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柴达木盆地北缘冷湖地区侏罗系—古近系储层流体包裹体特征与油气运移 被引量:5
1
作者 颜亮亮 胡凯 +5 位作者 曹剑 刘云田 汪立群 杨少勇 彭晓群 陈琰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301-308,共8页
柴达木盆地北缘冷湖地区的侏罗系—古近系储层是柴北缘地区的重点勘探对象,通过对采自该区7口典型钻井中的储层岩心样品进行流体包裹体分析,揭示了油气运移的一些基本特征。首先,根据储层含油气包裹体丰度的差异,认为冷湖地区并不存在... 柴达木盆地北缘冷湖地区的侏罗系—古近系储层是柴北缘地区的重点勘探对象,通过对采自该区7口典型钻井中的储层岩心样品进行流体包裹体分析,揭示了油气运移的一些基本特征。首先,根据储层含油气包裹体丰度的差异,认为冷湖地区并不存在从五号→四号→三号构造的顺层油气运移指向,油气主要自昆特依凹陷呈放射状向构造带运移。其次,储层油气包裹体类型的差异表明,深部侏罗系储层中曾经接受过一期成熟度较低的石油充注,但规模可能有限;冷湖地区可能并不存在大规模的天然气聚集;原油普遍遭受过水洗降解等次生变化。最后,综合包裹体岩相学和显微测温结果,提出本区侏罗系—古近系储层中目前所发现的油气大多为中新世后形成。这些认识为区域油气深入勘探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北缘 冷湖地区 流体包裹体 油气运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肖尔布拉克组溶蚀型白云岩储层发育特征 被引量:17
2
作者 李庆 胡文瑄 +3 位作者 钱一雄 张军涛 王小林 朱井泉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22-530,共9页
塔里木盆地肖尔布拉克组为一套深灰色粉晶、细晶白云岩,且发育有不同类型及不同程度的溶蚀孔隙。尤其在肖尔布拉克组顶部附近,顺层发育良好的溶蚀孔,具有较好的储集能力。基于野外观察和显微镜下观测,并结合电子探针和扫描电镜研究分析... 塔里木盆地肖尔布拉克组为一套深灰色粉晶、细晶白云岩,且发育有不同类型及不同程度的溶蚀孔隙。尤其在肖尔布拉克组顶部附近,顺层发育良好的溶蚀孔,具有较好的储集能力。基于野外观察和显微镜下观测,并结合电子探针和扫描电镜研究分析,发现该区白云岩的溶蚀作用具有多类型,多期次和溶蚀流体多样化的特点。该组的溶蚀作用可以划分为顺层溶蚀、白云岩充填再溶蚀、粒间溶蚀及表生溶蚀等4种类型。顺层溶蚀主要沿层理发育,溶蚀孔直径大小为几毫米,大多溶孔内壁有白云石充填。充填白云石较基质白云石更富含Fe,Mn,Na和Ba等元素,显示其与深部热流体的密切关系。充填白云石亦有发生再溶蚀现象,乃至发生再次沉淀,对已有孔隙进行改造。溶蚀沉淀物富含S,Si,Sr等元素,指示流体成分比较复杂,来源也具有多样性。另外,局部可见颗粒白云岩发生溶蚀,有些地方具有表生溶蚀作用的特点,对白云岩储集空间的发育有一定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岩 溶蚀 储层发育 肖尔布拉克组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盆地黄沙坨火山岩油藏开发实践 被引量:29
3
作者 陈元春 吴昌志 武毅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1-75,共5页
在火山岩储集层研究基础上,对辽河盆地黄沙坨火山岩油藏进行开采动态及现场试验研究,并对火山岩油藏开发方式进行了探讨。指出,由于火山岩储集层非均质性极强,在火山岩油藏开发初期切不可贸然采用注水开发,应在实验井组中取得经验后,方... 在火山岩储集层研究基础上,对辽河盆地黄沙坨火山岩油藏进行开采动态及现场试验研究,并对火山岩油藏开发方式进行了探讨。指出,由于火山岩储集层非均质性极强,在火山岩油藏开发初期切不可贸然采用注水开发,应在实验井组中取得经验后,方可逐步推广;开发初期,实施加密井调整措施,可提高储集层动用程度,延长油藏无水开采期,改善开发效果;开发中期钻一定数量的水平井,可进一步提高单井产能,使油藏保持较长期的稳产、高产。这些经验是值得在开发火山岩油藏时借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油藏 储集层特征 开发方式 裂缝 孔隙度 渗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西南地区新生代盆山耦合作用的裂变径迹证据 被引量:4
4
作者 杨伟 朱文斌 +3 位作者 郭随平 万景林 张志勇 苏金宝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57-560,共4页
对位于莱芜盆地东缘附近文祖断裂东西两侧的8个样品进行磷灰石裂变径迹(AFT)分析表明:样品AFT年龄均属于同一组分。对比山体和盆地样品的AFT年龄可知,山体样品(L3除外)的AFT年龄整体上均小于盆地中样品的AFT年龄。这说明,盆地中样品中... 对位于莱芜盆地东缘附近文祖断裂东西两侧的8个样品进行磷灰石裂变径迹(AFT)分析表明:样品AFT年龄均属于同一组分。对比山体和盆地样品的AFT年龄可知,山体样品(L3除外)的AFT年龄整体上均小于盆地中样品的AFT年龄。这说明,盆地中样品中的磷灰石是附近山体早期隆升并被剥蚀、搬运沉积到盆地中的,其AFT年龄代表的是山体早期隆升的年龄。这一结果很好地揭示了莱芜盆地与附近隆起区新生代的盆山耦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西南 新生代 盆山耦合 裂变径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