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OTDR光纤温度监测技术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6
1
作者 崔何亮 施斌 +2 位作者 徐洪钟 张丹 丁勇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2004年第3期252-256,共5页
布里渊光时域反射计(BOTDR)是一种新型的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布里渊光频移量不仅与光纤的应变状态相关,还与光纤的温度存在相应的线性关系,因此BOTDR可以用作分布式的温度监测。本文对基于BOTDR的分布式温度监测技术及其在土木工程中... 布里渊光时域反射计(BOTDR)是一种新型的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布里渊光频移量不仅与光纤的应变状态相关,还与光纤的温度存在相应的线性关系,因此BOTDR可以用作分布式的温度监测。本文对基于BOTDR的分布式温度监测技术及其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展开了实验研究,研究选用的是美国康宁公司900μm单模紧套光纤,实验标定布里渊光频移量对温度的敏感度为1.43 MHz/℃。通过室内外实验以及在实际隧道工程中的应用,验证了BOTDR的温度测量精度达2℃,因此将该技术应用于分布式温度监测是可行的,长期稳定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TDR 光纤传感 分布式温度监测 土木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IS在环境岩土工程中应用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23
2
作者 方海东 施斌 王宝军 《桂林工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371-375,共5页
自 1 98 5年提出环境岩土工程的概念以来 ,许多专家学者根据自身的实践 ,对其不断发展和完善。本文回顾了GIS在环境岩土工程各个领域中的应用实践 ,包括工程勘察管理及评价、地质灾害规划和分析、核废料处置等等。探讨了国内与国外该项... 自 1 98 5年提出环境岩土工程的概念以来 ,许多专家学者根据自身的实践 ,对其不断发展和完善。本文回顾了GIS在环境岩土工程各个领域中的应用实践 ,包括工程勘察管理及评价、地质灾害规划和分析、核废料处置等等。探讨了国内与国外该项研究的现状及差距 ,并对其发展趋势作出展望。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指出 ,将环境因子加入到传统的岩土工程研究当中 ,使其相互协调发展是环境岩土工程的本质所在 ,GIS在环境岩土工程中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环境岩土工程 应用 研究实践 研究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八届国际环境岩土工程大会一号通知 会议主题:基础工程建设与环境
3
作者 施斌 唐朝生 魏广庆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2006年第2期193-193,共1页
关键词 环境岩土工程 第八届 国际 一号通 会议中心 基础工程建设 尼日利亚 土木工程 地质工程 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八届国际环境岩土工程大会一号通知 会议主题:基础工程建设与环境
4
作者 施斌 唐朝生 魏广庆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0-120,共1页
第八届国际环境岩土工程大会是由国际环境岩土工程协会(ISEG)第二年组织举行一次的系列会议。本次会议将于2006年9月11-15日在尼日利亚首都阿布佳的喜来顿大酒店会议中心举行。会议面向来自基础工程建设、土木工程、岩土工程、地质工... 第八届国际环境岩土工程大会是由国际环境岩土工程协会(ISEG)第二年组织举行一次的系列会议。本次会议将于2006年9月11-15日在尼日利亚首都阿布佳的喜来顿大酒店会议中心举行。会议面向来自基础工程建设、土木工程、岩土工程、地质工程、环境工程、能源工程、环境政策等研究方面的广大专家学者,也欢迎来自政府部门、经济界、石油化工、农业、交通运输等各个领导感兴趣的人士参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岩土工程 基础工程建设 会议中心 第八届 国际 一号通 主题 尼日利亚 土木工程 地质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九届环境岩土工程与全球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第一号通知
5
作者 唐朝生 施斌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95-95,共1页
由国际环境岩土工程协会(ISEG)主办,香港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联合承办的第九届环境岩土工程与全球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将于2008年6月1-4日在香港举行。会议面向广大来自学术界、工业界和政府部门的研究人员、工程设计人员以及管理人员。
关键词 环境岩土工程 研讨会 摘要 可持续性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九届环境岩土工程与全球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第一号通知
6
作者 唐朝生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7-187,共1页
关键词 全球可持续发展 环境岩土工程 国际研讨会 工程设计人员 研究人员 政府部门 管理人员 学术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九届环境岩土工程与全球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
7
作者 唐朝生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07-407,共1页
