙中,笔者发现了闪长质的岩石包体,这种包体具典型的反向脉及淬冷边,且淬冷边内含有大量针状磷灰石。在包体内部或包体与寄主岩的边界均见有钾长石及斜长石捕虏晶,这种捕虏晶是包体岩浆从... 在江西相山大型塌陷式火山盆地北部的潜火山岩岩墙中,笔者发现了闪长质的岩石包体,这种包体具典型的反向脉及淬冷边,且淬冷边内含有大量针状磷灰石。在包体内部或包体与寄主岩的边界均见有钾长石及斜长石捕虏晶,这种捕虏晶是包体岩浆从寄主岩岩浆中捕获的,常被熔蚀成筛状或浑圆状。包体与寄主岩(次斑状花岗闪长岩)的稀土元素曲线和不相容元素蛛网图的形态非常相似。因此,相山潜火山岩岩墙中的闪长质岩石包体是不同成分、不同温度的岩浆经对流及不均一岩浆混合作用而形成,在成因类型上属淬冷包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因机制 淬冷包体 潜火山岩 江西 捕虏晶 地球化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