关键词 全球可持续发展 环境岩土工程 国际研讨会 工程设计人员 研究人员 政府部门 管理人员 学术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十届环境岩土工程与全球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第一号通知
8
作者 唐朝生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2009年第2期218-218,共1页
由国际环境岩土工程协会(ISEG)主办的第十届环境岩土工程与全球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将于2009年9月7日~9月11日在德国波鸿(Bochum)举行。会议面向广大来自学术界、工业界和政府部门的研究人员、工程设计人员以及管理人员,欢迎参加。
关键词 全球可持续发展 环境岩土工程 国际研讨会 工程设计人员 研究人员 政府部门 管理人员 学术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十届环境岩土工程与全球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第一号通知
9
作者 唐朝生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52-352,共1页
由国际环境岩土工程协会(ISEG)主办的第十届环境岩土工程与全球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将于2009年9月7-11日在德国波鸿(Bochum)举行。会议面向广大来自学术界、工业界和政府部门的研究人员、工程设计人员以及管理人员。
关键词 环境岩土工程 可持续性发展 研讨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十届环境岩土工程与全球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第一号通知)
10
作者 唐朝生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082-1082,共1页
由国际环境岩土工程协会(ISEG)主办的第十届环境岩土工程与全球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将于2009年9月7-11日在德国波鸿(Bochum)举行。会议面向广大来自学术界、工业界和政府部门的研究人员、工程设计人员以及管理人员。
关键词 环境岩土工程 可持续性发展 研讨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九届环境岩土工程与全球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第一号通知
11
作者 唐朝生 施斌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84-784,共1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九届环境岩土工程与全球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第一号通知
12
作者 唐朝生 施斌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2007年第2期152-152,共1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黏性土SEM图像三维可视化与孔隙度计算 被引量:53
13
作者 王宝军 施斌 +1 位作者 蔡奕 唐朝生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51-255,共5页
黏性土微结构的SEM图像是了解土微结构特征的重要方法,但多数研究仍然以定性分析为主。由于SEM图像在拍摄过程中蕴含了土样中颗粒表面到成像表面的距离信息,因此利用GIS的三维分析模块实现了土样颗粒表面起伏状态的三维显示。利用GIS提... 黏性土微结构的SEM图像是了解土微结构特征的重要方法,但多数研究仍然以定性分析为主。由于SEM图像在拍摄过程中蕴含了土样中颗粒表面到成像表面的距离信息,因此利用GIS的三维分析模块实现了土样颗粒表面起伏状态的三维显示。利用GIS提供的面积和体积计算方法,分别研究了利用SEM图像计算土样孔隙度的二维和三维方法,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基于二维图像处理得到的土样孔隙度受图像处理中阈值的影响较大,阈值越小,图像中颗粒体积越大,土样的孔隙度越小。而基于三维图像处理得到的孔隙度,由于直接采用灰度图像进行计算,得到的孔隙度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视化 孔隙度 SEM 微观结构 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地质建模及其工程应用 被引量:57
14
作者 方海东 刘义怀 +2 位作者 施斌 吴振君 王宝军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3期52-55,共4页
本文从三维地质建模的概念出发 ,探讨了其一般过程 ,包括地质变量预测、地质特征解译、空间分析等 ,并介绍了三维地质建模的体视化方法 ,最后以润扬长江公路大桥工程为例 ,运用切片级重建方法 ,建立地质模型 ,并进行了三维地质分析。实... 本文从三维地质建模的概念出发 ,探讨了其一般过程 ,包括地质变量预测、地质特征解译、空间分析等 ,并介绍了三维地质建模的体视化方法 ,最后以润扬长江公路大桥工程为例 ,运用切片级重建方法 ,建立地质模型 ,并进行了三维地质分析。实践表明 ,三维地质建模技术是认识复杂地质体的空间关系和特征的强有力的工具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地质建模 地质变量 地质特征 空间分析 体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OTDR的隧道应变监测研究 被引量:37
15
作者 张丹 施斌 徐洪钟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2004年第4期422-426,共5页
布里渊散射光时域反射计 (BOTDR)是近年来才研发成功的分布式应变测量技术。本文首先介绍了BOTDR的优点和测量原理 ,以某隧道的BOTDR应用实例 ,论证了这一技术应用于岩土工程等结构物分布式应变监测的可行性和优势 ,最后就这一技术在应... 布里渊散射光时域反射计 (BOTDR)是近年来才研发成功的分布式应变测量技术。本文首先介绍了BOTDR的优点和测量原理 ,以某隧道的BOTDR应用实例 ,论证了这一技术应用于岩土工程等结构物分布式应变监测的可行性和优势 ,最后就这一技术在应用中的一些关键技术 ,如空间分辨率、光纤布设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TDR 应变监测 损伤诊断 岩土工程 结构物 健康监测 应变测量 隧道 布设工艺 应用实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实现黏性土颗粒形态的三维分形研究 被引量:32
16
作者 王宝军 施斌 唐朝生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09-312,共4页
利用扫描电镜照片研究黏性土的微观结构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方法,但多数研究仍以定性为主,定量研究方法十分有限。介绍了利用分形理论定量研究黏性土微观结构的方法,并提出利用图像处理技术结合GIS数据提取技术,通过计算颗粒表面积和... 利用扫描电镜照片研究黏性土的微观结构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方法,但多数研究仍以定性为主,定量研究方法十分有限。介绍了利用分形理论定量研究黏性土微观结构的方法,并提出利用图像处理技术结合GIS数据提取技术,通过计算颗粒表面积和体积的方法获取土颗粒形态三维分形维数的方法。该方法简化了颗粒表面积和体积计算过程,提高了分维确定的工作效率。通过对计算图像分形维数的表面积–体积法和面积–周长法进行的对比分析,认为表面积–体积法更能够反应土体的三维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性土 微观结构 分形维数 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膨胀土微观孔隙定量研究 被引量:29
17
作者 刘志彬 施斌 王宝军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26-530,共5页
利用自动吸附仪对石灰、水泥改性膨胀土进行液氮吸附试验,并通过吸附理论对改性膨胀土内微观孔隙进行了定量研究。发现改性膨胀土中存在较多窄缝状孔隙;膨胀土改性前后其微孔体积以8.4A左右的孔隙为主;30A以上的中等孔隙离散分布;改性... 利用自动吸附仪对石灰、水泥改性膨胀土进行液氮吸附试验,并通过吸附理论对改性膨胀土内微观孔隙进行了定量研究。发现改性膨胀土中存在较多窄缝状孔隙;膨胀土改性前后其微孔体积以8.4A左右的孔隙为主;30A以上的中等孔隙离散分布;改性材料对膨胀土结构的影响主要是针对200A以上的孔隙;石灰与水泥的掺入使得膨胀土内的微孔体积减小,中孔以上孔隙体积增加。最后通过改性膨胀土的扫描电镜图象对吸附试验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膨胀土 吸附试验 微观孔隙 定量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W型高分子土壤稳定剂改良粘性土团聚体水稳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18
18
作者 刘瑾 施斌 +1 位作者 姜洪涛 黄河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7-80,94,共5页
本文对STW型高分子土壤稳定剂改良粘性土团聚体的水稳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STW型稳定剂在低浓度(3%-9%)就可以大幅度提高粘性土团聚体的水稳性;在相同粒径条件下,团聚体水稳性指数K随着稳定剂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在同一种... 本文对STW型高分子土壤稳定剂改良粘性土团聚体的水稳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STW型稳定剂在低浓度(3%-9%)就可以大幅度提高粘性土团聚体的水稳性;在相同粒径条件下,团聚体水稳性指数K随着稳定剂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在同一种稳定剂浓度作用下,团聚体水稳性K随着粒径的增大而减小。根据改良前后团聚体的崩解特点,提出了渐进式和炸裂式两种团聚体崩解模式,并对STW型高分子土壤稳定剂改良粘性土团聚体的机理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稳定剂 高分子乳液 团聚体 水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IS环境中砂土液化评价方法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凌 施斌 王宝军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2000年第5期15-16,25,共3页
本文介绍了一种适用于 GIS环境下分析液化可能性指标的砂土液化分析方法 ,详细阐述了分析过程和它与GIS的接口情况。
关键词 砂土液化 GIS 液化指数 模拟 点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瞬态面波在老路路况评价中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朱友群 施斌 +3 位作者 朴春德 何淼 徐宏 高磊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5-89,共5页
通过改进传感器型式,综合利用基阶模态和高阶模态频散数据正反演老路随深度方向面波速率,对比养护资料及钻探试验,建立了面波波速与老路压实度、标准贯入击数统计关系。试验结果表明:上硬下软道路结构频散数据求解需同时提取基阶模态和... 通过改进传感器型式,综合利用基阶模态和高阶模态频散数据正反演老路随深度方向面波速率,对比养护资料及钻探试验,建立了面波波速与老路压实度、标准贯入击数统计关系。试验结果表明:上硬下软道路结构频散数据求解需同时提取基阶模态和高阶模态信息,基阶模态特征反映下部低速层物性参数,高阶模态反映上部高速层物性参数,加权分层面波波速与压实度、标准贯入击数有较好的相关性。该试验结果适用于沪宁高速公路老路路况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态面波 上硬下软地层 频散数据 路况评价 沪宁高速公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